❶ 關於固定成本的計算
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其特徵是:
(1)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而變,表現為一固定金額;
(2)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即單位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
(1)固定工資如何計算成本擴展閱讀:
1、約束性固定成本
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於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capacity Cost)。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
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
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❷ 在變動成本法的計算中,直接人工成本為固定工資是應該怎樣計算
該怎樣計算呢?
即使工人的工資是每月固定(月薪)時,也應該歸為變動成本,按你說的(假如為2000/月),計算時就是2000*計算的月份。你反過來想,如果不生產,是不是工人的每月固定工資也不用發了。所以工人工資一定是與產量相關的,屬於變動成本。
❸ 請問怎麼算固定成本
DOL=(EBIF+F)/EBIT
DFL=EBIT/(EBIT-I)
DTL=DOL*DFL=(EBIT+F)/(EBIT-I)
根據題目I+F=150,I=500*40%*10%=20,則F=150-20=30。
EBIT 息稅前利潤 I 利息 F 固定成本
DOL 經營杠桿 DFL 財務杠桿
DOL=(EBIF+F)/EBIT=1+F/EBIT F=150-20
EBIT=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收入*(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
(3)固定工資如何計算成本擴展閱讀;
固定成本(費用)不僅僅指折舊,由於固定成本在國內是包含在間接成本科目里的,進行傳統成本核算時,往往按照產量被分攤計算。有些設備即使沒有使用,其折舊也被攤銷在產品成本里,這恰恰掩蓋了產品實際成本的真相,因而容易被忽視,使管理者疏於管理。
在固定資產投資上不盲目求大求先進,在保證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把固定資產投資成本控制在最少的范圍內,降低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份額,增加對利潤的貢獻比例。實現投資規模的成本驅動,獲取成本優勢。
❹ 固定成本的計算工式是什麼
按直線法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 ...今天剛考完財務管理~~~管理人員工資,應該就這一項吧 ...固定成本,簡而言之就是無論生產量多與少都會固定發生的成本;...
❺ 工資計算標准公式
依照國家的勞動法規定,只要是職工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後,用人單位都應該按照勞動合同的工資標准發放職工相應的工資報酬。那麼您在多次收到了工資之後,是否有計算過自己的工資是怎麼計算的,有沒有固定的計算公式嗎?對此,華律網小編整理出以下具體的內容,望能有所幫助:
一、工資的簡介
工資(Wages)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中國,由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下列費用不屬於工資:
(1)社會保險費;
(2)勞動保護費;
(3)福利費;
(4)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費;
(5)計劃生育費用;
(6)其他不屬於工資的費用。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後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本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二、工資怎麼計算公式
目前針對固定月薪制工資計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a:(固定月薪/應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固定月薪/20.92/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時;
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數)+固定月薪/20.92/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時;
c:固定月薪/20.92*實際出勤天數+固定月薪/20.92/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時;
按照a方法:其工資為:600/23*19+600/20.92/8*1.5*21=608.58
按照b方法:其工資為:600-600/20.92*4+600/20.92/8*1.5*21=598.21
按照c方法:其工資為:600/20.92*19+600/20.92/8*1.5*21=657.86
❻ 固定的月工資屬於固定成本嗎
固定的月工資屬於固定成本,工資不隨產量增減而增減,按時間發放的就是固定成本。
如,每個月的月末發工資的那種,不管你產量多少月薪固定2000塊。這種就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與企業提供和維持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設施所發生的成本,比如固定資產折舊費、管理人員固定月工資、財產保險費、取暖費和照明費等;還包括企業為特定業務活動而發生的成本,比如科研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固定成本是企業在特定的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變動影響,而且一定期間的固定成本總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成本。
❼ 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計算
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銷售收入。即,固定成本+單位可變成本*產量=單位售價*產量。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或=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固定成本包括固定資產折舊、管理人員工資、利息、公司管理費等每年固定發生的,產量越大,固定成本(單位間接成本)每份額越小,固定成本不隨產值的增加而增加。
(7)固定工資如何計算成本擴展閱讀:
一、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的范圍內不隨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變動的那部分成本。
1、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間接成本,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維護費、辦公費等。當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的變動超過一定的范圍時,固定費用就會有所增減。
2、固定成本是不管生不生產都會發生的成本,比如折舊。
二、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1、變動成本法是指產品成本只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而把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當期的期間成本,全額列入損益表,作為當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產品成本計算中產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產成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❽ 經濟學固定成本怎麼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9
❾ 固定工資是到手工資嗎
固定工資(又稱:純粹薪水制度、固定薪金制度)是指無論銷售人員的銷售額是多少,其在一定的工作時間之內都獲得固定數額的報酬,即一般所謂的計時制。固定報酬的調整主要依據對銷售人員的表現及銷售結果的評價。
到手工資是指稅前工資扣完社保、公積金、個稅之後的剩餘部分。 工資是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個稅的,其中社保和公積金是同步扣除,不存在先後順序,扣完五險一金之後,再減去個稅專項扣除項目,剩下的金額如果在5000元以上,就需要扣個人所得稅,如果在5000元以下,就免除繳納個稅。 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會因地區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五險的差別不大,公積金的差別較大。北京市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如下: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為8%,單位繳費比例為20%; 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比例為0.2%+3元,單位繳費比例為10%; 失業保險個人繳費比例為0.5%,單位繳費比例為1.5% 生育保險個人不繳費,單位繳費比例為0.8%; 工商保險個人不繳費,單位繳費比例為0.48%; 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300%的10%。
【拓展資料】
固定工資計算方法:
固定工資=銷售額×稅率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4條之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⒈計時工資;⒉計件工資;⒊獎金;⒋津貼和補貼;⒌加班加點工資;⒍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 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等。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⒈生產獎;⒉節約獎;⒊勞動競賽獎;⒋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⒌其他獎金。」因此,工資、獎金、津貼收入等屬工資的范疇。)
❿ 平均固定成本怎麼算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具體地: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短期平均成本可分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固定成本定義: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徵在於它在一定時間范圍和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固定成本分類:
固定成本通常可區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質量成本體系約束性固定成本: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於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capacityCost)。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酌量性固定成本: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平均固定成本怎麼算?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