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製造成本怎麼核算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1.原材料費用包括(外購零件 ,采購材料下料自製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礎工作。
2.加工費 (全部工序外發加工費,部分工序外發加工)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 折舊 機物料)等,可以用工時法分攤,如實在不好分可以用產值法。
4.其他費用均攤。
做好生產核算成本基礎工作比如
1.每個零件或按圖號的原料成本核算,從下料開始算,要分攤損耗,像鋼板,鋼管等
2.外發加工費的核算,核算到每個零件,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等就是按這個零件加工的小時分攤。前提是當月各零件或按圖號工時單要齊全和正確,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資料,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礎工作。這要專門的成本會計核算,光靠主辦會計核算是來不及做的。當然產量很少的話就比較好計算的。
還有材料損耗的分攤
你們要設定一個合理的損耗率,比如說實際的領料再加核定的損耗率開領料單,鋼板圓料按方的計算,再加合理的損耗率,鋼管下料長度再加上損耗長度等等,具體的損耗率要根據實際做個調查研究商量確定,先試試,看看是不是合理,不合理再調整,不過這個合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如果公司有多種原材料和配件,生產的型號尺寸都不一樣,按每個產品名稱哪或是按圖號來計算成本,從采購進來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寫上材質號,從 生產單號到每一張領料單都要寫上產品名稱或圖號和生產批次,就是每個生產步驟都能看出生產哪個產品和那個批次的產品,包括外發加工件。按技術部門的工序步驟設計成本核算單,比如說用什麼材質的哪個規格的哪幾種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幾道工序外發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所以說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這一步做不好,就無法進行真確的成本核算,有些基礎的數據要統計來提供,比如說產值等,主要的成本核算應該是成本會計來核算,具體要看各企業工作安排。
成本會計核算要靠各有關部門基礎工作配合,比如說,生產各產品或零件工時統計,外加工各種零件價格數量等要外協部門做好統計,發給成本會計,光靠成本會計一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行的。
用Excel做成本是完全可以的,不過要多搞幾個明細表,(材料 ,工時,加工費,工資費用等)最後才是一張真正成本核算表,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吧。摸索出規律慢慢地就熟練了。
② 非標准件如何報價
記住以下幾點:
第一:所需要的材料成本
第二:人工成本、加工利潤
第三:運輸費用(包括:購料運輸、加工運輸、銷售運輸)如果不需要的則可削減此項
第四:固定的稅率,如果不需要的則可削減此項
第五:銷售利潤
第六:模具成本(一般都計算在材料成本中,有些單位會獨立計算的)
以上幾種加起來就是報價了。
好了!有問題再提吧!
所以非標件比標准件要貴很多的原因就在這了。
③ 非標設備怎麼計算價格
國產非標准設備原價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如成本計算估價法、系列設備插入估價法、分部組合估價法、定額估價法等。按成本計算估價法,國產非標准設備的原價由以下各項組成:(1)材料費。其計算公式如下材料費一材料凈重×(1+加工損耗系數)×每噸材料綜合價(2)加工費。包括生產工人工資和工資附加費、燃料動力費、設備折舊費、車間經費等,其計算公式如下加工費一設備總質量(t)×設備每噸加工費(3)輔助材料費(簡稱輔材費)。包括焊條、焊絲、氧氣、氬氣、氮氣、油漆、電石等費用,其計算公式如下輔助材料費一設備總質量×輔助材料費指標(4)專用工具費。按(1)~(3)項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計算。(5)廢品損失費。按(1)~(4)項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計算。(6)外購配套件費。按設備設計圖紙所列的外購配套件的名稱、型號、規格、數量、質量,根據相應的價格加運雜費計算。(7)包裝費。按以上(1)~(6)項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計算。(8)利潤。可按(1)~(5)項加第(7)項之和乘以一定利潤率計算。(9)稅金。主要指增值稅,計算公式為增值稅一當期銷項稅額一進項稅額其中,當期銷項稅額一銷售額×適用增值稅率,銷售額為(1)~(8)項之和。(10)非標准設備設計費:按國家規定的設計費收費標准計算。綜上所述,單台非標准設備原價可用下面的公式表達單台非標准設備原價一{[(材料費十加工費十輔助材料費)×(1+專用工具費率)×(1+廢品損失費率)+外購配套件費]×(1+包裝費率)一外購配套件費)×(1+利潤率)+銷項稅金十非標准設備設計費十外購配套件費
④ 非標准設備計價辦法中其費用組成內容及計算方法是什麼
費用的組成根據設備的不同會有很大區別,大的分類上有「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製造部分一般有:輔助材料,動力(水電氣啥的),間接人工......
