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支出未取得發票違反什麼規定
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一)應當開具而未開具發票,或者未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欄目,全部聯次一次性開具發票,或者未加蓋發票專用章的;
(二)使用稅控裝置開具發票,未按期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的;
(三)使用非稅控電子器具開具發票,未將非稅控電子器具使用的軟體程序說明資料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或者未按照規定保存、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的;
(四)拆本使用發票的;
(五)擴大發票使用范圍的;
(六)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的;
(七)跨規定區域開具發票的;
(八)未按照規定繳銷發票的;
(九)未按照規定存放和保管發票的。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一)轉借、轉讓、介紹他人轉讓發票、發票監制章和發票防偽專用品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私自印製、偽造、變造、非法取得或者廢止的發票而受讓、開具、存放、攜帶、郵寄、運輸的。
第四十一條
違反發票管理法規,導致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稅款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的稅款1倍以下的罰款。
(1)成本發票未取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第十九條
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
第二十條
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第二十一條
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
第二十二條
開具發票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欄目,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開具,並加蓋發票專用章。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虛開發票行為:
(一)為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二)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三)介紹他人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第二十三條
安裝稅控裝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稅控裝置開具發票,並按期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 使用非稅控電子器具開具發票的。
應當將非稅控電子器具使用的軟體程序說明資料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並按照規定保存、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 國家推廣使用網路發票管理系統開具發票,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發票管理規定使用發票,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轉借、轉讓、介紹他人轉讓發票、發票監制章和發票防偽專用品;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私自印製、偽造、變造、非法取得或者廢止的發票而受讓、開具、存放、攜帶、郵寄、運輸;
(三)拆本使用發票;
(四)擴大發票使用范圍;
(五)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
稅務機關應當提供查詢發票真偽的便捷渠道。
⑵ 企業無法取得成本費用發票該怎麼辦
企業不能取得成本發票,
會導致成本增高,稅負壓力加大。
從而多繳稅,導致利潤流失
企業缺成本票,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解決
一:個人獨資核定徵收,可以解決企業的成本費用缺失等問題;
可以以小規模個人獨資企業、注冊到稅收優惠地區申請核定徵收,
以合理分包業務的方式,保證三流合一在當地交稅,綜合稅率最高:3.16% 並且可以開具專票進行抵扣
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高額稅收獎勵返還;
對注冊到稅收優惠地區的企業,可返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
返還獎勵比例如下:
增值稅:70%-85%;
企業所得稅:70%~85%
稅收返還按月兌現,企業當月納稅,稅收獎勵返還,次月獎勵到賬
總部經濟招商,不改變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
不改變企業現有的經營地址,全國各地企業都可申請享受
三:自然人代開政策,可解決企業成本票問題
自然人代開不需要成立公司,直接身份證復印件代開即可,代開享受低稅率核定政策,綜合稅率只需:2.5%-3%
⑶ 公司缺少成本票怎麼解決有一些居間費用,拿不到發票怎麼入賬
缺少成本是企業的通病,有些行業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大量的欠缺成本發票,導致自己的企業所得稅稅負虛高。進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針對這種情況,
推薦兩種模式:
第一可以降低企業所得稅稅負。
第二可以做到合理,合法,合規!
