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便利店的成本控制管理有何技巧
便利店通常是指小區或繁華街區的小便利食品、物品等商店。便利店價格是中低檔的,否則是不太受歡迎的。
便利店的成本控制,是采購成本,一家便利店是很難做到成本下降或受控的,只有加盟品牌便利店,方可實現成本控制。其次,是房租,房租的價格取決於店面的地段,人流量或周邊的商區類型,是銷售預測和選擇的商品的定位有關,是需要對商圈、人流及需求分析的,方能選擇對的、好的、人流的需求。例:現在商圈office附近的便利店,既有便利的小吃、早點,甚至是便宜的中餐快捷,也是很受歡迎的。所以成本控制一定與經營的店內的物品有關,才能談及管理技巧。
人流量的增加,是成本下降的必須有的條件。
只有受歡迎的物品才是人流量持續或增加的前提,也是成本控制管理的內容。
便利店的成本控制管理與店長有關。是否具備便利店的經營管理能力,因為成本控制是運營管理的其中一個內容。
B. 如何降低超市采購成本
一、節約采購成本的策略 就企業采購來說,節約成本的方法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八種: 1.價值分析法與價值工程法,即通常所說的VA與VE法:適用於新產品工: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過剔除、簡化、變更、替代等方法,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價值工程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統的研究與分析,現在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已被視為同一概念使用。 2.談判: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各自目標,達成彼此認同的協議過程。談判並不只限於價格方面,也適用於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談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購價格降低的幅度約為3%-5%。如果希望達成更大的降幅,則需運用價格、成本分析,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VA、VE)等手法。 3.早期供應商參與ESI:在產品設計初期,選擇夥伴關系的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小組。通過供應商早期參與的方式,使新產品開發小組依據供應商提出的性能規格要求,極早調整戰略,藉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杠桿采購:避免各自采購,造成組織內不同單位,向同一個供應商采購相同零件,卻價格不同,但彼此並不知的情形,無故喪失節省采購成本的機會。應集中擴大采購量,而增加議價空間的方式。 5.聯合採購:主要發生於非營利事業的采購,如醫院、學校等,通過統計不同采購組織的需求量,以獲得較好的折扣價格。這也被應用於一般商業活動之中,如第三方采購,專門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業單位服務。 6.為便利采購而設計,DFP-自製與外購的策略: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利用協辦廠的標准與技術,以及使用工業標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這可以大大減少自製所需的技術支援,同時也降低生產成本 7.價格與成本分析:索維爾認為這是專業采購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結構的基本要素,對采購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購不了解所買物品的成本結構,就不能算是了解所買的物品是否為公平合理的價格,同時也會失去許多降低采購成本的機會。 8.標准化采購:實施規格的標准化,為不同的產品項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設計、規格,或降低訂制項目的數目,以規模經濟量,達到降低製造成本的目的。但這只是標准化的其中一環,應擴大標准化的范圍,以獲得更大的效益。 二、企業選擇采購成本策略所需考慮的因素 以上所說的幾種降低采購成本的策略只是理論上的方法,就現實實踐中,企業擬定采購策略的時候,應同時考慮下列幾項因素。 1.所采購產品或服務的型態。所采購產品或服務的型態,是屬於一次性的采購,或者是持續性的采購。這應是采購最基本的認知,如果采購的型態有所轉變,策略也必須跟著作調整,持續性采購對成本分析的要求遠高於一次性采購,但一次性采購的金額如果相當龐大,也不可忽視其成本節省的效能。 