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文檔: 為什麼說無糖組培技術可降低生產成本
1 植物無糖組培快繁的技術特點 1.1 CO2代替了糖作為植物體的碳源 在一般的有糖培養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為主要碳源進行異養或兼養生長,糖被看作是植物組織培養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添加到培養基中。而無糖培養微繁殖是以CO2作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過自然或強制性換氣系統供給小植株生長所需CO2,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自養生長。 1.2 環境控制促進植株的光合速率 在傳統的組織培養中,很少對植株生長的微環境進行研究,研究的重點是放在培養基的配方以及激素的用量和有機物質的添加上;而無糖組織培養技術是建立在對培養容器內環境控制的基礎上,根據容器中植株生長所需的最佳環境條件(如光照強度、CO2濃度、環境濕度、溫度、培養基質等)來對植株生長的微環境進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進植株的生長。 1.3 使用多功能大型培養容器 在傳統的組織培養中,由於培養基中糖的存在,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說只能使用小的培養容器。而無糖培養在培養過程中不使用糖及各類有機物質,極大地避免了污染的發生,可以使用各種類型的培養容器,小至試管,大至培養室。 1.4 多孔的無機材料作為培養基質 在傳統的組織培養中,通常使用瓊脂作為培養基質,而無糖培養主要是採用多孔的無機物質,如蛭石、珍珠岩、纖維、Florialite(一種蛭石和纖維的混合物)作為培養基質,可以極大地提高小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質量(肖玉蘭,2003)。 1.5 閉鎖型培養室 傳統組織培養中的培養室是半開放的,有許多的窗戶以利於陽光直接進入培養室,但自然光在進入培養室的同時也增加了降溫的成本,而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晴天、陰天、雨天,早晨、中午、下午、光的強度和分布是不均勻的。而無糖培養採用的是閉鎖型的培養室,通過人工或自動調控整個培養室環境,能周年進行穩定的生產。 2 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的優勢 植物無糖組織培養技術改革了傳統的用糖和瓶子作為碳源營養和生存空間的技術方法,增加了植物生長和生化反應所需的物質流的交換和循環,促進植株的生長和發育,實現了優質苗低成本的生產。優越如下: 1) 通過人工控制動態調整優化植物生長環境,為種苗繁殖生長提供最佳的CO2濃度、光照、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促進了植株的生長發育,苗齊、苗壯。 2) 繼代與生根培養過程合二為一,培養周期縮短了40%以上。 3) 大幅度減少了植物微繁殖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率。 4) 消除了小植株生理和形態方面的紊亂,種苗質量顯著提高。 5) 提高了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質量,特別是對於木本植物來說,極大地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質量,試管苗移栽成活率顯著提高。 6) 節省投資,降低生產成本。與傳統的微繁殖技術相比,種苗生產綜合成本平均降低30%(Xiao et al.,2004; Zobayed et al.,2004)。 7) 組培生產工藝的簡單化,流程縮短,技術和設備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操作技術難度和勞動作業強度,更易於在規模化生產上推廣應用。 8) 培養不受培養容器的限制,可實現穴盤苗商業化生產,也可實現大規模容器自動工廠化生產。 3 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的限制因素 1) 需要相對復雜的微環境(容器內環境)控制的知識和技巧 植物無糖組織培養微繁殖的研究和試驗已經非常成功,但實際應用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需要應用微環境控制方面專業的技術。沒有充分理解容器中小植株的生理特性,容器內的環境,容器外的環境,培養容器的物理或構造特性之間的關系,將不可能成功地應用光自養微繁殖系統,使用最少的能源和原料生產高品質的植株。光自養微繁殖控制系統的復雜性會導致設施設計的失敗,必須在充分認識和理解了光自養微繁殖的原理後,才能取得成功。 2) 培養的植物材料受到限制 與一般的微繁殖相比,光自養微繁殖需要較高質量的芽和莖,外植體需具有一定的葉面積,帶綠色子葉的體細胞胚也可進行光自養生長(Kozai T. et al.,2005)。外植體的質量越好培養效果越佳。 4 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研究進展 植物無糖組織培養技術經過近20年的發展,基礎理論的建立和研究已經成熟,但商業化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植物無糖組織快繁技術的應用中,CO2的供給和濃度的調控是其關鍵技術之一。在植物無糖組織培養過程中,為了增加培養容器中的CO2濃度,可採用兩種不同的CO2補充方式,一種是在密封的容器上使用透氣膜,通過自然換氣方式提供小植株光合作用所需的CO2(Aitken-Christie et al.,1995)。