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掃描器怎麼掃描成本的
擴展閱讀
銀行信貸產品在哪裡申請 2025-05-15 12:05:20
各位是如何評價格瑞的呢 2025-05-15 12:05:18

掃描器怎麼掃描成本的

發布時間: 2022-08-26 04:02:50

A. 一本1000頁的彩色圖書,掃描成pdf文件成本怎麼樣

如果允許將書脊裁開用高速掃描器掃描轉換,不算書籍和設備損耗,用時估計要半天,算工錢200元,加上設備損耗估計要算300元吧,不知你的書要多少錢,估計也不便宜,總的算要2000元上下。
如果不請允許裁書,要逐頁打開用平面掃描器掃描,估計要兩天的時間,工錢要800元,設備損耗估計要算200元吧,總費用約1000元吧。

B. 用掃描儀掃描一本300頁左右的書,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多少成本

1-2小時,60塊左右。

通過相機拍照存檔或者是通過專業的古籍掃描儀進行電子化。但是一般大的圖書館或者是學校的歷史學科會把古籍進行掃描存檔或是重版,因為古籍掃描儀的解析度很高光學解析度在400dpi-800dpi會把圖像呈現還原的特別的清晰,古籍掃描儀常用的儀器推薦一款最先進的就是方圓慧圖book2net V型掃描儀。

(2)掃描器怎麼掃描成本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穩定的電源供電是任何電子設備的基本工作要求。在多數情況下,應將掃描儀接存一個有合格的保護器的電源上,以避免因電源的快速變化而損壞掃描儀。急變保護器的種類繁多,購買時應注意是否與掃描儀匹配。這種保護裝置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失去保護功能,應及時更換。

檢查掃描儀的縮緊裝置是否已鎖上。清潔工作必須在縮緊裝置處於鎖定的狀態下進行,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用軟布把掃描儀的外殼(不包括玻璃平板)擦拭一遍,除去表面的浮灰。然後再用一塊濕布細擦,注意布不要太濕。在一些積垢很厚的地方,可以蘸一些清潔劑擦拭。

C. 掃描儀的掃描方式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是一種半導體晶元。使用CCD作為感光元件的掃描儀,需要通過由一系列透鏡、反射鏡等組成的光學系統將圖像傳送到CCD晶元上,所以體積一般較大。解析度可以達到300 ~1200 或更高.
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觸式感測器件):是一種光電轉換器件,它採用一列內置的LED發光二極體照明,直接接觸在原稿表面讀取圖像數據。採用CIS技術的掃描儀沒有附加的光學部件,移動部分又輕又小,整個掃描儀可以做得非常輕薄。解析度為300 ~600.

---- 由於二者感光原理的不同,致使它們的成像特點、製作成本、體積和重量等也不同。概括說來,CCD的優點是掃描實物時的景深好、密度范圍大和掃描光譜范圍大等;CIS的優點是光源亮度好、失真度小、生產成本低、功耗小、體積小、重量輕、故障率低且易於維修,與CCD掃描儀比起來更加抗震,對運輸和使用環境的要求不是非常嚴格。其中體積和重量方面的優勢使CIS更容易被應用在攜帶型的掃描儀中。另外,CCD掃描儀一般使用冷陰極管做光源,這種光源需要1分鍾左右的預熱才能穩定發光,掃描儀打開後不能立刻使用;CIS掃描儀隨時開機都可以進行掃描。

我個人覺得還是CIS好

D. 掃描儀原理

掃描儀基本原理及組成部件
基本原理
利用光感器件,將檢測到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將電信號通過模擬/數字(A/D)轉換器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到計算機就中。[1]
光電轉換部件
完成光電轉換的部件是感光器件,它是掃描儀的核心,其光電轉換特性,如光譜相應、光的穩定性、靈敏度、雜訊等,對圖像信息傳遞很重要。[1]
①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1]
CCD的中文名稱是電荷耦合器件,與一般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相似,它在一塊硅單晶上集成了成千上萬個光電三極體,這些光電三極體分成三列,分別被紅、綠、藍色的濾色鏡罩住,從而實現彩色掃描。光電三極體在受到光線照射時可產生電流,經放大後輸出。採用CCD的掃描儀技術經多年的發展已相當成熟,是市場上主流掃描儀主要採用的感光元件。[1]
CCD的優勢在於,經它掃描的圖像質量較高,具有一定的景深,能掃描凹凸不平的物體;溫度系數較低,對於一般的工作,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可以忽略不計。CCD的缺點有:由於組成CCD的數千個光電三極體的距離很近(微米級),在各光電三極體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漏電現象,各感光單元的信號產生的干擾降低了掃描儀的實際清晰度;由於採用了反射鏡、透鏡,會產生圖像色彩偏差和像差,需要用軟體校正;由於CCD需要一套精密的光學系統,故掃描儀體積難以做得很小。[1]
② CIS(Contact Image Sensor)[1]
CIS的中文名稱是接觸式圖像感應裝置。它採用觸點式感光元件(光敏感測器)進行感光,在掃描平台下1mm~2mm處,300~600個紅、綠、藍三色LED(發光二極體)感測器緊緊排列在一起,產生白色光源,取代了CCD掃描儀中的CCD陣列、透鏡、熒光管和冷陰極射線管等復雜機構,把CCD掃描儀的光、機、電一體變成CIS掃描儀的機、電一體。用CIS技術製作的掃描儀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生產成本低等優點,但CIS技術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用CIS不能做成高解析度的掃描儀,掃描速度也比較慢。[1]
光源
對掃描儀而言,光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感光器件上所感受到的光線,全部來自於掃描儀自身的燈管。光源不純或者偏色,會直接影響到掃描結果。例如再商場里看好了一件衣服,可是等到拿回家卻發現衣服的顏色與在商場里看到的顏色似乎不太一樣。這是因為光源變了,我們看到的結果自然有所不同。[1]
A/D轉換器
A/D轉換器,將連續變化的模擬量轉換成離散的數字量,主要任務是將獲取的模擬電壓轉換成代表顏色或灰度值的數字。主要性能指標有轉換精度、轉換時間、輸入電阻等。[1]

