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評價節目《圓桌派》為什麼口碑很好
光聽節目名字,就知道《圓桌派》是一部圍著一張圓桌進行的聊天式訪談節目了,能夠以嘮家常的形式對一些社會現象和問題進行解讀,讓觀眾在輕松的氛圍中去與一些公眾人物進行價值觀的交流,對國民具有深刻的開導意義。
所以說,《圓桌派》作為一部輕松的訪談節目,能夠讓觀眾在家長里短中意會人生,在談笑風生中理解生活,雖不是開啟綜藝性訪談節目的里程碑,但也為此類節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能夠獲得良好的收視口碑更是實至名歸。
2. 圓桌派是鳳凰衛視的節目嗎
《圓桌派》是鳳凰衛視的節目。
《圓桌派》指的是一檔全新風格的聊天真人秀節目。是由著名媒體人、文化名嘴竇文濤攜手優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活色生香」聊天真人秀節目,延續不「裝」的竇式主持風格,神侃包羅萬象的話題,立足網路,開啟全新的「談論+互動」節目模式,場景多變,嘉賓流動。
2019年6月17日,《圓桌派》第四季上線。首期嘉賓為陳坤、周迅。節目中,陳坤和周迅二人現身說法討論「什麼是真正的友情」,用親身經歷說明異性友情,能崇拜可依賴。
節目評價
齊魯晚報12月15日訊:娛樂至上的時代,竟然有一檔網路綜藝節目談論最深刻的死亡話題。優酷出品的這檔高品質文化類節目《圓桌派》在最新一期節目中,討論起了「想到死亡」的感覺,主持人竇文濤,嘉賓陳丹青、徐累、劉索拉針對這個話題各抒己見,智慧交鋒,迸射出不少火花。
3. 竇文濤《圓桌派》,中國式標配綁架了多少成年人
在《圓桌派》中,竇文濤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認識一個小夥子,因為媽媽做生意莽撞虧了錢,每個月都要幫著媽媽去還外債。就是這樣一個經濟情況,小夥子花起錢來一點都不含糊。有一次直接花了一萬多塊錢買了一件風衣。當時,竇文濤知道價格後都吃了一驚。要知道,說這話的竇文濤,早在13年前就已經品牌價值3.2億元了。
我想,這才是高級人生的標配,也是人人都努力追求得標配:1 保持健康,2 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3 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4 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5 避免名利的誘惑,6 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7盡所能讓世界美好。最後,願我們都能在這混濁的世界中保有一份清醒,不要被眼前虛構蒙蔽了雙眼,更不要被虛幻綁架、奴役。
4. 馬未都算不算竇文濤《圓桌派》上,最鐵的嘉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優酷視頻出品的一個訪談類節目《圓桌派》,節目以圓桌為基礎,體現在圓桌席位上人人平等並且還原生活中發生在圓桌旁的精彩聊天,節目的主持人是竇文濤,還有四位固定的嘉賓就是馬家輝,馬未都,蔣方舟,李玫瑾。
《圓桌派》的節目可以說是最下飯的聊天綜藝了,沒有劇本,在裡面都是即興聊天的,每個人都可以交流自己的價值觀點,每一期的話題都會引發思考,節目播出以來也是獲得了很多的好評,而且現在已經連續播出幾季了,更是深受觀眾的喜愛。
馬未都和其他三位嘉賓也是從開始就一直的在節目中,所以說不是說只有馬未都老師是《圓桌派》中最鐵的嘉賓,其他的三位還有包括主持人都是節目的鐵粉,畢竟也是這么多季,這么多期都在,一直陪伴觀眾的。
5. 如果馬未都、高曉松、梁宏達和竇文濤來一期《圓桌派》,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高曉松 的脫口秀多數是製造情懷,屬於心靈雞湯式的。這點比較討巧,迎合了現階段很多受眾的口味。他對於國內的事情講的相對較少,看得出高曉松更偏愛歐美文化,對西方歷史研究比較多。在國內脫口秀和敘事類節目里,劍走偏鋒這點很聰明。
