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本差異的分析公式是什麼
(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材料消耗量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數量-計劃數量)×計劃價格;
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價差)=(實際價格-計劃價格)× 實際數量。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單位產品所耗用工時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工時-計劃工時)×每小時計劃工資成本;
每小時工資成本變動影響(價差)=(實際每小時工資成本-計劃每小時工資成本)×實際工時。
B. 如何分析生產成本,如何分析生產工人工資成本
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
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通常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連環替代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為例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為工資率差異和人工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3、變動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兩者相加就是變動製造費用差異。
4、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生產能量
閑置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製造費用差異。
例:假設某企業有關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及材料費用總額資料如下:
項目 計量單位 計劃數 實際數
產品產量 件 90 100
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 公斤 7 6
材料單價 元 4 5
材料費用總額 元 2520 3000
要求: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
答案:
材料費用總額計劃指標:90×7×4=2520(元) (1)
第一次替代: 100×7×4=2800(元) (2)
第二次替代: 100×6×4=2400(元) (3)
第三次替代(實際指標):100×6×5=3000(元) (4)
(2)-(1)=2800-2520=280(元) 產量增加的影響
(3)-(2)=2400-2800=-400(元) 材料單位消耗的節約的影響
(4)-(3)=3000-2400=600(元) 材料單價提高的影響
280-400+600=480(元) 全部因素的影響
C. 微觀經濟學中形成工資差異的原因有哪些
微觀經濟學中形成工資差異的原因有
1)工種之間的差別(補償性工資差異):為了使人們進入吸引力較小的工作領域,企業需要支付較高的工資進行補償。如工作危險性大,腦力勞動的強度大等均屬於補償性工資差異。
2)勞工之間的差異(勞動質量):人們在對企業產出的貢獻能力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勞動質量差異的因素之一是人力資本,而一些專業人員的高工資中的一部分可以被認為是對其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回報
3)人們的差異(獨特個人的「租金」):擁有特殊才能的個人,在其所擁有的特殊才能之外,他們可能只能掙到其高收入的一小部分;經濟學家將工資高於他們在次優職業中取得的收入的部分稱為純經濟租金。
4)分割的市場和非競爭性群體:當人們從事一個特定勞工亞市場的特定職業時,他們工資的變化會依賴於該行業和該職業的發展。由於這種市場分割,某種職業的工資會與其他職業的工資相差很大
D.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是指直接人工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之間的差額。它也被區分為「價差」和「量差」兩部分。價差是指實際工資率脫離標准工資率,其差額按實際工時計算確定的金額,又稱為工資率差異。量差是指實際工時脫離標准工時,其差額按標准工資率計算確定的金額,又稱人工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生產工人升級或降級使用、獎勵制度未產生實效、工資率調整、加班或使用臨時工、出勤率變化等。
E. 成本差異是什麼
成本差異是在標准成本控制系統中,成本實際發生額與標准成本之間的差額。通過實際發生額與標准成本相比較,找出差異和發生差異的原因,作為考核降低成本的基礎和改善企業今後經營活動的基礎。標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標准成本、直接人工標准成本和製造標准費用,同標准成本的種類相對應,成本差異也分為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和製造費用差異。
成本差異按照不同標准可分為以下類型:
(1)用量差異與價格差異
用量差異是反映由於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製造費用等要素實際用量消耗與標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產生的成本差異。其計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異=標准價格×(實際用量一標准用量)
價格差異是反映由於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製造費用等要素實際價格水平與標准價格水平不一致而產生的成本差異。其計算公式為:
價格差異=(實際價格一標准價格)×實際用量
(2)純差異與混合差異
從理論上講,任何一類差異在計算時都需要假定某個因素變動時,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礎上不變。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標準的基礎上,計算得出的差異就是純差異。
與純差異相對立的差異就是混合差異。混合差異又叫聯合差異,是指總差異扣除所有的純差異後的剩餘差異。
(3)有利差異與不利差異
