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怎麼確定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是按付出的對價的價值確定,中間過程發生的手續費等費用是算作期間費用,不計算在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中的。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其在母公司合並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確認;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
『貳』 十四,什麼是成本法企業如何使用成本法確定公允價值
1.成本法,是反映當前要求重置相關資產服務能力所需金額的估值技術,通常是指現行重置成本法。
2.在成本法下,企業應當根據折舊貶值情況,對市場參與者獲得或構建具有相同服務能力的替代資產的成本進行調整。折舊貶值包括實體性損耗、功能性貶值以及經濟性貶值。企業主要使用現行重置成本法估計與其他資產或其他資產和負債一起使用的有形資產的公允價值。
『叄』 加權平均成本法的參數選取
1、r1選取
由於我國市場不完全發達很難獲得公司債券投資回報率,一般採用央行公布的長期貸款利率作為標准。
2、w1選取
w1取公司近三年實際長期負債與總投資的比值的算數平均數
w1 =【∑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權益)】/3
3、w2選取
w2=1- w1
4、r2選取
r2採用資本定價模型(CAPM)確定
r2=Rf+β×(Rm—Rf)+Rs
式中:Rf—無風險報酬率
Rm—市場預期投資回報率
β—貝塔系數
Rs—委估企業特有風險超額收益率
Rf 選取近十年期國債利率平均值
Rm 選取同行業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
β 選取同行業上市公司周系數的平均值
Rs 選取公司凈資產與規模效應的關系
『肆』 資產評估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成本法就是在現實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一個全新狀態的評估對象,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評估對象的實體性陳舊貶值、功能性陳舊貶值和經濟性陳舊貶值後的差額,以其作為評估對象現實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成本法的優點:
成本法作為國際上公認的資產評估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特別是對於不存在無形陳舊貶值或貶值不大的資產來說,在進行計算的時候只需要確定重置成本和實體損耗貶值,從而確定兩個評估參數的資料,計算的依據又比較具體,並且很容易被搜集到,因此該方法在資產評估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特別適合使用在評估單項資產和沒有收益,市場上又難找到交易參照物的評估對象。
成本法的缺點:
由於成本法本身特殊的性質,市場上不易找到交易參照物的和沒有收益的單項資產,因此需要進行價值評估的並不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成本法在現實應用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運用成本法評估資產時,往往容易將無形資產漏掉,為了防止評估結果的不實,還需要再使用收益法或市場法進行驗證,也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
『伍』 用成本法評估如何計算
1、.工料機價值編製法
工料機價值編製法就是先將委估建築的人工、材料、機械三類費用分別計算而後再相加求出建築造價的方法,它一般適用於單體建築的評估。這個方法適用范圍很窄,因為這三類費用的原始數據很難齊全,准確度難以掌握,容易因數據資料的不完整或不準確而失去造價的正確性。只有在評估項目各相關資料齊備、數據准確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此法計算建築造價。否則,要慎重考慮。
5.指數調整法
(1) 指數調整法應用分析
指數調整法系按照賬面原值乘以建築調價系數去估算房屋現行造價的一種方法。它一般適用於群體建築的評估,也可用於單體建築的評估,但評估的可靠性較差。運用該方法進行房屋估價計算有兩個關鍵因素,即賬面原值和採用的調整系數,只有在賬面原值正確,採用的調整系數准確的前提下,這樣計算的結果才能准確可靠。在一個群體的房屋建築評估中,由於很多項目賬面值缺乏可靠性,有的調整系數不準確,應避免使用此法。
在不得已的情況必須採用指數調整法進行房屋估價時,應認真審核賬面原值及造價調整指數的正確性,只有在兩個因素相關關系符合評估要求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此法進行房屋造價計算。
(2)計算方法
建築調價系數系由造價調整系數、前期和其它費用調整系數以及資金成本綜合調整系數等部分組成,前者系指在房屋建築建造過程中所耗費的建造成本在不同建造時期的比例關系;後者系指在房屋建築建造過程中建造成本以外所耗費的費用成本在不同建造時期的比例關系以及在不同建造時期資金成本綜合率的比例關系,還有其它方面的調整比例關系暫未考慮。在重置價值評估計算過程中,重置價值的調價系數應由建築綜合調價系數來表達,建築綜合調價系數可以近似地按下列公式計算。
C=C1×(1+Cq1) ×(1+Cz1)/ (1+Cq2) ×(1+Cz2)
Jc=Jz×C
C:建築綜合調價系數;
C1:評估基準日時的造價調整系數;
Cq1:評估基準日時的前期和其它費用系數;
Cz1:評估基準日時的資金成本綜合率;
Cq2:原前期和其它費用系數;
Cz2:原資金成本綜合率;
Jc:建築重置價值或建築單方重置價值;
Jz:建築賬面成本價值或建築賬面單方成本價值。
在房屋建築評估中,僅用一個造價調整系數去進行造價計算是不科學的。
例如,北京市某辦公樓,磚混結構,6層,層高3.0m,磚條形基礎365mm厚磚外牆,240厚磚內牆,鋼窗,包板木門,包門套,水磨石地面, 外牆水刷石,內牆噴大白漿,每層設有普通衛生間,水暖電配套齊全,建築面積3058平方米,竣工造價570409元,1985年12月竣工使用,評估基準日為2002年12月,現求評估基準日時的單方重置價值。
經測定評估基準日和房屋建造時的造價調整系數為531%,建造時期的前期和其它費用率為5.65%,計劃經濟時期的資金成本率應為0;評估基準日時的前期和其它費用率為7.86%,資金成本率為一年期5.49%的一半,即2.745%。則
當時的單方成本價=570409/3058=186.53元/m2,
建築綜合調價系數=531%×(1+7.68%)×(1+2.745%)/(1+5.64%)×(1+0%)
=531% ×107.68%×102.745%/105.64%×100.00
= 556.11%
評估基準日時的單方重置價值=186.53×556.11%
=998.25元/m2
重置價值=1037.31×3058
=3172093.98元
在使用造價指數進行房屋造價評估時,應注意造價指數的類別,要選擇相應類別的造價指數去調整,一般情況,造價指數按結構類型劃分可分為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排架、磚混、磚木等結構以及其它結構造價調整系數,構築物可按其相應結構類型調整系數套用或按其它結構調整系數套用。還要指出,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物價指數及環比指數、清產核資採用的固定資產調整指數不能使用。因為這些指數綜合范圍太廣,概念含糊,沒有針對性;還有按建築物用途劃分的造價系數例如倉庫、醫院、辦公樓、住宅、鍋爐房、車間等用途的造價系數也不能使用。因為房屋造價與結構構造有關,而與用途無關。
另外,建築造價和建築重置價值的含義應區別開來,建築造價增長了,重置價值不一定增長,因為當前期和其它費用率或資金成本率大幅度減少時,建築重置價值有可能還要降低。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陸』 成本核算方法是什麼
1概述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行業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也不同。成本核算應用的領域有製造業、工程項目建設、交通運輸、服務業等。
生產成本核算是指工業企業進行的產品成本核算,又稱製造成本核算。
