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贈送庫存商品給客戶,是借:主營業務成本,還是營業費用
贈送的物品,不能直接取得收入,所以不能算作是成本,應該是做入費用科目。
接受贈送的物品不需要繳納稅金,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就可以了。
② 為什麼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或單位不是視同銷售作為收入
一、無償贈送他人納稅人沒有收益,只按成本結轉營業外支出就可以了,而對外投資納稅人是有回報的,得到了對方的股權,所以要按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再結轉相應的成本,這樣就會有一個銷售毛利。但是稅法規定要視同收入。
二、視同銷售,是為了防止公司少繳稅金。這種規定只強調稅務的問題,所以一般不會強調公司帳面是否確認收入,所以帳面把應交稅金和轉出的庫存商品統統放在相關科目(無償捐贈在營業外支出),一般不單獨確認收入。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貸:存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三、另外還要注意的是:
1、在所得稅納稅調整中,對外捐贈如果不符合允許稅前扣除的條款,則還需要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2、如果捐贈的是消費稅納稅產品,則應交稅金中還要增加應交的消費稅。
(2)贈送為什麼不是主營成本擴展閱讀:
對視同銷售行為進行正確披露,對「收入」的正確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近日,財政部在2006年2月頒布了新《企業會計准則》,其中《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第2條,對收入則界定為: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其根本點是: 收入的本質是企業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其通常表現為新增資產的取得或原有負債的消失。而這種流入,不一定是以現金的形式。
如果有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就牽涉到該種利益是從外部流入的才可,該種行為體現的應該是企業與外部的關系。如果行為體現的是企業自己內部的關系,則談不上有「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視同銷售行為屬於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業務,從表面上看,大多沒有發生直接的現金流入,但並不等於它們不包含有「經濟利益的流入」的本質,只是這個過程復雜一些而已。
③ 為什麼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於對外捐贈會計分錄貸方記的是庫存商品而不是主營業務收入
因為對外捐贈根本就是損失啊!你看看其他情況,出現主營業務收入就是視同銷售。對外捐贈根本不視同銷售!!!再說一遍,對外捐贈不視同銷售!!!
對外捐贈的本質就是就是非日常營業活動重中的非正常損失啊!所以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成本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可是不對啊!!!是損失的話為什麼稅費不是進項稅額轉出呢???為什麼不是進項稅額轉出呢???
因為稅法規定:對外捐贈視同銷售,必須要收你一筆銷稅,所以
本是進稅不可抵,偏要銷稅收一筆
看到這里,你學廢了嗎?關注我 帶你理解更多會計小知識
④ 關於贈送的成本核算方式問題
1、按照稅法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把自己外購的貨物,無償的用於職工福利或無償的贈送他人,前者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後者是視為銷售的。
2、假定企業把外購的貨物分給職工做福利,成本為20000元,增值稅額為3400元:
借:應付職工薪酬
23400
貸:庫存商品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400
3、把外購的貨物無償贈送給別人,視為銷售,假定無償贈送的商品成本價15000元,計稅價格30000元(市場價格):
借:營業外支出35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
應交書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
還要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15000
貸:庫存商品
15000
如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懇請採納為盼!
⑤ 美國會計准則中,贈送樣品的成本是計入主營業務成本還是營業外支出中國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美國會計准則中,贈送樣品的成本,計入主營業務成本,而中國則計入其他業務成本,不是營業外支出! 其他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成本是相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其它業務收入來區別的, 而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轉讓、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廢舊物資出售收入等。 其他業務收入是企業從事除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經常發生,每筆業務金額一般較小,占收入的比重較低等特點。 其他業務成本為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成本。包括:銷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資產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攤銷額,出租包裝物成本或攤銷額。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公司生產和銷售與主營業務有關的產品或服務所必須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資)和固定資產折舊等。「主營業務成本」 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美國通用的會計准則:GPPA: http://www.chinaacc.com/new/15_835_201012/28wa8102068.shtml http://ishare.esnai.com/view/45402.aspx http://wenku..com/view/02fc5d7302768e9951e738f4.html
⑥ 美國會計准則中,贈送樣品的成本是計入主營業務成本還是營業外支出啊
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美國的會計准則是國際性的,而我國的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趨於接近,而我國的新會計准則對贈送樣品的成本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美國對該業務的處理應該是計入主營業務成本。
⑦ 保險代理公司送給客戶的禮品可以做主營業務成本嗎
分情況處理。
企業禮品贈送的類型和企業進行賬務處理的科目:1.銷售行為。企業採取購買貨品就贈送實物(「買即贈」、「滿就送」)等方式進行銷售,是為了擴大份額、增加銷量,費用一般在「銷售成本」科目進行賬務處理。2.廣告宣傳。企業向待發展的、非固定的客戶對象贈送紀念品,是為了提升形象、擴大影響力,費用一般在「廣告宣傳費」科目進行賬務處理。3.公關交流。企業在公關活動過程中,向單位或個人贈送紀念品,是為了便於業務談判、對外來往、公關接待等,費用一般在「業務招待費」科目進行賬務處理。4.無償捐贈。企業的無償贈送行為(公益性捐贈、救濟性捐贈和其他捐贈),是為了履行社會責任,而不是為了利潤,費用一般在「營業外支出」科目進行賬務處理。但保險公司銷售保險時,附帶贈送客戶的促銷品,如刀具、加油卡等貨物的「贈」是有償的,是以買保險為前提的,如果購買者沒有買保險,不可能獲得贈,贈品的價格是包含在保費中的。因此,不應做視同銷售處理。
企業發生向個人贈送禮品的行為時,要依據有關規定,對個人所得稅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要清楚知道會計處理的理論和實際操作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要清楚禮品的由來,它是確定收入的主要依據,要進行正確的收入計量,稅費也要同時按時繳納。
⑧ 贈送商品如何進行成本核算,該走什麼科目
1、贈送其他單位的商品,商品成本及核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列支科目為「營業外支出」,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
2、接收其他單位贈送的商品,如果取得相關增值稅發票,則相應確認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方科目是「資本公積」,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
貸:資本公積
3、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不確認增值稅進項額,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資本公積
(8)贈送為什麼不是主營成本擴展閱讀:
計算成本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⑨ 贈送商品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贈送商品要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營業處支出或者銷售費用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⑩ 會計 企業贈送產品不是應該按照售價入賬嗎怎麼會是按成本哪……
捐贈庫存商品企業以自產產品捐贈活動不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不存在現金流入條件,不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規定的收入確認標准,不應作為收入處理;稅法則要求視同銷售處理,因而應在年末進行納稅調整。企業以自產產品對外捐贈時,一般納稅人按商品的公允價值計算應交納的銷項稅額,按商品實際成本,貸記「庫存商品」賬戶,按計算的銷項稅額,貸記「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賬戶,按庫存商品成本與銷項稅額之和,借記「營業外支出」賬戶。
您說的按售價入賬,應該是稅法上的要求。所以增值稅是按照售價計算的。但在會計上,由於該事項不符合收入確認標准,是不作收入處理的。於是就有了您所看到的分錄。
希望我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