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本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計算公式不同、指標功能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是企業利潤與銷售額之間的比率。
二、計算公式不同
1、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100%。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 營業收入×100%
三、指標功能不同
1、成本利潤率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2、售利潤率
衡量單位銷集收入盈利能力。銷售利潤率高,權益利潤率也高,反之,權益利潤率低。影響銷售利潤率的因素是銷售額和銷售成本。銷售額高而銷售成本低,則銷售利潤率高,銷售額低而銷售成本高,則銷售利潤率低。
Ⅱ 某一項目的凈現值大於0,則此項目必然()請詳細的介紹一下 謝謝!
A正確凈現值大於0說明流入大於流出。現值指數就是流入比流出當然大於1了
b不對,也有可能小於2.他的回收期小於生產期是一定的
C正確在兩樣情況下折現率越大,系數越小,內含收益率的現值為0時的折現率,而凈現值的資本成本率折現後大於1說明內含報酬率大於資本成本率才使現值大於0
D凈現值大於0說明值得投資,但不能說明實際情況這條我覺的不是絕對正確,所以我認為不對
Ⅲ 虧損率怎麼算啊
虧損率和利潤率是一個演算法。虧損率系商業部門或商業介業在一定時期內的虧損額與商品銷售額或資金額的1七率。它表示商業部門或商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虧損的程度。
成本利潤率(虧損率)=利潤(虧損)÷成本×100%;
銷售利潤率(虧損率)=利潤(虧損)÷銷售×100%。
利潤率(虧損率)=利潤(虧損)÷總投資額×100%。
利潤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3)成本率大於1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按其虧損情況分為兩類:一類是實虧產品,即銷售收入低於變動成本,貢獻邊際亦為負數;這種產品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必須停止生產;但如果是國計民生的產品,應從宏觀角度出發,即使虧損仍應生產。
另一類是虛虧產品,即銷售收入高於變動成本,能提供貢獻邊際,這種產品對企業還是有貢獻的。總之,對虧損產品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決策。
1、相對剩餘生產能力無法轉移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虧損產品滿足以下任何一個條件,就不應當停產:
(1)單位變動成小於單價;
(2)單位貢獻邊際大於零;
(3)銷售收入大於變動成本;
(4)貢獻邊際總額大於零;
(5)貢獻邊際率大於零;
(6)變動成本率小於1。
2、相對剩餘生產能力可以轉移
只要該虧損產品的貢獻邊際大於與相對剩餘生產能力轉移有關的機會成本,就不應當停產;反之則應停產。總之,從財務決策的角度看,不能一概而論。只要虧損產品仍有銷路,即使銷售價格低於單位產品成本,但高於變動成本,即能提供一定的邊際貢獻,虧損產品則仍可繼續生產。
因為,虧損產品也負擔了企業的固定成本。如果虧損產品停產,那麼原來由虧損產品負擔的這部分固定費用就要由盈利產品來負擔,這就必然增加了盈利產品的成本,從而減少了企業的利潤。
Ⅳ 為什麼成本會計的分配率可以小於1
因為分配到某項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最多也就是所有可分配對象,此時分配率=100%;如果分配到某項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只是可分配對象當期被耗用的一部分(還有其它成本核算對象也耗用該可分配對象),此時分配率就小於1。
Ⅳ 標題 單位成本預算達成率大於1好還是小於1好
小於1好。
預算達成率指的就是一個預算的完成程度。我們在下達某個預算的時候,如果時間到了我們可以檢查預算的完成情況,如果100%完成預算,就叫完成預算,如果超過原定的預算就是超過預算,如果沒有達到原來的預算就是未完成預算。預算達成率就是用實際數字去除以預算數字,得到的百分比。
Ⅵ 做成本時分配率為什麼會大於1
一定是做錯了,總數能對上的話別人就分了負數了
Ⅶ 在財務管理中,為什麼資本成本率作為折現率
在財務管理中,資本成本率作為折現率原因如下:
資本中長期借款和所有者權益構成了企業資金來源,資本成本率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一個標尺,企業收益率大於這個標尺企業的經營活動才是有效的。所以以資本成本為折現率可以有效判斷企業的經營效果和企業價值。
內含報酬率指投資項目凈現值為0時的折現率,如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股票的期望報酬率;必要報酬率也稱最低要求報酬率,是指准確反映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報酬率,是等風險資產的機會成本;折現率是將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資本成本是指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是投資項目的取捨率。
拓展資料: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廣義講,企業籌集和使用任何資金,不論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要付出代價。狹義的資本成本僅指籌集和使用長期資金(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的成本。由於長期資金也被稱為資本,所以長期資金成本也稱為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資本成本是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東和債權人)對投入企業的資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資本成本是投資本項目(或本企業)的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的分類:
個別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金的成本率,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長期借款成本、債券成本等。企業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時,使用個別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全部長期資金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企業在進行長期資本結構決策時,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到期收益率法:
適用范圍:公司有上市流通的長期債券
計算方法:逐步測試/內插法求折現率,即找到使未來現金流出與流入現值相等的折現率。
基本公式:P0=利息(P/A,I,N)+本金(P/F,I,N)
發行成本的影響:P0(1-F)=利息(P/A,I,N)+本金(P/F,I,N)
內插法得出I,此時I為稅前債務資本成本,稅後債務資本成本=I(1-T)。
Ⅷ 財務管理學里的長期借款資本成本率,一年內結息次數大於一的資本成本率為什麼是【[(1+R/M)^ M]-1】(1-T)
多次復利下的實際利率。
給定的r只是名義利率。
Ⅸ 成本費用率達到109%表明什麼 我用一個月的(收入總額除以費用總額)*100%=成本費用率。
成本費用率=營業費用/營業成本*100%
是一個考核指標
Ⅹ 變動成本率加什麼等於1
變動成本率加邊際貢獻率等於1。
邊際貢獻率=(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銷售收入,所以可得:邊際貢獻率+變動成本率=1。
相互關系:
由於銷售收入被分為變動成本和邊際貢獻兩部分,前者是產品自身的耗費,後者是給企業的貢獻,兩者百分率之和應當為1。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率=1。
變動成本率與邊際貢獻率之間是一種互補的關系,產品的變動成本率高,則邊際貢獻率低,創利能力小;反之,產品的變動成本率低,則邊際貢獻率高,創利能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