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稅差怎麼在成本利潤分析表裡體現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稅差怎麼在成本利潤分析表裡體現

發布時間: 2022-08-17 22:28:56

⑴ 增值稅在利潤表中是怎麼體現的呢

增值稅是價外稅,不在利潤表裡體現,但依據增值稅計提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進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在利潤表裡體現

⑵ 企業繳納的各種稅收,在企業利潤表中具體反映在哪些項目上

利潤表並不一定包括企業需要繳納的所有稅收,如果企業為一般納稅人,需要繳納增值稅,而增值稅就不會在利潤表中體現。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印花稅等」會計科目,都是表示企業需繳納的稅收。
法律分析
調整未分配利潤,所以,匯算清繳所得稅額不會在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項體現,但是會影響本年度的年初未分配利潤。所得稅匯算清繳是補交的上年所得稅,在本年利潤表中沒有體現。印花稅歸在管理費用里計,放在利潤表裡。印花稅的稅費是歸集在管理費用這個科目里,和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沒關系,當然首先體現在利潤表中啊,但最終還要反映在資產表的「未分配利潤」科目中。印花稅目前是反映在「管理費用」中,等明年實行小企業會計准則時,就反映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營業稅金及附加不會在資產負債表裡體現的,只會有利潤表裡體現該數據的.應交稅費屬於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根據期末合計數填制到資產負債表當中的。如前所述,企業繳納的稅費有很多,但是,這些稅費並非都通過「應交稅費」賬戶核算。其中,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均不通過「應交稅費」賬戶核算,而是直接繳納並計入相關費用或資產賬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⑶ 增值稅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如何反應到利潤表裡

增值稅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就是應納增值稅額。增值稅是價外稅,在會計核算中,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與成本費用無關,提取銷項稅和進項稅額抵扣都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與財務費用無關,也不反映到利潤表裡。
補充:增值稅不同於價內稅——營業稅,既然與成本費用無關,當然就與利潤無關,更不會在利潤中體現,增值稅無論你交多少,都與利潤沒有關系,至於你交了多少,並不減少利潤。
例如:某項進銷業務,購進貨物120000元,發票上註明增值稅稅額20400元,該項貨物以含稅價180000元買出,單從這筆銷售業務來計算,不考慮其他地方稅,那麼該業務應繳納增值稅:
銷項稅額:180000÷(1+17%)×17%=153846.15×17%=26153.85元
應納增值稅=26153.85-20400=5753.85元
那麼,在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是:153846.15,主營業務成本是120000,主營業務利潤:153846.15-120000=33846.15元
應納增值稅5753.85元是不需要在利潤表中反映,也沒有地方反映。

⑷ 附加稅在利潤表中如何體現

稅金及附加是個損益類科目,應該在賬簿上單獨設立。體現的是消費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

⑸ 計提所得稅在利潤表中怎麼體現

計提企業所得稅的會計分錄是: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在利潤表中,寫在所得稅費用科目反應。

繳納年度匯算清應繳稅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5)稅差怎麼在成本利潤分析表裡體現擴展閱讀:

將本年凈利潤(或虧損)與年初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合並,計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潤。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負數(即虧損),則不能進行後續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潤為正數(即本年累計盈利),則進行後續分配。

在不存在年初累計虧損的前提下,法定盈餘公積金按照稅後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餘公積金用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或轉增資本金。但轉增資本金後留存的法定盈餘公積金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5%。

⑹ 增值稅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如何反應到利潤表裡難道實際利潤沒減少嗎自己核算成本是否應試計算

你提的這個問題比較有趣,你在上面也明白稅金是稅金。利潤是利潤。
增值稅是流轉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是不影響利潤的。因為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的差額交給稅務局,只是相當於你從客戶那裡收了一筆錢(銷項稅額),將這筆錢的一部分交給供應商(進項稅額),另一部分交給國稅局(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你說的這個問題不會影響你的利潤表,因為你進貨時已向進貨單位墊付了增值稅,這些稅金並不計入你的原料成本;而銷貨時收到了對方公司付的增值稅款,這些稅金又並沒有計入你的銷售收入,所以他不影響你的利潤。
真正影響的只是你的現金,所以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要考慮增值稅的收付。

⑺ 為什麼增值稅不會在利潤表中體現出來呢

增值稅是價外稅。

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並非要上繳全部的「代收稅款」,它存在一部分可抵扣金額。這部分可抵扣金額就是企業購置資產以及發生成本費用時的進項稅。

在會計科目設計上,增值稅不像企業所得稅,它在負債類科目「應交稅費」里核算。這給了會計人一種根深蒂固的理解,增值稅不是費用,它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

拓展資料:

增值稅影響利潤的方式

明白地說,增值稅肯定對利潤有影響,既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少繳增值稅等於變相地增加了利潤;多繳增值稅意味著減少了利潤。

直接影響體現在:

1資產購置時、發生成本費用時若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應的進項稅可用於抵扣,這等於降低了成本費用;反之,如未能取得專票,成本費用等於增大了;

2繳納增值稅後還有附加稅,附加稅是費用,會影響到利潤;

3混合銷售時高低稅率的業務切割不清,稅務會從高征稅,從高征稅會導致收入減少;

4視同銷售會降低成本,視同銷售是稅務把成本費用當收入看,要從中摳出一塊當作增值稅銷項稅,等於減少了成本費用;

5進項轉出會加大成本,一旦稅務不認可某項成本費用用於了應稅項目,不允許進項稅納入抵扣,這等於增大了成本費用。

增值稅對利潤的影響有時會拐個彎,通過影響資產負債表淡化其對利潤影響的色彩。間接影響體現在:

1競爭對手納稅為低稅率或偷漏稅時,規范納稅的企業在競爭中是不利的。如果沒有增值稅,合同額即收入,有了增值稅後收入額縮水了。對比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就容易理解了,100萬的商品銷售合同,一般納稅人能確認收入85.47萬元(100/1.17=85.47),小規模納稅人能確認收入97.09萬元(100/1.03=97.09)。交稅低的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

2壞賬的影響。企業在確認收入時要相應確認銷項稅,收入與增值稅銷項稅都體現在應收賬款之中。不管應收賬款是否能收回,增值稅都必須如期繳納。如果應收賬款(收入+銷項稅)最終被確認為壞賬,其中企業確認的銷項稅等於被認定為費用了。



參考資料:

網路-增值稅

⑻ 每個月交的企業所得稅怎麼在利潤表上反應

我認為不可以,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應在月終時按規定比率計提的所得稅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下月繳納時沖減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服務行業按所購發票繳稅時屬預繳行為,在按發票額繳稅時應先借記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貸記銀行存款或現金,月終按當月收入確認應計提的營業稅,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