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月末結存材料怎麼算成本
擴展閱讀
美國石油怎麼那麼多 2025-05-20 04:06:10
半變動費用是什麼 2025-05-20 03:56:25

月末結存材料怎麼算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9-18 14:24:37

⑴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怎麼算

按計劃成本來進行核算的企業,其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計算公式為,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按實際成本來核算的企業,其結存擦了的實際成本計算公式為,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入庫材料實際成本)-本期貸方發生額(發出材料實際成本)。

⑵ 期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率(-6+12)/(400+2000)=0.25% 借差 超支

結存的實際成本(400+2000-1600)*(1+0.25%)=802

因為不是有個0.25%的超支嗎 計劃成本要加個超支率才是實際成本
1材料成本差異率超支
結存的實際成本=(收入計劃成本-發出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2材料成本差異率節約
結存的實際成本=(收入計劃成本-發出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1 2是計算結存材料實際成本的公式 書上不寫的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借方或-材料成本差異貸方
我解題是以百分率表示的

⑶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方法

材料實際成本計算公式:

1、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2、移動加權平均法

本次發出存貨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單位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次進貨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3、先進先出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前面的批次的存貨,材料單價)。

⑷ 月末結轉成本的金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要看用的是存貨計量的哪種方法。存貨計量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四種,這四種都會影響庫存商品金額,影響庫存商品金額就會影響主營/其他業務成本的金額。

1、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2、移動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3、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

4、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4)月末結存材料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

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⑸ 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怎麼算

一、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貸方余額,就是減;如果是借方余額,就是加。

二、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金額+本期購入原材料金額),這里的材料成本差異也是:借方用「+」號,貸方用「-」號。

三、原材料賬戶的金額都是用計劃價*數量算出來的;實際金額-計劃價*數量=材料成本差異;以上公式算出來是負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貸方;如果是正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四、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

1、按實際成本核算時,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入庫材料實際成本)-本期貸方發生額(發出材料實際成本)。

2、按計劃成本核算時,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5)月末結存材料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我們僅用材料取得和入庫這一過程為例,用簡單的分錄來加以說明:

實際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實際成本)×××。××

貸: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實際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調整。計劃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

⑹ 關於月末結存材料實際成本的計算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30000+70000-48000)*(1+0.00897)=52466.44元
說明: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期初計劃成本+本期入庫計劃成本-發出材料計劃成本
月,材料成本差異率=(200+500)/(30000+48000)*100%

⑺ 月末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怎麼算

摘要 您好!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⑻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月末結存的材料實際成本怎麼算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貸方余額,就是減;如果是借方余額,就是加。
同理,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金額+本期購入原材料金額),這里的材料成本差異也是:借方用「+」號,貸方用「-」號。
原材料賬戶的金額都是用計劃價*數量算出來的;實際金額-計劃價*數量=材料成本差異;以上公式算出來是負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貸方;如果是正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8)月末結存材料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計劃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計劃成本法下,應設「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兩個科目。材料成本差異有入庫時的「轉入差異」和出庫時的「領料應分攤差異」兩種(個人的理解,表達不一定精確)。公式如下:
入庫時的材料成本差異
=
材料采購-原材料
=
材料的購買價格(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已定的材料的單位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數量
(1)在購入原材料時,發票賬單已到,物資未到,企業按采購價格支付材料款及稅金,在「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實際成本計價(稅金另計),賬務處理為:
借:材料采購(價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托收承付等科目
(2)當材料已到,企業驗收入庫時,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做如下分錄: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或者分錄為: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3)(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在企業領料以後,月末做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轉出,
領料應攤銷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的材料成本差異+本月購進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購進的計劃成本)
領料應攤銷的成本差異=領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借:基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紅字或藍字)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材料實際成本指企業按照材料實際價格計算的材料成本。企業在進行材料平時核算業務中,既可以採用實際成本作價,也可採用計劃成本作價。
兩種不同的作價方法,材料核算的業務處理也不一樣。在採用材料實際成本作價時,材料明細分類帳中收發金額都要按照材料實際成本計價結算,至於倉庫中的材料卡片,只登記收發數量,不計算金額。對於材料憑證的計價。
收料憑證要根據發粟價格及采購費用確定,其中能直接計入某種材料實際成本的,可以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可按一定標准在各種材料之間進行分攤。
至於發料憑證的計價,由於材料多系分批采購、分批領用,而每次實際成本又不相同,通常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等多種,企業選定某種方法後,就不能隨意改動。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材料實際成本搜狗網路-計劃成本核算

⑼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月末結存的材料實際成本怎麼算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貸方余額,就是減;如果是借方余額,就是加。

同理,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金額+本期購入原材料金額),這里的材料成本差異也是:借方用「+」號,貸方用「-」號。

原材料賬戶的金額都是用計劃價*數量算出來的;實際金額-計劃價*數量=材料成本差異;以上公式算出來是負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貸方;如果是正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9)月末結存材料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計劃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計劃成本法下,應設「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兩個科目。材料成本差異有入庫時的「轉入差異」和出庫時的「領料應分攤差異」兩種(個人的理解,表達不一定精確)。公式如下:

入庫時的材料成本差異 = 材料采購-原材料 = 材料的購買價格(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已定的材料的單位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數量

(1)在購入原材料時,發票賬單已到,物資未到,企業按采購價格支付材料款及稅金,在「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實際成本計價(稅金另計),賬務處理為:

借:材料采購(價款)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托收承付等科目

(2)當材料已到,企業驗收入庫時,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做如下分錄: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或者分錄為: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3)(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在企業領料以後,月末做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轉出,

領料應攤銷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的材料成本差異+本月購進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購進的計劃成本)

領料應攤銷的成本差異=領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借:基本生產成本或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紅字或藍字)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材料實際成本指企業按照材料實際價格計算的材料成本。企業在進行材料平時核算業務中,既可以採用實際成本作價,也可採用計劃成本作價。

兩種不同的作價方法,材料核算的業務處理也不一樣。在採用材料實際成本作價時,材料明細分類帳中收發金額都要按照材料實際成本計價結算,至於倉庫中的材料卡片,只登記收發數量,不計算金額。對於材料憑證的計價。

收料憑證要根據發粟價格及采購費用確定,其中能直接計入某種材料實際成本的,可以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可按一定標准在各種材料之間進行分攤。

至於發料憑證的計價,由於材料多系分批采購、分批領用,而每次實際成本又不相同,通常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等多種,企業選定某種方法後,就不能隨意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