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控制印刷材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
印刷產品的生產往往伴隨著一定的材料消耗,減少這部分材料消耗必然會降低印刷產品的生產成本,在產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也就意味著企業利潤的增加。從市場競爭角度講,成本降低則意味著企業產品價格競爭力的增強。因此,本廠始終把成本控制貫穿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並以控制材料消耗為突破口,收到一定的成效。現將有關具體的措施介紹如下,供同行參考。 一、變固定比例損耗為參照比例損耗 印刷過程中由於打樣、套印、機器、紙張質量等因素,難免存在一定的紙張損耗。因此,在安排生產時一般會留出一定比例的富餘紙張。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可能會根據不同的紙張、不同的印刷機等規定不同的比例。但種做法一旦作為規定執行起來,仍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因為印刷生產中的影響因素較多,有些因素是難以預料和控制的。在實際印刷中,某種印件按固定比例顯得有些浪費,而另外一種印件卻表現出富餘量不足。針對這種動態的變化,宜將固定比例損耗改為參照比例損耗,即紙張富餘量還按固定比例開出,但要求生產人員在生產過程中參照此比例動態控制紙張損耗,並對控制在參照比例之內的操作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既可增強員工控製成本的積極性,同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紙張損耗。 二、變單面列印為雙面列印 印刷品製作前期往往要經過多次打樣,校對方能確保其質量。在此過程中,紙張的消耗雖然相對印刷全過程所佔比例不大,但列印紙的價格一般較高(尤其是激光列印機用紙)。因而,通過減少其消耗也能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實踐中,對於已列印過的列印紙,不能簡單地當廢紙處理掉,而應將其整理集中存放,利用其反面列印內部用的校對清樣,這樣一張列印紙就能當兩張用了。 三、變單獨設計為聯合設計 從用戶角度看,每一項印刷業務可能是獨立發生的,但從印刷生產安排上講,應首先看各項獨立的業務之間是否有聯系,可將有聯系的獨立業務進行聯合設計印製。例如,有兩種彼此獨立的長24開單據,一種印100本,另一種印200本,均採用同一種紙張。這時就可以在安排生產時利用100本的1塊版和200本的2塊版合制1塊8開氧化鋅版,便可一次將兩項獨立的業務省版省時地完成。 四、變雙面印刷為單面印刷 本廠在承印標准合訂本(16開)時,用戶要求在合訂本中保留各單行本的封面(背面為空白),且保證各封面排在單碼,這樣一本書下來會有不少單面印頁(或者說有不少空白頁)。這種印量不多、質量要求不是很高的產品,我們一般採用8開小膠印機印刷。如果按正常折頁方法連版製版則會多制所有單面印頁數一半的氧化鋅版,因為每兩個單頁用一張版就可印出,而實際上各單頁與其他頁構成一帖進行雙面印刷時,則該單頁背面的空白頁就相當於浪費了半張版。遇到這種情況,可將所有的單頁集中連版印刷,裝訂前再斷開。對於因抽走了單頁而不能成帖的,可用小翻連版製版印刷。通過這種措施,不僅減少了版材消耗,還節省了上版時間。 五、變一次性耗材為多次性耗材 本廠引進激光列印機的時間較早,那時激光列印機的耗材硒鼓組件被認為是一次性的,一旦硒鼓劃傷或碳粉用完時,只好重新購置新硒鼓。但我們並沒有拋棄舊的,而是將其妥善保存。之後利用長壽命硒鼓和激光列印機專用碳粉,對先前保存下來的「廢」硒鼓,該加粉的加粉,該換鼓的換鼓,從而實現了一次耗材的多次利用,降低了列印成本。 以上僅從控制材料消耗角度談了幾點控制印刷生產成本的措施,希望能對同行降低生產消耗、控制印刷成本提供幫助。勝利石油學校印刷廠 易國兵
2. 怎麼有效控制辦公室列印機復印機的使用成本
1、控制額外支出,有些列印機復印機的維修是壞哪個配件換哪個配件的方式,容易出現比如僅僅壞了個保險卻被換主板的情況。解決這種問題,可採用按張付費(耗材維修全包)的方式。
