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片劑、膠囊、顆粒劑、分散片區別在哪裡
普通片劑、膠囊、顆粒劑是人們常用的葯物劑型。現在,在醫生處方的葯物中,還有另外一種葯物劑型――分散片。普通片劑、膠囊、顆粒劑、分散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普通片劑劑量准確
將葯物成分與適宜的輔料通過一定的制劑技術製成外觀光潔、色澤均勻的片狀或異形片狀劑型。它有適宜的硬度,便於口服,在胃液中15分鍾左右崩解。片劑是一種固體制劑,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高,劑量准確。但普通片劑口服後在胃腸道的崩解時間長,一般15~20分鍾,容易對胃粘膜產生損傷,宜飯後服用。
膠囊掩蓋不良氣味
膠囊是將葯物粉末或顆粒直接填裝於囊殼中,不受壓力等因素影響,當囊殼化開以後,葯物成分可在胃腸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由於有的葯物必須在腸內溶解,故需要將其裝填在腸溶膠囊劑中,以保證葯物在腸道溶解而發揮效力。膠囊具有掩蓋葯物不良氣味、外形整潔美觀等優點。膠囊進入人體後,從膠囊外殼融化到裡面葯物充分溶解,至少需要15~30分鍾。但膠囊劑在高溫潮濕環境下膠囊殼容易軟化、霉變,對保存條件要求高。
顆粒劑溶解迅速
顆粒劑是將葯物與適宜的輔料配合而製成的顆粒狀制劑,一般可分為可溶性顆粒劑、混懸型顆粒劑和泡騰性顆粒劑,若粒徑在105-500微米范圍內,又稱為細粒劑。其主要特點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溫水溶解後飲入,應用和攜帶比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較快,口感好,適合老人和兒童使用。但是在高溫潮濕環境下容易結塊、霉變,不宜長期保存。由於制備工藝簡單,雜質含量高,相對的副反應比較多,適合北方乾燥環境貯藏。
分散片崩解迅速
分散片是將葯物成分微粉化後,與崩解劑、表面活性劑和溶脹輔料等混勻壓制而成的圓形或異形片劑,具有服用方便(既可吞服,也可加水分散後服用,還可口中吮服)、崩解迅速、吸收好和起效快等特點,能降低葯物不良反應,提高某些葯物的療效。崩解迅速是分散片最顯著的特點,一般可在接觸水後3~5分鍾之內幾乎完全分散均勻,尤其適合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葯片或膠囊有困難的病人。分散片作為一種劑型也有其局限性。在生產過程中,一般要求將原料葯進行微粉化處理,增加了生產工序;由於要選擇良好的崩解劑,成本較高;質量要求相對較高,質量標准控制難度較大等。儲存條件也較一般片劑要求更高,由於分散片使用的崩解劑量較大,吸濕性較強,對包裝材料的阻濕效果要求更高,故包裝及貯藏成本較高。
商品的劑型一般不會改變其使用效果,在制備工藝上有所區別,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的治療需求。因此,無論是服用分散片,還是服用普通片劑、膠囊、顆粒劑,患者均應遵守醫囑。
2. 膠囊和片劑有什麼區別
片劑是指普通片,非腸溶片,緩釋片等吧 用膠囊裝的葯物,一般都是對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顆粒,或口感不好、易於揮發、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氣管的葯。這些葯裝入膠囊,既保護了葯物葯性不被破壞,也保護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去掉膠囊殼可能會造成葯物流失、葯物浪費、葯效降低。另外,有些葯物需要在腸內溶解吸收,膠囊是一種保護,保護葯物不被胃酸破壞。 片劑是由原葯、填料、吸附劑、黏結劑、潤滑劑、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香料、色料等組成。先將物料粉碎、造粒,乾燥,再用壓片機製成片狀,。也有的不需造粒和乾燥,直接壓成片劑。 在片劑質量上要求含量准確,重量差異小,崩解時間或者溶出度符合規定,硬度適當,外觀美,色澤好,符合衛生檢查標准,在規定貯藏期性質穩定等。劑量准確,理化性質穩定、貯存期較長,使用、運輸和攜帶方便、價格低、產量高。 片劑的特點是: 1計量准確,片劑內葯物含量差異較小; 2質量穩定,攜帶、運輸、服用方便; 3機械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衛生標准』也容易達到。 膠囊劑與片劑相比較除以上特點外,還有: 1生物利用度高。因為制備不加粘合劑和壓力,所以胃腸道中崩解較片劑快,吸收好。 2提高葯物穩定性。如對光敏感、遇熱不穩定可裝入膠囊。 3含油量高不易製成片劑的可製成膠囊。 4可定時定位釋放葯物。
