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快餐盒是什麼材質的
耐熱玻璃材質。玻璃材質的飯盒物理化學性能穩定,具有耐高溫、無毒害以及保鮮性好的特點,十分適合盛放飯菜,而且微波可以穿透玻璃材質,使玻璃飯盒可以放在微波爐中加熱。但玻璃屬於易碎物品,容易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生意外。
不銹鋼飯盒。不銹鋼材質的飯盒化學性質穩定,保溫性和密封性相對較好,而且方便清潔,耐腐蝕耐低溫,在盛放飯菜的時候還能分層處理。但微波無法穿透,導致不銹鋼飯盒無法放進微波爐中加熱。
陶瓷飯盒。陶瓷材質飯盒受熱速度較快,可以縮短飯菜的加熱時間,還能起到良好的保鮮作用,但在選擇陶瓷飯盒的時候,不要選擇使用含有金、銀線的陶瓷飯盒,以免在加熱過程中出現火花。
軍用飯盒。軍用飯盒是部隊行軍打仗用的專業飯盒,具有輕便小巧、攜帶方便、不易生銹的特點。而且軍用飯盒的材質主要是鋁,質地較薄、導熱快,但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燙傷。
塑料飯盒。塑料飯盒是最為常見的便當盒,質量較輕,便於攜帶,在選擇的時候,盡量選擇PP材質的飯盒,避免在加熱的過程中釋放有毒物質。
Ⅱ 使用後的一次性餐具如何處理
自從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於1986年在火車上開始使用至今,雖然只有十多年歷史,但因其衛生、方便、價廉等優勢而在全國范圍內大量使用,由於未及時加強管理,因而造成了全國范圍內景觀及環境的嚴重污染,從鐵路、船運、航運到各旅遊景區及各大中城市,隨處可見的白色發泡餐盒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
有人強調應加強回收管理,可是沒有充分考慮如何回收這些體積大、比重小,又特別贓的廢棄餐具,並且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利用等問題;
有人建議應禁止使用這些難於環境消納的塑料餐具,代之於易於降解的紙類餐具,可是卻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的飲食結構、生活水平以及造紙過程對環境的污染等問題;
有人認為目前大量使用的發泡快餐餐具具有質優、價廉等優點,唯一缺點是其難於環境消納,如果能將其研製成可環境消納的降解塑料豈不解決了問題,可是卻沒有考慮降解對資源的一次性消耗、對環境的整體效益以及技術的難度等問題。
那麼,一次性餐具污染究竟該如何治理?新型環保餐盒又有誰來擔剛?替代工作又該如何開展?根據本人多年來對餐具污染治理的經驗提出如下一些看法,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 塑料餐具污染及其治理的歷史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食用快餐的人越來越多, 因而快餐餐具如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餐盒、碗、盤等的用量也越來越大,年使用量高達100億只以上。而製作這些餐具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PS)樹脂等,這些高分子材料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以及防老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其強度越來越大,這給生產和應用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然而, 這些經一次性使用後的餐具因不能再作餐具使用,而回收利用又有許多困難, 如回收產生的經濟效益問題, 回收技術問題等, 因而回收率很低,特別是發泡聚苯乙烯類餐具。這樣致使大量的塑料餐具漂落在各個角落, 特別是鐵路沿線、旅遊景點和垃圾場。而這些高分子聚合物因光、熱及自然力對其不敏感, 同時目前還無一種微生物或酶可以直接將其分解, 因此, 在自然界分解消失相當困難, 這樣,環境中廢棄的塑料餐具將與日俱增, 給人類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對動植物、水土及自然景觀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紛紛立法或制訂政策禁止或限制非降解難回收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我國政府早在「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規劃中就把光·生物雙降解塑料地膜列入了專題攻關研究,而鐵道部也於1991年將《客運列車新型快餐飯盒的可行性研究》項目列入鐵道部科技發展計劃(合同號為91—Y10 <F>),由鐵道部勞衛所負責攻關研究。
