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邊際成本和差量成本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1、概念不同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差量成本也稱差別成本、差等成本,是指兩個方案的預計成本差異。在進行成本決策時,由於各個方案預計發生的成本不同,就產生了成本的差異。差量成本是進行成本決策的重要依據。
2、意義不同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差量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研究短期決策時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稱為差量成本或差別成本。
差量成本是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與另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的差額。如果差量收入大於差量成本,即差量損益為正數,則前一個方案是較優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於差量成本,即差量損益為負數,則後一個方案是較優的。
3、內容不同
差量收入是同差量成本相聯系的一個經濟概念,是指兩個備選方案的收入差額。不同方案的優劣,在收入相等的情況下,要通過差量成本的比較來判斷,如果差量成本為正數,說明兩個方案中前者成本高,則應選擇後者;反之,則應選擇前者。
在收入不等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差量損益的計算來判斷,即通過差量收入是否大於差量成本來判定和選擇最優方案。如果在兩個方案的比較中,差量收入大於差量成本,則選擇前者;反之,則選擇後者。
差量成本、差量收入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是進行成本決策分析的重要內容。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
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
⑵ 差量成本是什麼解釋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差量成本也稱差別成本、差等成本,是指兩個方案的預計成本差異。在進行成本決策時,由於各個方案預計發生的成本不同,就產生了成本的差異。差量成本是進行成本決策的重要依據。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⑶ 差別成本是否等於變動成本為什麼
差別成本不等於變動成本.差別很大
1、差量成本也稱差別成本、差等成本,是指兩個方案的預計成本差異.在進行成本決策時,由於各個方案預計發生的成本不同,就產生了成本的差異.差量成本是進行成本決策的重要依據.
廣義差量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間的預計成本的差額的.
狹義的差量成本,是指由於生產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別
2、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相反,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變動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它們的發生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產品的耗費則保持不變.
⑷ 試舉例說明什麼是相關成本或無關成本
相關成本主要包括 機會成本。是指從備選方案中選擇某項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可能喪失的潛在利益。這是進行決策時使用的一種成本,並沒有實際發生的假設成本。 付現成本。是指由於某項決策而引起的需要在未來動用現金支付的成本。企業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資金拮據而籌措困難時,往往充分考慮的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目前從市場上購買同樣原有資產所需支付的成本。 差量成本。廣義差量成本指兩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之間的差異數。用來確定不同備選方案的經濟效益大小的因素。狹義差量成本指由於生產能量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別。用來確定企業最佳生產量的因素。 邊際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變動所引起成本變動額。是用來判斷企業最佳生產量的因素。 可避免成本。是指企業可以通過決策行動改變其數額的成本,或是成本發生與否直接同某項備選方案是否選用相關聯的成本。 可延緩成本。是指對已決定選用的某一方案如推遲執行,還不致影響企業大局,而與這一方案有關的成本。 專屬成本。是指可以明確歸屬於某種、某批或某個部門的固定成本等等。 相關成本可以是變動成本也可以是固定成本。一般而言,變動成本與決策相關,因為它們因可選方案而異,且沒有被指定用途,即是非約束性的。與此相反,固定成本則因一般不隨可選方案而變,故通常是不相關的。
⑸ 差量成本與邊際成本的區別有哪些
一、差量成本與邊際成本的區別有哪些
1、差量成本與邊際成本的區別包括:
(1)概念不同。概念不同。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差量成本在進行成本決策時,由於各個方案預計發生的成本不同,就產生了成本的差異;
(2)意義不同。差量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研究短期決策時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稱為差量成本或差別成本。邊際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二、差量成本的作用是什麼
1、在進行成本決策時,由於各個方案預計發生的成本不同,就產生了成本的差異;
2、差量成本定義廣義差量成本,是指決策的兩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之間的差異數。狹義的差量成本又稱增量成本,是指不同產量水平所形成的成本差別;
3、是管理會計中研究短期決策時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稱為差量成本或差別成本。
⑹ 什麼是半變動成本 什麼是混合成本 什麼是沉沒成本 什麼是差別成本
半變動成本:
