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的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怎麼算
就是把期初的存貨成本加上本期購進的存貨,成本,除以庫存的數量,加上本期購進的數量,然後算出一個單價來之後減去你出庫的這個數量,乘以之前庫存加購入的單價,然後剩餘的就是結存的成本
❷ 期末存貨成本的計算方式
期末存貨=上期結余+本期入庫-本期發出
具體的是: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❸ 存貨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成本計算公式是采購成本+訂貨成本+缺貨成本+存儲成本。
存貨成本的構成從理論上講,存貨的成本應該包括從購入到使商品處於可供銷售的地點和狀態的一切直接和間接的支出。它包括:
(1)商品購買時的發票價格(價目表價格扣除商業折扣)減去購貨折扣;
(2)商品在運輸中由買方負擔的運費、保險費、稅款支出和在途正常損耗等;
(3)處理費用,例如對運輸中弄皺的衣服重新加以燙平的費用。
在企業中,為了方便,同一種存貨往往堆放在一起,並不問它們究竟是何時從何地購入的。而實際上在現實世界中,價格是千變萬化的,不同批次購入的同種存貨購價各不相同的情況經常發生,於是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個問題:企業在計算發出貨品或期末存貨的單價時,究竟以什麼樣的價格為基礎呢,通常有四種方法來確定發出貨品的成本,分別叫具體辨認、先進先出、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它們都是企業經常採用的方法,各有優劣和使用條件。
❹ 按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成本怎麼算
10000-4000=6000元
完全成本法計入成本金額比變動成本法計入成本金額少6000元,說明完全成本法少計成本6000元,這就是產生利潤差的原因
❺ 期末存貨成本怎麼算
10日購入貨後單位成本=(100*23+400*22.5)/(100+400)=22.6(元/件)
12日發出存貨成本=300*22.6=6780(元)
12日發貨後當前存貨成本=(100+400-300)*22.6=4520(元)
20日購貨後存貨單位成本=(4520+200*22)/(200+200)=22.3(元/件)
25日發出存貨成本=300*22.3=6690(元)
25日發貨後當前存貨成本=(200+200-300)*22.3=2230(元)
30日購貨後存貨單位成本=(2230+333*20)/(333+100)=20.53(元/件)
9月末庫存存貨成本=(100+333)*20.53=8889.49(元)
我這樣每筆都給你做了說明,這樣你明白了嗎?
移動加權平均法就是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❻ 如何用毛利率法計算期末存貨成本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和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❼ 存貨成本計算方法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 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 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
拓展資料: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 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 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 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全月加權平均法 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 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 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
❽ 期末存貨成本的計算方式
存貨成本計算公式為:
存貨成本=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應納稅額=銷售額×
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由於個人所得稅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一般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取得的銷售收入均為含稅銷售額。所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後才能計算應納稅額。
提前退休的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8)怎麼算期末存貨成本擴展閱讀:
期末存貨成本四個基本特徵:
1.期末存貨成本在企業經營期內可供企業長期、持續地使用,企業不必向投資人返還資本金。而負債則須按期返還給債權人,成為企業的負擔。
2.企業所有人憑其對企業投入的資本,享受稅後分配利潤的權利。期末存貨成本是企業分配稅後凈利潤的主要依據,而債權人除按規定取得利息外,無權分配企業的盈利。
3.企業所有人有權行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或者授權管理人員行使經營管理權。但債權人並沒有經營管理權。
4.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的期末存貨成本有無限的責任或有限的責任,而債權人對企業的其他債務不發生關系,一般也不承擔企業的虧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貨成本
❾ 期末存貨成本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期末存貨的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增加的存貨成本-本期減少的存貨成本,其中本期減少的存貨成本會根據企業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不同,計算的金額也不同。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或庫存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加工物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