2、按張付費的方式也有漏洞,就是有些列印機復印機的計數器是可以被修改的,這種漏洞可通過使用外置式復印機刷卡管理系統解決,這種外置式的復印機刷卡管理系統是獨立於列印機復印機計數器之外的使用統計系統,即使列印機復印機的計數器被人為調高,外置式復印機刷卡管理系統的統計數據也不會跟著改變,只要二者之間的差距過大,就有問題了,對應外置式的是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系統的統計是否會跟復印機計數器的人為調高而改變,我還沒來得及確認。
3. uv平板列印機如何控製成本
uv平板列印機單純從列印本錢來說、主要是指每平方墨水本錢、這跟許多要素有關:
1、DPI,也就是解析度。簡略來說,每平方你噴墨的點數,噴的點數越多、畫面越豐滿、你消耗的墨水量也就越大,這其間的點數之差能夠相差一半之多。
2、是否噴白墨,目前商場上玻璃有需求噴白底的也有多一道工藝噴白漆的,其間白色uv墨水的價格遍及要高於五顏六色uv墨水,如果相同DPI噴繪的話,你再多噴一層白色墨水,這其間的本錢就會更高。
3、要是列印滿幅五顏六色圖畫的話,就列印墨水的本錢大約幾元左右,浮雕效果的話就要貴一些。如果做背景牆的話,不主張列印浮雕的,能夠買噴砂機,雕琢在列印圖畫。相關於企業來說,出產時刻、工人技能要求、產品資料投入、出產設備投入都是企業本錢的來源之處。而關於企業來說出產時刻就是功率,出產時刻就是效益。這往往是現在企業要考慮的要點,但往往許多小公司也疏忽了這點。
4. 如何降低印刷成本
這關繫到一個剛性成本問題,因為印刷廠製版的費用是確定的,你哪怕印一個是一個版,印100000套也是一個版,所以100個的單價要>1000個。最好的辦法是擴大你的定製量。
5. 標簽列印機的使用成本
你要做什麼用呢,如果你列印不幹膠,那用普通的 激光列印機和噴墨列印機就可以完成啊。
你可以在網路里搜索「軒轅無庸的博客」,上面有個臣控列印軟體,可以列印不幹膠。尤其是那種一張大紙里有很多小標簽的不幹膠
如果需要軟體作者的協助,盡管聯系他。讓他為你做個示範。
軟體需要製作摸版,簡單 。
博客上面有錄象教程供下載,下載看看就明白了,如果不會做,讓軟體作者免費為你做個摸版就是了。
軟體裡面還已經帶有上百種的摸版,如快遞,各種票據,各種出庫單送貨單等等,都可以使用
還有無錫,北京,南通,青島等地的 商業零售發票套打摸版
6. 標簽印刷的成本
1.由於不了解客戶對印刷品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生產中選用了高檔材料,但實際上只要選用中,低檔的材料就能滿足客戶的要求。
2.由於客戶不了解材料的性能,盲目地對標簽生產廠家做一些硬性的要求(如按照國外規定的材料編號等),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對於第一種情況,業務人員應與客戶加強溝通,了解客戶對產品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並讓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把關,避免大材小用。
對於第二種情況,印刷廠家在與客戶的協調上更應多下工夫,通過合適的方法說服客戶,這其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阻力,但對降低成本卻是很重要的。
此外,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有的標簽印刷廠家選用合資材料或通過ISO認證的材科。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這些材料性能較好,能滿足標簽印刷的要求,比較容易與客戶達成一致,選擇起來又簡單方便。但要更好地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印刷不同檔次的標簽時,可以分別採用不同檔次的油墨、紙張、不幹膠等材料,以有效控制標簽印製過程中的浪費。
合理選擇印刷方式
