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醋酸生產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醋酸生產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07 13:51:53

A. 工業上如何制乙酸

目前世界上工業乙酸乙酯主要制備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縮合法、乙烯加成法和乙醇脫氫法等。傳統的乙酸酯化法工藝在國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規模生產裝置主要是乙醛縮合法和乙醇脫氫法,在乙醛原料較豐富的地區萬噸級以上的乙醛縮合法裝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乙醇脫氫法是近年開發的新工藝,在乙醇豐富且低成本的地區得到了推廣。最新的乙酸乙酯生產方法是乙烯加成法,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邁拉庫地區採用日本昭和電工專利技術建成了50
kt/a生產裝置。
(1)乙酸酯化法
乙酸酯化法是傳統的乙酸乙酯生產方法,在催化劑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而得。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反應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該法生產乙酸乙酯的主要缺點是成本高、設備腐蝕性強,在國際上是屬於被淘汰的工藝路線。
(2)
乙醛縮合法
在催化劑乙醇鋁的存在下,兩個分子的乙醛自動氧化和縮合,重排形成一分子的乙酸乙酯。
2CH3CHO→CH3COOCH2CH3
乙醛
乙酸乙酯
該方法20世紀70年代在歐美、日本等地已形成了大規模的生產裝置,在生產成本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3)乙醇脫氫法
採用銅基催化劑使乙醇脫氫生成粗乙酸乙酯,經高低壓蒸餾除去共沸物,得到純度為99.8%以上乙酸乙酯。
2C2H5OH→CH3COOCH2CH3+H2
乙醇
乙酸乙酯

(4)
乙烯加成法
在以附載在二氧化硅等載體上的雜多酸金屬鹽或雜多酸為催化劑的存在下,乙烯氣相水合後與氣化乙酸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
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乙烯
乙酸
乙酸乙酯
該反應乙酸的單程轉化率為66%,以乙烯計乙酸乙酯的選擇性為94%。Rhone-Poulenc
、昭和電工和BP等跨國公司都開發了該生產工藝。

B. 醋酸一條褲子成本

大概需要120左右。目前醋酸面料的平均價格會在60~80塊1米。做一條褲子大概要90-100厘米的布。還有一些人工機器等其他成本部,大概需要120左右。

C. 請教煤制醋酸中噸醋酸耗水量多少

樓主提的問題很難回答,且不說煤制醋酸採用何種氣化工藝生產甲醇,也不說醋酸合成所需要CO製取採用何種工藝,您也未提到裝置規模,因此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我這里向你提供採用甲醇低壓羰基合成法制醋酸相關消耗,規模為年產醋酸20萬噸。生產工藝裝置主要包括醋酸合成、精餾、吸收等工序。
噸醋酸消耗一次水為1.6噸,循環水為213旽,在此將相關消耗也一並提供:(以噸醋酸計)
1、甲醇
550kg
2、CO
478m3
3、電
167KWH
4、
氮氣
12Nm3
5、
儀表空氣
20Nm3

