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英教育是指怎樣的教育詳細一點的。
精英教育(superior ecation),高等教育的公認標准: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稱為大眾化教育。精英教育是選拔方式。精英教育特別強調受教育者的智力、強調基礎,有機會接受所謂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齡人的比例很小; 精英教育不是指單純通過考試分數來培養"考試型"人才,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衡量學生的培養目標。英教育的優勢當然是不可否認的。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學會思考,還可以建立一些日後開創事業所需要的人際關系,獲得讓世人羨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報答。精英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精英教育正成為時下最熱點的詞彙之一。從一些大學把高爾夫球列為學生的選修課,到家長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各種禮儀培訓班,這些舉動無一不在勾勒著人們想像中的精英生活。
如果只從表面風度與生活方式上去理解"精英",精英教育也就成了對物質時尚與潮流的追捧,大學似乎大有成為美容機構或禮儀學校的趨勢。其實,精英培養不是一些事關精英的技能培養,譬如會打高爾夫,精英意識首先是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科學素質,其次才是個性氣質修養,我們的大學在精英教育上是本末倒置了。
創辦於1701 年的美國耶魯大學三百年來培養了大批影響美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甚至被譽 為"總統的搖籃"。耶魯校長被問及應如何培養精英人物時,他並沒有過多地談及耶魯的硬體設施在培養精英學生過程中的意義,而是談到了學生社團。他指出,耶魯的學生有自己組織的 250個社團,由於每年都有學生畢業,這250個社團中,每年都有一些要更換領導班子。耶魯大學有 1萬多名學生。這樣算來,20% 的耶魯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某個社團的主席,他覺得學生在自己的社團中會培養各種有用的能力。事實上,這些社團實際上就是培養領導才能的一個實驗室,與人合作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說服動員能力等許多重要能力都是在這些社團活動中得以培養。美國常青藤聯盟耶魯校長的談話對我們一些動輒就談政府投入不足,注重用巨資引進先進的國外硬體設備的校長來說,無疑更具有啟迪意義。由此看來,學生最高貴的修養並不一定需要過高的教學成本,需要的是教育理念,譬如:善意的微笑、妥帖的語言、團隊合作的精神、組織能力等等,這都可以通過課堂與生活教育而獲取。
2. 現在所謂的「精英教育」真的只是噱頭嗎,有錢就可以去,沒錢就不行
現在很多的家長意識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就花錢讓孩子進一些私立的學校,有的是國際學校,進行所謂的「精英教育」,真的是有錢就能進,沒錢就不行嗎?
有木有隻要有錢就能進的學校啊,有的,我們國家遍地都是,只要有錢就可以進。據說清華的門檻是五十萬起,也就是說,你可以用這個數字,買到一張清華大學的文憑,想想就可怕!這個是據說的,我的一個朋友說的,我沒有香學校求證過,若是假的,我道歉!不要意思,侮辱了中國的大學!我是一個木有錢的人,我也不知道這么多錢哪裡來的,但是國內的一些人就是覺得,只要爺有錢了,爺就可以為所欲為了。真是可笑!
我討厭這樣的有錢人,我可能是有點仇富心理了,不好意思,我狹隘了。你覺得有錢人了不起嗎?你怎麼看有錢人?
3. 什麼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superior ecation),學術圈大多認為:旨在培養高潛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識與能力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特別強調受教育者的智力、強調基礎,有機會接受所謂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齡人的比例很小,在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1999年大中專院校在擴招前,中國的大中專教育錄取率低、選拔嚴格,通過者大多智力拔群,畢業後有"鐵飯碗"和幹部身份,都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不是物質追求,不等於特權意識,精英的產生離不開艱苦的歷練。精英教育不是指單純通過考試分數來培養"考試型"人才,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衡量學生的培養目標。
精英教育(meritocratic ecation),例如高等教育的公認標准: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稱為大眾化教育。
社會人才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二十年前(1999年擴招前),中國的本科教育包括大中專教育都是精英教育。包學費、包分配,上學時還有糧油供應和貨幣補助,他們中不少人出身貧寒,在大中專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錄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轉成城鎮戶口,等待他們的是畢業後的"鐵飯碗"和幹部身份。 1999年擴招後,高等教育大眾化。
精英教育的優勢當然是不可否認的。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學會思考,還可以建立一些日後開創事業所需要的人際關系,獲得讓世人羨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報答。精英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精英教育正成為時下最熱點的詞彙之一。從一些大學把高爾夫球列為學生的選修課,到家長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各種禮儀培訓班,這些舉動無一不在勾勒著人們想像中的精英生活。
錯誤傾向
精英教育不是物質追求
如果只從表面風度與生活方式上去理解"精英",精英教育也就成了對物質時尚與潮流的追捧,大學似乎大有成為美容機構或禮儀學校的趨勢。其實,精英培養不是一些事關精英的技能培養,譬如會打高爾夫,精英意識首先是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科學素質,其次才是個性氣質修養,我們的大學在精英教育上是本末倒置了。
創辦於1701 年的美國耶魯大學三百年來培養了大批影響美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甚至被譽 為"總統的搖籃"。耶魯校長被問及應如何培養精英人物時,他並沒有過多地談及耶魯的硬體設施在培養精英學生過程中的意義,而是談到了學生社團。他指出,耶魯的學生有自己組織的 250個社團,由於每年都有學生畢業,這250個社團中,每年都有一些要更換領導班子。耶魯大學有 1萬多名學生。這樣算來,20% 的耶魯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某個社團的主席,他覺得學生在自己的社團中會培養各種有用的能力。事實上,這些社團實際上就是培養領導才能的一個實驗室,與人合作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說服動員能力等許多重要能力都是在這些社團活動中得以培養。耶魯校長的談話對我們一些動輒就談政府投入不足,注重用巨資引進先進的國外硬體設備的校長來說,無疑更具有啟迪意義。由此看來,學生最高貴的修養並不一定需要過高的教學成本,需要的是教育理念,譬如:善意的微笑、妥帖的語言、團隊合作的精神、組織能力等等,這都可以通過課堂與生活教育而獲取。
4.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精英人才
不得不說,我們現在的社會依舊是不公平的;你我享有的資源更是不均衡的,某些人在童年時期參加各種的輔導班學會了跳舞,彈鋼琴;而某些人即使是到了舞勺之年,豆蔻年華,卻仍舊目不識丁;
在這里我們不是為了挑起仇恨,也沒有鄙夷之意,只是想說明:寒門難出貴子
我們必須承認了現實是,愈來愈多的資源將會集中在少部分的手中,所謂富者愈富,窮者難變:且看王健林,馬雲他們都將他們的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最先進的教育

5. 精英教育是什麼
精英教育(superior ecation),高等教育的公認標准: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稱為大眾化教育。精英教育是選拔方式。精英教育特別強調受教育者的智力、強調基礎,有機會接受所謂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齡人的比例很小; 精英教育不是指單純通過考試分數來培養「考試型」人才,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衡量學生的培養目標。現在全國各地有以:精英教育為名的培訓公司。
6. 你認為中國教育應該怎向精英教育發展
對『精英教育』這個概念要仔細分析。如果是相對『大眾教育』,對具有超出同齡人學習和創造能力的那部分人投入更多資源,任何國家都存在,且是保障競爭力所必須。如果是因教育資源及受教育機會之不等而形成的少數人接受高質教育,此種精英教育則是一國教育失敗的體現。
現代社會的產出能力和城市化水平,已經可以支撐大多數人接受更高層次更優質的教育,同時廣大家庭和個人也有這方面強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