近幾年來, 特別是自1994年10月13~15日鐵道部於銀川召開「 鐵路沿線白色污染治理對策研討會 」以來, 對塑料餐盒的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成了新聞媒介的一個熱門話題, 餐盒大戰拉開了序幕,在報紙上進行大量報導的同時, 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上海電視台及杭州、深圳等地的電視台對塑料餐盒的污染與防治也進行了大量的報導, 引起了全社會強烈的反響。
塑料餐盒污染如何治理? 中國快餐盒走向何方? 新老快餐盒企業怎樣發展? 等等的問題一時成了新聞界、學術界以及政府部門的熱門話題和研究關注的焦點, 各種會議接踵而來。
1995年4 月7~8日, 在中國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的主持下,在北京召開了「 降解塑料餐具應用研討匯報會 」, 全國人大、國家環保局、輕工總會以及鐵道部等部門的領導及有關專家和餐盒生產廠參加了這次會議,並且成立了在中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領導下的降解餐具技術協作組, 對「白色垃圾」如何治理及快餐盒的發展起到了正確的引導作用。
1995年4月18日, 在鐵道部的主持下, 於北京召開了「鐵路快餐盒更新換代工作會議」 , 新老餐盒研究生產廠及鐵路有關主管部門140餘人參加了這次會議, 首次將鐵路餐盒更新換代的要求和計劃公布於眾, 並提出從95年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起對符合鐵路有關要求的快餐盒進行試用,並根據試用情況選擇適合鐵路使用的新型可降解快餐盒作為非降解塑料餐盒的換代產品。
在鐵道部有關領導提出「 以紙代塑 」 口號的影響下, 許多企業瞄準了紙制餐盒這塊市場, 特別是鐵路這塊大市場,紛紛投資上馬。
1995年8月1~4日,由中國包裝報發起並主持召開了「 紙杯、紙盤、紙板及紙漿模塑技術展示及研討會 」, 180多位來自國內外與紙制餐具有關的企業參加了這次會議, 將紙制餐具的發展推向了高潮。
一時間, 紙塑之爭爭昏了許多人的頭腦,紙制餐盒生產線如雨後春筍,泡沫餐盒生產廠荒了手腳, 降解塑料餐盒研究單位和生產廠在奮力拚博, 與紙制餐盒爭奪未來市場。
1995年9月19日,輕工總會塑料行業主管部門及時召開了「泡沫塑料餐具與環保 」 為主題的研討會, 招集有關專家共同研討如何治理「白色污染」。與會者認為,「白色污染」的罪愧禍首不是餐盒本身, 而是沒能將其管理好的人。
在報紙、電視和各種會議熱烈研究和討論「白色污染」,特別是塑料快餐盒如何治理的同時,中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主辦的《降解塑料通訊》則從科學的角度冷靜的分析、正確的引導。對紙塑之利弊從資源、原料和製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污染、加工工藝、生產能力、產品性能以及產品價格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紙塑將長期共存,各得其所;紙餐盒不適合中國國情,不宜大力發展;降解塑料餐盒是治理目前 「 白色污染 」 的有效途徑之一……
爭論可以永無休止,辯論可以持續進行, 研究將不斷的深入,可企業該何去何從? 路在何方?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首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規定了「 產品應當採用易回收、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包裝物 」 , 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1995年12月11日,國家環境保護局司發文(環科標[1995] 069號) 「關於下達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制訂項目計劃的通知」 ,將可降解塑料包裝材料和可降解快餐盒類產品列入環境標志產品的發展計劃, 為可環境降解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奠定了強有力的技術基礎。