3. 請問顆粒劑的成本比普通片劑,膠囊劑高在哪裡
顆粒劑是中葯,大概都認為中葯比西葯好吧
4. 葯為什麼要做成葯片或膠囊,有區別么
一、葯做成葯片的原因:
1、計量准確,片劑內葯物含量差異較小。
2、質量穩定,攜帶、運輸、服用方便。
3、機械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衛生標准也容易達到。
二、葯做成膠囊的原因:
1、有的葯是有苦性的,製成膠囊服用就免了受這個苦了。
2、有的葯物是由多種葯粉混合而成或是粘性液體,而葯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製成膠囊服用方便。
3、減少葯物在口腔中浪費,讓葯物在胃裡全面吸收。
三、區別:
1、從劑型來看:
膠囊和葯片都屬於固體制劑,膠囊是固體制劑中的膠囊劑型,而葯片屬於固體制劑中的片劑劑型。
2、從吸收快慢來看:
固體制劑如膠囊劑和片劑,主要方式是口服,給葯後需經葯物的溶解,再經胃腸道上皮細胞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其治療的作用。口服制劑吸收快慢順序一般為膠囊劑>片劑。此外,膠囊劑中的葯物是以粉末或顆粒狀態填裝於囊殼中,不同於片劑,未經機械擠壓等過程,因此膠囊劑一般起效快於片劑。
3、從優點來看:
膠囊劑的優點之一為液態葯物固體劑型化,即含油量高的葯或是難以製成片劑的液態葯製成軟膠囊,具有使用方便、劑量明確的特點。
4、從崩解時限來看:
①硬膠囊應在30min內全部崩解;軟膠囊和腸溶膠囊應在1h內全部崩解。
②普通片崩解時限為15min;分散片、可溶片為3min;舌下片、泡騰片為5min;薄膜衣片為30min;浸膏片、糖衣片、腸溶衣片為1h。
另外,膠囊劑是把葯物制備成粉末、顆粒、小片或小丸等後,再填充於囊殼中,相比於片劑,成產成本相對高些。
(4)為什麼膠囊比片劑生產成本高擴展閱讀:
膠囊劑的特點:
1、可掩蓋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葯物穩定性。葯物裝於膠囊殼中可與外界隔離,避免光線空氣水分的影響,對具有不良臭味和不穩定的葯物有一定掩蔽保護和穩定作用。
2、可使葯物在體內迅速起效。葯物以粉末或顆粒狀填充於膠囊中,與片劑丸劑等劑型相比,制備時沒有機械壓力的影響,可在胃腸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
3、可使液態葯物固體劑型化,如軟膠囊,方便服用和攜帶。
4、 可延緩或定位釋放葯物。葯物製成顆粒或小丸,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包衣材料,裝入膠囊,使葯物具有緩釋延效作用。腸溶膠囊可使葯物定位釋放於小腸。還有控釋膠囊可在規定介質中緩慢恆速釋放葯物。
葯片做成不同的顏色形狀的原因:
1、葯片的顏色和形狀有利於葯物品種間或劑量間的區別,以確保葯物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不會混淆。
特別是對於那些一天需要服用多種葯物的患者,可以減少他們的用葯錯誤。尤其是老年患者,他們很多時候是記住葯物外觀(顏色,形狀),而不是名字。有時患者看到自己常吃的葯顏色變了,會跟葯師求證是不是同一種葯物。而葯房調配的葯師在把葯物發給患者之前,都要最後核准葯品外觀,以免出現錯誤。
2、涉及專利
有些葯品生產商將其產品的外觀(包括尺寸,形狀,顏色,質地和香氣)注冊為專利,作為商標法的所有權,稱為「商業外觀」。甚至可以根據葯品外觀,辨別出具體的葯物名稱。仿製葯製造商是不允許仿製這些品牌葯品的形狀,顏色和大小的。
特別是對於新的葯物,製造商都會嘗試不同的葯物名稱,顏色,形狀來避免重復其他葯物。而他們也會詢問葯師的意見,比如他們的新葯應該是什麼名稱/顏色/形狀,然後請專業設計師來設計葯品的顏色,形狀,以突出其產品特性。
3、提高葯物穩定性
不同葯品的理化性質不同,比如對光照的敏感度不同,對光不穩定的葯物可以通過用深色的包衣或膠囊殼來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
4、矯味作用
葯片外層的糖衣可以起到矯味的作用,為了區分而給糖衣設定不同顏色。
5、防潮或防失水作用
包膜衣片可以避免葯物吸潮變質或因乾燥而裂片。通過包衣技術還可以使葯品表面光滑,避免掉粉,粘連等。
5. 同一種葯品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差距較大
葯品的價格取決於前期投入的研發費用、生產期間的葯廠成本、上市後的葯品推廣費用、銷售環節的多少、以及葯品招標等各種因素。
1、不同廠家生產的同一種葯品,葯品的價格的確會出現懸殊。比如大家體會比較明顯的就是有些進口葯品和相同的國產葯品,就會出現這樣的尷尬情況。那麼您知道為什麼很多進口葯品會比國產葯品價格高呢?