D. 乙酸的制備方法

乙酸的制備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和細菌發酵兩種方法。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細菌發酵,僅占整個世界產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產乙酸,尤其是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食物中的醋必須是通過生物法制備,而發酵法又分為有氧發酵法和無氧發酵法。 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醋桿菌屬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麥芽、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由這些細菌發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₂H5OH + O₂ →CH₃COOH + H₂O
具體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經過發酵,最後生成醋。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充足的氧氣使得反應過程加快,此方法已經被商業化生產採用,也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在德國1823年應用成功而因此得名。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新鮮空氣從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強化的空氣量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制醋的時間。
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制備醋。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制備完成。 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糖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2O6==3 CH3COOH
此外,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反應糖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制備後濃縮更經濟。所以,盡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范圍較窄。
除了上述生物法外,工業用乙酸多採用如下方法合成: 大部分乙酸是通過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應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這個過程是以碘代甲烷為中間體,分三個步驟完成,並且需要多金屬成分的催化劑(第二步中)
⑴ CH₃OH + HI →CH₃I + H₂O
⑵ CH₃I + CO →CH₃COI
⑶ CH₃COI + H₂O →CH₃COOH + HI
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也可以通過同樣的反應生成乙酸酐。因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來備受青睞。早在1925年,英國塞拉尼斯公司就開發出第一個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試點裝置。然而,由於缺少能耐高壓(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蝕的容器,此方法的應用一直受到限制。196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用鈷作催化劑,開發出第一個適合工業生產乙酸的工藝。1968年,銠催化劑的大大降低了反應難度。採用銠的羰基化合物和碘化物組成的催化劑體系,使甲醇和一氧化碳在水-乙酸的介質中在175℃和低於3兆帕的壓力條件下反應,即可得到乙酸產品。因為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都比較高,所以反應的副產物很少。甲醇低壓羰基化法制乙酸,具有原料價廉,操作條件緩和,乙酸產率高,產品質量好和工藝流程簡單等優勢,但反應介質有嚴重的腐蝕性,需要使用耐腐蝕的特殊材質。1970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建造了採用此工藝的裝置,因此銠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漸成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後期,英國石油成功的將Cativa催化法商業化,此方法採用釕催化劑,使用([Ir(CO)₂I₂]),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綠色也有更高的效率。 在孟山都法商業生產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製得。盡管不能與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種工業制乙酸的方法,反應方程式如下:
2CH₃CHO+O₂→2CH₃COOH
乙醛可以通過氧化丁烷或輕石腦油製得,也可以通過乙烯水合後生成。 採用正丁烷為原料,以乙酸為溶劑,在170℃-180℃,5.5兆帕和乙酸鈷催化劑存在下,用空氣為氧化劑進行氧化。同時此方法也可採用液化石油氣或輕質油為原料。此方法原料成本低,但工藝流程較長,腐蝕嚴重,乙酸收率不高,僅限於廉價異丁烷或液化石油氣原料來源易得的地區採用。
2 C₄H₁₀ + 5 O₂ →4 CH₃COOH + 2 H₂O
此反應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態的最高溫度和壓力下進行,副產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為部分副產物也有經濟價值,所以可以調整反應條件使得副產物更多的生成,不過分離乙酸和副產物使得反應的成本增加。
在類似條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劑,乙醛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乙酸:
2 CH₃CHO + O₂ →2 CH₃COOH
也能被 氫氧化銅懸濁液氧化:
2Cu(OH)₂+CH₃CHO→CH₃COOH+Cu₂O↓+2H₂O
使用新式催化劑,此反應能獲得95%以上的乙酸產率。主要的副產物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為副產物的沸點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過蒸餾除去。 塞拉尼斯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醋酸生產商之一。1978年,赫斯特-塞拉尼斯公司(現塞拉尼斯公司)在美國得州克萊爾湖工業化投運了孟山都法醋酸裝置。1980年,塞拉尼斯公司推出AOPlus法(酸優化法)技術專利,大大改進了孟山都工藝。
AOPlus工藝通過加入高濃度無機碘(主要是碘化鋰)以提高銠催化劑的穩定性,加入碘化鋰和碘甲烷後,反應器中水濃度降低至4%~5%,但羰基化反應速率仍保持很高水平,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裝置的分離費用。催化劑組成的改變使反應器在低水濃度(4%~5%)下運行,提高了羰基化反應產率和分離提純能力。 乙酸是大宗化工產品,是最重要的有機酸之一。主要可用於生產乙酸乙烯、乙酐、乙酸酯和乙酸纖維素等。聚乙酸乙烯酯可用來制備薄膜和粘合劑,也是合成纖維維綸的原料。乙酸纖維蘇可製造人造絲和電影膠片。乙酸酯是優良的溶劑,廣泛用於尤其工業。乙酸還可用來合成乙酐、丙二酸二乙酯、乙醯乙酸乙酯、鹵代乙酸等,也可製造葯物如阿司匹林、還可以用於生產乙酸鹽等。在農葯、醫葯和染料、照相葯品製造、織物印染和橡膠工業中都有廣泛應用。
在食品工業中,乙酸用作酸化劑,增香劑和香料。製造食醋時,用水將乙酸稀釋至4~5%濃度,添加各種調味劑而得食用醋。作為酸味劑,使用時適當稀釋,可用於調飲料、罐頭等,如製作蕃茄、蘆筍、嬰兒食品、沙丁魚、魷魚等罐頭,可製作軟飲料,冷飲、糖果、焙烤食品、布丁類、膠媒糖、調味品等。
乙酸具有防腐劑的作用。1.5%就有明顯的抑菌作作用。在3%范圍以內,可避免霉斑引起的肉色變綠變黑。

