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收入減去成本等於什麼
1、收入減去成本等於毛利(經營利潤),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總額,利潤總額-交所得稅=凈利潤。
2、成本一般是指進貨的成本和進貨的費用,如烤鴨的成本就是買鴨的錢和運費、烤鴨用到的料、烤鴨師付工資、烤鴨用的水電費。
3、費用一般有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是指老闆和管理人員的工資、房租、辦公室的費用(電話費等)。銷售費用是指買烤鴨人員工資、包裝等等。
(1)銷售收入除成本價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常在營業收入管理中主要應考慮以下幾項影響因素:價格與銷售量、銷售退回、銷售折扣、銷售折讓。
銷售退回是指在產品已經銷售,營業收入已經實現以後,由於購貨方對收到貨物的品種或質量不滿意,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而向企業退貨,企業向購貨方退回貨款。銷售折扣是企業根據客戶的訂貨數量和付款時間而給予的折扣或給予客戶的價格優惠。按折扣方式分為現金折扣和商業折扣。
現金折扣是企業給予在規定的日期以前付款的客戶的價格優惠,這種折扣是企業為了盡快收回款項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商業折扣是在公布的價格之外給予客戶一定比例的價格折扣,通常是企業出於穩定客戶關系,擴大銷售量的目的。
銷售折讓是企業向客戶交付商品後,因商品的品種、規格或質量等不符合合同的規定,經企業與客戶協商,客戶同意接受商品,而企業在價格上給予一定比例的減讓。
營業收入的預測方法有許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判斷分析法、調查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本量利預測法等。
判斷分析法。判斷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過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有銷售經驗的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專家對市場未來變化進行分析,以判斷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某種產品的銷售趨勢。包括意見匯集法、專家判斷法。
意見匯集法也稱推銷員意見綜合判斷法,是由本企業熟悉市場情況的推銷人員對各類顧客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意見填入卡片或表格,然後由銷售部門進行綜合匯總,對某種產品的銷售趨勢進行分析預測。
專家判斷法是指向學有專長、經驗豐富的有關專家征詢意見,對某產品未來銷量進行判斷和預測的方法。
⑵ 營業成本除以營業收入得出的是什麼
耗費的成本額。1.營業成本除以營業收入得出的是營業成本比率,即:
營業成本率=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此指標是指:每得到一單位(元)的營業收入需要耗費的成本額。
此指標主要用於觀察主營業務成本是否存在異常波動,還可以直接觀察出利潤變動的趨勢,即指標的數值越大,利潤就越少
2.(2)銷售收入除成本價是什麼擴展閱讀: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什麼是旅行社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旅遊社營業收入是指旅遊社在一定的時間內所有收入;
旅遊社營業成本是指旅遊社在這段時間內所有支出。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Operatingcosts),也稱運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
3.按規定來說
沒有收入是沒有成本的。
因為要收入與成本配比。
有收入才有成本。
借:營業收入20貸:營業成本12投資收益8為什麼營業
你這筆分錄是在沖(注)銷前期的賬務,這是有收益是因為前期的賬務做的是虧損的。現在沖會,就會顯示有收益咯。
營業收入與營業總收入營業成本與營業總成本之間的區別?坐等!!!
從理論上講,營業收入與營業總收入之間的差別是由賒銷引起的。
在計算相關指標時,如周轉率時,應收賬款是由賒銷引起的,其對應的流量為賒銷額,而非全部的營業收入。但外部人員無法取得賒銷數據,只好直接使用營業收入計算。實際上相當於假設現銷是收現時間為零的應收賬款。
4.一般應結合企業經營實際情況,依照財務會計相關賬務報表進行分析判斷,有依有據如實進行撰寫。可以參考如下綱要展開:
1,收入實績,構成情況,單價情況,銷售情況,適當結合市場行情進行說明。
2,內部經營成本費用的構成情況,一般應羅列明細項目進行考核分析,成本費用高企的原因。
3,可以適當與上年對比,進行說明。
實際上,應該先對自身經營深入分析,才能如實作出合理有效的說明。
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依法操作。
2008年所得稅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乘以25%嗎?