之後許多城市紛紛禁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代之於紙板、紙漿或降解塑料餐具,但由於政策制定不嚴密,或執法力度不夠,或新產品存在太多問題,因而大都禁而不止或死灰復燃。根據這一現象,北京、天津兩市環保部門經多方考察論證後認為,在新產品尚不成熟情況下採取回收治理方法是解決發泡餐具環境污染的最佳選擇。因此,從97年9月份起開始了發泡餐具回收工作的試點。
試點證明,發泡餐具的污染不是不能治理,而是治理難度太大。為了治理白色污染,國家有關部門已採取了很多辦法,比如國家環保局[1997]527號文件「關於印發『白色污染』的現狀及治理對策研究」中曾明確提出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應採取「以教育宣傳為先導,強化管理為核心,回收利用為手段,產品替代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而且國家環保局[1997]590號文件也同意由北京和天津作為治理白色污染的試點城市,並要求在1998年6月5日前進行驗收。為此,京津兩城市發起了由發泡餐盒製造商出資進行回收利用的工作,回收率達50%左右,散落的餐盒大大減少,應該說對白色污染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遏治作用。
但是,由於發泡餐具體積大(全國約合10萬噸,體積約200萬立方),自身污染嚴重,給處理帶來了很大難度。由於用廢餐盒煉油技術尚不成熟,因而造成回收餐具的大量堆積,加之再生造粒中存在的嚴重水污染以及其他諸多問題未能及時有效的解決,使得有關領導和部門對發泡餐具的治理失去了信心。
全國目前有發泡餐具生產線130餘條,發泡餐具的用量在一百億只以上(僅北京就高達7億只左右),而這么多的東西在全國除北京和天津從97年開始回收外,其它地方都沒有很好的進行回收治理,全國的回收率僅3%-5%,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景觀污染和環境污染,加上近10年來的堆積,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為此,國務院下定決心在2000年年底前全面禁止發泡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並且污染嚴重的大城市、運輸系統以及旅遊區等應提前和加快步伐,積極選擇合適的替代品並使產品質量產量盡快適應市場需求。
二. 發泡餐具被淘汰,什麼產品來替代?
一次性聚苯乙烯發泡餐具難以降解,全面回收處理尚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國家經貿委6號令已明確規定到2000年底全面禁止一次性發泡餐具,並提出了換代產品的基本要求,即具有易回收性和易降解性,新的降解餐具國家標准已在加緊制定之中,年內有望出台。那麼替代產品選什麼合適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以下問題有充分的了解後方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一)原料問題
快餐餐具是一次性消費用品, 使用周期短, 用量大, 因此原料來源應立足於國內,盡量減少原料進口,避免對外匯的依賴性和對國際市場變化的不可控性。像紙板餐具, 由於其原料以木漿為主, 而我國木材資源嚴重匱乏, 所以大量製作紙板餐具就不大符合我國國情。另外,對一些原料組成復雜,質量難於保證的產品也應加強監督管理。
(二)生產現狀