E. 掃描儀的掃描方式!

CCD的掃描儀
目前市場上的普及型掃描儀按光電轉換元件的不同,可分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光電偶合感應器)掃描儀和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觸式圖像掃描)掃描儀。

前者通過鏡頭聚焦到CCD上,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成像,後者緊貼掃描稿件表面進行接觸式的掃描。

比較兩種掃描方式,可以看到作為接觸式掃描器件CIS景深較小,對實物及凹凸不平的原稿掃描效果較差。CCD掃描儀通過鏡頭聚焦到CCD上直接感光,因此它的景深較CIS掃描儀要大的多,可以十分方便的進行實物掃描。雖然以前很多人認為CIS掃描儀可以做得非常小巧,CCD掃描儀一般顯得比較厚重,但是現在一些廠商推出的超薄型 CCD掃描儀改變了這一狀況,使得原先CIS掃描儀僅有的優勢又減弱了許多。

CCD掃描儀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市場地位,而CIS掃描儀技術突破難度較大,除了在移動應用市場上還有少許空間外,已無其他立足之地,並且會面臨來自CCD掃描儀更大的壓力。

完成光電轉換的部件是感光器件,它是掃描儀的核心,其光電轉換特性,如光譜響應、光的穩定性、靈敏度、雜訊等,對圖像信息的傳送是很重要的。

目前掃描儀所使用的感光器件主要有電荷耦合器件(CCD)、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光電倍增管(PMT)。

電荷耦合器件CCD

1969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藕合器件),與電腦晶片CMOS技術相似,也可作電腦記憶體及邏輯運作晶片。CCD最突出的特點是以電荷作為信號,其基本功能是電荷存儲和電荷轉移。因此,CCD的工作過程主要是電荷的產生、存儲、傳輸和檢測。CCD的體積小、造價低,所以廣泛應用於掃描儀。
電荷耦合器件CCD有兩種,即半導體隔離CCD和硅氧化物隔離CCD,它們是通過在一片硅單晶上集成了數千到上萬個三極體構成的,這些三極體分為三列.分別用紅綠藍三色濾色鏡罩住。三極體受到光照後會產生電流,把這些電流排序處理再經放大輸出,就實現了光信號和電信號的相互轉換。兩種類型的CCD比較,硅氧化物隔離CCD比半導體隔離CCD好.因為半導體隔離CCD在三極體間用PN結的電阻來絕緣,臨近三極體間會因為隔離電阻較小出現漏電現象,使感光單元所產生的信號相互干擾,導致光電轉換時精確度降低。用硅氧化物隔離會大大減小漏電現象,因為硅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硅)是絕緣體,能更准確地實現光電轉換而減少損失。

掃描儀中感光器件CCD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技術,其成本較低,成像質量卻越來越高,有些甚至可以與滾筒掃描儀中使用的光電倍增管相媲美,具有極高的性價比。這種掃描技術由於在物體表面成像,具有一定的景深,在掃描凹凸不平的物體時,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三維效果。並且採用硅單晶技術的CCD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低,適應的范圍較廣。

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

1998年一種基於CMOS技術的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 (Contact Image Sensor)也誕生了。CIS掃描儀將光源、聚焦鏡片及感應器一同固定於一個外罩內,不須調節、預熱,所以比CCD掃描儀起動快。CIS掃描儀體積比CCD掃描儀更小,而製造成本也更低。

實際上,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技術與CCD技術幾乎是同時誕生的。早期它的光學解析度最高只能達到200dpi,曾廣泛用在低檔手持式黑白掃描儀上。但是與CCD比較,它的雜訊大,動態范圍小,掃描精度低,因此很快就從掃描儀市場上銷聲匿跡了,之後只能在傳真機上看到它的影子。1998年後,國際掃描儀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持續不斷的降價使得不少生產廠商嚴重虧損,於是有些廠家開始另闢捷徑,重新搬出了CIS接觸式感光器件,並經過改進,使其解析度達到了600dpi,然後以新技術的名義推向市場,再加上其生產成本只有CCD的三分之一,所以採用CIS 的平台式掃描儀開始涌現出來。

CIS感光器件一般使用製造光敏電阻的硫化鎘作感光材料。硫化鎘光敏電阻本身漏電大,各感光單元之間干擾大,嚴重影響清晰度,這是該類產品掃描精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它不能使用冷陰極燈管而只能使用LED發光二極體陣列作為光源,這種光源無論在光色還是在光線的均勻度上都比較差,導致掃描儀的色彩還原能力較低。LED陣列由數百個發光二極體組成,一旦有一個損壞就意味著整個陣列報廢,因此這種類型產品的壽命比較短。CIS無法使用鏡頭成像,只能依靠貼近目標來識別,沒有景深,不能掃描實物,只適用於掃描文稿。CIS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因此對工作環境的溫度有一定的要求,環境溫度的變化對掃描結果有明顯的影響。

雖然有以上種種不足,但是早期CIS型掃描儀也有一個CCD型掃描儀無法比擬的優點,那就是重量很輕,體積特別小,可以使產品做得很薄。市場上早期流行的超薄型掃描儀大多都是採用CIS感光器件。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超薄型CCD掃描儀已經開始走向市場,使CIS掃描儀正在逐漸失去僅有的優勢。

光電倍增管PMT(Photo Multiplier Tube)

