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一場電影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機會成本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1)花50元看電影是什麼成本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法在指導內部定價時能同時滿足合理業績評價,目標一致和自主經營權這三項,此時的市場價作為轉移價僅能充分說明各分部的自主經營決策權,未能很好地體現業績評價與目標一致的功能。
從目標一致上講,公司應鼓勵購買分部向銷售分部采購內部產品,銷售分部應優先向購買分部銷售不是都從市場上購買(或銷售)。
從業績考核上講,由於是內部轉移物品,與產品銷售相關的銷售費用、包裝費用、廣告費用、收款費用、壞賬損失及各種相關稅費等並未實際支出,若以市場價為內部轉移價將虛增銷售分部的利潤,不能完全真實地體現出銷售分部的業績
㈡ 一張電影票的成本是多少
按紙張來說吧,一張電影票的成本只是一毛錢罷了
但電影院將此部電影首映片買來,可能要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所以,只能看此電影院的票房收入了,票賣的多成本越小
反之成本逐漸增大。
㈢ 看一場電影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你選擇做一件事,必然會放棄另外一件,那個被放棄的所帶來的收益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根據這段話你可以理解一下機會成本。你看電影付出的機會成本至少是:門票錢和時間!!!事實上,時間是你不論做任何事都要付出的機會成本!!!
㈣ 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區別是什麼投資看哪個
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是經濟領域常見的兩個概念,也是很多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考慮的兩個因素。雖然都為成本,但兩者在概念是不同的。那麼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跟隨了解一下吧。沉沒成本是指由過去決策導致的已經無法挽回的成本,包括支出的費用、時間、精力等等。
例如投資者花10塊錢購買了一瓶飲料,但發現飲料十分難喝,這10塊錢就是沉沒成本,無論飲料喝沒喝,或是好不好喝,這10塊錢商家都不肯能再退還。
機會成本是指利用時間或資源進行一項決策時,所舍棄的另一決策可能產生的代價或預期收益,機會成本又成擇一成本。
例如投資者只有1萬塊錢本金,在貨幣基金和股票基金之間進行選擇,如果選擇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就必須放棄高預期收益的股票基金,反之亦然。當投資者得到一樣東西是,所舍棄的就是機會成本。
2、外在表現不同
沉沒成本是顯性的,很容易被投資者感知,而機會成本則是隱性的,容易被投資者忽略。
例如投資者花50元夠購買了一張電影票,但是電影並不好看,因為50元沉沒成本是非常顯性的,投資者通常認為既然已經付出了成本,不看完就浪費了。因而即使電影不好看,也會花兩個小時看完。
而這看定影的2個小時,也可視為機會成本,這兩個小時投資者本可以選擇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但這一點通常難以被感知。
在投資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於已經付出的投資成本往往不願意舍棄。因而在投資決策中,一定盡力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更加關注機會成本。以上關於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區別是什麼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㈤ 機會成本的問題,不太懂
我覺得你問題補充里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我想強調一下:
機會成本不光涉及到莫一個物品的價格,它的重點在於價值。理論上,很多東西沒有金錢上的價格,但是做決策時還是要考慮。
選b而放棄a,放棄的「潛在利益」不是a曾經的價格,因為它已經是你的了,也不僅僅是現在的價格,而是它對你帶來的樂趣。如果a和b的市場價有效的代表了它們對你的價值,那我覺得選b的機會成本還是一個價值40的電影a,但是如果你很想看b卻一點也不想看a,那a根本不是你的次優方案。也許你不去看電影b就會去加班掙錢,那你的機會成本是兩個小時的工資。
㈥ 成本、機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區別與聯系
一、成本、機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區別:
1、范疇不同:
成本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為了便於進行成本管理,還可運用其他一些成本分類概念,如機會成本、責任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標准成本等等。
2、側重不同:
機會成本側重於描述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實際成本側重於表示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
二、成本、機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聯系:
成本、機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目的都在於估算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必須耗費的資源。
(6)花50元看電影是什麼成本擴展閱讀:
關於成本的其它相關分類:
1、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2、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3、按形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4、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5、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6、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稱為沉沒成本。
㈦ 關於機會成本的問題~~!!
機會成本就是把一種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收益)。
如果選擇去B影院,那麼產生的收益是多少呢?
因為成本是40,但最高能出50元,所以節省了10元錢,相當於收益10元,所以去A看電影的機會成本為10元錢
這么想吧,這個人最多能出50元,但是B影院是40元。
所以 現金凈流量=付現成本節約額=50-40=10
㈧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看 50 元一場的電影而不願花 50 元買視頻網站的 VIP
很多人願意去花50塊錢的價錢買一張電影票,而不願意花50塊錢去買視頻網站的VIP,我覺得主要是跟以下幾個原因有關的。
習慣不一樣
首先是習慣的問題,因為一個人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可能是我們人長期以來形成的這樣一種習慣,隨著現在物價的上漲,50塊錢去看場電影,確實也不能算是非常貴了,所以人們已經是習慣了這樣的一個花銷,而花50塊錢,去買視頻網站的VIP的話,首先人們覺得可能是不太信任的,可能覺得中間有陷阱,其次我們也沒有這樣的習慣,覺得那根本就是不值得去購買的。
不管是去電影院也好,還是買視頻網站的VIP也好,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那就可以按自己的心意去達到。
㈨ 到電影院去看一部電影要花多少錢
明年湖南自己的電影頻道開播後,廣大觀眾觀影選擇又多了一個:在家裡享受新概念的「家庭影院」,一台電視每年「搞定」上千部電影。當然,與以往傳統的去影院或者買碟租碟觀影方式相比,新方式的最大優勢在於極大降低了成本,雖然傳統意義上的看電影就和聽音樂會、做美容護理等一樣是在「花錢買享受」,但是對老百姓來講,還是很看重花這筆錢劃不劃算。下面我們就來算算細帳:
方式1:上電影院
定位:最傳統最經典的觀影方式
成本分析:
交通費:視路程遠近和交通工具而定,市內觀影交通費用在0~50元左右,人均一般不會超過25元;家在影院附近可步行前往的當然無此項支出,否則或乘公交車或乘計程車往返,費用一般不會超過50元,自駕車油耗也不會更多。
門票:視人數及影院檔次而定,人均一般不超過30元,學生證一般可享受半票。
零食飲料:視觀眾胃口及心情而定,人均一般不超過20元,有靠零食發泄情緒者或攜「大胃級」伴侶者除外。
結論:人均15~75元。
方式2:租碟買碟
定位:最為自由隨意的觀影方式
成本分析:
交通費:基本可以忽略,一般都是就近租碟,專程外出買碟者路費開銷一般也不會超過10元,超級「碟痴」赴外地淘碟者除外。
租碟買碟:單次租碟價格每天2元以內,辦卡每次0.5元左右,買碟每套4~80元,考慮到可與人交換,實際不超過10元。
零食飲料:視具體情況而定。
結論:人均2~20元。
方式3:電影頻道
定位:最方便溫馨的觀影方式
成本分析:
交通費:0元,執意專程去別人家蹭電視的除外。
節目收看費:可以忽略。
零食飲料:視具體情況而定。
結論:幾乎是零成本。
希望對你有幫助,很高興為你解答,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