E. 醋酸怎樣做

在人類歷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桿菌屬細菌制備。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這些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麥芽、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有這些細菌達到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變為醋。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氧氣使得此過程加快。是現在商業化生產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國。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新鮮空氣從他的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改進後的空氣供應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制醋的時間。

現在的大部分醋是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制備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制備完成。
無氧發酵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糖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2O6 →3 CH3COOH

更令工業化學感興趣的是,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直接使用糖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到現在為止,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制備後濃縮更經濟。所以,盡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仍然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
甲醇羰基化法大部分乙酸是通過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應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這個過程是以碘代甲烷為中間體,分三個步驟完成,並且需要一個一般由多種金屬構成的催化劑(第二步中)

⑴ CH3OH + HI →CH3I + H2O⑵ CH3I + CO →CH3COI⑶ CH3COI + H2O →CH3COOH + HI

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也可以通過同樣的反應生成乙酸酐。因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來備受青睞。早在1925年,英國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經開發出第一個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試點裝置。然而,由於缺少能耐高壓(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蝕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直到196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用鈷作催化劑,開發出第一個適合工業生產的辦法。到了1968年,以銠為基礎的催化劑的(cis?[Rh(CO)2I2])被發現,使得反映所需壓力減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並且幾乎沒有副產物。1970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個使用此催化劑的設備,此後,銠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漸成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後期,英國石油成功的將Cativa催化法商業化,此法是基於釕,使用([Ir(CO)2I2]),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綠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擠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由乙醇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和氧氣發生氧化反應製得。

C2H5OH + O2=CH3COOH + H2O
乙醛氧化法在孟山都法商業生產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製得。盡管不能與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種工業制乙酸的方法。

2CH3CHO+O2→2CH3COOH

乙醛可以通過氧化丁烷或輕石腦油製得,也可以通過乙烯水合後生成。當丁烷或輕石腦油在空氣中加熱,並有多種金屬離子包括鎂,鈷,鉻以及過氧根離子催化,會分解出乙酸。化學方程式如下:

2 C4H10 + 5 O2 →4 CH3COOH + 2 H2O

此反應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態的最高溫度和壓力下進行,一般的反應條件是150℃和55atm。副產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為部分副產物也有經濟價值,所以可以調整反應條件使得副產物更多的生成,不過分離乙酸和副產物使得反應的成本增加。

在類似條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劑,乙醛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乙酸:

2 CH3CHO + O2 →2 CH3COOH

也能被 氫氧化銅懸濁液氧化:

2Cu(OH)2+CH3CHO→CH3COOH+Cu2O↓+2H2O

使用新式催化劑,此反應能獲得95%以上的乙酸產率。主要的副產物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為副產物的沸點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過蒸餾除去。
乙烯氧化法由乙烯在催化劑(所用催化劑為氯化鈀:PdCl2、氯化銅:CuCl2和乙酸錳:(CH3COO)2Mn)存在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此反應可以看作先將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過乙醛氧化法製得。
丁烷氧化法丁烷氧化法又稱為直接氧化法,這是用丁烷為主要原料,通過空氣氧化而製得乙酸的一種方法,也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