2.年需求量與年采購總額。年需求量與年采購額各為多少,這關繫到在與供應商議價時,是否能得到較好的議價優勢。 3.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賣方、傳統的供應商、認可的供應商,到與供應商維持夥伴關系,進而結為策略聯盟,對成本的分享方式不同。如果與供應商的關系一般,則肯定不容易得到詳細的成本機構資料,只有與供應商維持較密切的關系,彼此合作時,才有辦法做到。 4.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采購量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所處的階段有直接的關系,產品有導入期、成長期到成熟期,采購量會逐漸放大,直到衰退期出現,采購量才會逐漸縮小。
C. 高中學校超市經營成本如何控制
高中學校它經營的模式的話不需要規模太大了,也不需要進貨一些特別貴的東西,因為學生的話他們的生活費本來就有限的,你可以選擇一些小零食或者是一些價格比較便宜零食。
D. 連鎖便利店如何進行成本控制管理
連鎖加盟便利店可以利用巨大的網路,發揮集團運作優勢,以規模化優勢獲取成本競爭優勢。然而,目前在采購和物流上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流程,例如由於網路遍布面廣,沒有綜合考慮品牌、質量、包裝、運費等成本,采購時缺乏談判競爭力等,這將阻礙連鎖便利店成本優勢的發揮。
另一方面,便利店建設標准有待改善,應進行統一規劃、裝修,避免重復建設,造成建設資金的浪費。便利店的財務管理還可能存在如集中采購較難造成的成本問題、價格管理和商品處理手續呆滯問題、商品短少和損失現象以及銷售收入難以保證全額入賬等,這些都將極大地影響便利店的財務管理,從而影響盈利水平。
加強便利店的財務管理勢在必行
加強便利店的財務管理能夠幫助便利店實現自身價值和利潤的最大化,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同時可以幫助便利店降低和抵禦生存風險,提高便利店的市場競爭力。便利店面對著周圍大型超市、商店等的強力競爭,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是勢在必行的。
加強財務預算控制可以促使便利店財務管理落實到整個經營管理控制過程。加強預算控制與實際支出的對比,能夠迅速反應便利店的運營狀況,發現便利店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隱蔽問題,提高相關問題的解決效率。
E. 如何控制超市費用
超市與供應商之間的促銷活動多種多樣,例如降價、地堆、端架、搭贈、抽獎、文藝表演等等(具體請參考超市促銷範例一節)。采購人員應將20%的時間放在與供應商洽談促銷活動上,以提升彼此的銷售業績。(12) 廣告贊助(Advertising Contribution) 為增加超市的利潤,采購人員應積極與供應商采購爭取更多的廣告贊助,這也是采購人員業務考核指標之一。超市所指的廣告贊助,有下列幾項:
● 超市快訊
● 室內燈箱
● 室外燈箱或戶外看板
● 地板廣告
● 購物車廣告
● 購物袋廣告
● 電視牆廣告
● 店內廣播廣告
● ……等等
(13) 進貨獎勵:是指一段時間達成一定的進貨金額供需商給予的獎勵,通常為有條件的及無條件的進貨獎勵,例如:目前本公司所要求的供應商在每月付款金額基礎上返還公司的返利,即是無條件的進貨獎勵,或稱帳扣;其餘要求超市進貨額達到一定條件後,才返回一定獎勵的即為有條件返利。由於本公司系統的限制,采購人員在與供應商采購時,應要求每月的進貨獎勵(即帳扣),盡量不要採取每季、每半年、甚至每年的返利,因為有時我們不見得與該供需尖商能合作這么長時間。
依采購人員的經驗,通常都可要求供應商給予進貨金額1~10%的進貨獎勵,供應商因銷售份額的需求很樂意提供此種獎勵。此種獎勵對超市提升利潤額大有幫助,例如:有些商品可能供應商因種種原因不願以較低的價格供應,采購人員為增加利潤,應積極與供尖商采購要求更高的進貨獎勵,但切忌為了爭取獎勵,而增加不切實際的采購數量,結果庫存壓力大增,甚至季節過後必須打折求售,這種情況采購人員不如不要進貨獎勵。 有些供應商業務人員會在其報價單(通常在出三價)基礎上下浮多少點折扣。 另處進貨獎勵(即帳扣)與價格折扣有所不同,請采購人員務必參?quot;進貨獎勵說明一節,加以區分。(14) 其他贊助費用: 在超市的采購業務上,贊助金的種類繁多,包括:新入市的開業贊助費、新店贊助費、新品上架費、集中陳列贊助費、周年慶贊助費、各種節慶(元旦、春節、端午、五一、中秋、國慶節)的贊助費、端架/地推/地籠陳列贊助費……等等。