梁宏達要比馬未都成明早。《老梁說天下》《老梁看電影》《老梁說體育》《老梁故事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老梁不能說的。我個人認為老梁應該是中國最能說的一個媒體文化人。雖然能說未必是有點,但沒文化的人絕對說不出來他那個樣子。
老梁從體育出道,一直是體育類雜志的編輯,所以對體育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看老梁評論節目。辛辣,客觀,時常引起觀眾共鳴。我們現階段隨便打開電視幾乎很容易會有老梁的節目播出。這樣高產的輸出文化,造成老梁的文化觀點駁雜,不系統,在專業度上也不如馬未都。但老梁就像一個網路。他的嘴和他的文化積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老梁算全能才子。
總的來說,馬未都,老梁,高曉松三個人是現在炙手可熱的文化人。這里邊從專業度來講,還是馬未都要強於老梁,強於高曉松。對於文化的積累,馬未都和老梁平分秋色。高曉松還是弱一點。才子一說,做到他們現在這樣,都不是池中物。
6. 現在熱播的訪談節目里,你最喜歡哪一檔
相較於幾乎每一期都能上熱搜的《魯豫有約 大咖一日行》這樣快節奏的訪談節目,個人更喜歡慢節奏的,更像是閑話家常的慢訪談節目《圓桌派》,這檔節目熱度雖然不高,但是每看一期就有收獲的感覺。如果說看完其他節目是在消磨時間,獲得表面的愉悅,那麼圓桌派給我的感覺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其三是嘉賓。圓桌派的嘉賓幾乎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馬未都,周軼君,許子東,蔣方舟,梁文道,陳曉卿,劉索拉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人都能提供自己所在領域里那些有意思的觀點和趨勢。邀請而來的流動嘉賓也是讓人非常感興趣的,猶記得有一期王晶做客,看完節目會發現他是個極為睿智和自知的人,他能夠看清楚,也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7. 如何評價《圓桌派》
《圓桌派》隸屬於[看理想]系列節目,服務於眾多「精神飢渴」的文藝青年,滿足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在綜藝、電視劇異常火爆之時的一股文藝清流。
藉助竇文濤十八年的主持經驗,以及個個皆為文化精英的強大嘉賓陣容,共同打造出一款互聯網多人聊天真人秀節目。優酷作為該系列節目的聯合出品方和獨播平台,一向深耕文化領域,推出多檔節目滋潤都市人浮躁的靈魂,體現了其大文娛平台的擔當。
更多評價:
娛樂至上的時代,竟然有一檔網路綜藝節目談論最深刻的死亡話題。優酷出品的這檔高品質文化類節目《圓桌派》在最新一期節目中,討論起了「想到死亡」的感覺,主持人竇文濤,嘉賓陳丹青、徐累、劉索拉針對這個話題各抒己見,智慧交鋒,迸射出不少火花。
「死亡」是大多數人避之不及的話題,但在《圓桌派》中,四位已過不惑之齡的知識分子客觀冷靜地談論這個話題,為更多人釋惑。陳丹青表示「這是一個很高級的話題」。
8. 思考:《圓桌派》向我們傳達了什麼
1.行走社會,有人喜歡用面子來衡量自己。可在乎面子的往往是弱者,給人面子的才是強者。
2.打腫臉充胖子是前資本主義下的一種理性計算。那些人是為了炫富彰顯地位,才砸光所有財產爭面子。
3.真正的成熟時接受不完美、不如意,而成熟也往往意味著分寸。
4.很多人喜歡貓,是因為貓與人的關系是我們理想中的人際關系。它跟你作伴,但是又不幹擾你,你既要尊重它的空間,又得尊重它的獨立性、不能過分騷擾它,你們彼此之間存在界限。
5.但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必須得互相麻煩,否則你越活越孤獨。
6.找人辦事的時候,這三個字最煩人--幹嘛呢?