面對各具特色的印刷方式,為了減少設備調試時間,提高生產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品的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標簽印刷廠家常根據不同檔次和不同批量的活件,將產品歸類後再選用不同的印刷方式進行印刷。
目前我國的標簽印刷以凸印、膠印和絲網印刷為主,而歐美等發達國家主要採用柔性版印刷方式。隨著國內製版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價格的不斷降低,柔性版印刷的綜合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其低投入、高產出的特點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標簽生產廠家。從長遠來看,柔性版印刷將是包裝印刷尤其是標簽印刷的首選。
目前,在標簽印製領域,組合印刷越來越被看好,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一次完成印刷及後加工,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標簽印製成本。
此外,當印刷方式選定以後,如果調機方法得當,也可以減少材料浪費及機器等的損耗。例如,印刷高檔標簽時,先用普通的,價格較便宜的特光紙調試機器,然後再換上較好的材料進行印刷;調試機器時以中速開機,調試好再加快機器速度;校印版壓力的同時校套色,這兩步完成之後再校顏色等。
印後模切 注意細節
在採用離線模切時,經常出現模切不準現象,甚至可能造成大量的標簽報廢,並且還必須停機調試。若檢驗員掌握不好模切標准,也會加大印製成本。
另外,在一些不幹膠標簽(尤其是一些小面積標簽)的印刷中,標簽在模切、排廢加工時常常出現廢料粘連現象,這也是造成印刷材料浪費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議可採取如下方法解決。
1.設計標簽時適當增加標簽的面積,且標簽形狀不要過於復雜,採用合理的排列方式。
2.適當降低不幹膠材料儲存車間以及印刷車間的溫度,防止不幹膠材料面紙上黏合劑黏度的下降。
3.更換使用時間較長、刀刃發鈍的模切刀片,或者在模切版與刀刃之間粘連海綿片,也可以重新製作模切版。4.通過下墊模切底板的方法,調整模切版的壓力,使模切版的壓力均勻,模切壓痕的深淺一致。
5.提高模切排廢的速度。
科學管理 嚴格把關
為了降低標簽印製成本,除了在各個工藝環節上多下工夫外,還應積極推行規范化、數字化的管理。國內的標簽印刷企業在引進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同時,更應樹立新的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管理體制,以科學、規范的管理全面提高標簽生產的質量,降低成本。
確定產品要求——評審產品要求——生產准備——制定生產計劃——產品生產實施——成品檢驗——產品交付
總之,一個科學的管理模式可以將標簽生產的各個工藝步驟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整體控制。降低標簽印製成本是一個全局性的工作,而其關鍵便是在印前設計階段進行合理統籌,兼顧各工序的工藝特點,通過科學的管理從整體上對標簽印刷進行合理控制,從而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減少浪費。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標簽印刷廠家與客戶的協調也一直貫穿其中,影響著標簽印製的每一個環節。對於提出明確要求的客戶,標簽印刷廠家應根據本廠的實際情況盡量協調好生產與客戶要求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標簽印製成本。
7. 如何降低文件列印成本
買大品牌的列印機
8. 刷卡復印機管理軟體怎樣控制辦公文印輸出成本的
刷卡的好處:
1.授權使用:只有通過刷卡或者用戶登錄認證的用戶才可以使用復印機或列印機
2.功能限制:可對特定用戶及用戶組使用復印、列印等功能進行限制
3.刷卡使用:刷卡才能進入復印機使用界面,刷卡才能輸出刷卡文件列印