在各種感光器件中,光電倍增管是性能最好的一種,無論在靈敏度、雜訊系數還是動態范圍上,都遙遙領先於其他感光器件,而且它的輸出信號在相當大范圍內保持著高度的線性輸出,使輸出信號幾乎不用做任何修正就可以獲得准確的色彩還原。有了良好的線性輸出,那麼良好的色彩還原能力就有了保證,這在專業領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光電倍增管實際是一種電子管,由光電陰極和一系列的二次電子發射體做成的倍增電極以及陽極組成的。其感光材料主要是由金屬銫的氧化物及其他一些活潑金屬(一般是鑭系金屬)的氧化物共同構成。這些感光材料在光線的照射下能夠發射電子,經柵極加速後沖擊陽電極,最後形成電流,再經過掃描儀的控制晶元進行轉換,就生成了物體的圖像。
由於它具有固定的高電流增益和低雜訊的特性,因此是最靈敏的一種光檢測器。在所有的掃描技術中,光電倍增管是性能最為優秀的一種,其靈敏度、雜訊系數、動態密度范圍等關鍵性指標遠遠超過了CCD及CIS等感光器件。同樣,這種感光材料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可以在任何環境中工作。但是這種掃描儀的成本極高,一般只用在專業的滾筒式掃描儀上。

F. 關於手持無線條形碼掃描器的工作原理

不好意思,以下內容是復制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激光條碼掃描器的工作原理及優缺點
當用戶觸動電源開關或相應的設備使條碼掃描器通電後,VLD發出紅光激光束、穿過擴束透鏡被擴束,射到可擺動的反射鏡表面反射到條碼上形成一個激光點。當反射鏡擺動時,根據光學反射原理條碼上的激光點位置發生變化、反射鏡連續擺動,那麼我們會在條碼上看到一條紅色的激光線,這是視覺暫留現象所致。條碼的表面較粗糙,照在條碼上的激光點發生反射,條和空的反射強度是不同的,漫反射的光射到反射鏡上,再由反射鏡反射向集光器,由集光器集光,由濾光鏡濾掉雜散自然光射入光敏二極體,產生光電感應信號,再經放大,整形解碼,變成有用信息,傳輸到主機中。

激光掃描儀分為手持與固定兩種形式:手持激光槍連接方便簡單、使用靈活,固定式激光掃描儀適用於閱讀最較大、條碼較小的場合,有效解放雙手工作。

優點:激光掃描儀可以很傑出的用於非接觸掃描,通常情況下,在閱讀距離超過30cm時激光閱讀器是唯一的選擇;激光閱讀條碼密度范圍廣,並可以閱讀不規則的條碼表面或透過玻璃或透明膠紙閱讀,因為是非接觸閱讀,因此不會損壞條碼標簽;因為有較先進的閱讀及解碼系統,首讀識別成功率高、識別速度相對光筆及CCD更快,而且對印刷質量不好或模糊的條碼識別效果好;誤碼率極低(僅約為三百萬分之一);激光閱讀器的防震防摔性能好,如:Symbol LS4000系列的掃描儀,可1.5米水泥地防摔。

缺點:激光掃描儀的唯一的缺點是它的價格相對較高,但如果從購買費用與使用費用的總和計算,與CCD閱讀器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無法識讀故障原因與排除方法:
1) 沒有打開識讀這種條碼的功能。
2) 條碼不符合規范,例如缺少必須的空白區,條和空的對比度過低,條和空的對的寬窄比例不合適。
3) 陽光直射,感光器件進入飽和區。
4) 條碼表面復蓋有透明材料,反光度太高,雖然眼睛可以看到條碼,但是採集器識讀條件嚴格,不能識讀。
5) 硬體故障,和你的經銷商聯系進行維修。

在筆記本電腦上,鍵盤介面的條碼掃描器工作不正常,或條碼掃描器正常而鍵盤不能工作:
筆記本電腦上,鍵盤介面的條碼掃描器相當於外接鍵盤。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介面如果連接鍵盤之後可能的變化是:
1) 原有鍵盤失效。這時條碼掃描器正常而鍵盤不能工作。
2) 筆記本電腦的鍵盤正常,外接鍵盤不工作。這時條碼掃描器不工作。
解決辦法:
1) 通過自動方式設置BIOS使外接鍵盤工作
2) 連接鍵盤介面條碼掃描器
3) 條碼掃描器接外接鍵盤
4) 或者直接使用串口條碼掃描器

讀取一個條碼後,條碼掃描器死機:
1)由於條碼掃描器的保護功能、如果讀取的條碼數據傳輸錯誤,會自動進入保護狀態,從而防止數據丟失。如果把沒有傳輸成功的數據讀取後,條碼掃描器可以重新使用。
2)如果發生這種現象,請仔細檢查員連線、協議。確認無誤後,關掉條碼掃描器,再打開就可以重新正常使用。

設備不能上電:
1)電源連接不好
2)保險絲熔斷
3)條碼掃描器電源電路故障

應該送修的故障:
1)指示燈異常,設備不能工作
2)有異常聲音
3)沒有激光線
4)掃描距離變得很近

G. 條形碼掃描器的原理是怎麼樣的

條形碼閱讀器是一種電子裝置,閱讀印刷條碼.就像一個平台掃描儀,它包括一個光源,一個鏡頭和一個光感測器把光變成電的沖動.此外,幾乎所有的條形碼閱讀器包含解碼器電路分析條碼的形象提供的數據感測器和發送的條碼內容的掃描儀的輸出埠.
條形碼的掃描需要掃描器,掃描器利用自身光源照射條形碼,再利用光電轉換器接受反射的光線,將反射光線的明暗轉換成數字信號。不論是採取何種規則印製的條形碼,都由靜區、起始字元、數據字元與終止字元組成。有些條碼在數據字元與終止字元之間還有校驗字元。
▲靜區:靜區也叫空白區,分為左空白區和右空白區,左空白區是讓掃描設備做好掃描准備,右空白區是保證掃描設備正確識別條碼的結束標記。
為了防止左右空白區(靜區)在印刷排版時被無意中佔用,可在空白區加印一個符號(左側沒有數字時印<號,右側沒有數字時加印>號)這個符號就叫靜區標記。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靜區寬度不足。只要靜區寬度能保證,有沒有這個符號都不影響條碼的識別。
▲起始字元:第一位字元,具有特殊結構,當掃描器讀取到該字元時,便開始正式讀取代碼了。
▲數據字元:條形碼的主要內容。
▲校驗字元:檢驗讀取到的數據是否正確。不同編碼規則可能會有不同的校驗規則。
▲終止字元:最後一位字元,一樣具有特殊結構,用於告知代碼掃描完畢,同時還起到只是進行校驗計算的作用。
為了方便雙向掃描,起止字元具有不對稱結構。因此掃描器掃描時可以自動對條碼信息重新排列。 條碼掃描器有光筆、CCD、激光三種
▲光筆:最原始的掃描方式,需要手動移動光筆,並且還要與條形碼接觸。
▲CCD:以CCD作為光電轉換器,LED作為發光光源的掃描器。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實現自動掃描。並且可以閱讀各種材料、不平表面上的條碼,成本也較為低廉。但是與激光式相比,掃描距離較短。
▲激光:以激光作為發光源的掃描器。又可分為線型、全形度等幾種。
線型:多用於手持式掃描器,范圍遠,准確性高。
全形度:多為卧式,自動化程度高,在各種方向上都可以自動讀取條碼。