2CH3CH2CH2CH3 + 5O2=4CH3COOH + 2H2O
托普索法(合成氣法)低壓甲醇羰基化法以甲醇,co是由天然氣或水煤氣獲得,甲醇是重要化工原料其貨源和價格波動較大。托普索法以單一天然氣或煤為原料。第一步:合成氣在催化劑下生成甲醇和二甲醚;第二部:甲醇和二甲醚(兩者不需提純)和co羰基化生成醋酸。也叫兩步法。

F. 制醋的成本的多少啊

醋的原料十分廣泛,凡含澱粉、糖、酒精成分的干稀原料都可用來制醋,玉米、高梁、碎米、小麥、甘薯、土豆、菊芋及各種糖糟、酒糟等部是制醋的好原料。本文以適宜家庭作坊生產的發酵醋為例.簡述制醋的具體方法:制醋用具發酵缸1隻(在缸底中間或在缸的側面最下處鑽一小圓孔)、熬醋鍋1隻、貯醋罐數只。制醋原料玉米、高梁、小米、大米、糟類等含澱粉類雜糧,醋用發酵劑、食鹽、糖色、谷糠、花椒、小茴香等。配料比例糧食】00公斤、醋用發酵劑10—12公斤、食鹽25公斤、糖色10公斤、谷糠80公斤.花椒、小茴香各0.5公斤,大茴香、肉桂、丁香、陳皮、姜、胡椒各0.05公斤.制醋方法1.翻拌在搴內溫度始終保持存28—32攝氏度左右的前提下,將玉米、高粱等糧食粉碎後,潤濕拌勻。然後蒸煮成熟至園汽約一小時.將熟料在攤場上翻拌。待料溫晾至38攝氏度時,添加醋用發酵劑和醋酸菌液,充分進行翻拌.水分約為60%r一62%(用手握料醅見指縫有水而不滴落為宜)裝入缸內。發酵缸一般裝90一110公斤醋醅。裝時不要把料壓得太實。2.糖化人缸後約18小時左右,進入澱粉糖化及酒精發酵階段。醋醅料溫升到38攝氏度即行翻缸.將醋醅倒入預先設制好的空缸內.再將下一缸醋醅倒入新空出的缸中。如法將所有醋醅倒一遍.即可暫時控制溫度上升。3.倒醅過8小時後.品溫再次上升至38—39攝氏度.可再行倒醅操作。在此階段.每天翻醅後要用塑料膜和草簾蓋壓在缸口,防止酒化過程中酒精被氧化散失.影響成品醋的轉化率,品溫控制在39攝氏度以內。4.醋化入缸發酵6—7天,品溫下降至32—33攝氏度,證明酒精發酵基本結束。此時為增加供氧量以利醋化充分.每100公斤醋醅要拌入礱糠6公斤。拌糠操作可分兩次,先將一半糠倒入缸中.用雙手調拌上半缸醋醅,調勻後倒入另一空缸中。再將另一半糠倒入拌勻.即可保溫發酵。5.加鹽拌糠後的一至二天內溫度上升到38攝氏度時開始二次倒醅。每隔24小時倒醅一次.醋酸發酵10一12天左右,溫度下降到28攝氏度時酸味刺鼻,顏色呈古銅色.醋料發酵成熟。為防止醋醅變質,可加入1%的食鹽。加鹽的方法是:先將食鹽的一半撮在醋醅上,用杴翻起上半缸醋醅.拌勻後倒在另一缸內,次日再將餘下的一半食鹽倒人,並用杴翻拌即可。加鹽後再封閉存貯20—30天,以增加醋的色、香、味,並進一步提高出醋率。6.淋醋把發酵成熟的醋醅取出.放入淋缸,塞嚴淋缸孔,用清水先浸泡.水的用量以淹過醋醅面5—10厘米為宜。4小時後放開淋孔,開始淋下的醋渾濁,可返回再淋,直至澄清。這樣』100公斤醋醅可淋醋酸含量為4%的頭醋125公斤。另外,可I:11~睜-淋完頭醋的醋醅再浸泡125公斤左右含醋酸很低的醋水.以供下次淋頭醋浸泡醋醅用,這樣可提高醋的質量。管加工與製作如需要陳醋.町將淋出的頭醋貯入用塑料膜封口的缸內日曬.以促其酯化,使其成為香味醇厚、清透明亮的優質陳醋。7.沸煮無論新醋、陳醋,必須將成品醋加熱85—90攝氏度.並加入7%的食鹽,糖色、花椒、小茴香各3克,大茴香、肉桂、丁香等適量放人鍋內,維持35分鍾.將煮沸的醋放至缸中,陳釀、澄清,化檢合格後包裝出售。
參考資料: http://www.gotoread.com/vo/1588/page159272.html