4.漫遊列印:用戶可就近選擇任意一台聯網的復印機或列印機,經過身份驗證後即可輸出列印伺服器上自己的列印文件
5.列印審核:可根據需要設定成列印的文件經審核同意才能列印出來
6.安全列印:列印的文檔保存在列印伺服器中,直到用戶通過身份驗證才輸出,避免輸出的文檔遺留在列印設備上,造成信息泄露
7.安全便捷:刷卡認證後才能輸出,避免他人錯拿文件而泄密,輸出時間可自由掌握
8.列印刪除:可通過使用者電腦登錄伺服器軟體中的個人賬戶選擇性刪除,目前不能在卡機上刪除
9.自動統計:在不同復印機、列印機上的使用量自動統計到個人帳戶
10.統計項目:帳戶、使用者姓名、所屬部門、印量、單色/彩色、單面/雙面、幅面、輸出時間、輸出的電腦、輸出的設備等
11.統計方式:可按時間、部門、使用者、單色/彩色、印量等條件進行統計
12.後台管理:用量監控、列印內容監控(列印版標配、預覽版選購)、報表分析
13.充值管理:可通過普通電腦終端WEB登錄軟體進行充值管理
14.管理設備:可同時管理不同品牌的復印機和網路列印機,更換復印機或列印機原刷卡設備可繼續使用
刷卡文件列印管理解決方案,能讓您輕松進行刷卡文件列印管理.讓您有效進行成本控制,促使公司政策控制更嚴謹,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9. 如何能控制列印成本
每天3000張,如果是用噴墨列印機的話第一:速度慢,二:耗材成本高,三:列印機維修費。綜合這幾點見議用激光機來列印。
激光機的耗材成本低,(機器費用現在也不高)激光機的耗材就是一個硒鼓,(硒鼓的費用在200-400),一隻硒鼓打完了以後可以往鼓裡灌粉,碳粉的成本比較低,如果對於列印的要求比較低的話一個鼓可以灌粉4-5次,列印要求高也可以灌3次粉。
紙張的成本就比較好控制了,到電腦城問下,看哪種你覺的適合就OK了。
個人見議,如果覺的合適就把分給我吧。有問題也可以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10. 如何降低印刷企業生產成本
印刷完一本書或一份雜志時,所發生的成本和費用以及所獲取的加工產值已在財務部門進行歸集,現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知道這份訂單是否真正給企業創造了利潤,創造了多少或者根本就是虧損的,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崗位成本核算來回答。根據設備生產能力,可以將這份訂單在各個生產部門的加工時間預測出來,然後乘以各自的小時工價,得出生產成本,再加上材料成本,如紙張、油墨、印版等,就得出加工這份訂單的總成本。最後,訂單完成,再依據日報表所填寫的數據將實際的加工時間以及耗用的原材料歸集,進行訂單結算,就能夠真實地反映出這份訂單的實際獲利情況。因此可以說,訂單結算和報價同等重要。這里又引出一個問題:如何正確計算小時工價,才能反映本企業的真實情況?
傳統報價體系
市場營銷的成功受4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產品品種策略,二是價格策略,三是產品分布策略,四是廣告宣傳策略。受目前我國消費水平的影響,在這4個因素(或者說策略)中價格因素起主導作用。在制定產品價格時,又有3個基本的指導思想:一是針對競爭對手制定價格,二是針對市場需求制定價格,三是針對成本制定價格。
以一本書的印製為例,其加工成本通常考慮以下幾項:
(1)原材料(通常是指紙張,客戶來料不做計算);
(2)圖文處理排版、出片(客戶來片不做計算);
(3)上版(含拼版、曬版);
(4)印工(內文按令計算,封面按色令計算,而教科書和社會業務的印工有顯著差別);
(5)裝訂等印後加工(按萬頁計算,包括一些包裝材料)。
以上5項成本合計後,再加上企業一定的利潤則為產品的最後加工價格,如果除以這本書的總印張,則得出單位印張的加工價格。目前針對非教科書類的書籍印製,大多數企業是按照印張價來報價。當然,對於一些加工工藝較為復雜的產品,如封面有表面整飾項目(燙金、上光、覆膜等)或對於裝訂有特殊要求的情況等,報價項目則要相應增加,總之不能漏項。
1.如果針對競爭對手制定價格,例如,一本書的印製,紙張和印數確定,競爭對手的報價為1.25元/印張,我們的報價為1.1元/印張。如果競爭對手壓價,我們的底線在哪裡,何種價位是我們的盈虧平衡點?
