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低成本農場怎麼打造
擴展閱讀
甲苯屬於哪個化工產品 2025-05-16 02:33:27
假鑽石如何索賠 2025-05-16 02:33:24

低成本農場怎麼打造

發布時間: 2022-08-24 18:54:22

Ⅰ 如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隨著農業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我國農業已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使得農業效益、競爭力難以有效提高,危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農業的標志和發展方向。如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值得農經學者深入探究。
1 適度規模經營,降低平均成本
當農業陷入「小規模、兼業化陷阱」,會不利於成本降低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而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引領功能,有利於採用現代生產要素和現代生產方式。經營規模達到30畝以上的農戶,對農業機械、新品種、新技術和社會化服務的使用率會明顯提高,可降低直接生產成本和間接生產成本,減少農民生產支出;可全面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資源配置效應和農業科技進步效應明顯,有利於提高單產。比如規模經營的水稻畝均機耕作業費可降低25-30元,畝均節葯30%以上,單產普遍要高出50公斤左右。
因此,應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一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有農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341萬戶、合作社129萬個,龍頭企業12萬多家。可通過創新發展經營主體的聯合、合作和產業化等提高其組織化和規模化水平,通過專業化分工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全產業鏈服務、成本分攤,有效降低成本;二是以農地制度創新引導土地股份合作制,通過農地入股分紅等節約租金成本;三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如採取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增信、創投基金、農業保險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真正讓農業規模經營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2 發展農業科技,降低多元成本
農業發展面臨的許多瓶頸性問題,都可以在科技進步中找到破解的「鑰匙」。
農業科技進步可提高農業生產率。新興的「3R」技術從節水、節地、節肥、節料、節能等多方面入手,可減少農業生產資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精準施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可在不減少產量的情況下,使化肥使用量減少20%-30%、總成本降低15%-20%.
農業機械化可降低勞動力成本。大宗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是導致勞動成本過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驅動力,大幅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我國2014年農業勞動生產率是2000年的6倍多。
因此,須重視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要加強農業機械化與農機裝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台新時期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體系,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同時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農業科技素養。
3 創新經營體系,降低交易成本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產業融合水平還不高,農業產業之間互聯互通性還不強,多樣化的農業分工經營難以出現,推高了經營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
因此,要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大農業產業融合,以節約運營成本。應通過農業組織化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和發育農業服務市場,誘導代耕、代種、代管、代營的縱向分工與服務外包,擴展農業的分工經濟性,同時拓寬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農業經營組織的運營成本。而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融合能夠引發產業功能、形態、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重大變化,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實現交易成本降低。比如我國農產品每年產後損失3000億元,農產品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60%以上沒有得到循環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具體說來,要堅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工作路徑,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合作社發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要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發展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等產業集聚,減少交易主體的搜尋成本;要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方式,廣泛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降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要整合、延伸農業產業鏈,通過簽訂長期合作合同等降低議價成本、決策成本、監督成本。
4 推進綠色發展,降低污染成本
過去,我國農業生產屬於粗放型增長模式,對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據相關部門數據,我國每公頃耕地化肥使用量高達397.5公斤,單位面積的農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已達5000萬畝,人均耕地和淡水資源面臨城鎮化、工業化污染的威脅。
因此,我國農業須努力實現綠色發展。要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實施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完善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要發展集約農業。按照綠色增產模式攻關要求,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全面推廣減葯、控水等一體化技術,實施化肥農葯零增長行動,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工程;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要管控好工業和城市污染轉移排放,降低外源性污染流入農業。
5 建設農村公共財政,依託財政「擠出效應」降低農戶投入成本
「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資降低的效果。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相對落後,農戶自身投入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短板。事實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高標准農田建設不僅有利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還有利於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加工業物流園區、農業產業化示範園區等建設,則可以產生聚集經濟。
因此,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大規模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為農戶提供更多公共物品,產生財政「擠出效應」,從而節約農戶生產成本;要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為面向基層推廣農技的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規模化經營主體增加生產性投入。

Ⅱ 打造世界怎麼建農場 建造圈養技巧攻略

  1. 先打造至少4個牧場圍欄

  2. 在一個高度≥2沒有遮擋物的地方將6個圍欄並排放下。

  3. 圍欄越長圍欄內可飼養物數量越多,估計跟圍欄數一樣。

  4. 以羊為例,至少要捕捉兩只羊才能使其數量快速增長。

Ⅲ 想干一個家庭農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家庭農場,顧名思義是一個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農場。主要從事的是集約化、生態化、規模化和商品化的農業種植和養殖。家庭農場本身是一個舶來詞,源自歐美地區。但是,在我國從事家庭農場的也越來越多。國家也出台了許多的規定,鼓勵和幫助我國農民向家庭農場方向轉變。那麼打造一個家庭農場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Ⅳ 怎樣打造家庭農場

首先是有一個寬大的場地,並且本人擁有,或者是長期租用,
其次是制定一個計劃,農場規劃圖、
再次去實施計劃,動手去做,哪裡面建設牧場,哪裡建設農場,哪裡是住處等。
最後是綠化,道路,入住。