H. 超市的掃描儀是什麼原理

掃描儀原理簡介
掃描儀是圖像信號輸入設備。它對原稿進行光學掃描,然後將光學圖像傳送到光電轉換器中變為模擬電信號,又將模擬電信號變換成為數字電信號,最後通過計算機介面送至計算機中。 掃描儀掃描圖像的步驟是:首先將欲掃描的原稿正面朝下鋪在掃描儀的玻璃板上,原稿可以是文字稿件或者圖紙照片;然後啟動掃描儀驅動程序後,安裝在掃描儀內部的可移動光源開始掃描原稿。為了均勻照亮稿件,掃描儀光源為長條形,並沿y方向掃過整個原稿;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線經反射後穿過一個很窄的縫隙,形成沿x方向的光帶,又經過一組反光鏡,由光學透鏡聚焦並進入分光鏡,經過棱鏡和紅綠藍三色濾色鏡得到的RGB三條彩色光帶分別照到各自的CCD上,CCD將RGB光帶轉變為模擬電子信號,此信號又被A/D變換器轉變為數字電子信號。 至此,反映原稿圖像的光信號轉變為計算機能夠接受的二進制數字電子信號,最後通過串列或者並行等介面送至計算機。掃描儀每掃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圖像信息,隨著沿y方向的移動,在計算機內部逐步形成原稿的全圖。 在掃描儀獲取圖像的過程中,有兩個元件起到關鍵作用。一個是CCD,它將光信號轉換成為電信號;另一個是A/D變換器,它將模擬電信號變為數字電信號。這兩個元件的性能直接影響掃描儀的整體性能指標,同時也關繫到我們選購和使用掃描儀時如何正確理解和處理某些參數及設置。
掃描儀原理完全剖析
掃描儀是一種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的輸入設備。作為光電、機械一體化的高科技產品,自問世以來以其獨特的數字化「圖像」採集能力,低廉的價格以及優良的性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普及。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掃描儀的工作原理,相信這會對我們更好的使用掃描儀有一定的幫助。
一、§ 掃描儀的組成結構
雖然從外型上看,掃描儀的整體感覺十分簡潔、緊湊,但其內部結構卻相當復雜:不僅有復雜的電子線路控制,而且還包含精密的光學成像器件,以及設計精巧的機械傳動裝置。它們的巧妙結合構成了掃描儀獨特的工作方式。圖1所示為典型的平板式掃描儀的內部與外部結構
從圖中可以看出,掃描儀主要由上蓋、原稿台、光學成像部分、光電轉換部分、機械傳動部分組成。
1.上蓋
上蓋主要是將要掃描的原稿壓緊,以防止掃描燈光線泄露。目前隨著三維實物掃描功能的逐漸普及,為了能夠更加方便、更高質量地掃描三維實物,許多掃描儀在上蓋的設計上都「絞盡腦汁」,例如Canon的「Z」型蓋板式設計就相當獨特。
2.原稿台
原稿台主要是用來放置掃描原稿的地方,其四周設有標尺線以方便原稿放置,並能及時確定原稿掃描尺寸。中間為透明玻璃,稱為稿台玻璃。在掃描時需注意確保稿台玻璃清潔,否則會直接影響掃描圖像的質量。另外,要特別注意在放置掃描原稿時不要損壞稿台玻璃,要「輕拿輕放」。稿台玻璃的損壞會影響掃描儀內部的其他器件(如成像部件),尤其是稿台玻璃的破損會使灰塵及雜質直接侵入掃描儀內部,使掃描品質下降,嚴重時會造成掃描儀的損壞。因此,如果有此類情況發生,應及時與維修服務中心聯系,切不可自行處理。
3.光學成像部分
光學成像部分俗稱掃描頭(如圖2所示),即圖像信息讀取部分,它是掃描儀的核心部件,其精度直接影響掃描圖像的還原逼真程度。它包括以下主要部件:燈管、反光鏡、鏡頭以及電荷耦合器件(CCD)。
掃描頭的光源一般採用冷陰極輝光放電燈管,燈管兩端沒有燈絲,只有一根電極,具有發光均勻穩定、結構強度高、使用壽命長、耗電量小、體積小等優點。
掃描頭還包括幾個反光鏡,其作用是將原稿的信息反射到鏡頭上,由鏡頭將掃描信息傳送到CCD感光器件,最後由CCD將照射到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鏡頭是把掃描信息傳送到CCD處理的最後一關,它的好壞決定著掃描儀的精度。掃描精度即是指掃描儀的光學解析度,主要是由鏡頭的質量和CCD的數量決定。由於受製造工藝的限制,目前普通掃描頭的最高解析度為20000像素,應用在A4幅面的掃描儀上,可實現2400dpi的掃描精度,這樣的精度能夠滿足多數領域的需求。
光學部分是掃描儀的「眼睛」,用來獲取原稿反射的光信息。為保證圖像反射的光線足夠強,由一根冷陰極燈管提供所需的光源。掃描儀對燈管也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首先是色純要好,如果色純不夠,不是完全的白色,再加上色彩調校系統沒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那麼掃描出來的稿件就可能偏向某種色彩。反過來說,一款掃描儀的所有掃描結果都有比較一致的偏色現象,
可能和燈管的色純有關系。當然造成偏色的因素很多,這只是在硬體方面的原因之一。除了色純要好,還需要強度均勻。如果強度不均勻,就會大大影響掃描的精度。第三個問題是能耗與色溫,不管用什麼原理,燈管肯定是掃描儀裡面的主要能耗之一。要在節能上下功夫,就要涉及到燈管方面的節能。當然最有效的節能方法之一就是在不使用掃描儀的時候讓燈管不工作。
燈管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其溫度比較低,運行一段以後溫度會開始升高,那麼這前後掃描效果就有差距。很多掃描儀的說明書都說掃描儀在工作10~30分鍾以後才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這主要是指CCD的效果,當然燈管也會有一定影響。那麼矛盾就在這里產生了,要節能的話勢必要在暫時不使用掃描儀的時候關閉燈管,但是重新啟用掃描儀的時候,燈管卻不能馬上進入最佳狀態;要讓燈管一直保持良好狀態,勢必要它持續工作,但是這又對節能和燈管壽命不利。所以,從實用的角度來說,燈管的壽命和能耗問題一直是用戶比較關心的問題。掃描儀運行之前需要預熱,就是處理這種問題的一種手段。
4.光電轉換部分