隨著無糖組織培養培養容器的不斷增大,強制性換氣系統得到了應用(Kozai T. et al.,2000;Xiao et al.2005)。與自然換氣相比,強制性換氣具有CO2濃度容易控制,操用方便,植物生長發育加快等特點。Xiao等(2005)在對calla lily和China fir進行的無糖培養研究表明,採用120L的培養容器,通過強制性換氣系統直接輸入CO2供植物生長。與傳統組織培養方式(培養基中添加蔗糖)相比,calla lily的培養周期縮短50%、苗木移栽成活率由50%提高到95%;China fir苗木質量顯著提高,繼代和生根過程合二為一,且沒有愈傷組織的發生,而有糖培養則在基部產生愈傷組織,嚴重影響苗木移栽成活率。Xiao等(2005)等對Gerberas進行的無糖培養研究表明,與有糖培養相比,採用大規模容器和強制性換氣系統進行的無糖組織培養,植株的葉面積、莖乾重分別提高5.2和4.6倍,植株的凈光合速率和葉綠素含量分別提高9.2和2.2倍,苗木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別由62%、57%提高到98%、95%。(Tanaka M. et al., 2005)、(Teixeira J.A. et al., 2006)進行桉樹的無糖組織培養研究表明,一種新型的小培養容器Vitron能提高試管苗在無糖培養條件下的生長質量,適合進行無糖組織培養生產。 在植物無糖組織培養中,培養基質對試管苗生長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Afreen-Zobayed等(1999)對甘薯進行了瓊脂、gellan gum、蛭石、cellulose和Florialite等五種不同培養基質的無糖培養比較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以Florialite為培養基質生產的試管苗質量優於以瓊脂作為培養基質產生的試管苗,其中葉、根鮮重分別是後者的2.4和2.9倍,乾重分別是後者的2.2和2.8倍,且以Florialite為基質產生的試管苗凈光合速率最高。(Xiao et al., 2006)對statice進行的無糖組織培養研究也表明,與瓊脂相比,Florialite顯著提高試管苗生長和根的發生,以及凈光合速率。另外,光量子通量(Xiao et al., 2003)、培養容器換氣次數(Xiao et al., 2006)等環境因子均對試管苗生長產生影響。 到目前為止,植物無糖組織快繁技術已經在60餘種植物中獲得成功。與有糖培養相比,無糖組織培養技術顯示出其特有的優勢。特別是對於木本植物來說,無糖組織培養技術能顯著改善根的質量,提高生根率,消除了小植株生理和形態方面的紊亂,種苗質量顯著提高(Kozai T. et al.,2005)。(Afreen. et al., 2002a, b)以咖啡植物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無糖組織培養技術進行了大量體細胞胚胎發生方面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無糖組織培養能提高體細胞的質量,減少玻璃化和不正常體細胞胚發生機率,而且體細胞發生發育時期、大小比較均勻,便於工廠化生產。研究指出,無糖組織培養技術可能成為體細胞胚胎發生機理研究的有效工具或途徑。隨著無糖組織培養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這一技術已經開始在商業上慢慢得到應用和推廣(Kozai T. et al.,2004;Kozai T. et al.,2006)。 5、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應用前景 無糖組織培養微繁殖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在基礎科學研究和實踐生產中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Kozai T. et al.,2005)。 1.在無糖組織培養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環境調節來促進試管苗生長。因此,可以從環境調節角度來研究試管苗形態建成、生長發育機理等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 2.無糖組織快繁技術可有效解決藤木、木本植物生根難的問題,可進行這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3. 可進行試管苗繼代、生根、馴化同步研究,縮短培養周期。 4.可進行瀕危珍稀植物及高附加值植物的人工培育等方面研究。 5.可進行種質資源保存方面的研究。 6.隨著材料科學、物理農業的發展,以及植物無糖組織培養技術理論體系的成熟,這一技術將以低成本生產高質量種苗的優勢,應用於植物種苗工廠化生產。
⑵ 怎樣高速低成本生產超高分子聚乙烯農業節水管道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由於其分子量很高、熔體流動速率極低、熔體黏度極大、流動性極差、對熱剪切又極為敏感,所以,不宜用一般熱塑性塑料成型設備和工藝來成型製品。一般多用熱模壓法、冷壓燒結法成型。
⑶ 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
降低生產成本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1、用工成本 2、采購成本 3、銷售成本,例舉幾個方向以供參考: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僅例舉一下幾個步驟以供參考,望採納!
