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流包裝成本怎麼計算
物流包裝成本的計算:
對於直接費用,依據各種憑證匯總表、分配表、計算表及有關原始憑證直接計入包裝成本,如包裝作業中的人工費、材料費、折舊、修理費、設計費等。對於間接費用,可通過一定的方法分配計入各項包裝費用,如在包裝作業過程中的組織、經營管理等方面發生的費用。
①工資福利費。包裝成本中直接人工費用的數額,是根據當期「工資結算匯總表」和「職工福利費計算表」來確定的。
「工資結算匯總表」是進行工資結算和分配的原始依據。它是根據「工資結算單」按人員類別(工資用途)匯總編制的。「工資結算單」應當依據職工工作卡片、考勤記錄、工作量記錄等工資計算的原始記錄編制。
「職工福利費計算表」是依據「工資結算匯總表」確定的各類人員工資總額,按照規定的提取比例計算後編制的。
②材料費用。直接材料費用中,材料費用的數額是根據全部領料憑證匯總編制的「耗用材料匯總表」確定的;外購動力費用是根據有關憑證確定的。
在歸集直接材料費用時,凡能分清某一成本計算對象的費用,應單獨列出,以便直接計入該加工對象的成本計算單中;屬於幾個加工成本對象共同耗用的直接材料費用,應當選擇適當的方法,分配計入各加工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計算單中。
③修理費。由專職包裝機械維修工進行維修的工料費直接計入包裝成本,由配送中心的維修車間進行維修的工料費,可通過相應賬戶歸集,期末分攤入包裝成本。維修過程中所領用的材料依據材料出庫憑證直接計入包裝成本。
④折舊。按固定資產規定的折舊基數和折舊率計算,分別計入包裝成本。影響該項折舊的因素主要有包裝機械的原值、凈殘值、折舊方法及使用年限等。
⑤設計費。包裝設計分自創和外購兩種情況,外購的直接根據相關原始憑證核算計入包裝成本,自創技術根據設計過程中領用的材料及參與的人工費用及其他費用合並計入包裝成本。
⑥租賃費。依據租賃合同將本期應分攤的金額計入包裝成本。
⑦工具費。包裝過程中的工具費用按照所領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性能,用五五攤銷法、一次性攤銷或多次攤銷計入當期成本。
⑧其他直接費用。按照發生時所取得的原始憑證直接列入當期成本。
⑨包裝間接費用。按照相關費用的分配表列入當期包裝成本。
包裝總成本算出來後,可依據包裝物品的數量算出其單位成本,為成本的分析及售價的確定提供依據。
Ⅱ 銷售成本怎麼算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順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進貨單價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倒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點,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
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
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
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
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
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五)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時,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例】仍以資料為例,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金額。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後進先出法計算:
商品銷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00=400(元)
從上例計算結果看,採用後進先出法,在購進單價持續上升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高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低成本,毛利亦為最少。在購進單價連續下降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低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高成本,毛利亦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計的毛利率(按上季實際毛利率或本季計劃毛利率)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銷售成本=本月商品銷售額×[1-上季實際(或本季計劃)毛利率]
採用毛利率法,計算手續簡便,但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不夠准確,因為這種方法是按照企業全部商品或大類商品計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兩個月採用,季末應選用其他五種成本計算方法中的一種進行調整。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Ⅲ 包裝廠的產品成本如何核算
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主要原材料、輔料、直接工資、管理工資、固定資產分攤、各種辦公費用、銷售費用、運費,除材料運費直明確的,其他可以按每件產品的製造時間進行分攤。
Ⅳ 一般包裝紙箱的成本計算公式是怎麼算的
紙箱的計價公式是:
(長+寬+8)*(寬+高+8)*0.155*2*材質單價/1000
紙板計算公式:(長+4)*(寬+4)*0.155*材質單價
1.啤盒
特別設計以適合不同類型的包裝產品用途,可以印上文字及商標嘜頭。
計價公式 (inch):(展長 + 1) x (展寬 + 1) / 1000 x 紙板單價 + 啤工
(cm):(展長 + 2.54) x (展寬 + 2.54) / 1000 x 0.155 x 紙板單價 + 啤工
2.展示盒
適合作展示和產品擺放用途,可以印上文字及商標嘜頭。
計價公式 (inch):(展長 + 1) x (展寬 + 1) / 1000 x 紙板單價 + 啤工
(cm):(展長 + 2.54) x (展寬 + 2.54) / 1000 x 0.155 x 紙板單價 + 啤工
Ⅳ 塑料包裝袋成本與成品的具體計算方式是什麼
計算公式:
塑料袋成本價=原料成本+工人費用+機器損耗+運營費用
具體計算方法:
假設我們需要50*60CM、雙面8絲的PP塑料袋,5000隻,雙面8絲是厚度,就是單面4絲。註:100絲=1毫米,公司吹塑機器2台,印刷機器1台,共60000元,6年報廢期;運營費用4500元/月,工人5人,工期2天。
長*寬*高*密度*單價=成本 註:長、寬、高米為單位
0.5*0.6*8/100000*910*12=0.26208元(原料價)
塑料袋價格=原料成本0.26208+工人費用0.08+機器損耗0.011+運營費用0.03
最終結果為:0.38308元
外加工廠的利潤,就是訂購包裝的價格。
Ⅵ 食品塑料包裝袋的成本計算方法是什麼
計算公式:
塑料袋成本價=原料成本+工人費用+機器損耗+運營費用
具體計算方法:
假設我們需要50*60CM、雙面8絲的PP塑料袋,5000隻,雙面8絲是厚度,就是單面4絲。註:100絲=1毫米,公司吹塑機器2台,印刷機器1台,共60000元,6年報廢期;運營費用4500元/月,工人5人,工期2天。
長*寬*高*密度*單價=成本 註:長、寬、高米為單位
0.5*0.6*8/100000*910*12=0.26208元(原料價)
塑料袋價格=原料成本0.26208+工人費用0.08+機器損耗0.011+運營費用0.03
最終結果為:0.38308元
外加工廠的利潤,就是訂購包裝的價格。
Ⅶ 賣東西怎麼算成本
兩種演算法:一,就是進貨價格,10元。二、每批衣服的運輸成本除以數量,車費50/100=0.5元,10+0.5=10.5,這就是每件衣服的單位成本。
此外,企業的情況錯綜復雜,要全面考慮具體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生產步驟,根據企業的規模和水平,科學合理地安排成本計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結合運用,達到最佳的成本計算和最優的成本控制。
常見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作業成本法;分類法。
輔助方法有:標准成本法;定額法;責任成本核算;聯產品、副產品和等級品成本的計算。
(7)包裝商品賣出成本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1、成本計算公式: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
銷售成本計算公式,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
2、主營業務成本計算公式:
主營業務成本是全部銷售的商品數量(加工產品數量)×成本價格(加工費價格)之和。
公式:∑銷售(加工)數量×成本價格(加工費價格)。
成本價格=庫存商品某明細帳余額/本明細帳科目庫存商品數量。
Ⅷ 隨同產品出售的包裝物成本應如何核算
如果單獨核算包裝物收入,其成本計入其他業務支出,如果銷售額包含包裝物的收入,直接計入銷售成本
Ⅸ 如何計算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拓展資料:
銷售營業費用:
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
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商品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即購進價格。由於批發商品的進貨渠道、進貨批量、進貨時間和付款條件的不同,同種規格的商品,前後進貨的單價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進價直接確定商品銷售成本外,一般情況下,出售的商品都要採用一定的方法來確定一個適當的進貨單價,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確定庫存價值,據以核算商品銷售損益,以反映經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