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質成本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品質成本是指與品質相關的活動而發生的成本,通常分為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
內部成本包括品質設計成本,內部各種不良造成的損失,品質管理人員的工資,品質管理的工具,試驗設備,活動經費等;
外部成本主要指退貨的損失,及售後服務造成的成本,及顧客滿意度的降低(無形的損失)
2. 什麼是質量成本Quality Cost
什麼是質量成本(QualityCost)?
質量成本(品質成本),也稱質量費用(品質費用),。根據ISO9000系列國際標准質量成本的定義是: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的有關費用。它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質量成本由兩部分構成,即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3. 品質成本是什麼
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品質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由於產品品質未達到規定的要求而造成的一切損失的總和。
參考:http://ke..com/view/2406838.htm
4. 品質成本與產品成本什麼意思
網路之~~~ 1.兩者核算的性質不同:生產成本的核算方法必須按照會計制度和規定的成本項目核算規程進行。質量成本是以貨幣為計算單位的統計核算。主要是從有關原始記錄和帳冊資料上,根據核算對象進行收集統計,其本身的勾稽關系,數據的可靠性和精確性不如生產成本那麼嚴密。 2.核算的內容不同:質量成本是企業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付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質量標准而產生的一切費用之和。質量成本包括研製、生產、銷售、服務過程的質量費用。而生產成本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費用之和.而不包括研製、銷售、服務過程等的耗費。由於概念不同.各自核算的對象也不同。質量成本中的有些內容並不包含在生產成本中。例如:內部質量損失成本中的產品降級損失,外部質量成本中的降價損失,在會計核算中是反映銷售收入減少,並不進生產成本。又如:質盆成本中,預防成本科目的培訓費用,是指企業在質t管理中對職工進行質量管理教育培訓所發生的費用.在會計核算中列入「職工教育經費」開支,而不包括在生產成本中。
5. 品質成本都包含哪些內容
品質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品質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由於產品品質未達到規定的要求而造成的一切損失的總和。
品質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品質成本
企業為了保證產品設計品質適合用戶要求和生產能力所投入的費用,以及設計缺陷所造成的損失。它分為:
①設計品質投入:企業在產品研製過程編制可靠性大綱和設計試驗規范,培訓設計人員和品質、可靠性人員,進行可靠性試驗、開展設計評審等活動所支付的費用。這些費用基本上都屬於預防成本,企業可以通過有關會議和統計資料獲得比較准確的資料。
②設計缺陷損失:由於設計方案存在修改設計或重新設計,從而導致設計、試驗費用的無效增加;由於設計方案中選擇的技術標准、原材料、零部件不適當,規定的品質不合理,從而導致采購、加工、檢驗費用的無效增加;設計缺陷導致企業在生產售後服務中的各種品質損失和用用戶的品質損失。這些損失費用的少部分比較明顯,絕大部分比較隱含,可能表現為以正常的成本費用掩藏起來,也可能表現為其他原因導致的品質成本專案。
2、采購品質成本
為了促使和鑒定采購件達到合同規定的品質要求所支付的費用,以及采購件未達到品質要求給需方造成的損失。它分為三個部分:
①采購預防成本:評價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力,提出采購件的品質要求,幫助供應商改進產品品質和完善品質體系等活動所發生的費用。
②采購鑒定成本:對采購進行檢驗鑒定所發生的費用,這種檢驗活動包括貨源地核對和進廠檢驗。
③采購損失成本:由於對采購件未達到合同規定的品質要求給顧客所造成的而供應商又能給予補償的損失。
3、邊際品質成本
品質成本對產品品質特性最小單位變化的變動成本。包括:
①邊際品質投入:當產品品質處於某一水平時,產品品質特性最小單位的變化所發生的品質投入的變化量。
②邊際品質損失:當產品品質特性處於某一水平時,產品品質特性最小單位的變化所導致的品質損失的變化量。
4、用戶品質成本
用戶為了獲得品質滿意的產品並使其有效的發揮功能所支付的費用,以及產品品質不能滿足用戶要求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它分為:
①用戶品質投入:用戶了解產品品質特性或特徵及生產、經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產品驗收,學習產品的使用和維護,辦理產品品質、安全保險等方面所發生費用。
②用戶品質損失:指由於產品品質不適合用戶要求,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它主要包括用戶對品質不良產品進行附加的檢查、修理、退換所支付的而未能得到補償的的費用;用戶使用品質不良的產品額外增加的人工費用、材料費、動力費;產品出現品質故障給用戶造成的產量損失和信譽損失;用戶處理產品造成公害的費用。
5、社會品質成本
社會品質成本是指國家品質監督機構、環境保護機構、用戶權益保護組織等在鑒別和促使改進產品品質從而維護和國家利益、保護環境等方面所投入的費用,以及產品品質不良造成公害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損失。
6、全壽命品質成本
全壽命品質成本是指產品從市場調研、研製、生產、使用直到報廢、銷毀的全過程中,炒了對其實現全壽命品質控制所投入的費用,以及產品品質不良給有關方面造成的損失。全壽命品質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不是以企業為物件,而是以產品為物件,它包括供應商、研製單位、企業業、用戶和第三方等與產品有關各方的品質成本,其中主要是研製單位、生產企業和直接用戶的品質成本。
7、作業品質成本
作業品質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促使全體人員始終做好本職作業所支付的費用,以及作業差錯所造成的損失。作業品質成本核算與分析析物件不是產品,而是作業。