廣告贊助費與其他贊助費在超市營運里,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此公司兩者的金額在開業前可收到數百萬人民幣的收入,開店後陸續向供應商收取,最高可達營業額的2.5~8.0%. 這種被供應商稱之為:苛捐雜稅的費用,引進國內已有好幾年的歷史,它超到了篩選供應商(以價制量,淘汰一些沒有實力的供需尖商)、增加公司利潤等積極的作用。同時供應商對此有了認識之後,其經營機制自然會保留一筆廣告與促銷專款用在此一目的,以促銷其產品,可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采購人員在與供需尖商采購進,盡量強調,,超市所收取的這些其他贊助費用,尤其是節慶贊助費用,通常都會用於各種大型的促銷活動上,而這些促銷活動通常都須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費用投入,如此高額的促銷活動費用如果都由超市來承擔,超市是無法承受的,這就需要供應商們一齊支持,所謂聚沙成塔,通過這些大型的促銷活動,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提高來客數或客單價,反過來他們可以提高供應商的銷售。 但供應商的贊助費應與供應商的銷售成比例,否則有此采購人員變本加厲,需求無度,贊助費的費率已經到了無行無情的地步,貽笑大方。合情合理是雙方共同成長的基礎,我們對供需尖商的基本態度應是合作,而不是對抗。(15) 供應商的表現:表現不良的供應商往往會影響到超市的銷售及利潤,並造成顧客的不滿。故采購人員應在采購時,除價格外應談妥合約中有關質量、數量包裝、交貨、付款及售後服務等條款,及無法履行義務的責任與罰則。 采購人員應了解任何采購都是與供應商維持關系的過程的一部分。若某次采購采購人員讓供應商吃了悶虧或大虧,供應商若找到適當的機時,也會利用各種方式回敬采購人員。因此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應在超市與供應商的短期與長期利益中,求取一平衡點,以維持長久的關系。
F. 超市如何減少支出的費用
摘要 擰人工成本
G. 超市降低物流成本的幾種有效方法求解答
降低物流的總成本,是連鎖超市「盈利」的有力支撐。在連鎖經營中,物流費用占據了整個流通費用的很大比重:美日歐發達國家連鎖超市公司的物流成本通常占銷售額的4%-6%;冷鏈配送(包括冷凍、冷藏)的物流成本是常溫配送的2.5倍。加快超市連鎖,既需要以中央采購制開發銷售利潤;以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獲取物流利潤;也需要將市場信息向加工製造業滲透,發展定牌商品,乃至形成供應鏈,開發生產利潤。總之,降低物流成本將是增強我國超市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超市物流成本的含義
由於在公司內部占壓倒多數的物流成本往往被混入其他費用之中,如不把這些費用核算清楚,很難看出物流費用的全貌。例如,像後庫儲存商品向門店或櫃組的移動和門店或櫃組間的相互調劑這一銷售前准備階段所發生的物流費用是計算在銷售費用中的;而物流中發生的人工費用與其他部門的人工費用一起列入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等,這樣企業支出的有關物流費用實際上就隱藏在了各種財務會計科目中,管理人員很難意識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之所在。
降低超市物流成本的誤區與瓶頸
1、很多人認為,計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為減低成本。高層領導的注意力也在這一方面,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不應該把物流只看作是需要支付的費用,而應把它當作資源加以有效地利用。也就是將物流成本看作是一種生產要素。利用物流成本資源促進銷售,爭取顧客。為確保收益。必要時可以考慮加大物流成本,爭取銷售目標的實現。應該說現在已經進入物流活動可以產生收益的時代。
2、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只是靠物流部門去解決,而沒有與生產和銷售部門共同研究。就是說,物流成本之中,包含著物流部門能夠管理和不能管理的兩種成本。物流部門無法管理的這種成本,如果也要由物流部門負責,這也是有問題的。
3、物流部門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物流成本,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生產、銷售部門並沒有提供與物流有關部分的成本的確切資料。
4、各個企業計算物流成本的范圍本不相同,可是有的企業卻偏偏要做對比,並因此而時喜時憂。
5、沒有注意到機構之間的壁壘,如支店之間的壁壘已成為降低成本的阻礙,有的即使注意到了,也沒有認真解決。
6、沒有建立起多批次、小批量物流系統,只是企圖在過去物流系統的基礎上,降低物流成本。
7、還沒有正規的負責物流會計的專門人員和機構。