一、全流程
企業要對產品設計、工藝、采購、製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後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是要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的控制。
事前控制,要認真對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然後同計劃要求進行比較,從而在必要時調整計劃和控制影響因素,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事中控制,又稱執行控制,這是成本控制的基礎與核心工作。
最後是事後控制,又稱反饋控制,主要是分析執行情況,將其與控制標准相比,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以及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採取措施並實施,防止問題再度發生。
二、全員化
企業要樹立全員成本控制的理念,而不是僅靠管理者自己。
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要增強成本意識,努力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所謂全員參與成本控制。
企業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內外資源,只有全員參與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實現費用成本、時間成本和質量成本的有效控制。
因此,企業要積極構建全員成本管理模式,分解指標,明確責任,嚴格考核,牢固樹立起幹部員工「效益為先、降耗為本」的理念,確保企業效益最大化。
企業可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學合理地進行成本指標分解。
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實際條件與職能分工,將成本指標按年、季、月將費用進行分解,層層落實,實行歸口分級管理,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從上到下,人人肩上有任務,個個頭上有指標,構成嚴密、細致的全員成本管理責任體系。
2、嚴肅月度成本計劃,超前控制。
創業企業要制定成本計劃,逐月公布下發,月底嚴格考核兌現,節獎超罰。月底對當月成本完成情況進行預測,分析成本費用超降原因,總結經驗,尋找差距,提出降低成本意見,上報企業決策層,作為成本改進決策參考。
3、堅持勤算賬、算細賬的工作方法,要求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及所屬員工都要算成本賬,分析成本情況,明確投入與產出關系,進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堅決完成計劃任務下的成本指標。
三、標准化
成本管理要力求做到量化,能夠定量的要定量,不能定量的要定性,做到成本管理有標准可依。
標准成本是一種計劃成本,這是進行成本管控的標桿。
企業把成本標准化就是要管理者建立各種成本定額,如采購成本定額、生產工藝定額、勞動工資定額、銷售成本定額等。
定額成本是企業項目運營成本的現行定額,它反映了當期應達到的成本水平。
合理的成本定額是衡量企業成本節約或超支的尺度。
通過定額化管理,創業企業可避免費用開支的盲目和隨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運營和管理效益。當然,成本定額也是對成本責任考核的重要基礎和依據。
四、責任化
實行目標成本責任管理,要將指標層層分解,實行定額定量管理和限額消耗承包,從而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真正落實到個人,並起到促進員工「天天精打細算,月月經營核算」的作用。
同時,還要根據員工的管理許可權和管理范圍,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
這種經濟責任要與企業的費用、支出、利潤相關聯,更要與員工個人的經濟利益及其個人在企業的發展相關。
只有企業內部的每個員工都來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與消耗的發生,企業才會具有低成本競爭力。
這就是企業的成本責任,只有成本責任清晰,才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上下同心來共同降低成本。