不是。
是按利潤總額*25%
⑶ 收入減去成本等於什麼
收入減去成本等於毛利(經營利潤),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總額,利潤總額-交所得稅=凈利潤。
成本一般是指進貨的成本和進貨的費用,如烤鴨的成本就是買鴨的錢和運費、烤鴨用到的料、烤鴨師付工資、烤鴨用的水電費。
費用一般有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是指老闆和管理人員的工資、房租、辦公室的費用(電話費等)。銷售費用是指買烤鴨人員工資、包裝等等。
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3)銷售收入除成本價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系:
毛利是凈利的基礎,一家企業毛利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它的凈利,而凈利最終是要分給大股東,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盈利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股價走勢。所以說,一家沒有足夠高的毛利的企業,通常沒有投資價值的。
利會因行業而異,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比如非經常性損益。因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等是所有企業固定的,但非經常性損益差別可以很大,進而間接影響凈利。非經常性損益指與公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偶然性發生的盈利或虧損。
⑷ 主營業務收入除以主營業務成本是什麼
主營業務收入除以主營業務成本是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主要是分析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少計算收入、多結轉成本的問題。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不是標准財務分析指標,不過在實務中經常會用到,可以用於觀察主營業務成本是否存在異常波動。
拓展資料: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本行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根據各行業企業所從事的不同活動而有所區別,如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產品銷售收入」;建築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工程結算收入」;交通運輸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主營業務收入」;批發零售貿易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商品銷售收入」;房地產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房地產經營收入」;其他行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經營(營業)收入」。企業在填報主營業務收入時,一般根據企業會計損益表中有關主營業務收入指標的上年累計數填寫。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企業應當設置「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借記該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等科目。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貸記該科目,結轉後,「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⑸ 成本除以收入與收入除以成本之間分別指什麼他們分別表示什麼率
是銷售成本率,即銷售收入中成本額所佔的比率。70%就是100元的銷售收入中,有70元的成本。
⑹ 本期銷售成本除以本期銷售收入等於什麼啊
等於銷售成本率 。
銷售成本率 %= 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 100% 說明每百元銷售收入中有多少銷售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數值越大,利潤越少。
銷售成本是指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提供勞務的人工成本,以及銷售的其他業務成本。它包括兩部分: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拓展資料:
1.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材料、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形成的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應當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者提供的勞務數量以及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者單位人工成本確認。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人工成本。 在銷售產品方面,可以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中獲取產品的銷售數量;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是,企業一旦選擇了某一種方法,就不能隨意改變,這是會計一致性原則的要求。
2.銷售成本是指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提供勞務的人工成本,以及銷售的其他業務成本。它包括兩部分: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材料、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形成的成本。
3.主營業務成本應當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者提供的勞務數量以及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者單位人工成本確認。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人工成本。
4.在銷售產品方面,可以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中獲取產品的銷售數量;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是,企業一旦選擇了某一種方法,就不能隨意改變,這是會計一致性原則的要求。
⑺ 銷售價 除以 成本 等於什麼(這個公式是聲明意思) 謝謝!
加成比,這個方法是: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定價法是為了確定一種產品的價格而把一個百分比(或絕對的)數量加到所估計的產品平均(或邊際的)成本上。
具體又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標准成本加成法。
1.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其「成本」基數是指單位產品的製造成本,「加成」內容包括非製造成本(如推銷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標利潤。
2.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成本」基礎是指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加成」內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標利潤。
(7)銷售收入除成本價是什麼擴展閱讀:
加成百分比的確定:
確定附加於成本基礎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價法的核心問題。無論是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還是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所確定的加成數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潤外,均還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項目。
(1)若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百分比=〔(投資額×期望的投資報酬率)+非製造成本〕÷(產量×單位製造成本)
假設某公司投資1 000 000元,每年產銷A產品50 000件,其單位製造成本40元,銷售與管理費用每年500 000元。若該公司期望獲得的報酬率為20%,則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加成百分比計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
按此加成百分比計算,A產品的目標售價為40×(1+35%)=54(元)。
(2)若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百分比=〔(投資額×期望的投資報酬率)+固定成本〕÷(產量×單位製造成本)
假設某公司投資1 000 000元,每年產銷A產品50 000件,其單位變動成本25元,固定性製造費用750 000元,固定性銷售與管理費用每年500 000元。若該公司期望獲得的報酬率為20%,則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加成百分比計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750 000+500 000)]÷(50 000×25)=116%。
按此加成百分比計算,A產品的目標售價為25×(1+116%)=54(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成定價
⑻ 營業額除以成本是什麼
營業成本除以營業收入得出的是營業成本比率。
營業成本率是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成本費用率指標可以評價企業對成本費用的控制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節約支出,提高經營質量。
賬戶設置:
「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運營成本
⑼ 售價減去成本價等於什麼
售價減去成本價等於利潤。
售價即銷售價,銷售價是商家根據自己情況提高或降低指導價得到的最終銷售價格,是浮動價格。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它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拓展資料:
成本控制(Cost Control )的過程是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
同時還是鉑略咨詢Linked-F重點關注的企業財稅難點。科學地組織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制,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和壯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為控制的手段,通過制定成本總水平指標值、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製成本的責任等,達到對經濟活動實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動與過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故又稱為絕對成本控制;成本降低還包括統籌安排成本、數量和收入的相互關系,以求收入的增長超過成本的增長,實現成本的相對節約,因此又稱為相對成本控制。
企業成本控制是指企業根據預先確定的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標,在一定職權范圍內,在成本過度耗費發生之前,對各種可能影響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管控,進而採取風險預防和控製成本的措施,從而保證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標順利實現。
根據成本控制的階段進行劃分,企業成本控制主要分為事前企業成本控制、事中企業成本控制和事後企業成本控制三類。
第一,事前企業成本控制是整個作業成本控制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個作業管理流程的成本。
第二,事中企業成本控制是指對整個物流企業運行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對物流人力、物力、財力的事中控制以及勞動工具等費用支出的事中控制。
第三,事後成本控制是指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成本問題,及時進行問題糾正,保證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條)。滿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滿足顧客、最高管理者、相關方以及法律法規等對組織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對象是成本發生的過程,包括:設計過程、采購過程、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銷售過程、物流過程、售後服務過程、管理過程、後勤保障過程等所發生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結果應能使被控制的成本達到規定的要求。為使成本控制達到規定的、預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須採取適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業、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術和方法。
如VE價值工程、IE工業工程、ABC作業成本法、ABM作業成本管理、SC標准成本法、目標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戰略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環境成本管理、存貨管理、成本預警、動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開展成本控制活動的目的就是防止資源的浪費,使成本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並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