光電轉換部分是指掃描儀內部的主板,如圖3所示。別看掃描儀的光電轉換部分主板就這么一小塊,但它卻是掃描儀的心臟。它是一塊安置有各種電子元件的印刷電路板。它是掃描儀的控制系統,在掃描儀掃描過程中,它主要完成CCD信號的輸入處理,以及對步進電機的控制,將讀取的圖像以任意的解析度進行處理或變換所需的解析度。
光電轉換部分主板以一塊集成晶元為主,其作用是控制各部件協調一致地動作,如步進電機的移動等。其中有A/D變換器、BIOS晶元、I/O控制晶元和高速緩存(Cache)。BIOS晶元的主要功能是在掃描儀啟動時進行自檢, I/O控制晶元提供了連接界面和連接通道,高速緩存則是用來暫存圖像數據的。如果把圖像數據直接傳輸到計算機里,那麼就會發生數據丟失和影像失真等現象,如果先把圖像數據暫存在高速緩存里,然後再傳輸到計算機,就減少了上述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現在普通掃描儀的高速緩存為512KB,高檔掃描儀的高速緩存可達2MB。
5.機械傳動裝置
機械傳動部分主要包括步進電機、驅動皮帶、滑動導軌和齒輪組如圖4。
(1)步進電機:它是機械傳動部分的核心,是驅動掃描裝置的動力源。步進電機其實就是用脈沖信號精確控制移動的一種電機,掃描儀的噪音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它決定的。這里速度和精度與前面提到的節能和色溫問題一樣,存在著矛盾。速度越快移動單位距離所需的時間就短,精度就會降低;精度提高,其結果是消耗時間增加,就會造成速度減慢。
在掃描儀掃描圖像的過程中,掃描頭要依靠步進電機來拖動。傳統的步進電機是依靠齒輪傳動來實現運動的。當齒輪傳動時,即使是兩個緊密嚙合的齒輪,在它們的各齒之間都會留有一些空隙,這是不可避免的,在往復運動的時候,就會給精度帶來影響,輕則會使掃描的精度下降,嚴重時會使圖像出現一些條紋。所以,微步進電機技術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採用縮小電機拖動的運動步幅,可以達到傳統步進電機步幅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能精確控制掃描頭的平穩運動,避免了往復運動中齒輪間的空隙所帶來的缺陷,減少了不穩定移動所帶來的鋸齒波紋和色彩失真,使掃描速度加快,噪音減小,圖像質量明顯提高。
(2)驅動皮帶:掃描過程中,步進電機通過直接驅動皮帶實現驅動掃描頭,對圖像進行掃描。
(3)滑動導軌:掃描裝置經驅動皮帶的驅動,通過在滑動導軌上的滑動實現線性掃描的過程。
(4)齒輪組:是保證機械設備正常工作的中間銜接設備。
二、§ 掃描儀的工作原理
了解了掃描儀的構成之後,下面來談談掃描儀的工作原理。一般來講,掃描儀掃描圖像的方式大至有三種,即:以光電耦合器(CCD)為光電轉換元件的掃描、以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或LIDE) 為光電轉換元件的的掃描和以光電倍增管 (PMT)為光電轉換元件的掃描。
1.以光電耦合器(CCD)為光電轉換元件的掃描儀工作原理
多數平板式掃描儀使用光電耦合器(CCD)為光電轉換元件,它在圖像掃描設備中最具代表性。其形狀像小型化的復印機,在上蓋板的下面是放置原稿的稿台玻璃。掃描時,將掃描原稿朝下放置到稿台玻璃上,然後將上蓋蓋好,接收到計算機的掃描指令後,即對圖像原稿進行掃描,實施對圖像信息的輸入。
與數字相機類似,在圖像掃描儀中,也使用CCD作圖像感測器。但不同的是,數字相機使用的是二維平面感測器,成像時將光圖像轉換成電信號,而圖像掃描儀的CCD是一種線性CCD,即一維圖像感測器。
掃描儀對圖像畫面進行掃描時,線性CCD將掃描圖像分割成線狀,每條線的寬度大約為10 μm。光源將光線照射到待掃描的圖像原稿上,產生反射光(反射稿所產生的)或透射光(透射稿所產生的),然後經反光鏡組反射到線性CCD中。CCD圖像感測器根據反射光線強弱的不同轉換成不同大小的電流,經A/D轉換處理,將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即產生一行圖像數據。同時,機械傳動機構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步進電機旋轉帶動驅動皮帶,從而驅動光學系統和CCD掃描裝置在傳動導軌上與待掃原稿做相對平行移動,將待掃圖像原稿一條線一條線的掃入,最終完成全部原稿圖像的掃描。如圖5所示。
通常,用線性CCD對原稿進行的「一條線」掃描被稱為「主掃描」,而將線性CCD平行移動的掃描輸入稱為「副掃描」。
(1)線性CCD的結構
圖6所示為線性CCD。CCD圖像感測器是平板式掃描儀的核心,其主要作用就是將照射到其上的光圖像轉換成電信號。將CCD圖像感測器放大,可以發現在10μm的間隔上並行排列著數千個CCD圖像單元,這些圖像單元規則地排成一線,當光線照射到圖像感測器的感光面上時,每個CCD圖像單元都接受照射其上的光線,並根據感應到的光線強弱,產生相應的電荷。然後,若干電荷以並行的順序進行傳輸。
(2)光學成像系統
一般掃描儀使用的光學成像系統有兩種:縮小掃描型光學成像系統和等倍掃描型光學成像系統。
縮小型光學系統成像採用2-5cm長度的線性CCD作為光學系統中的圖像感測器,由於CCD的尺寸遠不及掃描原稿的寬度,因此,這種成像系統中,在CCD的前面有一個鏡頭,像數字相機一樣,用於在掃描時將原稿圖像通過鏡頭縮小後投射到線性CCD上。
等倍掃描型光學成像系統則採用與掃描原稿寬度相等的線性CCD作為圖像感測器。這種光學成像系統中採用了一種特殊的鏡頭——特殊鏡頭組系列,它由上下排列整齊的兩排棒狀鏡頭組成。這種棒狀鏡頭的直徑為1mm,長約6mm,每一列都有100個以上這樣的鏡頭陣列構成,這種成像系統在手持式掃描儀中較為常見。
(3) 色分離技術
目前,彩色掃描儀已成為市場的主流,它能夠很真實地還原原稿圖像的品質。通過彩色掃描儀掃描得到的數字圖像,可以看到不論是形狀還是色彩,掃描得到的圖像都很好地保持了原稿的品質。
真實色彩的還原主要應歸功於掃描儀獨特的色分離技術。由於CCD只是將所感應的光的強弱轉換成相應大小的電流,它不可能對所掃描圖像的顏色進行識別。因此,掃描儀需要將這些顏色進行分離。我們都知道,紅、綠、藍是光的三基色,即用這3種顏色疊加可以組合出其他任意顏色。就是根據這個特點,掃描儀在掃描圖像時,先生成分別對應於紅(R)、綠(G)、藍(B)的三基色的3幅圖像,也就是說每幅圖像中只包含相應的單色信息,紅基色圖像中只包含紅色的信息、綠基色圖像中只包含綠色信息,藍基色圖像中自然只包含藍色信息。最後,將這3幅圖像合成即得到了彩色的圖像。其原理如圖7所示。