⑷ 想選一個低成本高收入的創 業項 目,有推薦的嗎
近年來,很多人都在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不過,互聯網創業的門檻也是比較高的,不是適合所有人的。那麼,對於做不了互聯網項目的人來說,我們該選擇哪些創業項目呢?對此,我們推薦這幾個,都是2020年低成本、高利潤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瓦罐快餐瓦罐快餐,這是我國餐飲業內首屈一指的特色餐飲項目,其味道獨特、烹飪方法新穎。在口感方面,是遙遙領先於其他餐飲項目的,並且在整個餐飲行業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相比於其他的快餐產品,瓦罐快餐的價格比較低,特色是沒有用明火,因此不會產生煙霧。
其所用的食材都是天然和無污染的,因此通過這種方法烹調而成的食物,既有營養,又干凈環保,深受很多消費者的喜愛。所以說,瓦罐快餐是2020年低成本、高利潤創業項目的首選,大家可以考察一下。
特色包子鋪所謂是「民以食為天」,而早餐又是我們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這個對於大多數注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他們對早餐都是很重視的,他們不僅重視吃得健康,更是十分注重食物的口味和樣式。在2020年,如果我們開一家獨具一格的包子鋪的話,如果能夠定期研發出新的包子口味,那麼肯定是非常能吸引很多消費者來消費的。由於包子鋪的市場定位,主要是面對過往比較流動的顧客,所以我們需要選擇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菜市場、居民小區、學校、工業區和商業街等,方便車輛進出的位置。這樣的話,在2020年開一家特色包子鋪,肯定是低成本、高利潤的。
陶瓷製作坊在我國,陶瓷主要有高溫陶瓷和低溫陶瓷兩種。低溫陶瓷印像,工藝就是熱轉印技術,溫度只有180度,把圖像烤在上面的,適合擺放在房間裡面。而高溫瓷像,這是通過800度的高溫,將照片燒在瓷鈾裡面,這樣即使是風吹雨淋都不怕,可以保存百年以上。
在2020年,我們如果開一家陶瓷製作坊的話,可以為需要的客戶來定製宣傳品或商務禮品。因為陶瓷可以防腐蝕、壽命長,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工藝觀賞性,所以是特別受到高端消費人群歡迎的,是一個典型的低成本、高利潤的創業項目。傘藝作坊
所謂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許多愛美的女士來說,雨傘除了擋雨和遮陽之外,還代表著她們的美麗形象。因此,一個傘店要想賺到錢的話,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來,所以就不能光賣傘了,還可以設置一間傘藝作坊或傘吧,用來吸引顧客。我們可以根據愛美個人的喜好,專門給她們來定製傘。
我們還可以把廢置不用的傘,改頭換面變成一把時尚的傘。顧客閑時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到傘吧,自己來親自動手製作傘。因為傘店所需空間不大,所以我們只要在各大商場,租用一兩個櫃台就可以開張了,當然也可以租一個獨立的門面,專門經營傘藝商品。開一間傘藝作坊,房租加上首批進貨,2萬元以內就可以開業了。所以說,傘藝作坊也是2020年一個典型的低成本、高利潤的創業項目。綜上所述,以上我們推薦的這幾個創業項目,都是2020年低成本、高利潤的,對於感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看一下,作為自己創業的參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么多,感謝閱讀。
⑸ 現在汽車行業如何實行低成本戰略
為了降本增效,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卻經常苦惱於以下兩點:
1. 能夠產生的技術降本點子太少、降本金額太小
2. 為實施技術降本點子的一次性投入(驗證費用、模具費用)太大、降本回收周期太長
1. 能夠產生的技術降本點子太少、降本金額太小
2. 為實施技術降本點子的一次性投入(驗證費用、模具費用)太大、降本回收周期太長
形象地說,國內汽車企業降本增效的現狀猶如圖2,「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年初作者去某主機廠整車對標降低成本項目的路上)。
圖2汽車企業降低成本的現狀,「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為什麼產生的技術降本點子(VAVE點子)很少?