我們知道國外葯品進入國內市場首選要取得許可證,並且從國外引進葯品還要交納關稅、運費等費用;另外,國外進入中國市場的葯品大部分是原研品種,在研製的過程中花費了巨額的研究經費等。而國產葯品大部分都是仿製葯,研究費用比較少,再加上國內的人力資源成本等原因,成本會相對較低,所以進口的葯物在價格上要高於國產葯品。
國外的葯品的標准有些時候會高於國內葯品,在純度、吸收等方面會比國產葯品要高。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現在國產葯品的質量層次也已經提高了很多,國內一些葯物生產企業的葯品已經不亞於進口葯品。
2、造成葯品價格出現差異的原因,除了國產和進口的區別之外,就是同是國產的葯品,它們之間的相同葯品也會有差異。比如葯品的原料、葯品的輔料、劑型和制備工藝的不同。葯品等葯理成分一樣,不代表組成葯品裡面其它成分相同。比如使用不同的輔料,就會導致生產成本出現懸殊。
純度高的原料葯,成本就會比較高;比如在一些膠囊、顆粒、片劑等葯品中加入輔料是為了起到助溶、粘合、崩解、增味的作用,同樣成分的葯品,不同的劑型價格也會不一樣。如遇胃酸會影響效果的葯品,就需要添加輔料使其在腸部溶解,另外,一些葯物為了增加口感,會添加口味調味劑,如山楂香精等,這些技術都會影響葯品的價格,所以比較葯效時,消費者要看主要成分,因為從葯理上講,主要成分相同的兩種葯,葯效相同。
3、為了宣傳葯品,特別是很多非處方葯,有些企業花費很多做相關的廣告推廣,這些費用都會載入到最終葯品的零售價裡面。另外,葯品的價格還會受到中間環節的影響,如果葯品從出廠到賣到患者的手中,中間的代理商越多,中間的經過的葯品銷售配送的公司越多,那麼很顯然就會導致葯品到達葯店或醫院後的葯品進價相對的提高了。因此,做了這些成本的葯品,葯價就會相對高於其它企業的同樣葯品。
4、最後,葯品的價格是取決於研製過程的花費、生產的成本等各種因素。而葯品的安全性則取決於葯品的不良反應(或毒性)和治病的效果。它們是互不相關的兩個問題。因此價格高的葯品不一定是更加安全有效的葯品。同樣的道理,葯品價格低不代表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就低。
6. 膠囊 片劑 咀嚼片 人們把葯製作成不同的形式是為什麼
片劑的特點是:1計量准確,片劑內葯物含量差異較小; 2質量穩定,攜帶、運輸、服用方便; 3機械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衛生標准』也容易達到。 膠囊劑與片劑相比較除以上特點外,還有: 1生物利用度高。因為制備不加粘合劑和壓力,所以胃腸道中崩解較片劑快,吸收好。 2提高葯物穩定性。如對光敏感、遇熱不穩定可裝入膠囊。 3含油量高不易製成片劑的可製成膠囊。 4可定時定位釋放葯物。
7. 一直有個問題,為什麼有些感冒葯是膠囊,有些卻是片劑,有區別嗎
是這樣的哦,片劑服用方便,便於識別而且成本低廉,但葯物不夠分散,吸收相對較差。膠囊劑是以改善葯劑的服葯條件發展起來的,可掩蓋葯物的不良味道,便於服用。而且膠囊在胃腸道中分散快、吸收好,所以我感冒的時候一般都是吃快克膠囊的。
8. 片劑好還是膠囊劑好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同類產品,膠囊的吸收比普通片劑要好。
但是片劑也分普通的,腸溶的,分散的,緩釋的等等。它的服用方法和生物利用度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腸胃不好,用腸溶的對胃的刺激性相對就小點;分散的吸收比較快;緩釋的是服用次數少,方便!所以也要根據個人情況,結合病情,看看用哪種劑型比較合適。
9. 西葯主要分為膠囊和葯片,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計量准確,片劑內葯物含量差異較小。
機械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衛生標准也容易達到。
二、葯做成膠囊的原因:
有的葯是有苦性的,製成膠囊服用就免了受這個苦了。
有的葯物是由多種葯粉混合而成或是粘性液體,而葯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製成膠囊服用方便。
減少葯物在口腔中浪費,讓葯物在胃裡全面吸收。
三、區別:
從劑型來看:
膠囊和葯片都屬於固體制劑,膠囊是固體制劑中的膠囊劑型,而葯片屬於固體制劑中的片劑劑型。
從吸收快慢來看:
固體制劑如膠囊劑和片劑,主要方式是口服,給葯後需經葯物的溶解,再經胃腸道上皮細胞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其治療的作用。口服制劑吸收快慢順序一般為膠囊劑>片劑。此外,膠囊劑中的葯物是以粉末或顆粒狀態填裝於囊殼中,不同於片劑,未經機械擠壓等過程,因此膠囊劑一般起效快於片劑。
有些葯品生產商將其產品的外觀(包括尺寸,形狀,顏色,質地和香氣)注冊為專利,作為商標法的所有權,稱為「商業外觀」。甚至可以根據葯品外觀,辨別出具體的葯物名稱。仿製葯製造商是不允許仿製這些品牌葯品的形狀,顏色和大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