G. 醋酸成本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首先看你是什麼工藝,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如果是氧化工藝電費、煤也是很大的支出,還有人員、設備維修保養折舊、以及利息等。如果自己掌握不了核心技術還有外聘技術人員的費用。

H. 生產工業冰醋酸成本如何計算

看工藝。
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如果是氧化工藝電費、煤也是很大的支出,還有人員、設備維修保養折舊、以及利息等。如果自己掌握不了核心技術還有外聘技術人員的費用。

I. 如何製造醋酸

乙酸又稱醋酸,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它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典型的脂肪酸。被公認為食醋內酸味及刺激性氣味的來源。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劑。食品工業方面,在食品添加劑列表E260中,乙酸是規定的一種酸度調節劑。

乙酸的制備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和細菌發酵兩種方法。現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細菌發酵,僅占整個世界產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產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食物中的醋必須是由生物制備的。75%的工業用乙酸是通過甲醇的羰基化制備,具體方法見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個世界生產的純乙酸每年大概有500萬噸,其中一半是由美國生產的。歐洲現在的產量大約是每年100萬噸,但是在不斷減少。日本每年也要生產70萬噸純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為650萬噸,除了上面的500萬噸,剩下的150萬噸都是回收利用的。
發酵法

有氧發酵
在人類歷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桿菌屬細菌制備。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這些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麥芽、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有這些細菌達到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變為醋。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氧氣使得此過程加快。

現在商業化生產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國。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新鮮空氣從他的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改進後的空氣供應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制醋的時間。

現在的大部分醋是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制備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制備完成。

無氧發酵
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糖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業化學感興趣的是,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直接使用糖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到現在為止,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制備後濃縮更經濟。所以,盡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仍然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

J. 我國醋酸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2010 年是國內醋酸進、出口的逆轉之年,與2009 年比較,出口量激增,進口量銳減。說明國內醋酸產能迅速攀升,市場趨於飽和,企業利潤微薄,不得不努力開拓國外市場來消化部分產能。

2011 年3 月底,江蘇索普集團80 萬噸/年醋酸三期裝置投產, 陝西延長石油20 萬噸/年醋酸裝置於4 月份投產, 上海華誼在安徽無為的50 萬噸/年醋酸裝置、河南義馬20 萬噸/年醋酸裝置也將於今年內投產。到2011 年底,我國低壓甲醇羰基法生產企業達到15 家、醋酸裝置20 套、生產能力接近765萬噸/年。

