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PP軟體運營 維護成本有哪些
APP軟體運營 維護成本有哪些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開發公司開發成本費用就會比較高,因為當地開發人員的薪資和其他支出相對更高。
B. 關於公司運營成本的詳細清單
一.這種資料通常涉及到其他企業的商業機密,有職業道德的人不太可能會給你;
二.一個企業的運營成本由很多方面的因素決定,比如:
1.行業自身的因素,行業原材料的價格水平,銷售水平等等;
2.員工的人數,員工的基本工資,保險是按員工的工資作為基數來計算的,員工的工資水平不一樣,涉及到的計算基數也不一樣,因此是無法給你具體數字的,但可以給你一個具體比例;
3.單位通常需要為員工負擔的保險為:
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5%,工傷保險0.5%,如果員工是北京戶口的,還有生育保險0.8%,以員工的基本工資為計算基數,最低的繳費基數目前為1203元;
三.即使給了你數字,對你不一定具有參考價值,建議你在同行業中尋找相關的資料.
創業是艱難的,祝你創業成功!
C. 企業的運營成本一般包括哪些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4、製造費用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3)微軟運營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運營成本的控制:
一、采購成本的控制
1、精選供應商,建立戰略級關系
2、設立成本,主導價格管控
3、縮短采購環節,跳過中間環節
4、加強BOM對照,找准降低點
5、提前介入研發,贏得控制時間
二、生產成本的控制
1、提高標准件的比重
2、外包非核心部件
3、採用新材料
4、整合工藝流程
5、提升生產效率
三、企業控制庫存
1、減少不賺錢的產品
2、減少產品的品類
3、將倉庫的面積縮小1/3
4、建立預警機制,減呆防呆
四、營銷成本的控制
1、削減約束性支出
2、策略性支出與業績掛勾
3、採用低成本的推廣策略
4、有效優化客戶結構
D. 微軟系統是怎麼賺錢的
微軟主要的收入是通過操作系統、office應用套件與其它軟體獲得的。
根據微軟對外公布的數據,Windows在三大重要產品的收入中佔25%,Office占據高達32%的收入。伺服器和相關工具共佔26%。鑒於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的設備部門,發展硬體是必然,因此除了Office外,微軟或許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硬體產品上。
(4)微軟運營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軟系統特點有以下三點:
1、windows操作系統的人機操作性優異。
操作系統是人使用計算機硬體溝通的平台,沒有良好的人機操作性,就難以吸引廣大用戶使用。手機領域,諾基亞手機能夠占據手機市場半壁江山,手機操作系統互動性良好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迅速的衰敗也是因為操作系統的落伍。
Windows操作系統能夠作為個人計算機的主流操作系統,其優異的人機操作性是重要因素。Windows操作系統界面友好,窗口製作優美,操作動作易學,多代系統之間有良好的傳承,計算機資源管理效率較高,效果較好。
2、windows操作系統支持的應用軟體較多。
Windows操作系統作為優秀的操作系統,由開發操作系統的微軟公司控制介面和設計,公開標准,因此,有大量商業公司在該操作系統上開發商業軟體。Windows操作系統的大量應用軟體為客戶提供了方便。這些應用軟體門類全,功能完善,用戶體驗性好。
3、windows操作系統對硬體支持良好。
硬體的良好適應性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有一個重要特點。Windows操作系統支持多種硬體平台對於硬體生產廠商寬泛、自由的開發環境,激勵了這些硬體公司選擇與windows操作系統相匹配,也激勵了windows操作系統不斷完善和改進,同時,硬體技術的提升,也為操作系統功能拓展提供了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indows操作系統
E. 運營成本包括哪些
運營成本包括哪些?運營成本也稱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運營成本
營業成本:
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是由生產經營成本形成的。工業企業產品生產成本(也稱製造成本)的構成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4.製造費用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運營成本核算:
賬戶設置
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其他業務支出
「其他業務支出」賬戶用於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成本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其他業務支出」賬戶下,應按其他業務的種類,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F. 一般來講,公司的運營成本都包括哪些
運營成本 也稱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一般包括房租、水電、材料、人工……工業企業的經營成本包括銷售成本、銷售稅金、及期間費用等。
G. 系統成本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啟動成本和運營成本,人力成本對嗎