7.跟一個人交朋友,要觀察他有沒有癖好。正所謂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
8.沒有癖好的人,你不要跟他交朋友;反之,一個人能夠不要命的喜歡一個東西,他也能不要命的喜歡你。
9.聊天有時候你得順著聊,順著聊不等於你沒注意,但是會讓大家更高興。
10.這個社會上誰沒有點兒喜怒哀樂?但你沒有資格把別人的事嚷嚷得全社會都知道。
11.跟不合你意的人交往,沒必要直接打人腮幫子上,你也可以有你的立場,但是這個立場最好能讓大家更和諧。
12.永遠別對傷害過你的人抱有期望,傷害一旦有了先例,便可以發生的輕易。
1.你我都是凡人,千萬別怕輸不起,你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事。
2.有的人生活在一線城市,但他是一個三線的人;有的人生活在三線城市,卻有可能是一線的人。
3.你必須要麼非常努力,要麼非常聰明,才能勉強過上一種平庸的生活。
4.該撤退時候要撤退,也是逆境里的一種智慧。
5.一個人的逆商就是抗壓能力,人抗壓的時候就決定了什麼東西對他最重要。
6當你遭受外界的壓力時,你就想像你生活在一個玻璃罩子里,外面的世界你都看得見,但是你就當聽不見,你活在罩子里,這樣誰也傷害不了你。
7.再牛逼的人,發表的也不過是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你到這世界上來不是演完美的,而是來經歷的,經歷之後才會有進步。
8.年輕的時候人哭,大部分是委屈,歲數大的人哭,大部分是感動。
9.對年齡要有一定的畏懼,但是不要去抗拒,如果掌握了更多去迎接你的年齡到來的這個法寶,我覺得你到時候就比較從容了。
10.我們遲早都會被拋棄很多東西,我們遲早會過時,人遲早會被自己的身體拋棄,人遲早要會老死,什麼事情都在變化。
11.人活於世,不安全才是常態,安全的東西世界上根本是沒有的,我們甚至不知道等一下這個節目做著做著樓頂會不會塌。
12.馬克思說,所有堅固的東西最終都必將消融,所以重點不是要尋找安全感,重點是怎麼認知在這么不安全的世界下面,你只好接受。
13.今天很多人做事情都很掙扎。好比說你出去工作,要涉及到跟人搞人際關系,那你就千萬不能只躲在你的舒適區里。
14.因為如果你選擇呆在這個舒適區里,你的舒適區就會逐漸縮小,你最後就會把自己退化成一個嬰兒的狀態。這是不進則退。
1.什麼是貧窮,你的慾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塊錢就是貧窮。
2.在經濟學上,有兩個清晰的概念,一個叫缺錢,英文講的是wants,即我想要什麼東西;一個是貧困,而貧困的人解決的問題是needs,即我必須得到的東西。
3.今天的社會,錢能解決的東西越來越多。而有些東西在過去是不需要用錢來解決的,比如人跟人的關系,比如說你的尊嚴,你的健康的生活,你的家庭的生活,鄰里的生活。
4.會開口問缺錢怎麼辦的人不是真的貧困,而是有的人需要錢喝紅酒,買包包,是收入追不上慾望造成了缺錢的感覺。
5.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力所能及的富有不是一個數字概念而是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不能控制慾望,富足就會成為一種可望不可即的狀態。
6.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而控制慾望最好的方法是:立刻、馬上,在不需要花多少錢就能享受到的快樂中找尋滿足感和成就感。
7.所謂有錢,其實就是你的慾望永遠比財富少一塊錢,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有錢。
