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計算
變動成本法計算盈虧的步驟如下:
銷售收入
減:銷貨成本(已售產品負擔的變動生產成本)
=生產邊際貢獻
減:變動非生產成本
=邊際貢獻
減:固定成本(包括生產的和非生產的)
=營業利潤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拓展資料:
簡述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
一、定義不同
1、變動成本法也稱直接成本法、邊際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2、全成本法亦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二、理論依據不同
1、變動成本法的理論依據:固定製造費用與特定會計期間相聯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經營期的長短成比例,並隨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應遞延到下一個會計期間,而應在其發生的當期,全額列入損益表,作為該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
2、完全成本法則強調成本補償的一致性,其理論依據是:固定製造費用發生在生產領域,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其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應當將其作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三、應用前提與成本構成的內容不同
1、變動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對產品成本按其與產量變動間的線性關系劃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並進行粗略估計。其中,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和變動性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銷售及管理費用。
2、完全成本法將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產成本與非生產成本兩大類。其中,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非生產成本包括銷售和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
四、產品成本構成內容不同
1、完全成本法下,產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為生產產品而耗費的全部製造費用(包括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成本隨著產品的流轉而結轉;
2、變動成本法則將製造費用中的固定部分視作當期的期間費用,隨同銷售和管理費用一起全額扣除,而與期末是否結餘存貨無關,產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變動製造費用。
五、存貨估價及成本流程不同
1、採用變動成本法,無論是在產品、庫存產成品還是已銷產品,其成本都只包含變動成本,故期末結餘存貨只按變動成本計價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2、採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參與期末成本的分配,這樣,已銷產品、庫存產成品及在產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額的固定性製造費用。可見,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貨計價必然高於變動成本法下的存貨計價。
『貳』 完全成本核算是什麼意思
成本核算是會計領域的專業術語。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按其性質和發生地點,分類歸集、匯總、核算,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其基本任務是正確及時地核算產品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提供正確的成本數據,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並藉以考核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完全成本核算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類為前提條件,將全部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只將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傳統損益確定程序計量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它的優點在按照完全成本計演算法,產量愈大,則單位固定成本就愈低,從而整個單位產品成本也隨之降低,超額利潤也愈大。這在客觀上會刺激生產的發展。有利於企業編制對外報表。由於完全成本計演算法得到公認會計原則的認可和支持,所以企業必須以完全成本計算為基礎編制對外報表。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確定的分期損益難於適應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固定成本分配具有主觀隨意性 。採用完全成本計演算法時,固定製造費用包含在產品成本之中。如果產量上升,單位產品中的固定製造費用就會降低;如果產量下降,單位產品中的固定製造費用就會上升。由於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率往往是根據預定的基準水平計算的,而基準水平又包括理論生產能力、實際生產能力、正常生產能力和預算生產能力等四種含義,因而,在完全成本計演算法下,基準水平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存貨成本的高低,進而影響到利潤。
『叄』 如何計算完全成本
1、完全成本是會計改革前的成本計算方法,簡單的說,以工廠為例,就是把現在的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都包括到產品成品中。
2、而會計改革後,摒棄了完全成本法,改為了製造成本法,把過去完全成本中含有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統統作為期間費用,直接結轉本年利潤,體現當期的損益,不直接參與產成品成本的費用分配了。
特此回答!
