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核算和交稅多少有什麼關聯
擴展閱讀
股市交易總成本多少 2025-05-18 02:56:54
資源股後市會怎麼樣 2025-05-18 02:56:20
變動成本直接材料是什麼 2025-05-18 02:44:56

成本核算和交稅多少有什麼關聯

發布時間: 2022-08-20 13:07:11

1. 稅務對成本核算是怎麼規定的有具體核算方法嗎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核算具體方法:
1、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4)適用范圍: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2、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准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如:鞋廠、軋鋼廠等。

3、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對象: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葯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採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4、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5、ABC成本法
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採用。它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於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統能夠滿足企業成本核算的各種計算方法的選擇,但是,由於各個企業的成本核算還有許多具體的、特殊的要求,有的企業的隨意性還比較大。再此,建議企業在成本核算中,應該選擇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並規范成本的核算過程,減少隨意性,一旦確定一種成本核算方法之後,不要隨意改變。

2. 中級財務會計中 計稅價格與成本有什麼區別

首先:成本是相對於會計層面來講的.而計稅價格是相對於稅收層面來講的.一般情況下成本與稅收價格是相同的,但是由於會計核算和稅務機關征稅立場不同,所以在一些時候兩者會有出入.
在你說的情況下:由於你問的是成本增加多少,那麼就是站在會計的層面計算成本,所以應將80計入成本而不是把計稅價格計入成本.又由於除了增值稅之外的其它稅種都應計入成本中,所以我們還要把消費稅計入成本中.此時消費稅的金額應以計稅價格為基礎(因為消費稅已經涉及到了稅務機關的立場),所以消費稅=100/(1-0.01)*0.01(我不知道你的計稅價格是否含增值稅,這里假定不含).所以成本增加額為80+消費稅.希望能幫助你.

3. 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的稅金有哪些為什麼

一、包括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出口關稅,車輛購置稅,契稅,耕地佔用稅,進口關稅,煙葉稅。
二、具體而言:
1、計入管理費用中的稅金: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
2、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出口關稅。
3、計入資產成本中的稅金:車輛購置稅,契稅,耕地佔用稅,進口關稅,煙葉稅。
4、總體來說只有增值稅是不計入成本費用的,因為增值稅是流轉稅,價外稅。

三、價外稅與價內稅:
很明顯,計入成本費用的是價內稅,不計入成本費用的是價外稅。
(一)價內稅:
1、價內稅是"價外稅"的對稱。包含在產品價格內的流轉稅。它是計劃價格體制下,國家提取企業盈利的一種重要課稅方式。計劃價格訂價的一般原則為:產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價值則由產品成本 (C+V)和產品盈利 (M) 構成。其中M又可分解為產品利潤 (M1) 和產品稅金 (M2)。因此,產品稅金不僅是產品價格的合理部分,也是產品價值的有機部分。這種包含產品稅金的價格,通常也稱為含稅價格。
2、價內稅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調節產品利潤水平,且是緩解價格矛盾的重要工具。
3、價內稅是由銷售方承擔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就是其銷售款,而稅款由銷售款來承擔並從中扣除。因此,稅款等於銷售款乘以稅率。價外稅是由購買方承擔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款兩部分。由於稅款等於銷售款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款等於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款,即不含稅價格,
4、因此,稅款計算公式演變為:稅款=(貨款/(1+稅率))*稅率。
(二)價外稅:
1、凡是稅金作為價格之外附加的稅屬於價外稅。一般認為價外稅比價內稅容易轉嫁。價內稅課征的重點是生產者,價外稅課征的重點是消費者。價外稅是由購買方承擔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款兩部分。
2、由於稅款等於銷售款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款等於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款,即不含稅價格,因此,計算公式為:稅款=(貨款/(1+稅率))*稅率。

(三)對比:
1、價內稅是指稅金構成商品價格一部分的稅收存在形式,凡是商品價格中包含應繳流轉稅稅金(不包含流轉稅中的增值稅 ),統稱為價內稅。我國消費者購買零售消費品,一般按消費品標明價格支付貨幣,並不知道消費品已繳稅款有多少。因此,價內稅具有隱蔽、間接、穩定的特點。價內稅反映了商品價格構成的組成部分,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生產出的社會產品,扣除了補償價值以後的國民收入,需要各項社會必要扣除,商品課稅是國家執行這一扣除的有效手段。 我國現行的營業稅和消費稅都是價內稅。

2、價外稅是價內稅的對稱、凡是商品價格中不包含應繳流轉稅稅金,統稱為價外稅。在價外稅條件下,購買貨物人支付的商品市場價格由生產價格和商品稅金兩部分組成。以不含稅價格計征稅款,一般不會產生稅上加稅的重復征稅問題。價外稅具有直觀、透明、中性的特點,有利於納稅人相互監督並了解對國家貢獻的大小。中國現行的增值稅就是價外稅。

價內稅和價外稅是流轉稅從稅款相對於計稅依據而言的,凡是稅款在計稅依據之內包含著的就是價內稅,凡是計稅依據不包括稅款的就是價外稅,目前只有增值稅是價外稅,其他流轉稅都是價內稅。但價內稅和價外稅的計稅依據一般是相同的。但在依據含(增值稅)稅價計算時需要進行還原為不含稅價格進行計算。在還原為不含稅價格就是計算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同一計稅依據。