8.至於年輕人要不要買房,其實答案很簡單:要是你有錢的話,你就去買;但是要是困難的話,你就應該租。
9.買房最大的標准,就是說你要讓你自己目前的生活盡可能好,要不是的話,你把你的青春賠上去了,你把你二十幾歲正是最無價的東西賠上去了。
10.你要二十幾歲整個生活方式扭曲了,你不應該做的東西你去做了,這個比房子的代價還大,千萬不能這么做。
1.中國人吃飽飯才30年,而對美食的品味需要三代。
2.中國人的飯局通常都不是為了品嘗美食,而是有其它各種目的。怎麼挑餐廳、點什麼菜都要根據飯局的性質精心准備。
3.在中國沒有飯局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組織飯局是個不容易的活。
4.請誰吃飯很重要,比如有些人是不能約在一起吃飯的,這是大忌。
5.在上海,想通過朋友約某個人吃飯,朋友一般會說,先去問問人家什麼時候有時間,然後再確定飯局。
6.如果在北京,朋友會說那個人肯定我一叫他就來,就先把飯局的時間給定下來了,但是別人不一定有時間,所以往往會一拖再拖。這個也看出了北方和南方的差異。
7.一個完整的飯局裡有各色人,比如局主、局托(專門請的,調節氣氛,插科打諢)、局經(局托的局托,負責局托的補漏)、局奴(買單的)。
8.請人吃飯,點菜是一門藝術,比如每個店必點的核心菜只有1~2個,服務員推薦的菜一般是價格貴、提成高的,要麼就是走量的、進貨多的、沒賣完的,比如海鮮。
9.在吃飯的地方最能了解一個人,比如對方下筷子的速度,看不看菜、看多久等等。
10.愛喝酒的人,會暴露出多重人格,但喝酒只是打開的其中一格,未必是最後一層。
1.一個人的成功必須先熬過兩關:謠言和污水。
2.你一個人在社會上,沒有人陪著你,你唯一一條就是你臉皮得厚,你不臉皮厚你就是等死。
3.每個人就過自己覺得高興的生活就行,沒必要拿自己的標准去評價別人,也沒必要拿別人的標准來評價自己。
4.真正體面的人不需要昂貴的裝束,自身的價值就可以說明一切。
5.對身材自律的人遠比放縱的人看起來更可靠。一個人的能力有時不僅體現在他的辦事能力上,還有他控制身材的意志力上。
6.獨立而不是去依賴,才是自主意識的開始,真正的自信,不是靠壓榨別人,而是人人平權。
7.如果不讀書,世界就會很窄,審美觀就會被身邊的人或者各種腦殘劇劫持;如果不閱讀,你的價值觀只好由你的親朋好友來決定。
8.要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因為擊倒對手的那一拳,經常是你不擅長的左手打出來的。
9.理想本身是一個不可實現之物,能實現的都不能算作理想,是為目標。
1.男人是多情而深情,女人是長情而絕情。
2.越是用盡力氣的愛情,便越是脆弱。
3.真正長久的親密關系給予人的不是幻想,而是擺脫幻想,走進真實。
4.女人可以不嫁,但不能下嫁。我用不著全世界都愛我,我愛的那個人愛我就行了,其他人愛我我覺得是一個負擔。
5.得到一個人容易,得到對方的後半生卻很難。
6.沒有哪兩個人是完全匹配的,他們勢必要互相磨合,不斷改變,才能走在同一條道路上。
7.愛情和相親是完全兩回事,相親是一個條件的算計,因為相親可以體驗社會百態和人性。
8.相親最大的問題,就倆字--失望。因為你相的親都會按照最好條件去設想,而你見到的人,99.99%都達不到這個標准。
9.別為愛而愛,學著撐起一個完整獨立的自我,而不是時時空虛待補。
10.請學會寬恕自己,別把上一個人對你的不公,帶給下一個人。
11.人前秀恩愛,吵架背地裡。分手了又把一直誇的人黑到底······重要的是彼此感受,別亂給感情加包袱。
12.在感情里,所有比對方多出來的付出,都是你自己願意的,別計較。心生不平,會漸漸把這些付出,變成鎖鏈。
13.感情是需要經營與思考的,不要以失去對方為代價,換來這些已經沒有意義的領悟和道理。
1.女人,別說男人到手了就不珍惜,你自問有對一個到手的男人,持續釋放魅力嘛?