又稱「半變動費用」。指其成本發生額雖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有所變動,但不保持嚴格的比例關系的那部分成本。通常先有一個基數,一般不變,相當於固定成本,在此基礎上,隨著業務量的增加,成本相應地成比例增加,相當於變動成本。例如熱處理的電爐設備,每班需要預熱,因預熱而耗電的費用,屬於固定成本性質;而預熱後進行熱處理的耗電費用,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又屬變動成本性質。在管理會計中,這種成本也叫「混合費用」、「混合成本」。為了便於進行決策和控制,必須把它包含的固定和變動兩種因素,採用一定的方法加以分解。分解時採用的方法有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回歸直線法等。
混合成本:
指除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外的,介於兩者之間的成本,他們因產量變動而變動,但不是成正比例。
分為半變動成本、階梯式成本、延期變動成本
沉沒成本:
主要用於項目的投資決策,與其對應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業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因此,沉沒成本是決策非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無需考慮。相對的,新增成本是決策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必須考慮。
舉個例子來說明:
有一項目A,上馬項目需要添置設備B,購置成本20
000元,而決策者目前已經擁有閑置的設備C,其帳面成本為30
000元,並在主要性能上與設備B相同,但要完全滿足項目A的需要,還必須對其進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方案,購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對購置方案而言,設備成本為20
000元,而對改造方案則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兩方案的設備成本進行比較,那麼購置方案的設備成本更低,減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這樣一比較,好像應該選擇購置方案了。那麼,是否意味著真的應當做出如此的決策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購置方案中,設備成本20
000元在決策時尚未實際發生,如果決策採用該方案時,新增成本也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於閑置的設備C的帳面成本在決策前已經實際支出,無論決策結果如何,都無法收回該帳面成本(假設該設備無轉讓價值),因此,帳面成本30
000元即為沉沒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通過這樣的分析,購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應當選擇改造方案,而不是購置方案。
差別成本:
差量成本也稱差別成本、差等成本,是指兩個方案的預計成本差異。在進行成本決策時,由於各個方案預計發生的成本不同,就產生了成本的差異。差量成本是進行成本決策的重要依據。
廣義差量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間的預計成本的差額的。
狹義的差量成本,是指由於生產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別
差量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研究短期決策時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稱為差量成本或差別成本。
差量成本是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與另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的差額。
如果差量收入大於差量成本,即差量損益為正數,則前一個方案是較優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於差量成本,即差量損益為負數,則後一個方案是較優的。
⑺ 差量分析法是什麼
差量分析法是:差量分析法是指了解各種備選方案而產生的預期收入與預期成本之間的差別的基礎上,從中選出最優方案的方法。
差量分析法的兩類因素:
1、差量收入:差量收入是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收入與另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收入的差額。
2、差量成本:差量成本是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與另一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的差額。
如果差量收入大於差量成本,即差量損益為正數,則前一個方案是較優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於差量成本,即差量損益為負數,則後一個方案是較優的。
如某企業面臨生產哪一種產品的決策,生產甲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為80元,預計銷售量為1000件,預計銷售單價為 110元。
生產乙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為220元,預計銷售量為500件,預計銷售單價為260元。生產甲乙產品的固定成本相同。則生產甲產品與生產乙產品的:
差量收入=(110元×1000)-(260元×500)= -20000元。
差量成本=(80元×1000)-(220元×500)= -30000元。
差量損益=(-20 000元)-(-30 000元)=10 000元說明生產甲產品比生產乙產品可多獲利潤 10 000元,生產甲產品對企業是有利的。
差量分析法的運用是:
差量分析法:在決策分析中,差量是指不同備選方案之間的差異,差量又分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和差量利潤。差量分析是指在充分分析不同備選方案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和差量利潤的基礎上,從中選擇最優方案的方法。
差量分析的一般步驟為四步:
1、計算備選方案的差量收入。
2、計算備選方案的差量成本。
3、計算備選方案的差量利潤。
4、比較最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