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區別
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區別表現在釀造工藝、口感以及成本上,濃香型白酒的生產周期為兩個月,口感芳香濃郁,成本較低,醬香型生產周期為五年,口感醇香,成本較高,清香型生產周期為十個月,酒水清亮透明。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白酒有什麼不同
nbsp;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不同。濃香型白酒是由高粱、小麥混蒸混燒後,放入窖池中發酵而成的,生產周期為兩月,醬香型白酒是經過投料、蒸煮、發酵、取酒等步驟製作而成的,生產周圍為五年,清香型主要採取清蒸清槽的方法釀造,生產周期為十個月。
2、口感區別
nbsp;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口感不同。濃香型白酒有著「千年窖、萬年槽」的美譽,其酒質無色透明,口感清冽乾爽,而醬香型白酒入口綿柔,回味悠長,清香型白酒清亮透明,香味持久。
3、成本區別
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白酒的成本不同。濃香型白酒採取陳年老窖進行發酵,生產期、儲存期較短,但數量較多,成本較低,而醬香型和清香型白酒的生產時間長,工序復雜,成本偏高。
② 牛欄山46度綠瓶 為什麼便宜
大綠瓶是牛欄山二鍋頭在低端市場的暢銷品,定位就是低價產品。但是,低到9元錢一瓶,真是糧食酒嗎?
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院專業品酒師周女士表示,大綠瓶從成本上來說,可以賣出幾元的價格。
一、原料成本低
1、二鍋頭酒用的高粱相比醬香型白酒來說,工藝要求不高,所以高粱的價格也相對便宜。
2、二鍋頭酒所用的酒麴為麩曲,是用麩皮為原料製成的酒麴。
麩皮是小麥最外層的表皮。小麥內在會被人們磨成麵粉,麩皮因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E、維生維B族、高纖維成分等,也不會扔掉,廣泛用於飼料中,價格相當低。
3、"二鍋頭"也分三段。就算同是"第二鍋"流出的酒,中段酒的酒質優於第一段和第三段。所以,同樣是糧食釀的二鍋頭酒,也分三六九等。
二、人力和時間成本低
低價的麩曲清香型白酒,一般發酵時間只需3—5天,出酒率也很高,貯存時間一般半個月,所以,所需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就相對來說較低。
高端的二鍋頭在酒麴、發酵工藝上有所不同,要求更高,對酒體中含有的醇類、酯類等有機物含量標准不同,貯存時間也更長。
三、包裝便宜
大綠瓶是光瓶酒,包裝成本相比盒裝酒更便宜。玻璃瓶也是比較便宜的材質,加上瓶蓋、酒標,又是大批量采購,成本在1.5元以內。
為什麼大綠瓶比白牛二便宜
在中國白酒市場,白酒按工藝和口感分為十二大香型,市場佔有率前三名分別是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其中,濃香型白酒銷量佔了整個白酒市場的70%,所以牛欄山酒廠迎合市場需求,推出了白牛二。
大綠瓶和白牛二定位都是低端,但是香型不一樣,定價也有所不同。
大綠瓶屬於清香型的固態法二鍋頭酒(糧食酒),各項成本較低,在二鍋頭低端市場,只能比紅星二鍋頭和其它品牌二鍋頭價格更低,才有更強大的競爭力。
白牛二屬於濃香型風格的固液法白酒(酒精酒),但其口感在同價位段里很不錯了,再加上牛欄山又是大品牌,15元的零售價,在濃香型低端市場已是低價中的低價,目前只可能漲價,不會更低。
③ 清香型酒的好處
口感醇和,凈爽,清香型講究的是潔凈、醇凈,一清到底,無雜味,因生產工藝稍簡、生產周期較短,成本相對低一些,從而價格相對較低,而且市面上低價格酒盡量喝清香型,典型的紅星二鍋頭,那種藍瓶的,也是純糧釀制,空杯留香
