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0元的貨賣出價格為60元、問利潤百分比例
30元的貨賣出價格為60元,利潤百分比是100%。
❷ 成本30,賣了63的利潤是百分之多少
成本30,賣了63的利潤是47.6%。
根據題意列算式
30÷63
≈0.476
=47.6%
所以成本30,賣了63的利潤是47.6%。
被除數擴大(縮小)n倍,除數不變,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小)n倍。除數擴大(縮小)n倍,被除數不變,商相應的縮小(擴大)n倍。
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1)百分數化小數:去掉百分號,小數點左移兩位。如:75%可化為0.75。
(2)小數化百分數:加上百分號,小數點右移兩位。如:0.62可化為62%。
當被除數不為0(例如3÷0),由於「任何數乘0都等於0,而不可能等於不是0的數(例如3)」,此時除法算式的商不存在,即任何數的0倍都不可能為非零數。
❸ 一個西瓜進價30元,賣了60元,老闆收了100元的假鈔。問這個老闆虧了多少錢
虧了七十元
西瓜的成本30元的,以及找出去的40元真錢。
相加等於七十元。利潤不算實際損失。
❹ 一個草魚的成本是30元,利潤率是60%,,售價是多少元,利潤是多少元
售價是:
30ⅹ(1+60%)=48元,
利潤是:
48一30=18元。
❺ 30元成本賣75元利潤多少率
30元成本賣75元利潤率是150%。
根據題意列算式: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售價-成本)÷成本×100%
=(75-30)÷30×100%
=45÷30×100%
=1.5×100%
=150%
混合計算的性質:
在混合計算中,如果只有加和減或者只有乘和除,從左往右計算,例如:2+1-1=2,先算2+1的得數,2+1的得數再減1。如果一級運算和二級運算,同時有,先算二級運算。
乘法計算中,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可以讓被減數和減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所得的積相減。例如:(137-125)×8=137×8-125×8=96。
❻ 3元賣60元,利潤是多少
由60-3等於57可得,3元賣60元,利潤為57元。
❼ 成本30賣75利潤是百分之多少
你這里所說的利潤,如果是毛利潤,那麼成本就是70元。如果是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或凈利潤,那麼根據你給出的條件,無法准確計算出這件衣服的成本,但可以確定成本一定小於70元。拓展資料會計涵義
一般定義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4、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版本定義
1、CCA中國成本協會發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體系術語》標准中第2.1.2條中對成本術語的定義是:
為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
註:應付出的資源代價:是指應該付出,但還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資源代價。
註:資源代價是總合的概念。
註:資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質。在一個組織中資源一般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等。
註:術語「成本」可以使用形容詞,如:用「多、少」或「高、低」來修飾。
註:這里的成本是廣義的概念,不是狹義的概念。
2.美國會計學會(AAA)所屬的「成本與標准委員會」對成本的定義是:
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未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
3.《成本與管理會計》(第11版)中對成本下的定義是:
為了達到某一種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棄的資源。
成本(Cost),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成本屬於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
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
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
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