降低超市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
1、通過供應鏈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在現代科技條件下,真正的市場競爭並不是超市與超市競爭,而是各自的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超市作為零售業處於市場動態的最前沿,在供應鏈系統中扮演主導企業的角色。超市發揮供應鏈終端的作用必須要使整個供應鏈是一個非常平穩、光滑、順暢的過程。這樣,超市的運輸、配送以及對訂單與購買的處理等所有的過程,都是一個完整的網路當中的一部分。這樣的優勢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就可以把所有環節上能夠節省的錢都節省下來。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關鍵就在於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無縫鏈接與合作。
2、通過統一集中的中央采購降低物流成本。
商品采購是超市整個經營活動的源頭,也是超市物流管理活動的開始,如果采購商品的進貨價格與成本過高,質量不過硬,花色、樣式不適應市場需求,那麼超市以後的經營活動——門店銷售,就很難與同行競爭。因此,為構築超市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抓好商品采購這一關鍵的環節。另外,由於超市經營是依靠大量銷售、多店鋪擴張的方式實現企業的規模經營效益,所以採用統一集中的中央采購配送制度,降低產品進貨成本,以實現規模經營優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通過採取零庫存策略降低物流成本。
超市經營中可以考慮採用零庫存策略,其優點是最小的庫存形成最少的資金積壓,從而降低超市流通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優勢,實現的前提是精確掌握市場需求和運輸時間等因素,通過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做出合理的計劃和調配。
具體策略包括:
(1)委託營業倉庫進行存儲和保管貨物。所謂「營業倉庫」是指那些通過代客戶存儲、保管貨物,按標准收取一定服務費用,賺取利潤以維持其生存和發展的倉庫。採用這種方式存放和儲備貨物,一般情況下,委託方自己都不必再過多的儲備物資,甚至不必再單獨設立倉庫從事貨物的維護、保管活動,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實現零庫存和進行無庫存式生產。
(2)推行配套生產和「分包銷售」的經營制度。配套生產和分包銷售較多見於製造業,但超市同樣可採用這兩種方法來從事經營活動,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實現零庫存。其原因在於:一方面,在協作、配套生產方式下,生產企業與超市之間能自然構建起穩定的供貨或購貨渠道,而供貨渠道穩定為超市實現零庫存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在「分包銷售」體制下,由於實行「統一組織產品和銷售、集中設庫存儲備」制度,通過配額供貨形式將產品分包給經銷商,因此,在各個分包銷售點上是沒有庫存的。
(3)實行「看板供貨」制度。所謂「看板供貨」即「及時供貨」,實際上是「看板管理」的一種具體應用。其具體運作方法為:在超市內部各有關供貨環節或在超市與供貨商之間設置看板,由下一環節根據自己的生產節奏逆方向以看板向上一環節提出供貨要求,上一環節則根據看板指定的供應數量、品種等即時組織送貨。很明顯,實行這樣的供貨方法,可以做到准時、同步向需求者供應貨物,此時,需求者自然無需另設庫存。
4、控制配送成本。
(1)建立配送中心,進行統一配送,提高超市物流系統整體的配送效率。建立門店的配送申報制度,加強配送的計劃性。在實踐中,應針對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申請和配送制度。如:對鮮活商品,應定時定量申請、配送;對普通商品,應定期訂貨。
(2)制訂合理的配送路線。
(3)進行合理的車輛配載。實行輕重配裝,既能使車輛滿載,又能充分利用車輛的有效體積,大大降低運輸費用。
(4)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來源:中國物流文化網 戢守峰)
H. 經營小超市,如何控製成本在80萬以內,想一直作為小規模納稅人
小規模納稅人不是成本決定的,是銷售額噢。超市屬於商業,如果連續12個月的月平均銷售額大於80萬,就要轉一般納稅人了。
所以,你要控制的不是成本,是銷售額。
I. 如何控制店鋪成本與費用的方法
經營店鋪的目的就是獲利。但對於日理萬機、雜務纏身的經營者而言,你對當日、當月的成本和利潤能做到心中有數嗎?