系統成本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啟動成本和運營成本及生產成本其中包括人力成本在內。
一;啟動成本;
1、項目本身的費用。
這里所指是付給所選定項目的直接費用。比如,你要面授或者函授某一個技術的費用,購買某種機器設備的費用,某一個項目的加盟費用。假如你是直接到項目方考查,還需要算上你的差旅費用。
2、房租,房屋裝修費用及流動資金。
在預算這些費用時,要根據當地市場行情計算,房租一般至少要算入3個月的費用,因為現在租房至少也是一季度付一次,有的是半年或者一年付一次。房屋裝修費用視其項目而定。
假如是開餐館,要按照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規定裝修,否則不能通過,領取營業執照就比較困難。像加盟店一類的裝修,假如是經銷產品,還要算進貨櫃櫥窗的費用。流動資金根據具體情況計算。
3、經營設備、工具等購置費用。
主要是指項目在經營過程中所需要的輔助設備和工具。比如,學習中國丸子後,還需要添置冰櫃、鍋、燃氣等輔助工具;泡沫塑料顆粒加工,在買回機器後,還需要考慮配電機,解決生產動力電等。
二;運營成本也稱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三、生產成本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生產成本賬戶應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明細表賬戶。為了具體反映每一種產品的生產費用和實際生產成本,該兩個明細賬戶可按產品種類進行三級明細核算。
生產成本的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生產成本的分類,按照生產成本計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1、直接費用。直接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材料耗費、直接人工工資和其他直接費用。
(1)直接材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及有助於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和其他材料費用。
(2)直接人工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直接參加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以及按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和規定的比例計算提取的職工福利費等。
(3)其他直接費用,指企業發生的除直接材料費用和直接人工費用以外的,與生產產品有直接關系的費用。直接費用應當按照其實際發生數進行核算,按照成本計算對象進行歸集,直接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
2、間接費用,即製造費用。間接費用是指應有生產成本負擔的,不能直接計入各產品成本的有關費用。主要是指企業各生產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以及其他製造費用。間接費用應當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分配,計入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
企業一定期間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發生的生產成本,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定當期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構成企業一定期間的生產成本總額,對於當期選擇合理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成本計算,按照生產成本的經濟內容不同可分為:
1)外購材料費用。指企業為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入的原材料、半成品、輔助材料、包裝物、修理用備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購燃料費用。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進的燃料。
3)外購動力費用。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從外部購進的各種動力。
4)工資費用及職工福利費用。指企業應計入生產費用的職工工資以及按照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5)折舊費用。指企業所擁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資產按照使用情況計提的折舊費用。
6)利息支出。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資金而發生的利息支出。
7)稅金。指企業應計入生產費用的各種稅金,如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
8)其他支出。指不屬於以上各項目的費用支出。
生產成本按經濟內容進行分類,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發生了哪些費用,數額各是多少,用以分析企業各個時期各種費用佔全部費用的比重,考核費用計劃的執行情況。
H. 微軟這幾年是怎麼活下來的
那麼微軟這幾年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
1.