近幾年我國快餐業發展較快, 全國快餐具的用量已超過100億只, 每年以 6%以上的速度遞增。從目前市場使用情況看, 發泡PS餐具在近期內仍是快餐餐具的主流, 現有拉片機130多台, 每年PS原料用量在10萬噸左右, 產能在120億只以上。聚丙烯(PP)類餐具的生產量目前並不大, 只在鐵路系統部分使用光/生物降解PP餐盒, 用量在3億只左右,但因在鐵路使用效果較好,已有不少企業在新上該類產品 。紙板餐具和紙漿模塑餐具已有三十多家, 但是由於這些餐具無論從價格還是性能都不敵PS餐具, 所以大部分廠家處於停機狀態, 其產能估計在30億只左右。其它類型餐具如草纖維類、全澱粉類雖有少量的生產能力,但還未正式進入市場,處於完善階段,估計產能在5億只左右。因此, 從目前生產能力看已大大過剩, 如目前進行投資建廠必須考慮快餐具的發展方向和市場競爭問題, 否則肯定會對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三)生產工藝
要想使快餐包裝產品佔領市場, 餐具生產企業必須考慮以下生產工藝問題。
1連續自動化生產
快餐餐具用量大, 就必須使設備的產能提高, 因此設備必須具備連續自動化生產的功能才可佔領較大的市場, 同時也才可能使成本降低。
2邊角料的利用
快餐具的生產過程必定會有廢品或邊角料, 如不對這些材料進行回收利用, 就會對產量和成本產生重大影響。回收的成本越高, 則產品成本愈高, 市場競爭能力也就越弱。像降解塑料和紙質餐具目前這些問題還未很好解決。
(四)產品貯存運輸
快餐餐具用量大, 流通快, 因此對貯存運輸要求比較高。一般要求在運輸中輕裝輕卸, 避免劇烈振動、擠壓和風吹雨淋; 貯存期內應放置在5~40℃、相對濕度低於80%、通風良好並能防鼠防潮條件的倉庫內, 並應離地面15CM以上, 未經啟封的批量產品, 其存放保質期應不低於一年。因此, 對降解塑料餐具、紙漿模塑餐具以及其它完全生物降解類餐具必須充分考慮上述因素, 才不致使產品變為廢品。
(五)產品質量
任何產品都有其質量要求標准, 快餐具也不例外, 了解產品質量要求對於研究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尤為重要。以下從四個方面加以論述。
1安全問題
食品包裝與人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因此, 一種新的產品在獲得使用前應進行嚴格的評價試驗, 對於高分子聚合物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具容器, 應對個別成份(單體)和成品(聚合物)分別評價。對成品則根據其成型品在4%醋酸溶出試驗中所得殘渣的多少來決定需要進行的試驗(與原料是天然還是合成無關)。具體規定如下:
A. 如系我國新開發的產品, 其蒸發殘渣量 ≥30PPM, 不合格, 不進行毒理學試驗;
B. 20PPM~<30PPM, 進行急性毒性, 蓄積毒性和致突變, 亞慢性和代謝以及慢性(包括致癌)四個階段試驗;
C. 10PPM~<20PPM,進行B項前三個階段試驗;
D. 5PPM~<10PPM, 進行C項中前兩個階段試驗;
E. <5PPM, 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和一項致突變試驗。
如系兩個或兩個以上經濟比較發達國家已經允許使用的產品, 其蒸發殘渣是:
≥30PPM, 不合格, 不進行毒理學試驗;
10PPM~30PPM, 進行B項前兩個階段試驗;
<10PPM, 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和一項致突變試驗。
由以上要求可以看出, 對食品包裝容器的安全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但是目前新型餐具的檢測都未按上述要求執行, 特別是有些行業標准本身就有問題。比如, 鐵道部行業標准TB/T2611--94《鐵路快餐飯盒供貨通用技術條件》規定蒸發殘渣≤30PPM時只做急性毒性實驗和致突變試驗, 其它實驗不做, 這樣其安全性就難保證, 建議對新型餐具的安全檢驗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執行, 以確保對人體的安全。
2衛生問題
快餐餐具是否滿足衛生要求, 與消費者的健康密切相關, 一般要求用發酵法(個/100cm 2 )大腸菌群<3個, 紙片法(每50cm 2 )大腸菌群不得檢出, 以杜絕常規傳染病菌的傳播。
3理化指標
對於快餐餐具應根據材料進行不同的理化指標測試, 一般要求如下:
蒸發殘渣(mg/l): 4%醋酸, 60℃, 2h, ≤30
65%乙醇,20℃, 2h, ≤30
正己烷: 20℃, 2h, ≤30ppm
高錳酸鉀消耗量: 蒸餾水, 60℃, 2h, ≤10ppm
重金屬(以ph計)(mg/l): 4%醋酸,60℃,2h,≤1
脫色: 冷餐油或無色油脂, 陰性; 乙醇, 陰性; 浸泡液, 陰性
對紙板、紙漿以及草纖維類餐具還需做黃麴黴、農葯殘留以及螢光性物質等試驗, 以確保對人體的安全。
