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節約成本怎麼提高對流傳熱
擴展閱讀
俠客軍攻主城有多少資源 2025-05-17 18:34:24
機械表沒有工具怎麼拆 2025-05-17 18:26:25

節約成本怎麼提高對流傳熱

發布時間: 2022-09-06 19:12:31

① 簡述提高傳熱系數k的幾種方法

目前主要採用下述措施:
1、研究應用強化傳熱技術,擴展傳熱面積和提高傳熱表面的傳熱性能;
2、改變換熱器折流板結構(折流桿技術等)以提高殼程的傳熱膜系數,增加介質的湍流性,防止介質走短流;
3換熱管內外表面防污垢技術(防污垢塗層技術).
4、應用數值傳熱技術的研究.目前研究應用強化傳熱技術是提高傳熱效率很有效的一種技術措施,本文主要討論應用強化傳熱技術對換熱器進行改進.所謂換熱器傳熱強化或增強傳熱是指通過對影響傳熱的各種因素的分析與計算,採取某些技術措施以提高換熱設備的傳熱量或者在滿足原有傳熱量條件下,使它的體積縮小.
換熱器傳熱強化通常使用的手段包括三類:擴展傳熱面積(F);加大傳熱溫差;提高傳熱系數(K).
1.擴展傳熱面積F.擴展傳熱面積是增加傳熱效果使用最多、最簡單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現在已經淘汰.現在使用最多的是通過合理地提高設備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來達到增強傳熱效果的目的,如在換熱器上大量使用單位體積傳熱面積比較大的翅片管、波紋管、板翅傳熱面等材料.
2.加大傳熱溫差△t.加大換熱器傳熱溫差△t是加強換熱器換熱效果常用的措施之一.但是,增加換熱器傳熱溫差△t是有一定限度的,我們不能把它作為增強換熱器傳熱效果最主要的手段,使用過程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實際工藝或設備條件上是否允許.
3.增強傳熱系數(K).增強換熱器傳熱效果最積極的措施就是設法提高設備的傳熱系數(K).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越低,換熱器傳熱效果也就越差.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也就越高,換熱器傳熱效果也就越好.
上述三方面增強傳熱效果的方法在換熱器都或多或少的獲得了使用,但是由於擴展傳熱面積及加大傳熱溫差常常受到場地、設備、資金、效果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強.所以,當前換熱器強化傳熱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如何通過控制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來提高換熱器強化傳熱的效果.我們現在使用最多的提高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的技術就是:在換熱器換熱管中加擾流子添加物,通過擾流子添加物的作用,使換熱器傳熱過程的分熱阻大大的降低,並且最終來達到提高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的目的.
(1)換熱器上擾流子強化傳熱的使用.為了提高換熱器的傳熱系數,強化換熱器的傳熱效率,國內外出現了多種強化元件及強化措施,主要包括在換熱器中使用螺紋管、橫紋管、縮放管、大導程多頭溝槽管、整體雙面螺旋翅片管以及互程技術在換熱管中加擾流子來強化管內換熱等.其中,在換熱管中加擾流子添加物進行強化傳熱在工業上已使用了多年,它可以使換熱器總的傳熱系數出現明顯的提高,可以大大節省換熱器的傳熱面積,降低設備重量,節約大量金屬材料,它的許多優點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2)採用異形管.為了強化管束傳熱,在工程應用上已越來越廣泛地採用異形管來代替圓管.如橢圓管、滴形管、透鏡管等.其中以扁管和橢圓管應用最廣.以橢圓矩形翅片管為例,經研究證明與圓管相比,由於橢圓管的流動性好,流動阻力小,且在相同的管橫截面積下,橢圓管的傳熱周邊比圓管長;從布置上講在單位體積內可布置更多的管子,因此單位體積的傳熱量高.在滿足一定換熱量的前提下,換熱器向著高效、緊湊的方向發展.強化傳熱技術的應用,國內研發了一些新型高效換熱器如內凸肋管式換熱器、螺旋式高效換熱器。

② 從間壁傳熱的總傳熱系數與對流傳熱系數的關系 如何提高總傳熱系數

從熱阻分析角度出發,為有效強化傳熱,必須有效減小傳熱過程的總熱阻,而間壁傳熱過程的總熱阻由兩側對流換熱熱阻和壁體導熱熱阻組成,可見,在忽略壁面導熱熱阻的情況下,如果兩側對流換熱系數 h 1 、 h 2 相差較大,對流換熱系數較小的一側熱阻將在傳熱過程的總熱阻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因而大幅度減小對流換熱系數較小的一側熱阻,可以有效減小傳熱過程的總熱阻。
在換熱表面加肋片可以大幅度提高該表面的傳熱面積,從而大幅度減小該側的對流換熱熱阻 ,因此當採用加肋片增強無限大平壁傳熱時,最有效的方法是肋片應加在對流換熱系數較小的一側。

③ 強化對流傳熱過程可以從哪幾方面入手

1、加裝肋片
2、增大溫差
3、增大換熱面積
4、相變(凝結換熱、沸騰換熱)
5、可以增強運動狀態(加大Re或者Gr)

④ 增強傳熱有哪些方法,試舉三個強化管內強制對流換熱的方法及原理

管內加擋板,或者管內加攪拌槳(其軸最好為不對稱位置會更好);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所謂的管內是內直管還是彎管,是想改造還是換新的換熱器。加擋板是對大一點的管道較適合,成本也低,缺點能量損耗高,不過強對流一般為湍流能量損耗與換熱一定區域成正比的。所以還要考察你想是能量損耗低點還是無所謂,如果想低點還是增加管長或者換熱器接觸面積為易。