④ 結合白蘭地工藝和清香型白酒工藝的新型酒味道好嗎
其實酒好不好喝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口味。有的人覺得酒精含量越高,這個酒它就越香,也就越好喝,而還有人覺得酒精的含量,不能代表這個酒精的好壞,而在於這個酒的調制。
對於酒這種東西,它都是分高低貴賤的。比如說葡萄酒,便宜的葡萄酒裡面的只能喝到水的味道,酒味基本上喝不出來。
而且你再往裡面兌雪碧或者其他東西的時候,它的顏色也會慢慢變淡,這也就說明了它的越劣質。而好的葡萄酒都是慢慢醞釀出來的就算你往裡面兌東西,它的顏色也不會改變太多,而且它味道會比那種便宜的葡萄酒更有味道。而清香型白酒工藝這是一種更具有經濟效益的酒。
最後如果將白蘭地酒工業和清香型白酒工藝結合的話,我覺得這個酒將是非常棒的酒,因為結合了白蘭地工藝的時長來讓它變得更加的香醇和清香型白酒工藝本來就有的優勢按說這個就已經是接近完美的了,所以說調制出來的酒肯定也是毋庸置疑的好。
⑤ 白酒價有的很低有的高的離譜,同樣是糧食釀造為什麼差別這么大呢
生活中不少酒友都在吐槽,白酒成本低利潤高,所以在買酒的時候總是會花高額的錢財,買普通酒質的酒,內心覺得很虧。其實細細想來,喝了那麼多年的廣告酒,拋去高昂的廣告費用,渠道費用,包裝費用,生產成本,有的酒只能算是廉價的酒精兌涼水!所以現在的酒友,不少人都覺得花了高價錢,可喝的還是劣質酒,想想都覺得心寒。
雖然說市面上有十幾塊錢的純糧酒,但是小編覺得並不多,而且這十幾塊錢的純糧酒,只是一部分白酒,比如比較典型的米香型白酒,南方人都很喜歡喝這種酒,像桂林三花酒,地位非常的高,不僅便宜,而且還是純糧食酒。
所以在評判一款純糧食酒的時候,我們不單單要看純糧食這三個字,還要根據它的工藝和香型來判斷。其實除了米香型白酒還有一些與米酒、高粱酒、包穀酒等等,這些小作坊或者自釀的酒價格都不貴,不過很大一部分都是散酒沒有特殊的包裝,因此價格也比較便,也不能否認的是,它是純糧酒。
⑥ 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對此你怎麼看
一斤糧食做多少酒,或者說一斤酒要幾斤糧食,那要看做什麼酒,以及怎麼做。
單說大米釀酒。一斤糯米可做二斤甜酒,也可做二斤黃酒。只是甜酒不是直接飲用,要連米帶酒稀釋做湯;黃酒要粗過濾,酒水直接飲用。大米做白酒,因做法和度數要求不同,用糧食不一個量,綜合出酒率約在40%左右。可白酒單用大米的很少,都要用到幾種糧食,出酒率更低,最低的四斤糧食出一斤酒。
再說釀造工藝。甜酒和黃酒是液態發酵,學術名稱「液態法」工藝,出酒率高,發酵期短,工藝簡單。白酒是糧食堆積發酵,然後蒸餾提酒,學術名稱「固態法」工藝,出酒率低,發酵時間長,製作工藝復雜。
當下市場的糧食酒佔有量很少,主要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產量少,時間長,技術復雜,耗糧食多。
酒精酒恰好相反,在基本指標上和糧食酒有著倍數的差別,因而具有極大的市場優勢:
所以,綜合表現出來的產品優勢集中體現在成品勾兌上:迅速大量生產出來的酒精,兌兌就是成品酒。單用市場經濟指標衡量,酒精酒就是最適合市場的商品:成本低,利潤高,產量大,銷售多。譬如茅台酒,別看你2000塊一瓶,可你的成本要600塊,而且要做5年才能上市賣錢。有這時間,酒精酒已經賣了百輪也不止,就按保守的2月一輪吧,還不說數量倍數,也是賣了30輪。按一斤酒帶包裝成本15塊,賣30塊,這個利潤率就不僅僅是暴利了。可以這樣概算:成本600賣2000生產周期5年,利潤率233%,合到年利潤率47%;成本15賣30生產周期2個月,合到年利潤率500%,不算不知道,一算嚇死人。這樣的生意,傻瓜也知道拚命搶著干。至於喝著感覺怎樣,酒精酒不管這個,反正你要喝酒,反正市場都是我這個,你不買也得買,不喝也的喝。因為我也是合法產品。
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對此你怎麼看?