2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准確、及時地核算產品成本是現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核算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損失。
成本核算要滿足如下要求:
(1)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和費用開支標准;
(2)正確劃分費用界限;
(3)加強對成本的審核和控制;
(4)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項基本動作;
(5)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3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進行歸集和分配,最後計算出各種產品的成本和各項期間費用的基本過程。其基本步驟:
(1)對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和支出進行審核,確定哪些屬於生產經營成本,哪些屬於非生產經營成本,如投資耗費或籌資耗費。
(2)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成本區分為應當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與應當由其他月份產品負擔的成本,通過「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進行必要調整。
(3)將本月應計入產品的成本的生產成本區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將直接成本直接計入成本計算對象,將間接成本計入有關的成本中心。
『柒』 成本收益法中如何應用成本法評估重置成本凈值。
摘要 成本凈值重置成本-實用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捌』 請問專利資產評估中,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具體計算方法是怎麼樣的請舉例子詳細說明。
成本法公式就是 各項取得成本加和 評估價值=成本1+成本2+成本N+預計利潤 -稅費 市場法就是 選取比較案例 將比較因素量化 對參照物修正 評估價值=參照物x調整系數1x調整系數2x調整系數3 收益法取得收益額a 收益年限n 折現率r 三個參數 評估值=(a/r)×[1-1/(1+r)n] 每個評估公司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和體系 這個都是商業機密了..你要詳細的測算過程是看不到的.我上面告訴你的也屬於原理,真正的計算要復雜的多.下面是無形評估准則內提及有關方法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專利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資產評估方法。第二十七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收集專利產品的相關收入、成本、費用數據。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對委託方或者相關當事方提供的專利未來實施情況和收益狀況的預測進行必要的分析、判斷和調整,確信相關預測的合理性。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專利資產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收益口徑。第二十八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根據專利資產的技術壽命、技術成熟度、專利法定壽命、專利技術產品壽命及與專利資產相關的合同約定期限,合理確定專利資產收益期限。第二十九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綜合考慮評估基準日的利率、投資回報率、資本成本,以及專利實施過程中的技術、經營、市場、資金等因素,合理確定折現率。專利資產折現率應當區別於企業或者其他資產折現率;折現率應當與預期收益的口徑保持一致。第三十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市場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收集足夠的可比交易案例。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分析交易案例的可比性時,應當考慮交易資產的特點、交易時間、限制條件、交易雙方的關系、購買方現有條件,專利資產的獲利能力、競爭能力、技術水平、成熟程度、剩餘法定保護年限及剩餘經濟壽命、風險程度、轉讓或者使用情況,實施專利資產是否涉及其他專利資產等因素。第三十一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市場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對專利資產與可比交易案例之間的各種差異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和調整。第三十二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成本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合理確定專利資產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潤和相關稅費等。注冊資產評估師確定專利資產重置成本時,應當合理確定形成專利資產所需的研發人員、管理人員、設備及房屋建築物等成本以及其他相關成本費用。第三十三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成本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合理確定貶值。第三十四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對同一專利資產採用多種評估方法評估時,應當對取得的各種初步價值結論進行比較分析,形成合理的評估結論。
『玖』 完全成本法的計算公式
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
「完全成本法」,也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拓展資料: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但是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不僅不能反映生產部門的真實業績,反而會掩蓋或誇大它們的生產實績;在產銷量不平衡的情況下,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確定的當期稅前利潤,往往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當期實際發生的費用,從而會促使企業片面追求高產量,進行盲目生產;另外採用這種方法不便於管理者進行預測分析、參與決策以及編制彈性預算等。
缺點
⑴不利於成本管理
由於完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給成本管理帶來了問題:
一是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計算工作量,影響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二是產品成本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使成本控制工作變得復雜。
⑵不利於企業的短期決策
因為在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不變時,其利潤的變化理應同銷售量的變化同向。但是按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的多少和銷售量的增減不能保持相應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們理解,不利於短期決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會片面追求產量。
『拾』 成本法的核算要點有哪些
摘要 成本核算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