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會計中 主管告訴你沖成本是什麼意思
前言:
財務會計比較常見的晉升路線:會計→成本會計→主管會計→財務經理,其中,成本會計是一道檻!做好了,從會計轉為成本分析、經營分析及管理會計是很有優勢的。那麼,如何掌握好成本會計?實現從傳統會計到管理型會計的華麗大轉身呢?下面與大家交流這些與成本核算有關的知識點,希望能幫到你。
二成本核算準備:
熟悉成本相關的概念:成本對象、成本歸集、成本分攤、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作業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嚴格說是一種管理工具)。
成本核算注意要點:熟悉企業生產過程、了解公司產品結構、沒有百分百准確的成本、成本核算的階段是發現異常、防止成本核算成為利潤調節的工具。
1、人工智慧推動全球企業財務管理轉型
2、戰略管理與財務協同
3、CFO領導力能力提升
4、公司治理與企業制度
5、新時代企業人財融合管理
6、國企混改智慧
7、財務管理體系創新與業務融合
8、持續動態下的財務管控——智能化財務管理
9、全價值鏈降本增效管理創新
10、企業上市與資本運作
11、基於大數據下的企業內控與風險防範
12、移動課堂與標桿企業考察
13、沙盤模擬與實戰演練
14、華為簡單高效的管理實踐與企業文化
15、儒家智慧與企業制勝之道
16、世界500強高管座談
三成本核算流程:
1、確定成本核算方法:
1)、多數企業採取的是品種法;
2)、嚴格以銷定產的企業能夠做到分批法;
3)、生產周期長有半成品的企業適合分步法;
4)、精細化管理的企業喜歡用作業成本法;
5)、SAP支持標准成本法。
2、定義成本對象:
1)、有系統支持,一般以最終的物料為成本對象;
2)、若多產品差異不大,也可能是大類;
3)、如果是手工計算,則通常會按照核算能明細的程度設置成本對象。
3、歸集費用:
1)、直接材料,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比如:主材、包裝物等;
2)、間接材料,無法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通常先通過成本中心歸集,在製造費用核算;
3)、直接人工,一般先歸集到車間,在生產成本科目核算;
4)、間接人工,一般先歸集到間接生產部門,在製造費用科目核算;
5)、間接費用,比如維修費、檢驗費、折舊費等,先歸集到部門,在製造費用科目核算。
4、間接費用分攤:
1)、確定間接費用分攤比例:間接人工以工時分攤;折舊以機器工時分攤;間接費用通常以產量分攤。
2)、間接費用分攤到成本對象。
5、結轉生產成本至存貨
四成本核算外的因素:
事實上,成本核算本身並不難,可能成本核算之外的對企業的完整認識才是真正能實現華麗大轉身的因素。
1、了解公司產品結構
成本核算最先需要確定的是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對象,了解產品結構是為了找到最適合企業成本核算的方式。
如:明明是重復製造企業,非用採取分布法核算,估計實施起來也很困難。明明銷售定義為兩種產品,定價也完全不一樣,但財務說:我沒辦法分開核算,那可能就是財務失職了,同樣的,若產品設計本身就只有小差異,比如包裝盒的顏色不一樣,或者使用不同的標簽,財務非得分開核算成本,那也顯得多此一舉了。
2、熟悉生產流程
財務是估計的藝術,這在成本核算過程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運用不當首先會導致產品成本不準,然後相應地影響產品定價甚至是營銷策略,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會將原本盈利的產品淘汰反倒是留下了不盈利產品線。
只有對生產流程非常熟悉,才可能對每個環節產生的成本了如指掌,在對間接費用進行分攤分配時,才可能選擇最合理的分配方式,從而得到相對更准確的成本數據。
比如說:兩類產品,雖然最後的規格和包裝很類似,但因為不同客戶的要求,生產工藝完全不一樣,若財務不考慮差異,在分攤間接費用時仍是按量分攤,顯然就有明細差異了。再比如說,明明是兩條獨立的生產線,財務的折舊非要放在一起分攤,可能就有調節利潤的嫌疑了。
3、成本管理的價值
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計算出成本,更應該在於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
比如,若突然某一成本項數據明顯高出以往均價,是不是應該及時提醒生產關注該生產環節;再比如說,原料價格上漲導致整體成本上升,是不是應該及時反饋業務部門調整價格策略或者調整產能?更往前說,是否可以基於歷史數據提前預估產品成本呢,從而指導銷售和生產。或者能藉助成本分析模型,發掘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好了,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以上僅是個人體會,具體還是請在實際業務中,學習中去領悟和體會吧。
來源:網路。本文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對版權有異議,請後台聯系,議定合作或刪除。
高端課程推薦:
財務管理領軍人才預備班(上海,6月12-16日)
系列課程:
Ⅱ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計劃成本(Planned Cost):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實際成本
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入賬成本除購買價格外,還包括如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挑選整理費、倉儲費、流轉稅(增值稅除外)等存貨的附帶成本。但在商品流通企業,商品品種繁多,企業購入商品時發生的附加成本可能與幾種存貨有關,還可能涉及銷售費用,很難將一筆購貨附帶成本合理且准確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貨中去,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記入「銷售費用」處理。對於存貨的領用或發出,採用個別計價、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等成本流轉假設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
Ⅲ 指導性成本計劃什麼意思能說的土一些嗎
指導性成本計劃
即選派項目經理階段的預算成本計劃,是項目經理的責任成本目標。它是以合同標書為依據,按照企業的預算定額標准制定的設計預算成本計劃,且一般情況下只是確定責任總成本指標。
Ⅳ 汽車報價有個底價跟指導價各是什麼意思
指導價是廠家定的價,原則上要求四兒子店全部按指導價賣,裡麵包括除了成本以外的廠家的利潤和四兒子的利潤,有時候廠家為了提高銷量,也會降低指導價(比如吉利),或者提高指導價(比如寶馬),這時候是全國統一的;底價就是四兒子店的報價,有時候區域經銷商也就是四兒子店為了完成廠家定的年終銷量任務,或者推銷滯銷車型會自行採取讓利措施,但是對於暢銷車型,四兒子店通常會加價或者加裝飾,一般四兒子店的底價是售車價。對了,提醒一下,網上的最低價是不可信的,不是騙子就是要加裝潢的錢,算下來比當地四兒子買的還高。建議慎重。
純手打,不容易,請設為最佳,謝謝。
Ⅳ 成本價是 什麼意思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Ⅵ 目標成本 是什麼意思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目標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並作為合成中心全體職工奮斗目標而設定的一種預計成本,它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說明預算要經多部門、眾多員工的追求。也就是將成本水平控製作為工作的目標,目標成本的表現形式很多,如計劃成本、標准成本或定額成本等,一般情況下要比實際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學。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