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單反相機鏡頭造價如此昂貴
單反鏡頭價格高是因為單反相機操作復雜,現在的人又懶,大部分人選擇用傻瓜相機。如果單反普及了,市場需求量大了,咱國內小作坊絕對能生產,什麼「精度高,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含量高「都是浮雲。山寨手機就是個例子
⑵ 為什麼鏡頭那麼貴…最普通的都要幾千
鏡頭中的技術絕大多數是光學技術,當然現在的鏡頭也有電子和數字模塊,但相比起其中蘊涵的光學技術而言,他們都是很簡單很容易實現的。鏡頭貴,就貴在光學上。同樣,就像音響也特別貴,因為它包含的也是非數字化技術。但凡包含大量傳統科技的產品,一般都很貴。這和現在的數碼產品--天天降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說,真正值錢的,還是人類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積累下來的傳統科技,而不是現代的數字科技。
⑶ 鏡頭的成本到底有多高,為什麼會這么貴
成本可不只是材料成本
1、材料成本
2、技術成本
3、加工成本
4、測試成本
。。。
⑷ 相機的鏡頭為什麼那麼貴,不就是一塊玻璃嗎
是啊,就是一塊玻璃,所以不貴,你看看國產的手動鏡頭,70-200/2.8恆定光圈的變焦鏡頭,多麼黃金的焦段,成像也不錯,二手8成新價格不上800。
但是是手動的,不好意思,是國產二鳥的東西。
所以說鏡頭的成本中鏡片固然昂貴,但是沒有昂貴到誇張。
一根鏡頭,如果是塑料的還好說,加工比較容易,有模具,如果是金屬的,加工繁瑣,精密,那麼成本自然就差得多。再加上內部的控制電路,環形超聲波馬達,is系統,如果換作是你,你願意把這么復雜的東西賣的豆腐價?
所以一根塑料的518隻要了600多的價格,還是原廠,還是自動鏡頭,這就說明決定了鏡頭價格的不單單是玻璃片。
你要是拆過好鏡頭,特別是變焦鏡頭,就知道了。
性能越好的鏡頭,其內部的加工精度越高,使用的材料越昂貴,消耗的生產周期越長,價格就越高。
⑸ 全畫幅機身和鏡頭為什麼貴
要說製造成高、全畫幅不見得比普通aps畫幅的機器高多少!我覺得硬要說貴在哪裡,更多因素我覺得一個是技術壟斷、再一個研發成本吧。
雖然半幅機便宜不少(坑錢的旗艦半幅除外),但全畫幅機器動輒上萬的價格
依然不足以讓廣大愛好者卻步。
看著滿大街的全幅機,我也想過
是否有一天會變成全民都用全幅機的場面?是不是有一天半幅就會淘汰掉了?
後來仔細一想、也不可能!
因為必須得有不同定位的產品來應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並且沒有半幅機來襯托、全幅機憑什麼要這么高的價格?這都是商人的套路!
歸根結底、為什麼全幅機身鏡頭那麼貴。除開技術方面的因素、其實最大原因還是市場需求造就的!再加上商人的策略!一切都很自然了。
所以
我們大家日常使用的話、並非一定要使用全幅機器,aps機器也能很好的完成拍攝。全幅機器更適合那些經濟寬裕
追求性能的玩家!
圖文來自網路
侵權刪除,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別忘了關注頭條號
並點贊哦!