『肆』 什麼是完全成本法什麼是變動成本法兩者有何不同
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也稱直線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
亦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一、產品成本組成內容不同
安全成本計算,產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製造費用;
變動成本計算,其產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製造費用。對固定性製造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期間成本;全額列入損益表,從當期的銷售收中直接扣減。
(兩者相比較,變動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製造費用)從目前來看,這兩 種方法並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時使用。
二、 在「產成品」與「在產品」存貨估價方面的區別
採用完全成本法時,由於它將全部的生產成本(包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在已銷產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分攤,所以期末產成品和在產品存貨中不僅包含了變動的生產成本,而且還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機器設備的折舊等固定成本)。
採用變動成本法時,由於只將變動成本在已銷產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固定成本沒有結轉至下期,全額直接從本期銷售收入中扣減,所以期末產成品和在產品存貨並沒有負擔固定成本,其金額必然低於採用完全成本法時的估價。(注意會選擇判斷)
三、 在盈虧計算方面的區別(要求理解,選擇題常出)
A:產銷平衡的情況下
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原因是:產銷平衡的情況下,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產品銷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將它全部轉入本期損益,這樣,正好與變動成本法直接將固定成本作為期間費用全額直接從本期收入中扣減的做法是一樣的。)
B:本期生產量是大於銷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產量大於銷售量下,還有部分存貨作為資產留在企業內部,在存貨的價值中,還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製造費用。換句話說,也就是本期銷售成本和期間費用之和比變動成本法少轉了部分固定性的製造費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C:本期生產量小於銷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原因是: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情況下,將本期的固定性費用直接作為本期的期間費用計入本期的損益。而在本期生產量小於銷售量的情況下,意味著本期銷售不僅將本期生產的產品對外銷售了,而且將上期生產的存貨也對銷售了。這樣,按完全成本法計算本期銷售成本時,上期生產的存貨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存貨的成本還多了一部分固定性製造費用,因此,在計算本期損益時,也比變動成本法多轉了這一部分費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本質區別: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製造費用分攤到當期生產的產品中去。
變動成本法把固定製造費用在當期轉銷。
『伍』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怎麼計算,有什麼區別
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組成。其中固定成本是無法避免要付出的代價,而變動成本是隨著產量或銷量的增加而近似正比例變動的成本。所謂完全成本法就是把兩部分成本合起來記入成本。而變動成本法只看後者。完全成本法理論上是大於變動成本法的。
『陸』 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
亦稱「
全部成本
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
產品成本
和
存貨成本
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變動製造費用
和
固定製造費用
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柒』 全部成本法是什麼
完全成本法亦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由於完全成本法是將所有的製造成本,不論是固定的還是變動的,都吸收到單位產品上,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實用性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是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不僅不能反映生產部門的真實業績,反而會掩蓋或誇大它們的生產實績;在產銷量不平衡的情況下,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確定的當期稅前利潤,往往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當期實際發生的費用,從而會促使企業片面追求高產量,進行盲目生產;另外採用這種方法不便於管理者進行預測分析、參與決策以及編制彈性預算等。
區別
(一)理論依據不同
變動成本法的理論依據:固定製造費用與特定會計期間相聯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經營期的長短成比例,並隨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應遞延到下一個會計期間,而應在其發生的當期,全額列入損益表,作為該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
而傳統的完全成本法則強調成本補償的一致性,其理論依據是:固定製造費用發生在生產領域,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其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應當將其作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二)應用前提與成本構成的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對產品成本按其與產量變動間的線性關系劃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並進行粗略估計。其中,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和變動性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銷售及管理費用。
而完全成本法將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產成本與非生產成本兩大類。其中,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非生產成本包括銷售和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
(三)產品成本構成內容不同
由於上述兩個方面的差異,使得兩種成本計算方法在產品成本構成內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產品成
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產品成本構成
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產品成本構成