目前,應用於掃描儀的色分離技術常見的有4種:濾光片色分離技術、光源交替色分離技術、三CCD色分離技術和單CCD色分離掃描技術。
1)濾光片色分離技術
其基本原理是:在線性CCD圖像感測器的前面加裝一濾光片,濾光片從上向下分為3等份,第1部分為紅色濾光片,第2部分為綠色濾光片,第3部分為藍色濾光片,掃描時通過濾光片的移動使得CCD感測器分別記錄相應基色下的圖像信息,從而得到三基色的3幅圖像信息。
2)光源交替色分離技術
與濾光片色分離技術的原理類似,這種技術是在鏡頭與掃描原稿之間加設3根發光燈管,其顏色分別為紅(R)、綠(G)和藍(B),掃描圖像時,3根不同顏色的燈管交替發光,從而使CCD得到3幅三基色圖像信息。
3)三CCD色分離技術
與前兩種色分離技術不同,三CCD色分離技術中使用了3個CCD完成掃描成像:光線通過鏡頭,經過一個特殊設計的分光棱鏡將相應顏色的光線反射到相應的CCD圖像感測器中,每一個CCD產生一種顏色的圖像數據,經過一次掃描即可得到彩色的圖像。因此,可以看出這種分色技術成像速度最快,但其造價最高。
4)單CCD色分離技術
單CCD色分離技術仍然是採用單個線性CCD,不過,在CCD的感光面上加入了濾色鏡,在感光的同時直接進行分色。
(4)VAROS技術
普通的CCD掃描儀在掃描時,須在被掃描物體表面形成一條細長的白色光帶,光線通過一系列鏡面和一組透鏡,最後由CCD元件接收光學信號。但是,在這種條件下,光學解析度被CCD像素數量所限制。在VAROS技術中,CCD元件與透鏡之間放置一片平板玻璃,首先,掃描儀進行正常的掃描工作。這一步得到的圖像與其他掃描儀基本相同。然後,平板玻璃傾斜,使掃描圖像移動1/2個像素,掃描過程重復一次。這樣可以使掃描儀讀取被移動後的像素的數據。最後,運用軟體合成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掃描數據,得到兩倍數量的圖像信息。換言之,運用VAROS技術,我們可以將普通600dpi的掃描儀變成1200dpi高解析度的掃描儀。
2.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或LIDE)
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或LIDE)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名詞,其實這種技術與CCD技術幾乎是同時誕生的。絕大多數手持式掃描儀採用CIS技術。CIS感光器件一般使用製造光敏電阻的硫化鎘作感光材料,硫化鎘光敏電阻本身漏電大,各感光單元之間干擾大,嚴重影響清晰度,這是該類產品掃描精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它不能使用冷陰極燈管而只能使用LED發光二極體陣列作為光源,這種光源無論在光色還是在光線的均勻度上都比較差,導致掃描儀的色彩還原能力較低。LED陣列由數百個發光二極體組成,一旦有一個損壞就意味著整個陣列報廢,因此這種類型產品的壽命比較短。無法使用鏡頭成像,只能依靠貼近目標來識別,沒有景深,不能掃描實物,只適用於掃描文稿。CIS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環境溫度的變化對掃描結果有明顯的影響,因此對工作環境的溫度有一定的要求。
LIDE(LED In Direct Exposure)二極體直接曝光技術是佳能公司獨創的技術,是一種基於CIS技術的革新技術,它使用三色二極體作為光源。與使用冷陰極燈源的掃描儀相比,二極體具有體積小巧且持久長效等特點,不過它所產生的光線比較弱,很難保證掃描影像所需的亮度。針對這一原因,LIDE技術對二極體裝置及引導光線的光導材料進行了改造,使二極體光源可以產生均勻並且亮度足夠的光線用於掃描。
LIDE型掃描儀由3部分組成,即光導、柱狀透鏡和線性光學感測器。光導的主要作用是增強紅、綠、蘭三個色彩通道的光照強度,柱狀透鏡則可以確保反射光更好地向感測器聚焦(這是提高掃描精度的關鍵措施),線性感測器則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邊緣變形問題。由於省略了一系列反射鏡,LIDE型掃描儀就能避免因此帶來的各種像差和色差,可以較好地重現原稿的細節和色彩。
LIDE通過接觸式圖像感測器CIS從近距離接觸以1:1的比例對原稿進行掃描,不需要復雜的光學系統,這就使掃描儀的尺寸可以做的較小,同時也使掃描儀變得非常輕巧。此外,由於二極體光源及掃描頭移動所需要的功耗極小,這類產品能夠通過PC機的USB埠提供所需的電力。
3.CCD與CIS的區別
通常人們提起掃描儀,會比較注重它的掃描解析度,而對它所採用的感光元件未必會在意。究竟是選擇CCD型掃描儀,還是選擇CIS型掃描儀,不少用戶都會感到迷惑,哪種掃描儀更適合呢?
簡單說這兩種掃描儀的區別就在於感光器件上,CCD型掃描儀使用的是電子耦合器件,而CIS型掃描儀使用的是接觸式影像感光器件。這兩種感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大相徑庭: CCD元件本身是整個掃描儀成像的核心,但光源發出的光必須經過鏡片的反射和透鏡的聚焦,這些光學器件的加入使整個掃描儀成本提高;而 CIS掃描儀是利用微小光源發出的光經掃描原稿反射後由感光器件直接接收而成像,CIS感光元件本身足以完成成像任務,不需要鏡片和透鏡的參與,因此產品的組裝非常容易,成本較低。由於CIS掃描儀依靠直接接收反射光成像,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在掃描景深等方面表現較差。除了感光部分的差別外,兩種掃描儀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都是將光信號轉變成數字信息。
對比兩種掃描儀產品,CCD型掃描儀佔有明顯的優勢,但CIS型掃描儀也並非一無是處。
CCD型掃描儀的缺點是:需要一整套光學系統,包括照明冷光源和多個反光鏡和光學鏡頭,通過復雜的光路在CCD感測器件表面成像。它的組成部件較為復雜,成本相對較高,掃描後對圖像數據的處理也相對復雜。一般使用冷陰極管做光源,需要預熱1分鍾左右才能穩定發光。CCD掃描儀需要通過一系列透鏡、反射鏡成像,所以會產生色彩偏差和光學像差,一般需要通過掃描軟體進行色彩校正。