4.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及收入、成本怎麼核算

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簡易辦法計算並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為3%。購進貨物所含的稅金不得抵扣,應當按照規定計入相關成本。
在購進貨物時:
借:庫存商品等相關科目
(含增值稅價款)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或應付賬款等
在銷售貨物時,按規定確定收入,並按徵收率計算增值稅
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不含稅銷售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 稅金收入和稅金成本怎麼理解和計算

增值稅外稅,營業稅的價格,消費稅是稅收之內的價格。當然,在價格和外面和稅收之間的價格差異而言,我們可以簡單地看作是對外國稅收是不參與成本核算和流通的價格核算區別的區別,而在價格義務參與。增值稅唯一不同的進銷稅,可以說只關心購買價格的兩個方面和銷售價格,銷售稅,消費稅制度應在符合會計准則的一些權力和責任的匹配原則和參與利潤分配和會計等費用。
「營業稅金及附加」是損益表,是這些稅收本質的體現。如果你還沒有很好地理解,那麼,把成本分攤和核算過程中被看作是利潤生產過程中就行了。營業稅,消費稅的費用是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成本,為增值稅的銷售額方面正在發生的事情,當然,這種說法是從會計方面的觀點。

6. 核算成本時有個稅金,那個稅金是怎樣求的啊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不記入成本,小規模納稅人記入取得存貨的成本。
一般納稅人購料時的運費的7%計入稅金補充:
購料時運費的93%計入成本補充:
再者有的消費品還要徵收消費稅,消費稅屬於價內稅,也要加的成本當中新安客8級2009-04-28學財務、做會計的第一要務就是誠信,既然有師傅帶,就應當把握現在的機會勤文勤學,我從事會計專業工作已經30年了,最初也跟師傅學過,我想現在能夠帶學生的人,與30年前單純由師傅手把手教的會計,有一個最大的差別,那就是過去的師傅會做不會說,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為你所提的問題存在一個交流上的障礙,那就是你所在企業的行業特徵,編制的成本核算表是否為內部測算類的含稅成本表,而非實際入賬的成本計算表。因此,別人很難可以直接而具體的幫助。補充:
增值稅是價外稅,與價格與成本計算無關官,消費稅是價內稅是含在價格內的,與成本計算也無關。追問:
我們是一個鞋廠,要計算每款每雙鞋子的單價,它成本表格裡面有...材料價合計、運費、電費、最後就是稅金,我看了以前的稅金金額,然後倒推,假設稅率是百分之十七,發現不對..所以蠻煩的回答:
你這個鞋廠的會計核算方法可能有點問題,因為你這個廠如果是一般納稅人的話,那麼,計入成本的材料、運輸費(正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電費因進項稅可依據主管稅務機關的認證後,抵扣本廠本期的銷項稅,所以是不能計入成本的。產品對外銷售定價是隨行就市的,一旦確認收入實現,開票時是按照售價除以1.17%就可以得出無稅銷售價,因此,稅款是按照已確認銷售收入和可抵扣進項稅再確定本期的應交增值稅或留抵進項稅。從前到後都與成本利潤的核算沒有關聯。為愛·封心10級2009-04-28目前在在中國,在核算成本時,除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不能計入成本外,其他稅種的稅額都可以計入成本。補充:
我也遇到難題了 就是我進了一家磁鐵廠公司
具體給我安排工作是叫我核算整個廠的成本核算與控制

7. 成本核算不清楚稅務上有什麼風險

在成本核算中,由於採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以及財會人員素質高低的不同,會導致成本不準確(加大或縮小了成本數額),這樣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所得稅額的計算(成本虛增導致少繳,成本少計導致多繳),這就是其中的風險。

8. 增值稅和成本之間的計算

進料不含稅價格:2250/1.17=1923.08元
進料增值稅:1923.08*0.17=326.92元
每1噸進料加工成成品08噸,需要(500+500)*0.8=800元.(生產成本和包裝成本)
則最低銷售價格應是(1923.08+800)*1.17=3186.00元(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的情況下你的稅是可以抵扣的)
另外交稅(1923.08+800)*0.17-326.92=462.92-362.92=100.00元的增值稅,附加稅另算100*0.01和100*0.03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如果按1.25噸進料來算的話就應該是2250*1.25=2812.5元(含17%稅)
2812.5/1.17=2403.85不含稅價
2403.85*0.17=408.65元增值稅
成本價2403.85+500+500=3403.85元(不含稅)
則3403.85*1.17=3982.51元(含稅價不考慮其他成本的情況下)
需要繳納的增值稅3403.85*0.17=578.65元,稅金也是一樣的演算法

上面兩種情況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一個是以進料的單位1的基準算的,一個是以成品的單位為1的情況算的.最終還是要換算成以進料為1的情況來核算.

9. 汽貿公司的成本核算及稅務

成本當然是進價還有其他費用,報稅、交稅和其他企業程序是一樣的!支稅局帶什麼資料你可以咨詢一下稅局的人!

10. 成衣成本核算時,稅費是17%嗎為什麼有的成本核算中算的是8%

成衣銷售的增值稅稅率是17%
有的成本核算中算的是8%,這是按照實際稅負計算的,是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得出來實際交稅金額,在除以成本額,得出來的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