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為生產產品而耗費的全部製造費用(包括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成本隨著產品的流轉而結轉;而變動成本法則將製造費用中的固定部分視作當期的期間費用,隨同銷售和管理費用一起全額扣除,而與期末是否結餘存貨無關,產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變動製造費用。
(四)存貨估價及成本流程不同
採用變動成本法,無論是在產品、庫存產成品還是已銷產品,其成本都只包含變動成本,故期末結餘存貨只按變動成本計價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⑴符合公認的會計原則
完全成本法是從價值補償角度計算成本的,不論是變動成本還是固定成本都計入到產品成本中,反映生產過程中的全部耗費,因而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便於編制財務報表,是財務會計核算中確定盈虧的重要依據。
⑵強調成本補償上的一致性
完全成本法把固定製造費用分配到了每一單位產品。因為只要是與產品生產有關的耗費,均應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固定製造費用也不例外。從成本補償的角度講,用於直接材料的成本與用於固定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所以,固定製造費用應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一起共同構成產品的成本。而不能人為地將它們割裂開來。因此,完全成本法可以促進企業積極擴大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⑶強調生產環節對企業利潤的貢獻。
由於完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費用也被歸集於產品而隨產品流動,因此本期已銷售產品和期末未銷產品在成本負擔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銷售量的條件下,產量大則利潤高,所以,客觀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產的作用。這也就是說,從一定意義上講,完全成本法強調了固定製造費用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全部成本法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捌』 如何計算完全成本
1、完全成本是會計改革前的成本計算方法,簡單的說,以工廠為例,就是把現在的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都包括到產品成品中。
2、而會計改革後,摒棄了完全成本法,改為了製造成本法,把過去完全成本中含有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統統作為期間費用,直接結轉本年利潤,體現當期的損益,不直接參與產成品成本的費用分配了。
特此回答!
『玖』 完全成本法下銷售成本怎麼算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收入-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利潤
完全成本法」,也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實用性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缺點
不利於成本管理 由於完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給成本管理帶來了問題: 一是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計算工作量,影響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二是產品成本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使成本控制工作變得復雜。
全成本法是一種生產導向型成本法。由於固定性製造費用在短期內往往不會發生變化,單位產品固定製造費用與產量成反比關系,即產量越高,單位產品固定製造費用就越低,單位產品成本也就越低,這會刺激企業生產更多的產品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此法下的產品成本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及會計准則。
『拾』 管理會計問答題,什麼是完全成本法什麼是變動成本法兩者有何不同
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也稱直線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
亦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一、產品成本組成內容不同
安全成本計算,產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製造費用;
變動成本計算,其產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製造費用。對固定性製造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期間成本;全額列入損益表,從當期的銷售收中直接扣減。
(兩者相比較,變動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製造費用)從目前來看,這兩 種方法並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時使用。
二、 在「產成品」與「在產品」存貨估價方面的區別
採用完全成本法時,由於它將全部的生產成本(包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在已銷產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分攤,所以期末產成品和在產品存貨中不僅包含了變動的生產成本,而且還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機器設備的折舊等固定成本)。
採用變動成本法時,由於只將變動成本在已銷產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固定成本沒有結轉至下期,全額直接從本期銷售收入中扣減,所以期末產成品和在產品存貨並沒有負擔固定成本,其金額必然低於採用完全成本法時的估價。(注意會選擇判斷)
三、 在盈虧計算方面的區別(要求理解,選擇題常出)
A:產銷平衡的情況下
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原因是:產銷平衡的情況下,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產品銷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將它全部轉入本期損益,這樣,正好與變動成本法直接將固定成本作為期間費用全額直接從本期收入中扣減的做法是一樣的。)
B:本期生產量是大於銷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產量大於銷售量下,還有部分存貨作為資產留在企業內部,在存貨的價值中,還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製造費用。換句話說,也就是本期銷售成本和期間費用之和比變動成本法少轉了部分固定性的製造費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C:本期生產量小於銷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原因是: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情況下,將本期的固定性費用直接作為本期的期間費用計入本期的損益。而在本期生產量小於銷售量的情況下,意味著本期銷售不僅將本期生產的產品對外銷售了,而且將上期生產的存貨也對銷售了。這樣,按完全成本法計算本期銷售成本時,上期生產的存貨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存貨的成本還多了一部分固定性製造費用,因此,在計算本期損益時,也比變動成本法多轉了這一部分費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確定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本質區別: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製造費用分攤到當期生產的產品中去。
變動成本法把固定製造費用在當期轉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