2.別說你為了一個人如何如何,你都是為了你自己。
3.無論多愛,彼此留一線空間。愛的最終意義是融入生活,而不是占據生活。
4.有些話一旦說出口,便再也不能真正回到過去了。
5.夫妻之間,一旦有了虧欠之心,便只能越欠越多,直至不堪重負,無力償還。
6.在吵架時,請先在心理念三遍「我們之所以吵架,是因為我們沒在一個頻道上」。
7.許多激烈的吵架都是由極小的事情引起的,並在兩個方向上各自越走越遠。簡而言之就是--男認為女無理取鬧、於理不合,女認為男為什麼不哄自己、根本就不愛。
8.越是互相深愛的人,越是毫無防備的把弱點和痛楚展現給彼此,那些事需要被理解和溫柔呵護的,而不是作為吵架時的武器。
9.新式的婚姻,講究人格平等,共同成長;舊式的婚姻,講究男女分工,互利互助。
10.你物化女性,女性就物化你,你把女生看作生育工具,女性就把你當成提款機。
11.如果我們真的以為安全感可以建立在一個老公不會拋棄我,或者一份工作一輩子都會把我養得很好,我覺得這是很不可靠的。
12.什麼叫出軌?出軌就是先假設有軌,有個常軌,離開常軌就叫出軌,但是現代社會什麼叫常軌越來越受挑戰,例如所謂的開放式婚姻。
1.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是扭曲的,比如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好看的人身上是傳奇,發生在丑的人身上就是遭遇。
2.人都集中在一個地兒,灌輸同一種價值觀,同一種生活方式,所以累。
3.年輕人都會對未來迷茫,但最可怕的是到老了依然迷茫。很多人依靠一個興趣就能活下去,但現在的世界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眼前兩碗米飯,心中一粒飛鴻。
4.只有不幸的社會,才會逼得每一個人如飢似渴。低欲在當下社會是奢侈的。
5.人設,是若有意若無意,社會各方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一場共謀。
6.一個社會如果一般的年輕人都在想,做馬雲,做章子怡、范冰冰,這個社會是要崩潰的。
7.我們今天被社會感動的,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最親近的人,而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
8.價值觀是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形成的,不是別人給的你就信了,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不穩定,你碰壁了就會忽然顛覆一切,懷疑、虛無。
1.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大部分人說自己不想上班,其實並非是不想工作。
2.你可以不上班,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你付得起相應的代價。
3.一個進入職場後不是說非得拍馬屁才叫好員工,他做得很自尊、很體面,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很好了。
4.很多工作能不能做,往往是和這個人靠不靠譜有關系,比方說你會不會寫東西這個是次要的,因為只要有心你可以很快學會。
5.說一個人工作靠譜,其實就是對人負責任,不是你刻意去表現得,而是你已經成為習慣。
6.人和人的靠譜程度有很大的區別,有些人就是「我說了不等於你聽到了,我做了不等於我做到了」。有些人掃廁所都能比別人掃的好,任何人的能力、素質等區別就是這么大。
7.一個靠譜的人,對人對事、工作、交往朋友,也許沒有那麼大的個性,但是長期以往,別人會覺得你對我有信用,這個人替我負責任、想得周到、知冷知熱、知寒知暖、照顧朋友的心。
8.天縱奇才是少數,但工作靠譜、負責任、對人對事有信用,這樣的人也不會差,這種要求也是可以每個人都努力做到的。
9.年輕人不要有一點不滿就跳槽,哪個公司都有問題,你跳到哪個公司都會碰到不舒服的地方。
10.工作就是讓你來解決問題的,如果工作都沒有問題,還需要你去做嘛?沒有問題會付你報酬嗎?
11.跳槽真的要謹慎。有一個說法「至少收入要增長30%以上才可以跳」,否則跳槽是不劃算的。
12.你跳到一個新環境還需要一段適應期和磨合期,能不能適應都是問題,這個是有風險成本的。
9. 圓桌派姜文哪一期
《圓桌派》姜文一共去了兩期,分別是20180709期和20180712期。
姜文參加《圓桌派》的錄制主要是為電影《邪不壓正》做宣傳,節目里,姜文大贊電影《邪不壓正》的主演彭於晏,表示彭於晏不光是身材好,演技還很棒,因為姜文的大加贊賞,彭於晏的身材當時還上了熱搜。
節目過程
在這期天貓特別贊助的《圓桌派》番外篇中,主持人竇文濤問起了這個問題:照這么拍,預算怎麼辦,姜文直接問:什麼叫預算?
嗯,姜文式的反問,再配上他那張「你說的是什麼的問題「的表情,簡直把文化名嘴竇文濤逼到絕路,但節目還得錄,錢畢竟得掙,站著掙不了,跪著總可以了吧,於是竇文濤再接再厲,接著發問,為什麼你總喜歡拍那些,我們姜導:因為美啊!
10. 第三季圓桌派為什麼停更了
《圓桌派第三季》目前已完結,2018年1月至4月,周播2集,一季24集,2018年7月,番外篇《圓桌講究派》兩集。
(10)圓桌派一期要多少錢製作成本擴展閱讀:
第一集 明星人設坍塌 形同紅牌罰下
馬家輝、馬未都、蔣方舟和竇文濤再次相聚,圍桌而談,本期的主題是「人設」,蔣方舟說「人設崩塌」就是明星的畢業方式,你贊同嗎?竇文濤把馬爺的人設定為「老頭」,惹得馬爺黑臉不滿。那麼馬家輝對人設又有什麼另類解讀呢?