對於利潤,一般的計算方法是,營業額─成本=利潤。要想增加店鋪的營業額,就要加強店鋪成本與費用的控制,制定一套最佳開源與節流的控制方法,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控制店鋪成本與費用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針對員工的有效控制
針對店鋪內員工的有效控制,一般從開支費用、培訓成本和員工效率上進行有效控制。對店鋪人員進行有效組合,可以提高員工的效率,假如員工的整體效率提升20%,就相當於整個區域市場的成本降低了20%。
大多數員工容易出現被動性工作的傾向,當經營者發現這一現象時,應及時頒布獎懲條例,如對超額完成營業額的員工可給予獎金;對完成艱巨任務或有突出貢獻者,可通過禮券、休假的形式進行褒獎;而對於未完成定額任務者,可談話教育,直到扣發工資等。
此外,經營者也可以通過培訓提升員工的各種技能;通過有效的管理更大程度發揮員工的潛能;通過團隊建設提升整個團隊合作協調能力;通過管理溝通減少必要的沖突,減少員工之間的矛盾來達到減少內耗、增加效率的目的;通過提高非店鋪人員的店鋪工作技能,達到減少店鋪人員的費用和成本的目的等等。
針對貨品的有效控制
要想對貨品進行有效地控制,需要對貨品進行科學的管理。一方面,在進貨時要提高采購人員的談判能力,盡可能壓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要增加對貨品的分析能力,從銷售數據、顧客數據等進行分析,知道什麼貨品比較好賣,什麼貨品比較難賣,從而提高進貨的准確性。
此外,在庫存方面要有一套科學的庫存管理流程,要知道每個商品的信息,能准確地獲取任何商品的數據。通過各種數據的比較,對商品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商品,進行不同的庫存管理。通過提升庫存管理的准確度和精確度來降低店鋪的促銷比例,達到降低店鋪費用的目的。在銷售方面,要有合理的分配,不要只賣幾個款式好、暢銷的商品,要均衡地進行銷售,以免造成貨品不必要的積壓,增加整體的庫存。
針對促銷的有效控制
店鋪促銷的目的是取得銷售效果,而促銷的有效性與費用並不一定成正比,有很多促銷活動場面很大,但效果卻不理想。因此,在做促銷活動之前,要考慮如何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促銷效果;而不是花很多的錢,達到很好的促銷效果,也就是說對促銷活動要進行成本控制。
比如,店鋪在進行促銷前,要先通過調研了解顧客的需求,要知道顧客喜歡什麼樣的促銷;喜歡什麼樣的贈品;要有的放矢,不要花了錢卻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那樣既是一種浪費,同時也增加了促銷的成本。
此外,重復做有效的促銷活動也可以達到節約促銷成本及費用的目的。很多店鋪經營者認為,一個促銷活動只能做一次,認為促銷活動做兩次就沒有效果了。實際上任何促銷活動沒有新舊之分,關鍵是有效。有效的促銷也可以重復地做,如果控製得好,在促銷品的使用、促銷策劃以及各項配置上都可以降低促銷的費用。
吸收同行經驗
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就要求經營者不能之盲目地關心店務,而不了解同行的競爭形勢。因此,經營者要到外面多看、多聽、多比較,將其他店鋪相關商品削價、折價讓利等促銷方法挪用在自己店內,成本自然可降低。
筆者在成都市西部鞋都工作期間發現,那些經營狀況較好者一般經常前往廣州、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對於行業內的培訓、展會等活動也十分熱心積極。應該說,這些活動既開闊經營者的眼光,也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同行優秀經驗的大好機會。
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
整個店鋪的經營成本和費用僅靠經營者一人是無法達到有效控制的,這需要通過所有員工一起努力才能做到。因此,店鋪經營者需要通過培訓來提高員工對成本控制的意識,讓大家意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為了更好地達到控製成本的目的,店鋪內部還需要制定獎罰制度來保證每位員工的執行力,例如可以設立一些獎項來鼓勵大家節省費用;同樣也可以用處罰的措施,來對執行不利的員工進行處罰。在獎罰制定時,不僅要給予員工相應的物質獎罰,精神性的鼓勵也必不可少。這樣既可以提高員工的執行力,也有利於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不同於偷稅、逃稅,它不是對法律的違背和踐踏,而是以尊重稅法、遵守稅法為前提,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理解、分析和研究為基礎,是對現有稅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的缺陷的發現和利用。
稅收籌劃的前提條件是依法納稅、依法盡其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細則和具體稅種的法規條例,按時足額繳納稅款。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進行稅收籌劃,才能是稅收籌劃,才能受到法律和社會的認可和保護。
一般來說,店鋪經營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稅收籌劃。
1、提高壞賬准備金的提取比率
壞賬准備金是要算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可以少交所得稅。店鋪也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所得稅額。
2、用而不「費」
店鋪經營者可以考慮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將自身或員工的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費用列入經營成本中。
3、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店鋪在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福利。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購買店鋪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店鋪也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4、做足「銷售結算」的文章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時間,以達到稅收籌劃的目的。這就要求店鋪經營者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延遲納稅一般會給店鋪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效果。
總之,店鋪經營者一方面需要通過做思想工作增加所有員工對成本控制的認同性,通過獎罰制度規定來保證所有員工對成本控制的執行力;另一方面通過合法的稅收籌劃,減少店鋪的稅負,從而最大程度地節約店鋪運營成本,提高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