Ⅳ 家庭農場在建設規劃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

一、生態農庄常見誤區 1、沒有長遠的規劃、設計 目前95%以上的農庄都是憑個人的想法就進行投資,導致重復投資,或者投資規劃不合理造成資金浪費大。同時規劃不合理還導致功能布局混亂,影響人流、物流增加許多成本,而且使農庄沒有一點美感,影響了效益,此類農庄佔了80%左右。 2、投資項目沒有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定位 造成投資浪費或投資回報差,資金流失,因此做農庄之前應請有農庄經營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協助調查,評估投資規模、項目、效益等,以減少投資浪費。 3、在規劃設計中注重唯美:項目不切實際或無法落地或投資無回報。 一些人工景點等沒有收入的項目投資過大,特別是投資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資金應重點投在特色養殖、餐飲、種植、小型會議(300㎡以內)、住宿等方面,使投資資金盡快收回並擴大生產,以發揮資金最大效益。但遺憾的是很多投資者達不到這基本要求,項目工程進展也很慢,短則2-3年,長則5-6年,延誤時間造成極大浪費。 4、不注重細節與實際需求造成項目資金浪費 農庄內的道路、綠化、照明、休閑設施等應把握適用,但我們發現很多農庄由於缺乏經驗,細節無法把握,如園區內的道路按國家級標准設計施工,園區內的小道投資過大或者綠化設計不符合農莊主題,造成成倍的資金浪費,實在可惜。 5、項目投資理念與順序不清 相同的土地,相同的投資資金,如投資理念與順序不清,如把沒有收入的水系建設放在施工之初,而把有收入養殖、餐飲項目放在最後,導致施工了2-3年,還沒有投產,投資無收入等等,都會造成項目投資失誤或效益不理想,在我們經營農庄20多年中,發現此類投資商甚多,走了很大的彎路,因此必須確立投資理念、投資順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6、生搬硬套,浪費巨大 投資者到各地農庄考察回來後就自己建造,造成巨大浪費。農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要求具備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做到施工時資金不浪費,時間、規劃合理。如果請專業的農庄指導或者加盟,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使農庄順利開業投產,取得回報。而到各地考察只能是走馬觀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建農庄的系統問題。如果自行建造將會付出高昂的代價,資金損失在50%以上,後續的效益影響將難以估算。因此選擇加盟專業的農庄以獲得專業的指導是最省錢、最高效的方法。 二、生態農庄的建設要領: 1、請好專家是建好家庭農場的關鍵: 大部分投資者無任何經驗,如僅僅是走幾個農場或者聽幾個人的建議就那將會走很多彎路。應先選擇並聘請有農場經營經驗者幫助設計規劃,是減少資金浪費和摸索成本,保證投資效益的最好途徑,也是建好家庭農場的關鍵。切不可按個人有限的認識去建設,那將很快消耗寶貴的資金而半途而廢。因此選擇比自身努力更重要。另外有些人請規劃設計院的設計規劃是不適合小規模的家庭農場的,因為他們規劃許多項目投資較大,且景點等無收入項目多,難落地,且收費高,一般以平方面積收費。 2、以養殖野生動物為核心: 再利用糞便做沼氣供農場使用,沼液種植有機蔬菜、水果、名貴綠化樹種、優質牧草。牧草喂野生動物減少飼料成本,又使肉質更好,形成種養結合、循環經濟。它是打造今後特色餐飲的前提,同時又是使整個農場植物茂盛、環境優美的重要條件。 3、自產自銷、安全高效: 根據地勢、環境先選擇建造木屋幾座,作為生態餐廳,農場生產的野雞、野豬、野兔等山珍野味和有機蔬菜將使餐館形成非常明顯的野味特色、安全放心特色,能吸引大量客人前來品嘗野味,其優勢和競爭力遠超一般農家樂。而且所有菜餚原料全部產品自己生產,成本低,天天新鮮、無污染,更吸引客戶,效益是一般農家樂或其他同等規模農場的幾倍。 4、統一規劃、逐步實施: 家庭農場一般需投資在百萬以上,如資金不足更需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否則不但會造成規劃建設不合理,造成資金浪費,同時也破壞整體形象,影響今後的經營與效益,這是普遍存在的大問題,投資者應避免此錯誤。 三、建生態農庄要達成的目標 1、低投入高產出、半年見效益,前期投資在100萬-200萬,年產值在200萬以上,利潤在50萬-100萬。 2、循環經濟、低碳環保:農場內養殖種植生態循環利用物質,使成本低效益高; 3、生產的都是優質高端的綠色食品或有機產品,安全放心、營養新鮮是效益的核心保證; 4、產品特色明顯、有竟爭力。 5、經營模式獨特,能有效保障投資安全和高效; 6、能獲得政府的各種扶持。

Ⅵ 我想辦家庭小型農場

我也想在計劃開一家農場,我覺得要開好一個農場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是土地,土地的租金是否適中,地理位置,交通及水源要方便.每二是市場,家庭農場的規模小,所以市場必須近,根據近處的市場選擇種植或養殖產農產品.第三是要知道本地的土質,氣候適合種植什麼,養什麼.第四則是要預算成本和利潤,賺錢的項目才是值得你去忙碌的.

Ⅶ 自己想開一個小型的農場

這個想法很不錯,可以從小的做起,體驗成本和利潤,不能一下子投入過大,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