作者在通過和主機廠共同做降本項目時,觀察到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研發工程師們多是從自己負責的一個零部件或者一個子系統去看,有沒有降本點子 ?由於觀察角度的局限,產生了個別降本想法後,又都被擋在產品標准、零部件要求書、耐久性、質量要求,甚至「造型部門決定」的「邊界函數」之外了,好不容易想到一個降低0.1元的點子,馬上又被自己或者以上這些原因被否決了。經驗教訓(Lessons Learnd)是什麼呢 ?
作者認為:
◆ 標準是經驗數據,無論國際標准、國家標准還是企業標准,它是前人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新材料的開發、新工藝的產生、新的生產設備的出現,標準是需要修訂和跟進的。
◆ 零部件要求書也是需要時時「推敲」的, 比如,要求書是不是反映了客戶使用時的真實負載 ?過度工程(Over engineering)常常發生!
◆ 耐久性要求,它是不是大大超出客戶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 ?這里,可以列出無數的案例。
◆ 質量要求,沒有量化的質量要求不是質量標准,比如,無瑕疵的真皮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定義每單位平方面積上容許多少個、多大的疤痕,才是真正的質量要求。
◆ 「造型部門決定」的,已經成了設計工程師們的「避風港」。造型部門,也只是整車開發的一個部門,它也需要在產品定義時聽取銷售部門反映的客戶需求,哪些是客戶特徵,哪些不是; 哪些是客戶關注的,哪些不是。造型的設計語言一定是與客戶和市場的需求緊密聯系,造型不單單是造型師的藝術品,比如,一個全鍍鉻的門把手,真的很好 ?如果在夏天,客戶去打開停車場曬了幾個小時的車門時,鍍鉻的門把手會燙手的(由於鍍了鉻的金屬塗層),這就不是客戶特徵了,而適得其反。取消鍍鉻,塑料表面增溫不多,降低了成本、又不燙手(保障了客戶特徵)。
◆ 標準是經驗數據,無論國際標准、國家標准還是企業標准,它是前人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新材料的開發、新工藝的產生、新的生產設備的出現,標準是需要修訂和跟進的。
◆ 零部件要求書也是需要時時「推敲」的, 比如,要求書是不是反映了客戶使用時的真實負載 ?過度工程(Over engineering)常常發生!
◆ 耐久性要求,它是不是大大超出客戶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 ?這里,可以列出無數的案例。
◆ 質量要求,沒有量化的質量要求不是質量標准,比如,無瑕疵的真皮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定義每單位平方面積上容許多少個、多大的疤痕,才是真正的質量要求。
⑹ 生產成本如何降低,都有哪些途徑方法
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
1、建立
全面預算
管理體系
全面預算管理
是企業內部
成本控制管理
的一種方法,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也是幫助現代企業在成本管理上成熟與發展的有效系統。企業通過建立
全面預算管理系統
,可以提升戰略管理能力,加強核心競爭力,有效規避與化解
經營風險
,節約
管理成本
,提高
利潤收入
。
2、樹立
企業成本管理
戰略觀
企業成本管理必須打破傳統觀念,不能單純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標的,樹立戰略管理的理念。管理者應著眼於外部環境,讓成本管理真正涉及產品開發一設計一生產一銷售一售後服務各個環節,樹立全面的成本管理
戰略理念
,從根本上實現管理觀念的轉變。
為了樹立企業成本管理的戰略觀,企業應做到以下幾點:
(1)以企業全局為基礎,合理分析資源,進行全面預算,綜合分析現況和預計將要出現的情況,包括企業內部、競爭對手及行業在內的整個價值鏈。
(2)正確認識成本,擴大成本控制新范圍,明確成本管理的戰略性眼光:拒絕追求短期利益,注重於長遠的成本控制,將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發展企業
可持續競爭優勢
上。
(3)改進
成本核算
辦法,加大
成本控制力
度,著重對資產的耗費進行控制,使企業主動適應市場,快速實現低成本領先
市場戰略
。
3、加強
人力資源管理
人是企業管理中最活躍也是變數最大的因素。如果把企業看做
一條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對企業管理來說,同樣適用。所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最能夠獲得潛力成本的一項措施,特別是在
勞動力成本
增長成為必然趨勢的今天。
日本的
人力資源研究
報告指出:「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個年級,技術革新者的比例平均增加6%;工人提出技術革新建議一般能降低成本5%,而科技人員的建議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特別是受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員推廣現代