從1997年開始到2004年的7年時間里,微軟就一直深陷反壟斷案危機中。從美國到歐洲,從日本到韓國,幾乎整個世界的司法部門都在跟微軟作對。
從瀏覽器到播放器再到伺服器,各地司法部門動輒上10億的罰款著實讓微軟吃不消。微軟的法務部門也因此被戲稱為歐盟的取款機。
為了不讓自己「壟斷」的身份坐實,1997年深受其苦的比爾·蓋茨甚至專門給垂死的蘋果投了1.5億美金,幫助喬布斯研發全新的MacOS系統,同時還幫助這個老對手適配office軟體產品。
據說當時剛回到蘋果的喬布斯,親自給蓋茨打電話威脅:「如果不投資,我們就告你侵犯專利」。
隨後蘋果也很講義氣,在微軟深陷win98、win2000伺服器系統壟斷之時,適時推出了自己的伺服器產品。使得歐盟不得不把壟斷調查的重點轉向了多媒體播放器上。
經歷如此多危機之後,在鮑爾默的帶領下,微軟重新進行了產品布局。開始將目光全面轉向企業市場,特別是office軟體、伺服器系統產品服務上。在消費者市場上,微軟只關注新產品的相關技術標准,然後只收取專利費用,不與第三方公司直接競爭。
甚至在核心的Windows操作系統上,都做得三心二意,每一版新系統出來都還要分一個家庭版、企業版。
從此,競爭對手蘋果經常在自家發布會上,諷刺微軟Windows系統所使用的技術老舊過時、不思進取。而微軟的表現也確實如此,從2004年之後推出的Windows Vista、Windows 8兩個隔代產品,無論是代碼質量還是介面完成度亦或者是產品體驗,都屬於是半成品水準。擺明了微軟就是覺得PC市場一直在萎縮,然後用一些半成品收集用戶反饋,再來優化產品。
.NET這一服務軟體開發者的框架技術產品,從2002年發布到現在15年的時間里一直都是個試驗品。過於不穩定的Win10系統,簡直讓用戶懷疑微軟到底是靠什麼起家的?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微軟一直在削弱消費市場對公司財報的影響,早就一心投入到企業服務市場上了。
2.
微軟近些年的盈利重點一直在office軟體身上,靠著專業的office辦公軟體,微軟早早拿下了全球的企業辦公市場。伺服器系統及近幾年發展起來的Azure雲計算是微軟營收的另一個重點。
今天,微軟發布的去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微軟2017財年Q3季度總營收為221億美元,凈利潤達到48億美元。其中智能雲服務營收達到了68億美元;以Office辦公業務為代表的生產力和業務流程部門營收貢獻了80億美元;個人計算業務營收萎縮到了88億美元,是唯一下跌的版塊。
整體算下來C端消費者市場的營收只佔到了總營收的7.6%,而在這一部分業務里,Xbox游戲機、游戲、搜索廣告、office軟體、雲服務等產品服務還占據了大量的份額。
這么算來,在大家生活中影響最為深刻的Windows操作系統對於微軟來說,早已不是重點項目了!而關於大眾消費市場,微軟則是靠著搶先布局的專利儲備,每年向Google、三星、蘋果、亞馬遜、華為等一眾廠商收取的專利費,都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更吊詭的在於:微軟每年收取Android手機廠商的專利費,僅三星一家就達到了10億美金,這僅僅是2013年的數據!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三星每賣出一台Android手機需要向微軟支付12-13 美元左右的專利費用,HTC則是10美元,其他包括LG、華碩、聯想、亞馬遜,以及製造Linux、ChromeBook設備的廠商也需要向微軟繳納相應的專利費用。
微軟的專利從通訊錄更新、文件同步、軟體菜單、瀏覽器,甚至覆蓋到手機打電話連接的基帶晶元處理器等,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專利向每一個後來者收取專利費用。這些費用只需要法務團隊與財務部門進行配合審計,運營成本極低,基本全都是凈利潤。每年幾十億美金的專利費用,在200億美金的凈利潤里非常扎眼。
在各家手機、平板什麼是所有電子設備廠商身上薅的羊毛足夠讓自己活得很滋潤。根據 2011 年的數據,微軟收取的 Android 專利費是旗下 Windows Phone 銷售收入的 5 倍。
3.
為什麼配合蓋茨打反壟斷案的喬布斯,最後能夠帶領開創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而蓋茨的微軟面對蘋果歷年發布會上的諷刺,卻能無動於衷?
事情顯然不是如此!
微軟僅僅是讓給了蘋果部分利基市場,稍大一點的市場從來就沒松過口。這就像Intel與AMD的關系一樣!從1998年鮑爾默升任微軟總裁,2000年成為微軟CEO以來,一直都在推動微軟新業務——特別是硬體業務發展。鮑爾默看到消費電子硬體業務未來的前景,希望在此領域能有所作為。
而從2000年到2008年的時間里,作為微軟董事長的比爾·蓋茨,則一直忙著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豪宅。
面對移動互聯網這么大的市場,微軟從1996年就開始布局,一路追打,只是自己內部利益混亂,無法統一決策資源堅定的打進去。這就是微軟難以根治的大公司病。
1995~2000年,整個IT行業陷入了發展方向問題,到底是向高性能計算方向發展,升級替代市場現有產品;還是打造迷你的掌上電腦,開拓全新領域?