4使用性能
一個時期以來, 開發新型餐具的企業越來越多, 但好多單位並不了解一次性餐具的特殊使用要求, 因而難於進入市場。一次性餐具一般要求滿足如下基本條件:
A. 正常色澤, 無異味, 表面平整光潔, 質地均勻, 無條紋、劃痕, 無皺折、剝離, 無破裂及穿孔;
B. 清潔, 無油污, 無塵土及其它異物;
C. 合蓋、扣蓋方便, 整齊無偏離;
D. 保溫性能好, 60℃以上30分鍾後無變形、滲漏;
E. 負重3KG, 高度變化≤5%;
F. 盒蓋對折20次以上無斷裂;
G.造型美觀,拿、放方便,有適應不同需求的品種
(六)環保問題
近幾年來塑料包裝物---特別是發泡PS餐具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年產生總量已超過200萬噸,戰垃圾體積近1/3。由於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以及對資源的合理利用要求的提高, 生產一次性使用的商品就不得不考慮其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就此產生的新型環保產品不斷涌現, 特別是快餐餐具。
為此,國家經貿委六號令要求在2000年年底前全面禁止發泡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並且污染嚴重的大城市、運輸系統以及旅遊區等應提前和加快步伐,積極選擇合適的替代品並使產品質量產量盡快適應市場需求。根據規定,發泡餐具生產線一律不得新上和轉移,對外商投資企業將由國家經貿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及當地人民政府處理。對拒不執行的企業將由工商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各有關部門要取消生產許可證,各商業銀行要停止貸款,對情節嚴重者要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國家環保總局將「白色污染」的治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計劃到2000年控制住主要交通干線和大城市「白色污染」增長的勢頭,全面禁止發泡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禁止生產使用超薄塑料袋,建立生產商負責的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到2005年基本消除「白色污染」。
(七)發展方向
1987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正式提出建議: 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應該調整為對環境更為友善和無害。即把控制環境污染的措施要放在生活方式和生產過程的調整上而不能只是在污染物產生以後。根據這個原則, 在八十年代後期, 人類社會開始注意對產品的生產製造、使用、回收利用到丟棄的全過程中對環境的種種影響, 即把產品的整個生命過程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綜合分析每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 一種新型產品要獲得長久的市場佔有, 除了產品生產過程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外, 還需對其原料來源及產品去向對環境的各種影響進行分析評估, 並進行定量分析, 方可得出哪種產品更具生命力的正確結論。
如對廢塑料對環境影響, 技術現狀和經濟效益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首先應選用回收利用途徑; 在回收利用價值太低情況下, 可以選用焚燒處理; 最後選用填埋處理。對於那些回收系統難以達到, 回收太困難或經濟上不合算的情況則可推廣使用易於被環境消納的產品,如發泡餐具用降解塑料或紙制餐具等所取代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快餐業的發展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 新型餐具的不斷出現將勢不可擋, 快餐具的種類和使用也將會不斷地增加, 國內外快餐容器生產企業和快餐業本身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發展方向將朝著更加易於回收利用或更易被環境消納的方向發展。