CIS型掃描儀的優點是:具有模塊化設計,掃描光源、感測器、放大器集成為一體,結構、原理和光路都極為簡單。由感測器直接從稿件表面獲取圖像,理論上不會產生色偏和像差,能獲得最接近原稿的圖像效果。能夠降低設計製造成本,而且產品的體積可以設計得更薄、更小,CIS型掃描儀沒有明顯的等待時間。
CIS型掃描儀的缺點是:不能使用鏡頭,只能壓近原稿掃描,掃描精度較低。另外,它的光源只能用LED發光二極體,這種光源無論在光色以及均勻度上都比較差,色域較CCD窄,獲得的色彩不如CCD的豐富,而且光源的壽命比較短。
此外,傳統的CCD掃描儀因為採用光學鏡頭成像於CCD表面,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景深,對隆起的書脊,甚至實物都可以得到清晰的掃描效果。CIS掃描頭利用感測器從掃描物體表面得到圖像,景深較短,掃描的層次有些不足,對掃描擺放不平的文稿和圖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待掃描物體必須平整地放在掃描儀上。CCD的景深至少是CIS的10倍,這意味著CCD掃描儀在一定范圍內對3D物體的掃描是清楚而生動的,而CIS掃描儀掃描略微凹凸不平的物體時,輸出的圖像常會出現模糊和散焦的情況。
高質量的CCD感光元件能保證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使用10000小時,而目前的CIS掃描儀的發光元件在使用500小時後,其亮度平均降低30%,也就是說CIS掃描儀的發光元件壽命較短。雖然CIS發光元件壽命較短,但CIS掃描頭價格便宜,更換很方便。
4. 光電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 工作原理
與採用線性CCD為圖像感測器的平板式掃描儀不同,光電倍增管(PMT)為滾筒式掃描儀採用的光電轉換元件。
在各種感光器件中,光電倍增管是性能最好的一種,無論在靈敏度、雜訊系數還是動態范圍上都遙遙領先於其他感光器件,而且它的輸出信號在相當大范圍內保持著高度的線性輸出,使輸出信號幾乎不用做任何修正就可以獲得准確的色彩還原。
光電倍增管實際是一種電子管,其感光材料主要是由金屬銫的氧化物及其他一些活性金屬(一般是鑭系金屬)的氧化物共同構成。這些感光材料在光線的照射下能夠發射電子,經柵極加速後沖擊陽電極,最後形成電流,再經過掃描儀的控制晶元進行轉換,就生成了物體的圖像。在所有的掃描技術中,光電倍增管是性能最為優秀的一種,其靈敏度、雜訊系數、動態密度范圍等關鍵性指標遠遠超過了CCD及CIS等感光器件。同樣,這種感光材料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可以在任何環境中工作。但是這種掃描儀的成本極高,一般只用在最專業的滾筒式掃描儀上。
採用光電倍增管的滾筒式掃描儀較採用CCD的平板式掃描儀復雜許多,圖8、圖9所示為其結構圖,它的主要組成部件有旋轉電機、透明滾筒、機械傳動機構、控制電路和成像裝置等。
滾筒式掃描儀掃描圖像時,將要掃描的原稿貼附在透明滾筒上,滾筒在步進電機的驅動下,高速旋轉形成高速旋轉柱面,同時,高強度的點光源光線從透明滾筒內部照射出來,投射到原稿上逐點對原稿進行掃描,並將透射和反射光線經由透鏡、反射鏡、半透明反射鏡、紅綠藍濾色片所構成的光路將光線引導到光電倍增管進行放大,然後進行模/數轉換進而獲得每個掃描像素點的紅(R)、綠(G)、藍(B)三基色的分色顏色值。這時,光信息被轉換為數字信息傳送,並存儲在計算機上,完成掃描任務。它的掃描特點是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輸入光信號,信號採集精度很高,且掃描圖像的信息還原性很好。
三、§掃描儀的工作過程
掃描儀的工作原理並不復雜,從它的工作過程就能夠基本反映出來。其掃描的一般工作過程是:
1)開始掃描時,機內光源發出均勻光線照亮玻璃面板上的原稿,產生表示圖像特徵的反射光(反射稿)或透射光(透射稿)。反射光經過玻璃板和一組鏡頭,分成紅綠藍3種顏色匯聚在CCD感光元件上,被CCD接受。其中空白的地方比有色彩的地方能反射更多的光。
2)步進電機驅動掃描頭在原稿下面移動,讀取原稿信息。掃描儀的光源為長條形,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線經反射後穿過一個很窄的縫隙,形成沿x方向的光帶,經過一組反光鏡,由光學透鏡聚焦並進入分光鏡。經過棱鏡和紅綠藍三色濾色鏡得到的RGB三條彩色光帶分別照到各自的CCD上,CCD將RGB光帶轉變為模擬電子信號,此信號又被A/D轉換器轉變為數字電子信號。
3)反映原稿圖像的光信號轉變為計算機能夠接受的二進制數字電子信號,最後通過 USB等介面送至計算機。掃描儀每掃描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圖像信息,隨著沿y方向的移動,直至原稿全部被掃描。經由掃描儀得到的圖像數據被暫存在緩沖器中,然後按照先後順序把圖像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並存儲起來。當掃描頭完成對原稿的相對運動,將圖稿全部掃描一遍,一幅完整的圖像就輸入到計算機中去了。
4)數字信息被送入計算機的相關處理程序,在此數據以圖像應用程序能使用的格式存在。最後通過軟體處理再現到計算機屏幕上。
所以說,掃描儀的簡單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光電元件將檢測到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將電信號通過模擬/數字轉換器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到計算機中。無論何種類型的掃描儀,它們的工作過程都是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所以,光電轉換是它們的核心工作原理。掃描儀的性能取決於它把任意變化的模擬電平轉換成數值的能力。