⑹ 為什麼光圈越大的鏡頭越貴呢
1.鏡頭的最大光圈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不是說想做多大就做多大。
對於135相機而言,譬如尼康F卡口的內徑只有44mm,而尼康相機的法蘭焦距(從鏡頭卡口法蘭盤到焦平面的距離)為46.5mm,所以F卡口的理論最大光圈上限為44/46.5=1/1.06,即F1.06。當然,這只是理論數據,到目前為止尼康最大光圈的單反鏡頭只達到F1.2。
2.要保證最大光圈下的成像品質,不僅對鏡頭的製造工藝是個挑戰,而且,鏡頭的裝配精度也是個難關。
許多頂級大光圈鏡頭中的非球面鏡片都是手工研磨的,比如萊卡鏡頭中就經常運用這種非球面鏡片。製作周期長、難度大,這也是大光圈鏡頭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
為了保證最大光圈下的成像品質,大光圈鏡頭的內部機械結構往往比較復雜,這就對裝配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尼康AF28mm
F1.4D採用純手工裝配,這也導致該鏡頭產量極低,不言而喻,成本比自動化生產的鏡頭要高出許多。
單純地開大孔徑當然容易,但是要保證在大光圈下的成像品質,就不象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了。
別的不談,光是對焦就是個問題。
尤其是長焦大光圈鏡頭。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比如蔡司85/1.4鏡頭,用1.4光圈拍攝,即使是用手動對焦,都很容易造成焦點不實,因為景深很淺。
在大光圈下,如果用相機的自動對焦,精確度可想而知。
難度簡直形同表演雜技。
⑺ 鏡頭的成本為什麼這么高
一是供應量小!二是好的鏡頭里不只是是有玻璃這么簡單!!包括了很多像螢石一類的成本高昂的材料!要是佳能鏡頭的話,還有一些超聲波馬達等等在其中!
⑻ 為什麼鏡頭比機身還貴
「鏡頭比機身貴」不是一定的,一台尼康D3X價格近六萬,除了少數超長焦的大炮沒哪個鏡頭達到這個價錢。剛有數碼單反時一台機身更是六位數的身價,比鏡頭貴多了。只是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CCD/CMOS晶元成品率的提高,機身的核心部件已經不需要那麼高的成本了,所以逐漸顯得鏡頭的價格比較高了。
鏡頭的成本主要來自大片的特殊玻璃,如佳能35/1.4和尼康28/1.4里使用的研磨非球面鏡片,以及佳能70-200里使用的螢石鏡片等。這些大片的特殊光學玻璃因為產量少、廢品率高,所以成本非常高,且光學玻璃的技術很難像機身上的技術一樣,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迅速降低成本,因此鏡頭的價格總是保持相對的穩定。在數碼單反機身大幅降價的背景下,自然就呈現鏡頭比機身貴的形勢了。
鏡頭作為精密光學儀器,性能永遠是第一位的,什麼品牌價值、收藏價值、營銷策略之類對鏡頭的售價一般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當然,這個論斷不包括二手市場。
⑼ 徠卡的鏡頭為什麼這么貴
徠卡鏡頭之所以會這么貴,是因為以下兩方面原因:
1、徠卡這個品牌本身就是奢侈品的定位。既然是奢侈品,徠卡鏡頭當然要非常貴才行。
2、徠卡鏡頭無論是做工還是用料,以及光學設計,在鏡頭領域都是出類拔萃的……高昂的成本,決定了徠卡鏡頭不可能便宜。
在攝影人心目中,徠卡鏡頭,是神器一般的存在……所謂的「德味」,就是指徠卡鏡頭的成像特色。這個效果,用其他的鏡頭,還真拍不出來……
正是因為其獨到的性能,高端的定位,以及更高的製作成本,所以,徠卡鏡頭的價格才高高在上,變得如此之貴。
⑽ 相機鏡頭為什麼這么貴還比手機鏡頭更大更沉
相機鏡頭為什麼這么貴?又為什麼如此笨重?
第五,獲得更大的透光量。能通過物理方式校正透視的移軸鏡頭,能放大微小細節的微距鏡頭,對鏡片組的設計要求就更高了。所以相機鏡頭之所以又大又沉,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通光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三峽更復雜的結構,實現更好的畫質,滿足更苛刻的需求。
第六,鏡頭多層鍍膜。避免光線在鏡頭內的多次反射形成的鬼影和眩光。添加防抖模塊,讓你手持幾斤重的設備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總的來說,相機鏡頭是設計成本極高的產品,多年以來,廠商們主要依靠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