作為新型餐具的研究開發生產單位應在環境保護的大旗下全面考慮一種新產品的原料來源, 生產工藝及規模, 產品質量(安全、衛生、理化指標、使用性能)、價格以及使用後如何處理等諸多因素, 作到餐具的重量和體積盡量的小,有毒有害物質盡量的少,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價值盡可能的大,降解速度可控,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之路。
(八)目前較為理想的替代品選什麼好
根據以上要求以及鐵道部近幾年來對新型餐盒的大量測試和使用證明,生產工藝及安全衛生環保性能最穩定,價格也較占優勢的是光/生物降解聚丙稀製品,其次是紙板塗膜型,其成本可用在餐盒上印廣告降下來,紙漿模塑型由於當前生產工藝造成的前期環境污染較重,食品衛生達標代價較高,合格產品的成本難以降下來,加之其回收利用和降解速度都不佔優勢,不宜作主型產品大面積推廣應用。稻麥殼內施膠模塑型,隨著衛生環保指標性能的達標,工藝日趨穩定,加之原材料價低,生產前期對外環境不造成重大污染,生物降解性能也好,其前景還是可以的(但需對農葯、黃麴黴毒素殘留量加強監督檢驗,完全達標難度很大)。復合澱粉模塑塗膜型,目前正在鐵路上車少量試用,尚未形成大批量生產,性能尚需進一步驗證。還有一些具有光降解或生物降解性能的發泡塑料製品,如「光/生物降解聚苯乙烯發泡餐盒」、「生物降解復方澱粉添加型聚苯乙烯發泡餐盒」、由於脫層降解速度慢,生物降解的機理不肯定,自然干擾因素多,加之苯乙稀低聚體的存在,因而在國家標准中未予考慮。關於紙板塗PE膜餐盒(也稱「紙塑餐盒」),由於當前回收打漿過濾技術的提高,打成小塊的PE膜可集中收集處理,對環境無大影響,也可包括在紙板塗膜類型中。目前還出現了稻麥殼發泡型,由於強度較差,食品衛生性能不清楚,也暫在國家標准中未予考慮。
全國一次性發泡餐具的替代工作已經開始,北京市政府已下令從九九年「五 一」開始將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機場、首都文明景區(點)和各賓館飯店禁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同時要求做好新型替代品的回收利用工作,並要求99年回收率達到60%。目前還尚無一種新產品能在使用性能和價格上與將要被淘汰的發泡PS餐具相競爭,但是,隨著換代工作的不斷深入,性能價格合適的產品將不斷出現,望各級部門在選擇替代產品的時候應奔著「宣傳教育為先導,強化管理為核心,產品替代和回收管理相結合的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要求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對待一次性餐具的換代工作,選擇原料穩定,性能可靠,價格適中,易回收和易降解的替代品,使「白色污染」的治理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Ⅲ 如何降低餐廳一次性打包盒使用
最好選擇在餐廳內吃完,如果確實需要打包的話,可以選擇塑料袋打包,這樣可以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
一次性快餐盒已由泡沫飯盒轉向環保飯盒,原來的泡沫飯盒由於不耐高溫,且製作過程對環境造成破壞被淘汰,取而待之的有塑料飯盒,紙制飯盒,木製飯盒,降解飯盒等等。其中,塑料具有毒性較低、熔點較高、可塑性強、生產簡便及相對成本較低等特點,因而成了製造一次性快餐盒的主流材料。
PP聚丙烯,具有機械性能和熱性能,適合飯菜的包裝。餐盒分為環保餐盒,主要有塑料類,紙類、澱粉類及稀有金屬類。
中文名
一次性餐盒
外文名
disposable meal box
用途
適合飯菜的包裝
分類
主要有塑料類,紙類、澱粉類及稀有金屬類
主要成分
塑料 紙 澱粉 稀有金屬
快速
導航
一次性餐盒危害專家提醒
一次性餐盒類型
塑料型
用塑料製成的一次性餐盒主要有PP聚丙烯和PS聚苯乙烯兩種,均無毒牲,無味無嗅,PP較柔軟,一般PP使用溫度是 -6度至+120度,所以特別適合盛裝熱飯熱菜,可在微波爐里加熱,甚或可在蒸氣櫃里蒸煮,改性的PP其使用溫度可控制在 -18度至+110度,這種PP所製成的飯盒除了可加熱至100度使用外,更可放入冰箱冷藏使用。