2.如果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報價,例如,這種產品的加工工藝復雜,只有我企業能夠完成,因此競爭對手的價格在考慮因素中所佔比重不大。那麼,印刷完成後,我們加工這份訂單的獲利到底有多大?以後有多大的可能再獲得同樣的訂單?
3.印刷品報價主要是由經營部門的人員完成,這就要求報價人員對產品的加工流程相當熟悉,同時熟知各種原材料的最新市場價格,並且細心、認真,不漏項。但是,如果漏報了某項,誰來監督?
4.印刷完成後,可以很容易算出這筆訂單的加工產值,但是,廠長關心的是這份訂單創造的利潤是多少,而不是加工產值的大小。在印製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原先預測紙張耗用為120令,實際操作中由於技術水平等原因可能耗用更多;原先預計印製時間為2天,實際花費3天,多佔用印刷機1天;由於內部管理原因造成機器無故等紙、等版等情況。那麼,什麼樣的報表能夠及時向管理者反映這種情況?
5.某些客戶帶來的訂單量多,加工產值大,但利潤率卻不高,同時佔用企業的有效工作時間較長。那麼,誰是我們的高端客戶?
以上僅提出一些管理者常發出的疑問,實際工作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弄清楚。要想回答以上問題,僅靠傳統報價體系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有必要了解另外一種報價體系,即基於小時成本工價的報價。
崗位成本核算體系
小時工價的確定基於崗位成本以及在這個成本點(崗位)上的生產小時總數。
以一家印刷企業的膠印車間為例,該車間有4台單張紙印刷機,其具有不同的色組、不同的型號、不同的品牌,現將這4台印刷機分別設為4個不同的成本點,每個成本點都用一個相應的編號表示。如「241」,「2」表示膠印車間;「4」表示印刷機為四色;「1」表示印刷幅面為對開。
1.崗位成本核算原則
崗位成本核算的原則是,任何發生的成本和費用,不論是生產成本還是管理費用都必須按照一定的比率分攤進各個成本點中。仍然以這台四色印刷機為例,可能歸集在這個成本點上的成本如下:①設備的購買原值:包括其附屬設備;②設備的凈值:預計值;③折舊:每年的折舊數額;④生產場地租金:換算成這台設備佔用的面積應該承擔的金額;⑤人員成本:在這台印刷機上工作的所有人員的工資(來自財務會計數據);⑥佔用面積:如果生產場所屬於個人所有,仍然要折算出這台設備佔用的面積所應承擔的房屋折舊費用,為了保證生產通暢的過道也應按一定比例分攤進這個車間的4台設備(4個成本點)中。
除此之外,一些不能按實際發生進行歸集的費用也必須平均分攤進這個車間的4台設備中。如:①間接生產費用:各種清洗劑、潤滑油、水費、電費(如車間空調的電費)以及修理費等;②管理費用:車間主任、統計員、檢驗員、清潔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工資;③間接管理費用:廠級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費用按一定比例分攤到該車間,再分攤到這台印刷機上。
以上各項成本和費用以年為單位進行總計,得出這台印刷機上的總成本。
2.預計生產小時的方法
(1)設備每年的計劃工作天數
從企業生產日歷中得出,如:365天(日歷天數)-104天(星期日+星期六)-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即日歷天數減去星期日、星期六和法定節假日。
(2)設備每年的計劃生產小時
250天×8小時/天=2000小時。
(3)開工率為90%的生產小時
2000小時×90%=1800小時。
(4)實際利用率為82%的生產小時
1800小時×82%=1476小時。
3.幾個關鍵的企業生產參數
(1)生產時間
全年的日歷天數-星期日、星期六和法定節假日=設備計劃工作天數;
設備計劃工作天數-公休假、工傷事假、病假和調休等=取決於人員的生產時間;
取決於人員的生產時間+加班時間、輔助時間=計劃生產時間。
(2)開工率
開工率是指一個成本點上正式生產時間與輔助時間之和與設備計劃工作天數之比。
開工率=〔(正式生產時間+輔助時間)/崗位生產時間〕×100%=(計劃生產時間/崗位生產時間)×100%。
(3)實際利用率
實際利用率是指一個成本點上正式生產時間除以正式生產時間與輔助時間之和。