⑤ 如何有效地增加傳熱系數

主要是看實際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你可以對號入座
1.增大流體流速,以增加對流換熱系數
2.使用肋片
3.震盪,形成微波擾流強化換熱
4.在流體中加入納米材料增加其導熱系數
5.改變布置方式。
6.在凝汽器等中則是及時排液和分段冷卻

⑥ 為了提高總傳熱系數k,可採取哪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對於間壁式換熱器換熱器,主要還是要提高對流換熱系數。提高對流換熱系數,最簡單的是提高流速或者換流體,但實際應用中這兩個都會有一些限制,比如流速,不可能無限增大。 最有效、最有實際意義的是提高湍流度,方法有很多,舉兩個列子,如加折流板,或者用螺旋管

⑦ 結合熱工學知識和供熱公司工作,談談如何提高換熱器的傳熱效率。

結合熱工學知識和供熱公司工作,談談如何提高換熱器的傳熱效率。

傳熱速率方程式Q=KS△tm可知影響換熱器換熱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傳熱系數K、傳熱面積S和平均溫差△t。
對於給定的換熱器,由於傳熱面積S是一定的,因此,只有提高傳熱平均溫差和傳熱系數才能提高傳熱效果。
(1)由於逆流平均溫差較大,因此採用逆流操作有助於提高傳熱效率;
(2)流體流過時,流速大,對流傳熱系數大,使傳熱系數增加;
(3)降低結垢厚度,可以提高傳熱系數K。

在換熱器的應用過程中應如何提高其換熱效率呢?

1.提高對數平均溫差
板式換熱器流型有逆流、順流和混合流型(既有逆流又有順流)。在相同工況下,逆流時對數平均溫差最大,順流時最小,混合流型介於二者之問。提高換熱器對數平均溫差的方法為盡可能採用逆流或接近逆流的混合流型,盡可能提高熱側流體的溫度,降低冷側流體的溫度。
2.進出口管位置的確定
對於單流程布置的板式換熱器,為檢修方便,流體進出口管應盡可能布置在換熱器固定端板一側。介質的溫差越大,流體的自然對流越強,形成的滯留帶的影響越明顯,因此介質進出口位置應按熱流體上進下出,冷流體下進上出布置,以減小滯留帶的影響,提高傳熱效率。
3.提高傳熱效率
板式換熱器是間壁傳熱式換熱器,冷熱流體通過換熱器板片傳熱,流體與板片直接接觸,傳熱方式為熱傳導和對流傳熱。提高板式換熱器傳熱效率的關鍵是提高傳熱系數和對數平均溫差。
.提高換熱器傳熱系數只有同時提高板片冷熱兩側的表面傳熱系數,減小污垢層熱阻,選用熱導率高的板片,減小板片的厚度,才能有效提高換熱器的傳熱系數。
a.提高板片的表面傳熱系數
由於板式換熱器的波紋能使流體在較小的流速下產生湍流(雷諾數一150時),因此能獲得較高的表面傳熱系數,表面傳熱系數與板片波紋的幾何結構以及介質的流動狀態有關。板片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驗發現,波紋斷面形狀為三角形(正弦形表面傳熱系數最大,壓力降較小,受壓時應力分布均勻,但加工困難的人字形板片具有較高的表面傳熱系數,且波紋的夾角越大,板間流道內介質流速越高,表面傳熱系數越大。
b.減小污垢層熱阻
減小換熱器的污垢層熱阻的關鍵是防止板片結垢。板片結垢厚度為1mm時,傳熱系數降低約10%。因此,必須注意監測換熱器冷熱兩側的水質,防止板片結垢,並防止水中雜物附著在板片上。有些供熱單位為防止盜水及鋼件腐蝕,在供熱介質中添加葯劑,因此必須注意水質和黏性葯劑引起雜物沾污換熱器板片。如果水中有黏性雜物,應採用專用過濾器進行處理。選用葯劑時,宜選擇無黏性的葯劑。
c.選用熱導率高的板片
板片材質可選擇奧氏體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等。不銹鋼的導熱性能好,熱導率約14.4W/(m?K),強度高,沖壓性能好,不易被氧化,價格比鈦合金和銅合金低,供熱工程中使用最多,但其耐氯離子腐蝕的能力差。
d.減小板片厚度
板片的設計厚度與其耐腐蝕性能無關,與換熱器的承壓能力有關。板片加厚,能提高換熱器的承壓能力。採用人字形板片組合時,相鄰板片互相倒置,波紋相互接觸,形成了密度大、分布均勻的支點,板片角孑L及邊緣密封結構已逐步完善,使換熱器具有很好的承壓能力。國產可拆式板式換熱器最大承壓能力已達到了2.5MPa。板片厚度對傳熱系數影響很大,厚度減小0.1mm,對稱型板式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約增加600W/(m?K),非對稱型約增加500W/(m?K)。在滿足換熱器承壓能力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較小的板片厚度。

⑧ 增強傳熱的措施有哪些

1、增大傳熱面積,比如使用肋片散熱增大擾流,比如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大平均溫度差 增大傳熱系數K總之就是減小熱阻

2、增大擾流,比如增加表面粗糙度

3、增大平均溫度差

4、增大傳熱系數K

⑨ 對流傳熱的強化措施有哪些

影響對流傳熱有五方面因素:1.流體流動的起因;2.流體有無相變;3.流體的流動狀態;4.換熱表面的幾何因素;5.流體的物理性質。強化對流換熱應從這五方面著手。例如,流體的流動狀態有層流和湍流兩種,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湍流傳熱的強度要較層流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