說到糧食酒,就會讓我想起外公。因為,外公有一門手藝,就是釀酒,村裡的人都非常喜歡喝。每到玉米收獲季節,外公就會拿新米去釀酒,圍在一個大鍋前,忙活了幾天才收工,終於釀出了玉米酒。到了年底,收獲紅薯的時候,有時間也會釀紅薯酒。
那時候,年紀尚小,對於一斤糧食能夠釀出多少斤酒並不在意。現在長大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糧食釀出多少酒,可不能夠一概而論。工藝不同、發酵期不一樣,曲種和香型各異,出酒率也是有多有少。那麼,在通常情況下,65度的白酒,出酒率在25%~45%之間。也就是說,拿一斤糧食來釀酒,可以出65度的白酒2.5~4.5兩之間。
然而,現在的農村很少看見有人釀酒了,糧食酒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如下:
好了,以上有關於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的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指出。
一斤50度的小曲純糧食白酒,以高粱,稻穀,小麥為例:平均兩斤左右,蕎麥2.5斤。中囯的糧食產量估計越來越少,但囯民的食用量,由於雞肉魚蛋供應充足,人們食主糧的消費量也相應的在減少,所以我囯不會因糧食產量減少而鬧糧慌……!如岀現糧食短缺,很快會將水產養殖基地恢復種糧。
江漢平原的糧食酒,不但沒減少,反而在逐漸增多,特別是產糧大縣的監利縣,與有酒鄉之稱程集鎮,純糧白酒質優價廉!
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適用於所有糧食品種的答案。釀酒實際是穀物里的澱粉轉化為酒精的過程。可是,我國的釀酒工藝、原料存在很大的差異。
不同白酒出酒率差異較大
有的是高粱,有的是大米;所選用的糖化發酵劑不同,有的是大麥和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有的是小麥製成的中溫大麴或高溫大麴,有的是大米製成的小曲、麩皮和各種不同微生物製成麩曲等。
因為我國的白酒種類繁多,因為其釀造工藝的不同,以及釀酒原料的不同,其出酒率有比較大的差異。此外,白酒有香味,就有了香味的分類,那麼就出現了香型。白酒,釀造所採用的原料不同,
眾所周知,大家都聽說過「三斤糧食一斤酒」的說法,,基本囊括了大致的范圍,大部分酒的出酒率在30%左右,其實,很多白酒的出酒率並沒有那麼的高。 清香型白酒出酒率較高
據筆者了解,整體來說,清香型的白酒出酒率最高,醬香型白酒次之,然後是濃香型,最後才是醬香型!
清香白酒的出酒率在20%-25%左右
醬香型白酒出酒率在20%左右,即5kg糧食產約1 kg(53%vol)白酒 濃香白酒的出酒率在10%左右。而且,據了解,我國大多數的白酒企業,可以控制其產品的的出酒率,一般來說,都會在保證酒類品質的同時,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
作為一個傳承傳統工藝的釀酒人,首先我要告訴題主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得根據工藝來具體劃分,職業的特殊性這里我只回答固態發酵的傳統工藝白酒。就算同一工藝,不同的釀酒師或者同一個釀酒師也無法完全做到同等糧食釀出完全同等數量的酒來。再者根據釀酒用糧的不同出酒率也不同,單糧酒和多種糧食混釀的出酒率也不同。具體來說大米或者糯米釀酒出酒率最高,其次玉米釀酒出酒率也較高,高粱出酒率較低,時下在出產苦蕎麥的西南高海拔地區興起的苦蕎釀酒出酒率更低,因此就以高粱釀酒來回答一個相對比較接近的答案。
先來看白酒里最為復雜的醬香白酒,基本就是5斤糧食加一斤酒麴出一斤53度的醬香白酒;濃香型白酒約3.5斤純糧食另加酒麴出一斤52度白酒;清香型基本在2.5到3斤高粱出一斤50度白酒。
如果動不動一斤糧食出一斤酒或者二斤糧食出一斤50度以上白酒的,在這里我可以肯定的說發酵絕非使用的傳統酒麴,絕非整體固態發酵的好酒。其他行業可以追求產量,但白酒行業具有它的特殊性,純粹追求產量只能使用糖化酶或者乾脆把糧食粉碎發酵,出酒率將成幾倍的增長,並且釀造過程大大縮短。
這個就是現在很多酒廠使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的原因,因為時間成本和糧食成本都節省了、見效自然很快,唯一的缺點就是喝不出糧食酒的感覺出來。這也就是大家買到糧食酒的幾率越來越少的原因,而像我們這些堅持傳統工藝釀酒的人又覺得白酒不好賣,因為動不動要幾十元一斤,比起十幾元一瓶的酒精酒自然沒有競爭優勢。再者有些酒精酒賣到一二百元消費者也願意賣它,就是因為一個品牌效應的問題。
回答完畢!
