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移動平均法怎麼算

成本移動平均法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9-07 00:30:00

① 存貨的先進先出法,和移動平均法分別怎麼計算

一,先進先出法計算:
先出第一批20匹,16000元,
剩下的(56.5-20)=36.5匹屬第二批,單價1000/1.17元,金額為36.5*1000/1.17=31196.59元,
出庫成本=16000+31196.59=47196.95元.
二.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
兩次進貨後,進貨平均成本為(51282.05+16000)/(20+60)=841元/匹
出庫成本=56.5*841=47516.5元.
PS:由於此例中,兩次進貨之間,沒有發貨,所以移動加權平均與普通加權平均方法計算結果相同.

② 採用移動平均法核算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怎麼算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貨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價或成本的1種方法。 如下:

時間 購入 發出 結存
數量 單價 金額 數量 單價 金額 數量 單價 金額
2008-3-1 3000 10 30,000.00
2008-3-5 9000 11 99,000.00 12000 10.75 129,000.00
2008-3-10 10500 10.75 112,875.00 1500 10.75 16,125.00
2008-3-20 6000 12 72,000.00 7500 11.75 88,125.00
2008-3-25 6000 11.75 70,500.00 1500 11.75 17,625.00

③ 什麼是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是用一組最近的實際數據值來預測未來一期或幾期內公司產品的需求量、公司產能等的一種常用方法。移動平均法適用於即期預測。

當產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長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節性因素時,移動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預測中的隨機波動,是非常有用的。移動平均法根據預測時使用的各元素的權重不同,可以分為:簡單移動平均和加權移動平均。

(3)成本移動平均法怎麼算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 移動平均對原序列有修勻或平滑的作用,使得原序列的上下波動被削弱了,而且平均的時距項數N越大,對數列的修勻作用越強。

2. 移動平均時距項數N為奇數時,只需一次移動平均,其移動平均值作為移動平均項數的中間一期的趨勢代表值;而當移動平均項數N為偶數時

移動平均值代表的是這偶數項的中間位置的水平,無法對正某一時期,則需要在進行一次相臨兩項平均值的移動平均,這才能使平均值對正某一時期,這稱為移正平均,也成為中心化的移動平均數。

3. 當序列包含季節變動時,移動平均時距項數N應與季節變動長度一致,才能消除其季節變動;若序列包含周期變動時,平均時距項數N應和周期長度基本一致,才能較好的消除周期波動[1]。

4. 移動平均的項數不宜過大。

④ 什麼是移動算術平均法怎麼計算

這是計算出入庫產品、銷售情況的一種方法。出庫產成品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計算銷售情況的方法有:算術平均法、移動平均法、趨勢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平滑指數法等。在出入庫產品中,移動平均法是指將產品逐期分段計算出新的庫存產品成本價格,利用這種方法計算出的產品成本價格好處是有利於和當期市面上的價格相接近,缺點是工作量大。在銷售情況上,利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反映出前一期的銷售水平,缺點是缺乏代表性。

⑤ 採用移動平均法核算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要怎麼算呢

採用移動平均法核算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是這樣算的,原有材料單價a元,數量b,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a1元,數量b1,當發出原材料時,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a*b+a1*b1)/(b1+b)。

⑥ 移動平均法怎麼計算

統計中的移動平均法是對動態數列的修勻的一種方法,通過時距擴大計算其移動平均數來削弱偶然因素的影響。如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糧食產量 320 342 336 361 388 380 406 435 430 456 480
三項移動平均 一 332.7 346.3 361.7 376.3 391.3 407.0 423.7 440.3 455.3 一
五項移動平均 一 一 349.4 361.4 374.2 394.0 407.8 421.4 441.4 一 一
具體的可以分為奇數項的三項平均和五項平均,也可以是偶數項的四項平均、12項平均,但偶數項的平均需再作一次二項移動平均 ,以移正其位置。
究竟作幾項移動平均好,要根據數列及現象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 時距項數越多 ,移動平均動態數列的修勻程度越大, 而所得新的動態數列項數越少 ( 新的動態數列項數 = 原動態數列項數-時距項 數 +1, 如上例三項移動平均數列的項數 =11-3+1=9。 原動態數列為年度資料,時距確定為三項、五項或七項為宜 ; 原動態數列為月份或季度資料 ,而且現象又有季節變動,時距確定為十二項或四項為宜, 因為只有這樣 ,才便於將季度變動的影響削弱而呈現出現象的長期趨勢。

⑦ 如何計算會計基礎移動平均法

計算方法:

用加權移動平均法求預測值,對近期的趨勢反映較敏感,但如果一組數據有明顯的季節性影響時,用加權移動平均法所得到的預測值可能會出現偏差。因此,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因素存在時,最好不要加權。

加權移動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加權移動平均法這是一種指標綜合的基本方法,它不僅奧庫哦加法規則也包括懲罰規則,這樣做就是為了了解存貨成本。一般做生意的都會懟存貨成本有自己的考量,而要計算出這個存貨成本,那就要做存貨的主要公式,找到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7)成本移動平均法怎麼算擴展閱讀

加權移動平均法原理:

企業應當根據各種存貨的實物流轉方式、企業管理的要求、存貨的性質等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發出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合理確定當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對於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應當採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加權移動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加權移動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計算本次發出成本的依據;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⑧ 用友軟體里關於成本核算有個移動平均法怎樣理解

移動平均法就是每發生一筆庫存增減,都立即按「最新庫存總金額除以最新庫存總數量」計算最新的庫存成本價,並作為下一筆出庫的成本價.
比如某商品庫存10個,單價1元,今日采購入庫5個,單價2元,則立即重算成本價=(10*1+5*2)/(10+5)=1.33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