PS較硬,且透明,但易撕裂,PS在使用溫度達75度時開始變軟,所以不適宜盛裝熱飯熱菜,但PS的低溫性能很好,是冰淇淋最好的包裝材料。
Ⅳ 急需啊~!!!! 目前國內快餐盒的主要成分
聚苯乙烯制快餐盒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豪華酒店,還是沿街的小吃攤;無論是汽車站,還是飛機場,隨處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影子。製造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材料是聚苯乙烯,這是一種使用極為廣泛的高分子材料。由於它具有毒性較低、熔點較高、可塑性強、生產簡便等特點,使它成為製造價格便宜、隨用棄的一次性餐盒的極佳材料。據統計,全國每年消耗的此類餐盒超過100億只,一次性塑料盒使用之廣泛,數量之巨大由此可見一般。然而,就是這樣一種使用廣泛的材料卻成了環境保護的一大「惡敵」。由於聚苯乙稀製造的餐盒降解周期極長,在普通環境下,它的降解周期長達200年左右。也就是說,在很漫長的一段歲月里,保持自己的高分子形態不變。那麼那些廢棄的餐盒該如何處理呢?焚燒嗎?不行。它們燃燒時將會產生10餘種有毒氣體,直接造成大氣污染;掩埋嗎?也不行。為了使材料成型,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加入各類添加劑,時間一長,其中部分有毒添加劑便會逐漸釋放出來,對土壤,以及水資源造成破壞;那麼回收再利用呢?很可惜,它們的可再生價值極低,更何況每天要回收那麼多體積大,質量小的餐盒又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啊!不但如此,用作發泡劑的氟利昂被科學界認可對地球大氣臭氧層造成不可逆轉破壞的「元兇」。由此可見,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難以降解正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一大元兇。不但如此,用作發泡劑的氟利昂被科學界認可對地球大氣臭氧層造成不可逆轉破壞的「禍首」。
一次性塑料餐盒對環境會造成巨大破壞,那麼它對人體就是絕對無害的嗎?事實告訴我們,答案並非如此。一項新的科研結果表明,製造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原料:聚苯乙烯是一種致癌的環境激素物質。實驗證明,這類餐具在65℃以下的高溫下會引發二惡英(Dioxin)的產生,而它正是前不久媒體不斷提到的「最兇狠」的致癌物質。
不僅如此,由於我國政府正開始限制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生產,所以市面上使用的極有可能是一些非法地下加工廠所生產的餐盒。如此一來,產品質量,尤其是衛生也成了問題。綜上所述,一次性塑料餐盒無論對環境還是對身體健康都有極大的危害作用。
PVC食品保鮮膜可能致癌,只是食品包裝不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據調查,早已被質量檢測部門列入「黑名單」的不合格一次性餐具,仍然在北京市場上「大行其道」……是監督部門沒有把好關,還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沒有履行到位?而作為不合格一次性餐具的受害者,消費者對此又有什麼反應呢?
有毒餐具泛濫市場筷子、餐盒等一次性餐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街邊小吃店、大排檔、快餐店等一些檔次不是很高的就餐場所,用的餐具大多是一次性的。而各個寫字樓以及大多數辦公場所的垃圾桶里,每天也都會"收到"大量這樣的垃圾。
按規定,生產餐盒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含量在80%左右;工業碳酸鈣作為填充料,含量不能超過20%。聚丙烯的可塑性強,生產出來的餐盒使用強度很好,不易變形。但工業碳酸鈣是一種石頭粉末,可塑性比較差,超量使用時粉末很難黏合在一起,因此,生產出來的餐盒容易出現軟化、滲漏等質量問題。
手感較軟,輕輕一撕就破,有異味,是這些不合格一次性餐盒的共同特點。手感較軟,使餐盒用起來很不方便,甚至會造成進餐時食物或湯之類的東西外溢;而有異味,則是製作餐盒的材料中含有毒物質的明顯標志。但就是這樣的不合格餐具,為什麼如此大量地流通於市場呢?為什麼有那麼多餐飲公司使用,有那麼多消費者不予以拒絕呢?