管理科學方法
和技術,可降低成本高達30%以上。」
4、正確理解產品質量與成本的關系
質量和成本是一個辯證的關系。一方面,高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意味著高成本,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贏利可能會減少;另一方面,低質量的產品必然會影響長期的銷售額,從而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如果不能正確理解產品質量與成本的關系,長此以往,將會給企業造成人力、財力持續浪費的惡性循環,產生成本也會更高。所以,企業需要擺正質量和成本的關系,選擇能夠取得合適經濟效益的質量水平。
在面對質量和成本的問題上,企業要盡量避免或減少因為產品質量不好造成的成本增加,前提是要牢固樹立「提高質量即是降低成本」的觀念。
全面質量管理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改造產品設計、減少流程浪費來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生產效率,降低廢品率和返修的費用,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通過加強質量管理,全力推進精益生產,降低廢品率,提高質量改善意識,堅持「最初就把事情做好」的質量原則,是杜絕浪費削減成本的最好辦法。「零缺陷」就是「低成本」。
5、用管理創新來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中的產品創新要以企業全局為對象,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綜合分析包括企業內部、競爭對手及行業在內的整個價值鏈,結合成本管理,進行創新。成本管理創新意識主要體先在產品的設計上,在企業間的技術差別越來越小的今天,只有從創新人手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企業只有不斷創新,不斷用有效的激勵方式激勵創新,才能實現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6、全員成本管理和全過程成本控制
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它包括企業的所有人員和全部生產過程。因此,應該讓所有人都加入到這個成本管理體系中來,真正做到人人管成本,成本人人管。
⑺ 汽車碳纖維的低成本應用技術
汽車 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可以說是 汽車 輕量化發展中的明星材料,近年來,行業對於這一「黑色黃金」材料的應用研究也在不斷發展。隨著國內前途K50和蔚來ES6兩款量產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車型的亮相,自主品牌已進入碳纖維應用的量產時代!與此同時,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展。從車身、內外飾系統向底盤、動力總成系統延伸;從外覆蓋件材料向結構件材料或結構增強材料擴展。但是,碳纖維的高成本仍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商業級的 汽車 碳纖維主要為PAN基碳纖維,其高成本問題主要集中在較高的PAN 原絲生產成本和較長的生產流程。因此,降低車用CFRP成本的主要路徑是降低 汽車 碳纖維原絲成本,尋求低成本纖維生產工藝以及低成本的CFRP制備工藝。
1. 大絲束生產工藝
一般48K以上的碳纖維稱為大絲束碳纖維,大絲束碳纖維的性能優點主要在以下兩方面:(1)大絲束碳纖維對PAN原絲的質量要求相對小絲束要低,可以採用民用PAN絲。(2)大絲束碳纖維的製造成本是小絲束的60%左右。
但是大絲束碳纖維的生產難點在於:大絲束纖維聚積,展紗效果不好,紗片難以均勻浸潤,紗片厚度和質量很難達到產品結構設計的要求; 在展紗過程中經常出現紗毛,導致亂紗和斷紗,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外觀,材料性能得不到有效轉換,產品性能不穩定。
日本三菱和東麗公司是較早掌握大絲束碳纖維低成本製造技術的典型代表。近年來,國內上海石化、吉利石化、光威復材、蘭州纖維等企業也相繼進行這一前端技術的開發,目前已實現大絲束碳纖維的國產化。
2. 低成本碳纖維前體開發
相關數據顯示,PAN的價格約占碳纖維生產成本的50%。因此,國內外碳纖維生產商也開始尋求PAN以外的更低成本的原料來制備碳纖維。美國、日本等 汽車 碳纖維主要製造國家已經開發出了包括聚烯烴類聚合物、木質素纖維素、電紡酚醛纖維、輻射丙烯酸紡織物等在內的低成本代替材料。如: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從紙漿廢液中提取的木質素,通過熔紡和碳化製成了低成本碳纖維,生產成本可控制在4~5$/kg。陶氏化學將聚乙烯等纖維以無氧狀態「蒸烤」炭化,把碳纖維在平面上排列或編織成片,再用樹脂加固之後才成為CFRP。瑞典的研究機構Innventia和Swerea SICOMP也聲稱可以基於100%軟木木質素前體製造出重約1.8g的編織CFRP層壓板。