一,設立一個或者多個個人工作室並申請核定徵收
在稅收優惠地區設立個人獨資工作室後可以申請核定徵收,企業欠缺的成本費用發票變成了工作室收到的服務咨詢費用,對於注冊在稅收優惠地區的工作室來說,申請核定徵收後,
綜合稅率只需要:2.66%就可以全部完稅。相對於缺成本發票導致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分紅稅,至少節稅:80%以上。
二 ,在稅收優惠地區設立有限公司並申請,所得稅,增值稅的高額獎勵返還
具體的政策為:
1,增值稅獎勵地方留存部分的 : 60%-80%
2,企業所得稅獎勵地方留存部分的 : 60%-80%
3,稅收獎勵按月兌現,入駐當地企業當月納稅,稅收獎勵次月兌現到賬,不改變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和經營地址,外省市,外區域的企業都可以申請享受。
以上兩種方法都能有效解決缺成本費用發票的問題。成功的稅務籌劃是以稅後收入大收益為目標的,但是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需在稅法合規框架內來進行合規的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需要統籌規劃,切勿盲目避稅,以免因小失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
⑷ 沒有成本發票怎麼做賬
主要看您是什麼行業了,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方式,從企業主體上來說,不同的形勢繳納的稅種也是不一樣的。您肯定是有成本,但是成本無法列支,不知道怎樣才能合規列支對吧。所有要麼從您的經營主體想辦法,要麼從您的成本構成上想辦法。
⑸ 企業實際發生的費用當年未取得發票怎麼進行會計處理
答:1、會計處理時,實際發生的費用開支是入了賬的;
2、在計算繳納所得稅時(即常說的稅法上的規定)有些不允許在稅前列支的費用,就要將利潤調增。也可以說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開支是要交所得稅的。
企業實際發生的費用當年未取得發票怎麼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當年實際發生費用未能及時取得有效憑證,如在匯算清繳期前,取得有效憑證的,可以稅前扣除;但在匯算清繳期前,未能取得有效憑證的,不可以稅前扣除。
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本年度實際已發生但未取得發票的費用支出,會計上已確認的成本、費用,在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結束前未取得發票的,應作納稅調增處理,待取得發票時,應在該項成本、費用實際發生的年度可追溯納稅調減處理。
⑹ 提供收入發票成本發票未收到如何結轉成本
摘要 親可以先預估入賬,待收到成本發票後再做調整分錄。
⑺ 公司的費用如果沒有取得發票該如何處理
分析如下:
公司的費用如果沒有取得正式發票,有兩種處理方式:
1、把沒有正式發票的金額記入「其他應收款」,待有了其他發票沖抵即可。
借:其他應收款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2、如果經過相關管理人員簽字,也可記入相應的費用,但這部份費用屬白條支出,稅務是不認可的。年末,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這部份支出應做納稅調整增加。
借:相關費用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3、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第六條: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4、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第六條關於以前年度發生應扣未扣支出的稅務處理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企業發現以前年度實際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業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後,准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但追補確認期限不得超過5年。
5、按照上述規定,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如有關發票在匯算清繳期結束之前取得,企業正常進行下一年年匯算清繳即可;如有關發票在匯算清繳期結束時仍未取得,則有關支出下一年年度不得稅前扣除,待實際取得後,按規定準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
拓展資料
1、發票是指一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所開具和收取的業務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也是審計機關、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收據才是收付款憑證,發票只能證明業務發生了,不能證明款項是否收付。
2、發票是指經濟活動中,由出售方向購買方簽發的文本,內容包括向購買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名稱、質量、協議價格。除了預付款以外,發票必須具備的要素是根據議定條件由購買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須包含日期和數量,是會計賬務的重要憑證。中國會計制度規定有效的購買產品或服務的發票稱為稅務發票。政府部門收費、征款的憑證各個時期和不同收費征款項目稱呼不一樣,但多被統稱為行政事業收費收款收據。為內部審計及核數,每一張發票都必須有獨一無二的流水賬號碼,防止發票重復或跳號。
3、簡單來說,發票就是發生的成本、費用或收入的原始憑證。對於公司來講,發票主要是公司做賬的依據,同時也是繳稅的費用憑證;而對於員工來講,發票主要是用來報銷的。
(資料來源:網路:發票)
⑻ 公司購買設備一台,已賣出去給客戶,暫未取的成本票,會計分錄如何做
1、購買設備時,雖未取得成本票,但需按不含稅成本價暫估入賬:
借:存貨(設備不含稅價)
貸:應付賬款(如款項已支付則貸記銀行存款,如支付的是含稅價,則稅費差額部分可暫記其他流動資產等過渡科目,貸取得發票時,由該科目調整至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2、待取得發票時,沖回上述分錄,按發票價格重新入賬:
借:存貨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或銀行存款
或不沖第一筆分錄,直接按差額補充稅費入賬,如發票價對應的存貨不含稅價和暫估價有差異,應按發票價格同步調整存貨差額。
3、銷售給客戶,做銷售入賬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存貨
如取得發票時的存貨發票價格與暫估價格有調整,則相應調整存貨采購入賬價格及成本結轉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