微軟做了兩手准備,一方面加強Wintel聯盟合作,繼續打造高性能計算機;一方面在1996年推出了嵌入式操作系統Windows CE,向工業計算機、掌上電腦領域進軍!
1997年,Intel聯手整個產業鏈力推RAMBUS的DR DRAM技術。由於Intel與RAMBUS的野心太大,想要將內存的傳輸速率從100MHz的水平一步提高到600MHz甚至是1066MHz,最後在1998年底因為過多的技術缺陷而失敗。
同期,由於Intel與RAMBUS打出的專利費太高,台灣威盛聯合多家內存、系統模組廠商推出了133MHz的SDRAM方案,成為替代方案。到2000年,Intel與RAMBUS開動專利戰使得整個市場開始禁用威盛的產品,導致威盛錯失發展良機,也為Intel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如此一來,妄想一步登天的高端計算設備計劃泡湯了!
同期,蘋果快速推出了PowerPC架構的iMac、iBook產品,向掌上電腦、輕辦公市場發力。
另一邊,微軟也沒有閑著,從1997年開始聯合威盛旗下的HTC開發Windows CE掌上電腦產品。
2000年,經歷過Kangaroo、iPAQ的成功之後,微軟基於Windows CE開發出全新的Windows Mobile,開始進軍智能手機市場。從此HTC占據了Windows Mobile設備市場80%的份額,直到2009年,HTC的Windows Mobile設備都在智能手機領域佔有大量份額。
2006年,微軟看到蘋果iPod與iTunes綁定在Mac電腦上在市場上的巨大潛力後,推出了自家的Zune播放器產品。這是微軟推出的第一款硬體產品,同時還推出了Windows電腦端音樂管理軟體Zune,並將這一軟體適配到了Windows Mobile上。
可是,Zune跟此前Dell的MP3一樣,都未取得成功。
2002年,Dell為了打敗蘋果iPod,主動幫蘋果在自家PC渠道里銷售iPod。2004年Dell推出自己的MP3產品,性價比更高,但是長得太丑,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0年,微軟推出了Kin1/2兩款Windows Phone產品。
但都失敗了。
4.
至今,微軟已經開發了20年移動產品,但微軟卻從未認真優化好相關的開發者服務!
雖然2002年,微軟就已經發布了.NET技術框架,但15年來,這一款產品都是以實驗性產品的形象存在!無論是Windows桌面系統,還是Windows移動系統,長年以來,微軟操作系統的API介面一直未能統一,前向兼容性很差。
由此導致了Windows移動設備的開發者生態一直不完善,發展了十多年的Windows Mobile,應用數量用戶體驗還不如推出兩年的iOS。
微軟受制於投資人對風險的控制,一直難以全身心的進軍硬體領域。由於軟體銷售的業務模式,使得微軟商務部門相對強勢,到處都是「總裁」。內部管理的制衡也是一個問題。
在鮑爾默時代,雖然給出了漂亮的營收財報,將蓋茨的咄咄逼人風格改成了親善和睦的形象,並力排眾議收購Nokia,但也難以按照戰略規劃來重組產品研發策略。畢竟,鮑爾默還是從商務部門走出來的,還是難以很好把握好產品節奏。
就算鮑爾默曾經是蓋茨的大學室友,曾經在數學考試上遠勝蓋茨。
從2014年,熟悉技術產品的納德拉上台之後,控制好軟體產品發展後,終於贏得了蓋茨與投資人的認可,開始全面布局軟硬體技術路線。
在WP、Windows RT、Win10經歷了多年半成品的尷尬後,馬上推出的Windows 10 Cloud系統,終於要邁出向合格的完成品轉換的步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