能出多少酒,關鍵是看工藝和原料。
據說,用新方法將玉米做快速發酵,可以達到每斤玉米出來一斤純度高達95度的酒精。(只是聽說,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如果用傳統工藝,以高粱為主料釀酒,一般正常情況下三斤高粱加一斤酒麴可以釀出一斤60度的酒。這個不是道聽途說,而是我自己酒廠多年來一直的慣例。
再來說說為什麼現在純糧酒少了。
主要因為糧食酒按傳統工藝生產太繁瑣,時間長,遠不如拿來酒精兌水加香精來的快。
以我們廠為例,每個發酵池裝2000斤高粱和700斤酒麴,發酵期長達六個月,也就是說一年只能燒兩次酒。每次每池約600斤左右的酒,產能極其有限,如果面對龐大的消費市場,無疑是杯水車薪。
再來看看某大型知名酒企,這家曾經位列八大名酒仙班的著名企業擁有近兩萬個窖池,即使按照濃香型白酒最快發酵時間兩個月計算,則每年可以燒四次酒,產量也就一噸多點,兩萬個窖池最高產能不會超過三萬噸。而這家企業成品酒銷量竟然達到十萬噸之多,您說,這酒怎麼來的吧!
首先我說一下一斤糧食能出多少酒,按照發酵工藝,使用發酵原料的不同,出酒率也有所不同,我們按大麴高粱固態發酵,出酒率為糧食的三分之一,50--55度的酒。如果度數低些,當然酒就會出的多些。如果是小曲固態發酵,50--55度的酒,大概能大戶百分之五十的白酒。同樣是高粱能發酵充分,發酵溫度控制的好的情況下出的酒。其實現在大麴發酵,都採用復蒸發來增加出酒率,只是比較麻煩,費時。大米出酒率比高粱大,大米半固態或者液態發酵,出酒率一般能達到70%,50--55度的酒。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糧食酒越來越少的問題,其實這只是一個誤區,所有的酒,都是用糧食發酵得來的,而不是工業酒精勾兌的。那是有毒的。所以,不能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只能說都是糧食酒,市面上的酒都不是存正的糧食香了。都是兌香的食用酒精。所謂的勾兌酒,其實就是用高澱粉植物,比如小麥玉米粉碎後,經過液態發酵,出70度的酒,出酒率能達到百分之百以上,都不是問題。只是這樣用糧食發酵出來的酒沒有香氣,並且發酵速度快,而我們傳統發酵,大麴最快也要58天以上。小曲可以7天以上就可以出酒,但是香味不夠濃,如果想要香味,最少也要放一段時間香味才更濃。
釀酒工藝很多,工藝不同,出酒率也略有不同,但是大概都差不了太多。香味會有很大區別,我個人愛好,每年就釀些紅酒白酒,所以對各個工藝還是比較了解。
糧食酒越來越少,並不是說純糧食釀造的酒成本多高價格多貴,消費者沒有能力去消費。相反是一個很多酒友不知道的現實問題,那就是純正的糧食酒很多消費者壓根兒就喝不下去,一點兒也不喜歡。如果說要想知道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人喝著添加了食用酒精的酒反而罵純糧食酒是食用酒精勾兌,我們必須從 歷史 和現實幾個層面去剖析。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於傳統醬香型白酒釀造的茅台鎮人,也是國家一級品酒師和釀酒師。在我以酒會友的過程中我就發現酒友們比較喜歡那種一般酒精一般純糧食的酒,我也無數次的實實在在的和酒友們交流純正糧食酒的特徵,怎麼樣區別糧食酒和酒精酒。
一: 歷史 因素
在糧食難關也恰好中國經濟最困難也是最多的中國人民從事於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的時候,糧食肯定首先應該拿來填飽肚子啊!壓根兒就沒有更多的糧食用來釀酒。
但是酒又屬於我們國人無論是家庭聚會還是說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精神糧食,而且有一個雅號:精神的原子彈。
所以說酒是不可能不喝的,問題來了糧食吃都不夠那怎麼辦呢?