第二集 愛情里的出界怎麼判定?
今年年初,李小璐和皮幾萬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在本期節目中,竇文濤將和三位嘉賓一起討論「界限」的問題,那麼他們都是如何看待李小璐事件的呢?社交時代到底有沒有男女之防?
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識別渣男?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做客本期《圓桌派》,與竇文濤、蔣方舟、馬未都共同討論「渣男」的問題,那麼渣男的定義是什麼?馬爺被女生拒絕後是通過什麼方式療傷的?
第四集 愛哭:何時你變得愛哭了?
陳魯豫是一位著名的主持人,可她卻在近幾年的采訪中變得特別感性,也很愛哭,這一點被心思細膩的文濤觀察到了,那麼魯豫是如何回應「愛哭」的呢?文濤和魯豫之間發生過哪些趣事?
第五集 佛系:你真的「無所謂嗎」?
佛系是一個網路流行詞,說的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佛系青年」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那麼自稱是「佛系青年」的人真的對什麼都無所謂嗎?
第六集 親戚:過年需要親戚嗎?
逢年過節,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和家人團聚,回家後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拷問」,不免會產生厭倦感。那麼過年到底是過什麼?過年需要親戚嗎?
第七集 母親:你與媽媽的相處模式?
養娃游戲在中國特別受歡迎,同時也影射了我們與父輩以及與下一代的關系,那麼韓庚跟他媽媽是一種怎樣的相處方式?他為什麼被稱作「曬媽狂魔」?
第八集 懷舊:青春時光真的美嗎?
在本期節目中,蔣雯麗、馬未都、馬家輝與竇文濤一起圍桌討論「懷舊」這個話題,當馬爺18歲的照片被曝光時,蔣雯麗調侃他長得像勞改犯,那麼其他三人的舊照又是什麼樣呢?
第九集 演員:演員是怎樣一種生物?
蔣雯麗是一位實力派女演員,塑造過很多經典角色,那麼她是如何看待演員這個行業的?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演技的?她的話會給年輕演員帶來一些什麼啟示?
第十集 成就:你有成就嗎?
跟普通人相比,梁文道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既飽讀詩書,又小有名氣,但他自己卻並不以為然,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那麼道長認為的「成就」是什麼?其他三位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第十一集 爛片:怎樣算爛?為何會爛?
大美女李艾來到了本期《圓桌派》,和竇文濤、馬未都、汪海林一起討論「爛片」這個話題。那麼影視劇拍成什麼樣就被定義為爛片?到底是編劇爛,還是演員爛?
第十二集 供養:誰養誰?親密關系的背後
在理想、自由、愛情、婚姻……這些人生節點上,你會選擇遵從自己的意願?還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本期節目中,竇文濤誠邀梁文道、周軼君與陳志武討論子女供養父母的問題。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尋找適用於現代社會的養老方式。
第十三集 面對逆境 是消極退賽還是背水一戰
近年來逆商教育,挫折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洗養尊處優的習氣,磨礪堅強的意志,學會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一種自己尋求幸福的本能。萬家電競創始人茅侃侃自殺身亡的悲劇背後有著怎樣的內心掙扎?逆商又會如何決定個人格局和人生高度?
第十四集 規則:你怎麼理解規則?
在本期《圓桌派》中,周軼君、梁文道、馬家輝等人將與大家聊一聊「規則」這一話題。有人說,中國人天生不守規則。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談及規則,就不得不談規矩。何又為規矩呢?守不守規則,靠制度,還是靠自覺?本期節目為您一一揭秘!
第十五集 求知:眼花繚亂知識控
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是怎樣的人,許多現代人會羞於談論自己所讀的書。本期《圓桌派》討論的是關於「求知」的話題,史航、馬伯庸和蔣方舟三位作家圍坐一桌,究竟他們有怎樣的讀書方式?大腦儲存的知識究竟與存在電腦中的有何不同?
第十六集 抄襲:侵權這事怎麼斷?