I. 商品條形碼怎麼製作才能用掃描器掃出商品價格

這個要看使用什麼設備掃,如果你是只用自己的收銀設備掃描,那你就自編一個條碼給這個產品,然後錄入你的系統里就可以使用自己的系統掃描槍掃了。
如果你想用微信掃出信息,那必須注冊商品條碼,注冊審核拿到證書後才可以錄入產品信息,這樣才可以使用微信掃描出信息來,不懂可以找百川條碼注冊幫你弄。

J. 無線條碼掃描槍如何使用

1、無線掃描槍怎麼連接電腦呢
我們以XT6400藍牙+2.4G的雙模無線槍為例,當連接電腦的時候只需要把2.4G的接收器插在電腦端,然後輕按掃描槍即可進行連接。如果使用藍牙功能就需要把手機的藍牙功能打開,長按掃碼槍進入藍牙配對模式,當手機上出現XTIOT的時候就表示連接成本,這時打開一個文本框即可開始掃描。XT6400二維掃描無線掃描槍掃描靈敏!此款掃描可以掃描一維碼、二維碼、手機屏幕碼、污損糊塗碼、商品細小條碼、覆膜反光碼、速凍包裝碼、微信支付寶支付碼等,內部自帶存儲功能,可存條碼13萬條,可聯手機、平板、電腦。2、掃碼槍發出滴滴滴的響聲但掃不出碼或者說掃描條碼後不能上傳到電腦
可能是你沒有把2.4G的接收器插在電腦上,或者是你的接收器並不是你使用的這台掃碼槍的接收器,因為掃碼槍的接收器一般都是一對一的,就是每一個掃碼槍匹配一個接收器,當你弄混的時候把別的掃碼槍的接收器插在電腦上,這樣是接收不到數據的,掃碼槍就會發出滴滴的報警音。所以這時候你首先要檢測你的槍和接收器是否是配對的。
如果是藍牙的連接,則有可能是長時間沒使用藍牙連接斷開了,這時你需要重新連接即可以使用。3、無線掃描槍需要充電嗎,如何充電
無線掃描槍都配有一條充電線,這條充電線即可以充電也可以連接掃碼槍讓無線掃碼槍變成有線掃碼槍來用。這條充電線的USB接頭處直接插在手機充電座上即可以充電,盡量不要用電腦前端的USB口進行充電,因為電腦前端的USB口為延長線,電流不穩定,經常會充不上電,即使能充也非常緩慢。所以建議使用手機充電座插在插頭上進行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