6. 什麼是質量成本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產品質量標准,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需要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一般包括:為確保與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於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其中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屬於一致成本,而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又統稱為故障成本,屬於不一致成本。
具體而言,預防成本是為減少質量損失和檢驗費用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是在結果產生之前為了達到質量要求而進行的一些活動的成本,它包括質量管理活動費和行政費、質量改進措施費、質量教育培訓費、新產品評審費、質量情報費及工序控制費;鑒定成本是按照質量標准對產品質量進行測試、評定和檢驗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是在結果產生之後,為了評估結果是否滿足要求進行測試活動而產生的成本,包括部門行政費、材料工序成品檢驗費、檢測設備維修費和折舊等。故障成本是在結果產生之後,通過質量測試活動發現項目結果不滿足質量要求,為了糾正其錯誤使其滿足質量要求發生的成本,分為兩部分: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內部損失是指產品出廠前的廢次品損失、返修費用、停工損失和復檢費等;外部損失是在產品出售後由於質量問題而造成的各種損失,如索賠損失、違約損失和"三包"損失等。上述概念也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質量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質量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 COPQ)彌補百萬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價不同的產品,質量問題帶來的損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現在供應鏈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損失也不一樣(例如更換、 維修、保修、停產、喪失信譽、失去以後生意等)。例如壞在客戶處,影響最大,假設權重為100;壞在公司生產線,影響相當大,假設權重為10;壞在供應商的生產車間,影響最小,假設權重為1。該產品價格為1000元,在上述三個環節各出現次品一個,總的質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_0x1000 + 1_0x1000 + 1x1000)。這個指標有助於促使在供應鏈初端解決質量問題,在一些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供應鏈復雜的行業比較流行,例如在美國,飛機製造業、設備製造行業等設備原廠(OEM)採用得比較多。
具體內容如下:
預防成本
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a) 實施各類策劃所需的費用、包括:
體系策劃:
產品實現策劃:
b) 產品/工藝設計評審、驗證、確認費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費用,
d) 質量審核費用,e) 質量情報費用,
f) 培訓費用,
g) 質量改進費用。
鑒定成本
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a) 檢驗費用,
b) 監測裝置的費用,
c) 破壞性試驗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勞務費。
內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a) 廢品損失,
b) 返工損失,
c) 復檢費用,
d) 停工損失,
e) 質量故障處理費,
f) 質量降級損失,
外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a) 索賠費用:
b) 退貨損失:
c) 保修費用:
d) 降價損失:
e) 處理質量異議的工資、交通費。
f) 信譽損失:
7. 什麼是品質成本計劃
質量成本計劃是指在質量成本預測的基礎上,針對質量與成本的依存關系,用貨幣形式確定生產符合性產品質量要求時,在質量上所需的費用計劃。其中包括質量成本總額及降低率,四項質量成本項目的比例,以及保證實現降低率的措施。
每個推行質量成本管理的部門和單位必須編制質量成本計劃付諸實施,並逐漸使質量成本進入控制階段。質量成本計劃應規定質量成本目標,採取的具體措施以及檢查與考核的指標等。要求目標定量,措施有力,具有可行性。
8. 品質成本都有哪些種類類型
品質成本的類型:
1、預防成本
其具體項目有:品質管理活動費、品質評審和審核費、品質培訓費、品質改進費、品質獎勵費等。
2、鑒定成本
其具體項目有:
A、檢驗費。包括進貨檢驗、工序檢驗、成品檢驗等所支付的各種費用。
B、試驗費。包括進行理化試驗、破壞性試驗、大型試驗等所支付的各種費用。
C、檢測設備費。包括用於購買、維護、修理和報廢檢測設備(包括計量器具)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3、內部故障成本
具體項目有:
A、廢品損失。因產品(包括零部件、材料等)報廢而造成的損失,可以按成品價格計算。
B、返修或返工損失。包括返修或返工造成的各種損失,例如增加的加工費、復驗費、材料或零件費等等。
C、事故處理費。因處理品質事故或品質問題而造成的費用,包括人員費用和分析處理的工作費用,還包括品質事故或品質問題所造成的諸如設備損壞等直接損失。
D、停工損失。因品質問題導致停工所產生的損失。
4、外部故障成本
其具體項目有:
A、保修費用。包括產品出廠後的維護和修理所發生的所有費用。不實行保修的產品,也會產生類似的費用。
B、退貨損失。因產品缺陷而造成顧客退貨或換貨所發生的所有費用。
C、折價損失。因產品存在品質問題而降價銷售所產生的費用和損失。
D、責任賠償費。由於產品品質問題,顧客提出申訴索賠所支付的費用。
E、品質處罰損失。由於產品品質不合格,被政府有關部門檢驗、查處所發生的損失,包括回收有問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