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大豆占醬油的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鑽石公主號內部什麼樣 2025-05-16 23:23:37
os系統怎麼設置添加工具 2025-05-16 23:21:13

大豆占醬油的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22 17:20:16

㈠ 大豆的出油率,壓榨成本

國內大豆的出油率在12-17%之間,進口大豆的出油率在15-18%之間,壓榨成本有增值稅,保險費,運輸費,倉儲費,大豆成本,還有一定比例的損耗,這都是壓榨成本。

㈡ 大豆的 成本價是1.9元一斤 大豆油的成本大概是13元一斤 可是市場上的大豆油才賣到8-10元請問是怎麼回事

大哥誰告訴你的?大豆油成本那麼貴?如果榨油的大豆成本是1塊9,那就算一下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如果用小作坊機器榨油出油會少點。一般在13%左右。有一個秘密你可能不知道。就是大豆榨油以後豆餅的重量受蒸汽影響基本上不會減輕。豆餅的價格一般在一塊五到一塊七左右。如果按100斤大豆計算可以榨出豆油13斤左右。九十多斤豆餅。

㈢ 一百斤黃豆出油多少利潤多少

可以出40-42斤油按每斤4元的價位,利潤很少,主要是剩下豆柏。

大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通常我們稱之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調油之一。大豆油的保質期最長也只有一年,質量越好的大豆油應該顏色越淺,為淡黃色,清澈透明。

簡介

大豆油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是我國國民,特別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大豆油富含多種寶貴的營養成分,在加工成成品油後必須注意保鮮。大豆油的顏色較深,炒菜遇熱後比較容易起泡。市面上的大豆油大多是精煉油,適合炒菜。

大豆油又稱黃豆油。顧名思義是由黃豆壓榨加工而來的。主要生產於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南各區域。與其他油脂原料相比,黃豆的含油量低,只有16%~24%。

為了實現最大的效益,廠家在壓榨黃豆的過程中一般會使用浸出法來獲取黃豆中大部分的油脂。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豆油,大多都是由浸出法所生產出來的成品油。

由於黃豆原料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轉基因大豆,在挑選豆油時也可藉由仔細閱讀標簽來了解產品的原料中是否使用了基因改造的黃豆,進而做較合理的選擇。

㈣ 醬油標准做法,100斤黃豆出多少醬油

釀制醬油的黃豆(春大豆、秋大豆均可)必須先放入水中浸泡肥大,浸豆的時間長短要適宜,既要使黃豆中的蛋白質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又要防止浸泡時間過長變酸而破壞蛋白質。浸水時,把黃豆放進木桶或缸內,加清水1倍,通常以浸1小時,豆皮起皺紋為度。然後把它倒進籮筐內,排掉水分,置於蒸桶里,水開後,蒸煮4~6小時即可。
2.發酵
待蒸熟的黃豆冷卻後,把它攤鋪於竹籬上,送進室內發酵。室內要密封,並設若干木架層,便於裝置竹籬,溫度要在37℃以上,若室溫不夠,可加炭、煤火以提高溫度,促進發酵。發酵時間為6天。入室3天後要翻動攪拌一次,使其發酵均勻。經過發酵的黃豆,當表面出現黃綠色的麴黴和酵母菌時取出,倒入木桶或缸內,按100千克黃豆加清水40千克的比例添加清水並攪拌,使其吸足水分,把余水倒掉後,裝入竹簍內,上面加蓋棉布。然後放在溫度37~38℃的室內繼續發酵,約過8小時,當手插進豆有熱感、鼻聞有醬油香味時,即可停止發酵。
3.釀制
將經過發酵的黃豆裝入木桶釀制(釀制用的木桶或缸,其上面要能密封,底層應設有出油眼)。釀制配方為:黃豆100千克、食鹽30千克、清水40千克。具體操作是:裝一層黃豆,撒一層食鹽,潑一次清水,這樣交替地裝進桶內或缸內,最上層為食鹽。然後蓋上桶蓋或缸蓋,並用牛皮紙封好。
4.出油
經過4個月釀制後,把出油眼的木塞拔掉,套上用尼龍絲織成的羅網進行過濾。接著將鹽水(100千克清水加17千克食鹽)分5天沖進桶或缸內,從出油眼流出的即為醬油。一般每100千克黃豆可釀制醬油300千克。所得的醬油通常都要加入糖漿。糖漿的作法是:每100千克食糖加4千克清水,用旺火煮至色澤烏黑,無甜味並略帶微苦為度。每100千克醬油的用糖量為12千克,糖漿過濾後拌入。
5.曝曬
將醬油用缸裝好,置於陽光下曝曬10~20天,即可上市。但要注意,曝曬時晴天夜間可以露天放,讓其接受露水;下雨天缸面須加蓋,一般夏天曬10天,秋、冬曬20天即可。若發現缸內有蟲蛆或上面有一層白色黴菌時,應撈起棄去。

㈤ 純釀造醬油一斤需要用多少干黃豆

一般是1:2(1斤黃豆釀造兩斤醬油),生產水平高的能達到1:3。我國傳統高鹽稀態釀造工藝,即採用天然日曬夜露的發酵法釀造醬油又俗稱曬制醬油。因曬制醬油發源於廣東,且該地區的日照氣候較其它地區更有利於醬油發酵,故又常稱為廣式醬油。曬足180天是指以大豆和麵粉為原料,經蒸煮、制曲後與鹽水混合成稀醪,再投入巨型曬罐發酵180天後製成醬油。巨型曬罐安置於露天曬場,在天然日曬夜露條件下,靠微生物自然發酵。