有利差異,是指因實際成本低於標准成本而形成的節約差。不利差異,則指因實際成本高於標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這里的有利與不利是相對的,並不是有利差異越大越好。例如,不能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異,而不惜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4)可控差異與不可控差異
可控差異,是指與主觀努力程度相聯系而形成的差異,又叫主觀差異。它是成本控制的重點所在。
不可控差異,是指與主觀努力程度關系不大,主要受客觀原因影響而形成的差異,又叫客觀差異。
F. 直接人工的成本差異
為完成實際產量或作為量而發生的實際直接人工成本與標準直接人工成本之間的差額。直接人工成本差異按其形成原因可分為工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兩種。 即直接人工的價格差異,是實際人工成本與實際人工工時按標准工資率計算的人工成本之間的差額。
實際工資率是實際工資總額與實際總工時的比率,標准工資率是指標准工資總額與標准總工時的比率。形成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的原因,包括直接生產工人升級和降級使用、獎勵制度未產生實效、工資調整、加班或使用臨時工、出勤率變化等,原因復雜而且難以控制。一般說來應歸屬於人事勞動部門管理,差異的具體原因可能涉及生產部門或其他部門。 即直接人工的數量差異,是實際工時按標准工資率計算的人工成本與標准人工成本之間的差額。
引起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原因,包括工作環境不良、工人經驗不足、勞動情緒不佳、新工人上崗過多、機器或工具選用不當、設備故障較多、作業計劃安排不當、產量太少無法發揮批量節約優勢等,它主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但也不是絕對的,例如材料質量不好也會影響生產效率。
對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如果存在不同等級工人混合使用的情況,則還可將其進一步分解,計算結構差異和效能差異,反映一定量的總工時中不同等級工人完成的工時所佔比重的變動和工作效率變動,計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結構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資率)-∑(實際工時)×預定平均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能差異=∑(實際工時)×預定平均工資率-∑(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G. http://.baidu.com/question/352812658.html
六、
成本項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變動性 80000 30000 50000 7500
固定性 90000 40000
總額 80000 30000 140000 47500
1. 完全成本法計算產品單位成本:
本期產品成本合計 = 80000 + 30000 + 140000 = 250000
單位成本 = 250000 / 12500 = 20
2. 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單位成本:
本期產品成本合計 = 80000 + 30000 + 50000 = 160000
單位成本 = 160000 / 12500 = 12.80
3. 營業利潤:
A. 完全成本法下
營業收入 = 10000 * 40 = 400000
營業成本 = 250000 – 2500 * 20 = 200000
營業毛利 = 400000 – 200000 = 200000
營業費用 = 47500
營業利潤 = 200000 – 47500 = 152500
B. 變動成本法下
營業收入 =10000 * 40 = 400000
銷貨中變動生產成本 = 12.8 * 10000 = 128000
變動成本 = 128000 + 7500 = 135500
貢獻邊際 = 400000 – 135500 = 264500
固定成本 = 90000 + 40000 =130000
營業利潤 = 264500 – 130000 = 134500
按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編制損益表
完全成本法下 變動成本法下
營業收入 400000 營業收入 400000
可供銷售的商品生產成本 250000 銷貨中變動生產成本 128000
期末存貨成本 50000 變動性管理費用 7500
營業成本合計 200000 變動成本合計 135500
營業毛利 200000 固定性製造費用 90000
管理費用 47500 固定性管理費用 40000
營業費用合計 47500 固定成本合計 130000
營業利潤 152500 營業利潤 134500
七、
某產品標准成本卡
成本項目 價格標准(分配率標准) 用量標准 標准成本
直接材料 3元/米 4米/件 12元/件
直接人工 5元/小時 2小時/件 10元/件
變動性製造費用 1元/小時 2小時/件 2元/件
固定性製造費用 0.5元/小時 2小時/件 1元/件
1. 計算該年度原材料成本的全部差異:
實際產量下的原材料實際成本 = 2.50 * 42000 = 105000
實際產量下的原材料標准成本 = 12 * 10000 = 120000
原材料成本差異 = 105000 – 120000 = - 15000 (有利差異)
原材料價格差異 = (2.50 – 3.00)* 42000 = - 21000 (有利差異)
實際產量下的原材料標准耗用量 = 4 * 10000 = 40000
原材料耗用量差異 = 3.00 * (42000 - 40000)= 6000 (不利差異)
原材料價格差異 + 原材料耗用差異 = - 21000 + 6000 = -15000 = 原材料成本差異
2. 計算該年度工資成本的全部差異:
實際產量下的工資實際成本 = 4.70 * 24000 = 112800
實際產量下的工資標准成本 = 10 * 10000 = 100000
工資成本差異 = 112800 – 100000 = 12800 (不利差異)
工資率差異 = (4.7 0 – 5.00)* 24000 = - 7200 (有利差異)
實際產量下的標准人工工時 = 2.00 * 10000 = 20000
人工效率差異 = 5.00 * (24000 - 20000)= 20000 (不利差異)
工資率差異 + 人工效率差異 = - 7200 + 20000 = 12800 = 工資成本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