3. 混雜碳纖維技術
將碳纖維與其他纖維進行混雜,在性能上可以互補,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如,將碳纖維與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等混合,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可在保持材料原本高性能的基礎上降低生產成本。
4. 預氧化工藝
碳纖維生產過程中預氧化時間長,導致生產周期長也是造成碳纖維生產成本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已有研究對PAN原絲進行紫外線、X射線等物理處理或採用KMnO4、C6H5COOH等化學處理降低環化溫度,縮短預氧化時間。工藝方面,可改變溫度、時間、氣體氣氛等工藝參數,提升碳纖維的性能。
碳纖維復合材料的製造成本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源於熱壓罐、自動鋪層等成 型設備價格昂貴,二是因為復合材料較長的成型時間,造成人力物力的消耗。因此,基於高效成型的樹脂材料和新型成型工藝將是碳纖維復合材料低成本優化的重要途徑。
環氧樹脂因其優異的粘合強度和模量、耐蠕變性、高韌性和良好的抗疲勞性能,是碳纖維復合材料的首選。美國Hexion(瀚森)和陶氏 汽車 系統先後推出了2種60s可「瞬間固化」的環氧樹脂。其中,Hexion針對樹脂傳遞模塑成型(RTM)和液體壓縮成型(LCM)工藝推出EPIKOTE TRAC06170環氧樹脂與EPIKURE TRAC06170固化劑,僅需20s樹脂注入時間(RTM或LCM)和40s固化時間就可完成復合材料成型。
而陶氏推出的用於LCM工藝的VORAFORCE樹脂,可以直接將樹脂均勻地塗敷在乾的纖維預製件上,並通過壓強使樹脂織物在厚度方向上均勻浸潤。
Gurit UK(英國固瑞特)也推出了「瞬間固化」環氧樹脂,其樹脂配方主要用於成套預浸料和熱進/熱出沖壓成型工藝。雖然該工藝固化周期需要 5min,但報道稱其製造的部件表面可達A級,無需模具後處理。
Huntsman Advanced Materials (亨斯邁先進材料)公司也宣布推出了一款快速固化的環氧樹脂。據亨斯邁介紹,該樹脂在140℃下僅30s就可固化,這使得1min內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成為可能。為此,亨斯邁還開發了與該樹脂配套的動態流體壓縮成型(DFCM),該工藝可以省去高壓注塑工藝,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也可省略纖維預浸料工藝。與常規濕發壓縮成型(WCM)相比,該工藝的主要優點之一是可以減少層壓板層間縫隙,復合材料孔隙率低於1%,性能可媲美高壓的RTM工藝,且高達66%纖維體積含量(FVC)的復合材料可以在沒有特殊處理的條件來實現。
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回收與再利用是降低碳纖維使用成本,提升其經濟附加值的一種有效方法。目前,對碳纖維回收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斷更新,如,高溫熱裂解、氧化流化床法、超臨界流體技術等。
應用方面,福特在其2018年款的 探索 者運動型多用途車SUV中使用了再生碳纖維增強聚丙烯PP復合材料,用於A柱支架的剛性部分,代替原來使用的ASA材料。
⑻ 怎樣降低生產成本
一、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措施:原材料通常占產品製造成本的55%~65%,降低此項當屬重頭之眾。從材料使用的利用率、一次檢驗合格率、批次合格率、返修率、同效換低成本材料替代、邊角料廢品再利用率,這幾方面入手,把各率提升,降低成本。
二、應付職工薪酬降低成本措施:通常占產品製造成本的7%,不能超過8%,考慮用精準人,和用認真做事簡單的人就很重要,使用日事清的計劃管理功能,合理制定崗位定員計劃,不能太多出現人浮於世,不能太少出現事事做不精細。
三、製造費用成本降低措施:通常占產品製造成本的12%~18%,有的產品達21%。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供應鏈的管理和優化。首先從生產批量上考慮,加大批次數量(還有庫存問題);生產周期的縮短;工藝改變提升生產效率;批次合格率、返修率、報廢率;產品表面處理的費用降低(質量成本不能忽視);包裝費用(考慮廣告效益之外,還要搬運考慮參數、費用分攤問題)。設備生產能力的匹配平衡測算尤為重要,是降低製造成本的關鍵所在。控制生產投入產出率能夠在98%的企業不多,自動化生產除外。此項是降低成本的第二
四、管理費用降低:通常不超過8%,有的企業也較低。降低間接生產人員數量;降低辦公費用;
五、銷售費用降低:不能超過3%.招待費降低、運輸費降低。
供應鏈的管理和優化,可以降低庫存現金。
⑼ 企業降低成本的有什麼方法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僅例舉一下幾個步驟以供參考,望採納!