實際利用率=〔正式生產時間/(正式生產時間+輔助時間)〕×100%。
時間這個概念對於企業的管理部門只有一個含義,但對於生產部門的各個成本點則有生產時間和輔助時間之分,即有效時間和無效時間,這兩者之和構成了總的工作時間。輔助時間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生產,但卻維持著生產的正常進行,如小修、換橡皮布、換水絨套等,但是,必須將輔助時間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比例,如果輔助時間過長,即無效時間過長,勢必造成生產效率低下。而實際利用率則反映出企業的有效生產時間占總生產時間的比例,企業管理者藉助於這個參數可以對生產部門的工作進行監控。實際利用率越高,表明企業的生產效率越高,換句話說,意味著總工作時間中可以提供更多的時間用於印刷。
4.小時工價
通過預計可以得出這台印刷機全年的成本和費用與計劃生產時間,假定其全年的成本和費用為10萬元,全年生產時間為1476小時,則這個成本點的小時工價為10萬元/1476小時=67.75元/小時。
提出小時工價的概念在於說明無論這台印刷機是否在印刷產品,企業每小時都要為此支付67.75元。有了這個概念,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諸如:
(1)當印刷車間未承接生產任務時,就沒有收益可獲得以抵消這項支出,而機器停產1天就要損失542元(67.75元/小時×8小時),這也是許多印刷企業在所接訂單是微利時也要承接加工任務的原因,同時,這也能促進經營部門的營銷工作。
(2)每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中, 除去印刷前的准備時間和印刷結束後的整理時間,真正用來創造效益的時間只有機器在印刷的這段時間(實際利用率的概念)。實際生產時間的提出能夠促使操作人員減少換版、調試機器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正式印刷。
(3)幫助管理者解答了前面的問題,為什麼本來預計2天能完成的任務,實際花費3天?通過對員工填寫的日報表的分析,可以幫助管理者找到企業的「軟肋」,如輔助時間過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曬版跟不上,紙張供應不到位,還是客戶臨時改動等原因,有助於管理者進行決策和改進方法。
(4)找到企業的保本點在哪裡。此時價格的制定,就不能完全針對競爭對手和市場需求來制定,營銷人員必須清楚本企業的保本點,至少要保證印製這件印刷品所經過各個工序的成本點的成本之和能夠和加工產值相抵,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談到和對手競爭,向市場看齊。
小時工價應用的可能性
就目前所做的調研顯示,很多企業都希望能夠嘗試用小時工價的方法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企業的生產成本,在這個基礎上再結合競爭對手和市場需求的情況制定最佳的加工價格。小時工價在企業中的應用必須藉助於行業管理軟體,用計算機來處理各項數據以替代手工報價。在前期的資料庫建立階段,因為涉及到眾多成本點的確定以及各項成本的合理分攤,工作量很大,但是一旦准備工作完成,利用小時工價將使報價工作更加快捷、更加准確。
在實際應用中,首先根據產品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如膠印、凹印等),即確定所經工序的各個成本點,一個工序結束後會提醒報價人員進入下道工序而不致於漏項,然後根據訂單印數計算出所需加工時間,得出生產成本。材料成本的確定無須四處詢價,因為原材料的庫存情況是即時的,隨時供報價人員查詢。這幾項成本相加再乘以一定的利潤率(企業希望獲得的)就得出這份訂單的加工價格。如果客戶接受這個價格,報價單上的信息自動生成施工單,同時也是產品完工後用於訂單結算的憑證,通過進行報價和實際成本的比較,了解這份訂單的實際獲利情況,便於管理者分析原因,進行改進。
參考資料: http://i.cn.yahoo.com/shujing198209/blog/p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