於是一些當時的有識之士紛紛議論高度白酒低度化,糧食酒適當的添加部分食用酒精來增加產量。就這樣添加了食用酒精的純糧食酒開始名正言順的走向了酒友們的酒杯里,而且這樣的酒口感比純糧食釀造的酒更好,他沒有純糧食釀造酒的一點兒也揮之不去的糧食味,酸澀味,尤其是糧食酒都有的苦味。
二:延續
這種「精神的原子彈」被喝酒人慢慢的適應以後,大家都非常喜歡,而且很多70後80初的喝酒人一開始學喝酒就是這樣的酒開始的,尤其是在北方這樣的酒非常的泛濫。慢慢的這樣的酒已經被很多人所適應。
三:現實性因素
正是一開始就喝這樣的酒,無論是從口感還是說喝後身體的反應已經適應了。就好比「久居香蘭之室不聞其香」一樣。
可是現在的很多酒友開始尋找純糧食的傳統酒。但是他們又已經習慣了從一開始學喝酒的時候那種酒的口感。在一喝純糧食酒的時候他們很多人都會說,這個是什麼酒啊!入口一大股曲味,還有就是糧食的生味,同時酒在口腔里被舌頭攪動的時候酸甜苦辣味都有,尤其是喝下去以後那種苦味和回甘。
相反他們一開始喝的那種酒,入口柔,而且順,香氣香味單一,尤其是本來半斤的酒量可以喝一斤。
但是一邊呢!酒廠因為生產這種添加食用酒精的酒產量雖然大可是利潤小,一年坐下來也就是圖個吆喝。所以很多酒廠也准備甚至是開始只做純糧食酒,可是年份不夠的純糧食酒還不如添加食用酒精的酒還喝,純糧食年份足的酒吧很多酒友又無法消費,最後酒廠還是不得不走以前的老路,直接使用食用酒精或者說在純糧食酒裡面添加食用酒精來稀釋純糧食酒的特徵,同時盡量模仿那種純食用酒精兌水的口感。
而最後的結局就是,酒友們喝著添加了食用酒精的酒罵純糧食酒廠家沒有良心,生產的酒都是食用酒精兌的,而酒廠呢!生產的純糧食酒賣不出去,而在心裡暗暗的譏笑那些喝食用酒精的酒。
最後:我實實在在的和酒友們說一句酒,這句話也是我們從事傳統白酒釀造的人經常說的,酒為什麼好喝是因為他難喝。
茅酒手藝人
一個土生土長的茅台鎮人
一個普通的醬香白酒釀酒工人
一個對釀酒工藝痴迷的年輕人
以酒會友
為懂酒的人尋找美酒
為美酒尋覓知音
茅酒手藝人maojiuyr(版權所有)
一斤糧食能出多少酒?可以說這個是很多釀酒人不會觸碰的話題。畢竟告訴你一斤糧食的出酒量,大致也就可以算出釀酒的利潤了。
但現在普遍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三斤糧食釀一斤酒,究竟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我只是一個喝酒人,還不敢太肯定。
但出酒率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酒產量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釀造工藝,釀造的酒的香型不同,採取的工藝也就不同,這就會影響一斤糧食的酒的產量。還有就是糧食的種類以及產地,我們知道釀酒,主要用到的就是糧食里的澱粉,高粱,玉米,小麥等糧食的澱粉含量不同,東北的高粱和貴州的高粱澱粉含量也不同,這也會導致一斤糧食的產酒量不同。再有就是酒麴的不同,也會影響酒的產量,酒麴中酵母的活性高,就可以提高糧食的出酒率,相反,活性低,攪拌不均勻,都會影響出酒率。
為什麼說現在純糧酒越來越少呢?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商家唯利是圖。純糧酒釀造周期長,從釀造到入口口感達到一定程度,少則也需要兩三年,如果自家酒廠規模不大,產量就會低,根本不夠賣,因而很多人就開始昧著良心做勾兌酒,勾兌酒可以在短時間內推向市場,來錢快,對於唯利是圖的人說,必然會導致一陣狂熱。