2010 年國內醋酸市場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且有大量出口,造成此原因是多方面的。2007 年之前,醋酸行情處於黃金時期,利潤豐厚,業者看到商機,紛紛上馬新裝置,2007-2008 年我國醋酸工業經歷了一個新建和擴建投產高峰。然而盲目擴能的後果也開始顯現,價格一落再落,廠家利潤日趨微薄。然而由於裝置規模越大,醋酸的成本才能越低,在產能明顯過剩的情況下, 有投資能力的企業依然希望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成本, 醋酸行業的擴能之風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據悉河南龍宇化工40 萬噸/年醋酸裝置、寧夏英力特30 萬噸/年醋酸裝置、重慶萬盛一期20 萬噸/年醋酸裝置正在加緊建設; 山東兗礦國泰化工40 萬噸/年醋酸三期、華魯恆升60 萬噸/年醋酸二期、中石化與BP 重慶揚子江乙醯化工有限公司合資的65 萬噸/年醋酸裝置、中國石化計劃投資60 億元的貴州織金60 萬噸/年煤制醋酸項目、重慶建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年產65 萬噸醋酸裝置項目等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估計這些項目將在2015 年前建成, 釋放產能380 萬噸/年, 國內總產能將突破1000 萬噸/年,達到1135 萬噸/年。屆時國內會出現一批產能達到百萬噸級的醋酸生產商如: 江蘇索普集團、塞拉尼斯(南京)化工、上海華誼集團、山東兗礦國泰化工、華魯恆升、中石化集團等。

截止2010 年底, 我國醋酸產能已達到670 萬噸/年,產量為420 萬噸,進口量0.59 萬噸,出口量21.6 萬噸,表觀消費量約400 萬噸。2005 年至2011年國內醋酸產能產量及消費情況見。

在2009 年以前,我國的醋酸表觀消費量始終高於國內醋酸產量, 醋酸產品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 產品價格基本在5000 元/噸以上的高位運行, 市場缺口需通過大量的進口來填補。2009 年以後,由於國內醋酸產能的急劇釋放,加之金融危機嚴重抑制了需求的增長, 徹底扭轉了國內醋酸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醋酸巨大的生產能力,必然帶來充足的產量, 而下游市場消費滯後等因素影響,則會造成庫存的積壓。盡管我國醋酸行業極力拓展出口市場,以期消化過剩的產量,但仍然改變不了這種供大於求的市場局面。2009 年我國醋酸凈進口29.8 萬噸,2010 年醋酸凈出口就一舉創下21.6萬噸的局面,而2011 年1-5 月份,國內醋酸產量約162 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 但醋酸凈出口卻創下了23.2 萬噸的歷史記錄。即便如此, 面對國內富餘的300 萬噸/年醋酸產能和今後若干年內新增的300多萬噸/年醋酸產能,想改變國內醋酸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幾無可能。

國內醋酸產品供大於求的市場局面, 決定了今後醋酸市場必然要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價格競爭是企業競爭永遠的利器, 企業為確保生產正常運行來降低成本,在需求不暢的情況下,只有通過降低產品價格來消化富裕的庫存, 如此必然使得產品的交易價格中樞不斷下移。

自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醋酸價格近三年內一直在3000~4000 元/噸的價格區間波動。期間在4 月和12 月的局部月份都有過價格波峰,多系企業停車檢修、年底下游企業增加庫存等因素引起, 但總體趨勢是在底部圍繞著醋酸的平均成本中樞作波動。2011 年4 月醋酸行情一度走強,系歐洲多套裝置故障停產,國內醋酸出口量大增,短時間造成國內醋酸供應偏緊, 加之貿易商趁機炒漲市場,市場價位持續走高。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醋酸產品供大於求的局面,5 月和6 月,在巨大的醋酸產能釋放下,醋酸價格果然上漲乏力,再度回歸到平均價格中樞,延續以往的低迷行情局面。

因此,正是由於我國醋酸產品產能增速過快,使醋酸市場形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 造成近年來醋酸行情持續低迷。表現在價格上就是醋酸價格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基本上在低位振盪, 圍繞著醋酸的平均成本中樞波動; 表現在企業利潤上就是醋酸企業進入微利時代; 表現在企業前景上就是必然淘汰一部分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為市場騰出一定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