管理費用: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設備折舊.....五花八門。
關於費用的分配方法:因為是非標產品,分配起來並不像書本上所說的按照某個工作量或什麼進行一下分配就OK了。一般根據不同的費用,首先分析成本動因,然後根據該費用的成本動因進行產品間的分配。比如同時製造A、B兩台非標產品,製造部門可能會分成兩個小組來負責A和B的生產管理,與人員相關的費用就可以按照這兩個小組的人員比例在A、B產品間分配,當然這只是個例子,具體還看你具體調查的各個項目的動因是什麼進行分配了。
⑤ 某工廠采購一台國產非標准設備,製造廠生產該台設備所用材料費為20萬元,加工費2萬元,輔助材料費4000元,
分析:這道題是工程計價題,解答如下:
本題中,該設備的廢品損失費=(材料費+加工費+輔助材料費+專用工具費)×廢品損失率=(20+2+0.4+0.3)×10%=2.27(萬元);
利潤=(材料費+加工費+輔助材料費+專用工具費+廢品損失費+包裝費)×利潤率=(20+2+0.4+0.3+2.27+0.2)×7%=1.7619(萬元)。
則該設備購置費=(20+2+0.4+0.3+2.27+0.2+1.7619+5+4.5+2)×(1+5%)≈40.35(萬元)。
(5)非標准零部件製造成本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工程計價常用計算公式
設備購置費=設備原價+設備運雜費=設備原價×(1+設備運雜費率)。運用成本法計算,設備原價=材料費+加工費+輔助材料費+專用工具費+廢品損失費+外購配件費+包裝費+利潤+稅金+非標准設備設計費。
設備購置費=設備原價或進口設備抵岸價+設備運雜費
設備原價系指國產標准設備、非標准設備、引進設備的原價。設備運雜費系指設備供銷部門手續費、設備原價中未包括的包裝和包裝材料費、運輸費、裝卸費、采購費及倉庫保管費之和。
⑥ 機械設備製造成本核算有哪幾種方法
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⑦ 非標准件螺絲成本的核算方法
非標准件的成本核算要用單一產品成本核算,在基本生產成本科目下設置科目,單獨核算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輔料、人工費用等,按照設備的生產量攤銷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再將管理人員的費用也分攤進來,就能完整計算出成本。
⑧ 車間生產的零部件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簡單的作法,可以根據生產經驗確定各個另部件的材料消耗,工時,費用小時費用率等定額比例,並報請稅務機關批准,根據材料消耗定額,工時消耗,費用消耗定額等比例確定各個產品的另部件成本.但對於庫存商品當然要分開核算了
⑨ 工業企業自製零部件怎麼算
計算甲公司自製零部件的經濟生產批量、與批量有關的總成本、自製零部件的全年總成本(加工設備在設備使用期內按平均年成本法分攤設備成本)。
生產零部件需要使用邊角料0.1千克,如果對外銷售,單價為100元/千克,對應的銷售收入為0.1×100=10元,現在沒有銷售,用於生產了,所以要作為生產零部件的成本,因此自製零部件的單位成本=50+100×0.1=60(元)。除資金成本外,不考慮其他儲存成本,所以單位儲存變動成本=單位存貨佔用資金應計利息=單位存貨佔用資金×資本成本率=60×10%=6(元)。
自製件是機械電子加工行業的術語,是指本單位內部或個人(本人)有能力製作加工的零部件或元器件,是在產品裝配生產過程中需要的部(器)件。標准物料清單:標准物料的物料清單。標准物料指包含在物料清單上除計劃物料、選項類或模型之外的物料,如采購件、自製件、委外件等。標准物料清單是最常用的清單類型,其列有法定的子件、每個子件的需求數量、在製品控制信息、物料計劃等功能。
⑩ 非標設計設備製造企業,用什麼方法核算成本好了
單件計算,自製件、外協件、標准件、外購件,逐一統計,設備安裝工時、調試工時、試車工時,噴漆、包裝等等都算上,還要加上企業運行成本,員工工資等,統計表格用電子表格即可,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