我是小王品酒,願意和廣大酒友交流經驗,後期小王品酒視頻即將推出,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酒的知識。
雖然不是我認證的領域,但我認為這是一個科學的問題,還是來回答一下。
本人雖然不善於喝酒,但是卻有一點釀酒的技術,除了沒親自釀過啤酒,其它的酒基本上都親手做過。所以我認為自己是有資格談這個問題的。
一斤糧食能出多少酒呢?
嚴格說這個提問方法不對,因為不同品種的酒,對應的酒精含量不同,出酒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所謂的糧食釀酒,其實就是利用糧食中的澱粉,糖化,然後糖再在酒麴的作用下分解為酒精的過程。一般來說,一公斤玉米能生產出50度的白酒半公斤。
其實不同的釀酒工藝也會造成出產率的差異。比如中國的白酒普遍都是採用干法釀造,然後通過水蒸氣通過乾料再蒸餾的辦法出酒,這種辦法,出酒率就比較低。而國外的酒普遍採用的是濕法釀造,然後再蒸餾,這種方法出酒率略高,也更節省能源。
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嗎?
其實所有的酒幾乎都是糧食釀造的,因為用糧食生產酒精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除了巴西現在是用甘蔗大量製造酒精,其它國家都是用糧食來生產酒精的。包括我國現在推廣的酒精汽油,其實也是用糧食釀造的。
之所以有人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其實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一部分廠家對傳統工藝的放棄,採用現代勾兌的方法來釀酒。 很多人誤會了勾兌二字,以為勾兌就是不好的。其實勾兌是釀酒過程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其中的一道工藝,幾乎所有的酒,都要進行最後的勾兌,來達到一個特定的口感。
第二個原因是,有些不良商家確實是用工業酒精來生產飲用酒。 其實工業酒精也是用糧食生產的,但是由於其中的成分中可能會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是不允許用來釀酒的。很多人喝了這種酒造成了身體的傷害,甚至是丟了性命。
關於這個話題我就說到這里了,不管酒是怎麼做的,有婚喪嫁娶的事情還是少不了要喝點酒,但是 我建議大家,酒要少喝,點到為止就好, 健康 第一 ,你們說呢?
⑦ 二鍋頭酒為什麼比其他酒便宜這么多
二鍋頭則屬於清香型,採用「混蒸混燒」的釀造工藝,原料和酒醅混合在一起同時蒸料和蒸酒,省時省工、能源消耗小,生產周期一般在30-50天,一般只需蒸餾2-3次,出酒率也比醬香型高多了。
我國十二大香型白酒之中,清香型比濃香、醬香都要省事省力省成本,出酒率還高,這也是為什麼在7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一直是我國酒行業的主力軍。其實單從成品價格來判斷質量很片面;各種酒原料、工藝都不一樣,價格不具有可比性;同一香型之間還可以通過單價對比,但不同香型並不適應這個規則。
現在二鍋頭也算做大做強了,收購基酒這種事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基酒中是否混雜了新工藝生產的酒精酒我們不能論斷,但其主要的明星產品肯定是糧食酒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