從「摘抄」到「洗稿」再到「融梗」,如今的抄襲手段已經越發高明多樣,這對法律判斷也帶來了許多障礙。層出不窮的抄襲事件對創作者和文創市場必然都是巨大的傷害。那麼關於侵權,到底應該怎麼斷?我們的「思想」又該如何得到保護?
第十七集 鮮肉:這是好詞還是壞詞?
不知從何時開始,「小鮮肉」一詞開始廣泛地出現在我們眼前,然而對於明星來說這個詞究竟是好還是壞呢?由於一些所謂的「小鮮肉」沒有實力,僅靠顏值大肆撈金,因此這個詞變得讓人不那麼喜歡。那麼這個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第十八集 看戲:看門道與看熱鬧
戲精這么多,愛看戲的有多少?俗話說,會看戲的看門道,不會看戲的看熱鬧。那麼,何為「會看戲的看門道」?何又為「不會看戲的看熱鬧」?本期《圓桌派》請來王佩瑜、王蒙、梁文道等人聊一聊「看戲」中的門道和熱鬧。
第十九集 低欲: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低慾望社會》一書中敏銳捕捉到了日本年輕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態度,他們不願意再背負風險,晚婚化、少子化,喪失物慾、消費意願低迷。中國的「佛系青年」與他們不乏相似之處。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志武、道長梁文道、馬家輝博士與竇文濤一起從當代青年消費經濟觀來探討當今低慾望、異慾望社會現象。
第二十集 藝考:「你的夢想是什麼?」
整容一向是演員行業的禁忌,近期馬伊琍受邀成為上戲考官,對待考生整容的問題上更是表現出了零容忍的態度。藝考不易考,而藝考生的報名數量卻依然逐年遞增,藝考季緣何成為整形季?藝考生的整容風又能否被剎住?決定向世界告別的青年導演胡遷對藝術近乎偏執追求的個例又會引發怎樣的大眾思考?
第二十一集 細節:魔鬼藏在細節里
你曾經因為什麼細節被人感動?你曾經被哪本書或哪部電影里的細節震撼?本期《圓桌派》中蔣方舟、史航、馬伯庸三位作家將和竇文濤一起聊聊生活中那些最動人的「細節」。
第二十二集 選書:讀什麼書成什麼人?
這個時代的「功能性文盲」越來越多,很多人只能從書里看到自己已經認定的東西。所以那些成功學家從《資本論》里看到了成功學,從《紅樓夢》里解讀出職場關系,把《三國演義》「水煮」出馭人之道。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讀書呢?
第二十三集 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
跳槽有風險和成本,現代人基於各種原因跳槽的頻率越來越高,究竟跳槽就能改變現狀嗎?正確的跳槽應該是人生的一次華麗轉身,而不是讓職場積累的能量減少、歸零,甚至成為負數,更不是讓自己在跳槽中越跳越迷茫,越跳越雜亂無章,甚至是毀了自己。
第二十四集 失戀是在適時的時候叫停換人
失戀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經歷,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過程,但對於正處在失戀中的人,大部分人都會沉溺於失戀帶來的痛苦之中,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當你回過頭來看,就會覺得失戀就是人生中很可愛的時期。你曾經因失戀做過哪些傻事?失戀以後可以學到哪些東西?
圓桌講究派
講究:講究才是根本
《圓桌派》番外篇回來啦,首期節目和大家聊聊「講究」這件事。姜文導演總說自己是一個非常不講究的人,但是卻可以為了拍攝一段屋頂打戲而在雲南搭了有四萬平米屋頂的院落;馬未都是個講究人,尤其對吃這方面頗有心得;孟廣美更是喝茶都要從選茶具開始,所以,當我們講究的時候,我們在講究一些什麼?
選擇:一壺濁酒喜相逢
我們總說要「站著掙錢」,但是是「站著」重要,還是「掙錢」重要?《圓桌講究派》第二集,竇文濤和馬未都、孟廣美、姜文一起來聊聊我們必須要做的那些選擇。肉體與靈魂分開才夠開化,姜文導演大贊彭於晏自律性強,身材比古希臘雕塑還漂亮!馬未都從內心鄙視錢,誰拿錢都買不走;姜文導演拍電影有心請觀眾吃飯,就不能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