㈥ 用黃豆榨油,每斤掙多少

用黃豆榨油,每斤的利潤要與豆油的零售價掛鉤。

一般來說用國產東北大豆榨豆油,以目前的大豆行情來說,榨出的大豆油成本價在4-4.5元左右一斤。

東北大豆壓榨的笨榨豆油,一般零售價在8-12元一斤。

以8元一斤的零售價,4.5一斤的成本價計算。一斤大豆油的利潤是:3.5元。

㈦ 醬油生產的成本高嗎貴在哪裡

高,醬油的原料是大豆和小麥,食用鹽和水,非轉基因大豆市場價本來就不低,醬油對水質的要求也很高。味芝湖二維原鮮醬油用的是非轉基因脫脂大豆,天然小麥,食用鹽和靜岡山泉水,所以好原料,成本高。

醬油是個考驗工藝的活,必須很有經驗的師傅才能掌握好醬油發酵的溫度,濕度,用量,發酵的程度,味芝湖二維原鮮醬油採用先進成熟的釀造工藝,零添加釀出好味道,工藝好,自然成本就高。

㈧ 「醬油茅」海天味業宣布漲價,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然後也受到了原材料價格的影響,所以出現了漲價的情況。

㈨ 一瓶醬油的成本是多小

專家稱:「高檔醬油」靠「添」要高價

我們每天做菜都離不開醬油,過去,家家用的都是從糧油店裡買的1元一袋的醬油。醬油只有一種,炒菜也放,拌冷盤也放,吃餃子也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醬油的種類多了起來,還分起了功能。那麼,該如何區別這些打著不同「招牌」的醬油,選到適合自己用的醬油呢?

主打「功能牌」

種類五花八門

記者走訪了哈市部分商場超市發現,市場上的醬油種類繁多,從1.50元的袋裝到十幾元的瓶裝。醬油從功能上細分的品種更是琳琅滿目。在哈市南崗區某超市,僅醬油一種調味品就占據了超市的一整節櫃台,有海鮮醬油、紅燒醬油、涼拌醬油、餃子醬油、濃汁醬油、頭鮮醬油、火鍋醬油、蒸魚醬油、湯醬油、天然加鐵紅醇醬油、宴會醬油、有機醬油、鮮味生抽、珍鮮生抽、野生菌生抽、黃豆老抽等20餘種。

一對來購買醬油的老夫妻在櫃台前徘徊了10餘分鍾,但是還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該買哪種好。最後,在老伴兒的催促下,老大娘隨手拿起了一瓶醬油放在購物車內,嘴裡還嘟囔著:「隨便選一瓶吧,也看不出來到底有什麼不同。」和這對老夫妻相同的市民還有很多,面對琳琅滿目的功能醬油,市民們一頭霧水。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廚房一共擺放了三四種醬油,做紅燒肉的時候放紅燒醬油,做涼拌菜的時候放涼拌醬油,但是具體這些醬油有什麼區別,她也不知道。

價格參差不齊加「料」就敢賣高價

除了種類琳琅滿目外,醬油價格也參差不齊。拿瓶裝醬油為例,記者看到超市櫃台上有一種700毫升桶裝黃豆醬油價格為1.80元,平均每升2.57元;而另一種瓶裝160毫升的有機醬油價格為8.48元,平均每升53元。兩者相差了20倍,這相差的20倍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在道里區某倉買店,記者隨手拿起了一瓶某品牌容量為500毫升的老抽醬油,市場售價為4.50元。而該品牌同樣容量的海鮮醬油,市場售價為7.50元。為了弄清楚兩者的不同,記者對比了一下兩者的成分,老抽醬油的成分有水、黃豆、小麥粉、食用鹽、白砂糖,而海鮮醬油的成分只多了干貝。附近小區的居民趙女士納悶地說:「就多了一樣干貝,一瓶醬油就貴了3元,難道說這海鮮醬油里放了3元的干貝嗎?」「醬油這些調味品是吃到嘴裡的東西,我們都想買放心的、性價比高的產品。可讓我們納悶的是,那些價格高的醬油真的值嗎?」趙女士問。

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瓶普通醬油的價格為2.00元,在市場上的價格為3.00元,廠家和經銷商有1.00的利潤。在添加了一些高檔配料後,配料的成本不會太高,但由於有了所謂的高級配料「噱頭」後,市場上的價格就可以大幅提升,廠家和經銷商的利潤自然也高了很多。這么一算,許多廠家寧可放棄低檔品種而去激烈角逐於高檔醬油市場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瓶醬油里最多有8種添加劑

你吃的醬油里都有啥?面對記者的詢問,大部分市民都搖了搖頭。記者在醬油商標上看到,除了水、黃豆、小麥粉(或麵粉或麥麩)、白砂糖、食用鹽,大部分醬油里還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安賽蜜、谷氨酸鈉、尼泊金脂、焦糖色、呈味核苷酸、肌苷酸二鈉等一些以化學名稱出現的食品添加劑。為此,記者詢問了相關人士得知,「苯甲酸鈉」、「尼泊金脂」或「山梨酸鉀」是防腐劑,「焦糖色」是一種色素,「谷氨酸鈉」是增味劑,「呈味核苷酸二鈉」是增鮮劑、「安賽蜜」是甜味劑……

記者隨機采訪了七八顧客,所有市民都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當聽說「苯甲酸鈉」是防腐劑時,幾名市民目瞪口呆。今年52歲的楊女士說:「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就圖個身體健康,調味品是入口的,我希望買到不含添加劑或者添加劑少一些的東西。醬油上面的成分說得是很詳細,但是我都看不懂。商家可以加入食品添加劑,可總得給我們消費者選擇的權利,讓我們知道醬油裡面到底都有哪些添加劑,加了多少,都是什麼用途吧?」

㈩ 一斤黃豆各多少醬油曲精

1斤黃豆需要醬油去應在0.3克就夠了,1斤黃豆需要去英0.3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