一、全流程
企業要對產品設計、工藝、采購、製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後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是要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的控制。
事前控制,要認真對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然後同計劃要求進行比較,從而在必要時調整計劃和控制影響因素,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事中控制,又稱執行控制,這是成本控制的基礎與核心工作。
最後是事後控制,又稱反饋控制,主要是分析執行情況,將其與控制標准相比,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以及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採取措施並實施,防止問題再度發生。
二、全員化
企業要樹立全員成本控制的理念,而不是僅靠管理者自己。
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要增強成本意識,努力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所謂全員參與成本控制。
企業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內外資源,只有全員參與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實現費用成本、時間成本和質量成本的有效控制。
因此,企業要積極構建全員成本管理模式,分解指標,明確責任,嚴格考核,牢固樹立起幹部員工「效益為先、降耗為本」的理念,確保企業效益最大化。
企業可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學合理地進行成本指標分解。
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實際條件與職能分工,將成本指標按年、季、月將費用進行分解,層層落實,實行歸口分級管理,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從上到下,人人肩上有任務,個個頭上有指標,構成嚴密、細致的全員成本管理責任體系。
2、嚴肅月度成本計劃,超前控制。
創業企業要制定成本計劃,逐月公布下發,月底嚴格考核兌現,節獎超罰。月底對當月成本完成情況進行預測,分析成本費用超降原因,總結經驗,尋找差距,提出降低成本意見,上報企業決策層,作為成本改進決策參考。
3、堅持勤算賬、算細賬的工作方法,要求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及所屬員工都要算成本賬,分析成本情況,明確投入與產出關系,進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堅決完成計劃任務下的成本指標。
三、標准化
成本管理要力求做到量化,能夠定量的要定量,不能定量的要定性,做到成本管理有標准可依。
標准成本是一種計劃成本,這是進行成本管控的標桿。
企業把成本標准化就是要管理者建立各種成本定額,如采購成本定額、生產工藝定額、勞動工資定額、銷售成本定額等。
定額成本是企業項目運營成本的現行定額,它反映了當期應達到的成本水平。
合理的成本定額是衡量企業成本節約或超支的尺度。
通過定額化管理,創業企業可避免費用開支的盲目和隨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運營和管理效益。當然,成本定額也是對成本責任考核的重要基礎和依據。
四、責任化
實行目標成本責任管理,要將指標層層分解,實行定額定量管理和限額消耗承包,從而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真正落實到個人,並起到促進員工「天天精打細算,月月經營核算」的作用。
同時,還要根據員工的管理許可權和管理范圍,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
這種經濟責任要與企業的費用、支出、利潤相關聯,更要與員工個人的經濟利益及其個人在企業的發展相關。
只有企業內部的每個員工都來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與消耗的發生,企業才會具有低成本競爭力。
這就是企業的成本責任,只有成本責任清晰,才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上下同心來共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