「這種一次性餐盒,每天都能賣七八箱。」記者近日在北京的東郊市場、來廣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發現,這種劣質餐盒在多個攤位都有出售。一位攤主表示,因為價錢低,這種餐盒銷路非常好。記者注意到,一次性餐盒最常見的有4種,價錢最高的為每個0.4元,最低的只有0.09元。一位攤主向記者介紹,賣得最快的是價格在每隻0.16元的,一般每天都能賣出七八箱。每箱的一次性餐盒大致在800個左右,分別銷往市區的各個餐館。而且很多批發餐盒的攤主都表示,價錢低是這種劣質餐盒暢銷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批發市場是北京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集散地。來自北京周邊的一次性餐盒生產企業在這個市場都設有批發點。記者轉了一圈後發現,每個出售一次性餐盒的門市前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一次性餐盒的樣品,有可降解型的、有環保型的,價格也從9分錢到4毛錢不等。這些環保產品真的有可降解功能嗎?一位廠方的銷售人員告訴了記者真正答案。原來這里銷售的所謂可降解餐盒大部分是假冒品,是用一些塑料廢品和化工原料製作的。當記者詢問是哪些原料製作的時,該銷售人員先是悶聲不答,最後才從嘴角蹦出兩個字:石蠟。銷售人員說,只有這樣成本才會降低,如果用真正的可降解材料製作餐盒,每個餐盒的成本要將近2角錢,太貴了,很難賣出去。他們做這種石蠟餐盒已經好多年,以前在大鍾寺批發市場里賣,現在在新發地賣,從來也沒有人檢查過。
銷售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這有更加便宜的餐盒,問記者要不要。當記者跟她走進庫房後發現,所謂更加便宜的餐盒原來是早已被淘汰的塑料發泡一次性餐盒。而該種餐盒早在2001年被國家嚴格禁止生產和銷售。
據了解,不合格的一次性餐盒主要是含大量工業碳酸鈣、石蠟等有毒物質,有些還使用廢舊塑料。北京友誼醫院血液科主任王昭介紹,長期使用含有大量工業碳酸鈣的不合格一次性餐盒,會對人體的代謝系統有影響,首先是很容易形成膽結石、腎結石。另外,工業碳酸鈣含有大量的重金屬,而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可能更大。因為它含有鉛,鉛對人體的消化道、神經系統也有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兒童,處於發育期,他們的神經系統處於形成過程中,食用大量的鉛以後,對兒童的神經系統會造成影響,會有諸如多動症等情況出現。
檢測結果令人堪憂目前我國每年使用的餐盒超過120億個,平均每人就會用掉近10個。它的消費場所比較集中,除了寫字樓,旅遊景區、商場、游樂場所和車站等也是消費量比較大的地方。而11月6日,央視曝光天津生產的一次性餐盒所用的"廢料"竟超標160多倍,大量的工業碳酸鈣、廢舊塑料和工業石蠟就這樣被消費者吃進口中。
與此同時,國家質檢總局下屬的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9月9日所發的2005年第12號文《一次性餐飲具、食品包裝袋/膜產品情況匯報》透露,2002年對一次性餐飲具進行國家監督抽查,抽樣合格率為52%;2003年在河北省對一次性餐飲具進行國家監督抽查,抽樣合格率為43%;2004年北京市工商局聯合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對北京市場進行抽查,抽樣合格率為40%。
報告指出,一次性餐飲具存在非常嚴重的安全質量問題,主要是,第一,衛生性能存在較大問題,由於在生產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鈣、工業石蠟、回收廢料,導致產品的蒸發殘渣(正己烷、乙酸)嚴重超標;第二,使用性能差,負重不合格,容積偏差大,有滲漏現象;第三,降解性能不合格,有的企業將填充碳酸鈣的產品作為降解產品,而這樣的產品不能真正降解。
據了解,一次性餐具有兩種,一種是大部分採用木質纖維材質,屬於環保產品,可降解;另一種則是由化學原料製成,可能含有毒填充物,不可降解。在生產中大量使用碳酸鈣、滑石粉、工業石蠟以及廢塑料等違禁材料,將導致飯盒中所添加的礦物質和添加劑等與食品中所含的水、醋、油等相互溶解,隨食品進入人體後,可能引發消化不良、局部疼痛以及肝系統病變等多種疾病,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嚴重的會導致膽結石、重金屬中毒,甚至細胞癌變。
綜上所述,一次性塑料餐盒無論對環境還是對身體健康都有極大的危害作用。
http://blog.cersp.com/52135/151008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