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晶振是什麼
Crystal中文名就是石英晶體振盪器或者簡稱晶振。常見的音效卡都支持44.1kHz和48kHz的信號輸入,而這2種采樣率不是整數倍關系,如果同時支持這2種采樣率輸出的話,音效卡上需要2顆晶振。分別為12.288MHz和24.576MHz(或者為他們整數倍的頻率)。
而通過SRC後,輸出的采樣率(一般)固定在48kHz,這樣音效卡可以節省一顆晶振,降低了成本,雖然AC'97 2.1開始支持多種采樣率輸出,但廠家都傾向使用硬體或者軟體SRC輸出以節省成本。晶振也有品質好壞的分別,但好的和壞的之間差異並不是非常明顯,因此,晶振的品質問題還夠不成音效卡音質的瓶頸。晶振很好識別,一般那個金屬殼的元件就是晶振。
在一些講究品質的音效卡上,會使用到2顆晶振,分別負責44.1kHz和48kHz(或其倍頻)的採用率輸出
⑵ 晶振成本由什麼控制
1,晶振的頻率范圍。低頻與高頻,成本相對較貴。前提是要依附於使用的晶振封裝,比如同樣是8MHZ晶振,封裝3225與封裝5032的成本反差較大。原理很簡單,8MHZ本身屬於低頻范圍,遇上封裝較小的3225晶振,在晶片磨損與製作時產生的不良率過大,從而需要反復檢測以保證產品的性能和產品百分百的工作率。因此成本較貴!
2,晶振的腳位。意想不到晶振成本也取決於晶振腳位吧,那麼什麼樣腳位的晶振成本較貴了!晶振腳位有兩腳和四腳之分,2腳無源晶振成本較貴,例如KDS晶振中的DSX320G系列!
3,晶振的溫度。毋庸置疑,晶振工作溫度的范圍影響著晶振成本的因素。簡化而言,晶振工作溫度不同,其使用級別也不同,例如-20—75攝氏度,甚至可耐溫度范圍更小的,都屬於民用晶振,也稱之為消費類晶振;溫度-40—85的工作溫度,屬於工業級;-40—125攝氏度屬於汽車及;-50—150攝氏度屬於軍工級。不同等級的工作溫度,晶振成本也有不同的變化。瑞泰建議,在咨詢晶振的同時,如果告知使用產品范圍,供應廠商會更加明確晶振的參數要求。
4,晶振的精度。精度往往由PPM表示,另外一種通俗易懂的說辭稱之為頻率誤差,不同精度的晶振,產生的頻率誤差越小,當然如果想要晶振頻率越准確,那頻率誤差越小越好。所以不難理解晶振的精度為什麼是影響晶振成本變化的原因之一。
5,負載電容。晶振頻率晶振封裝一致,負載電容不同也將影響晶振的成本變化。
6,晶振封裝。在我們認知中,晶振封裝越小越貴,這是一點,然而晶振封裝越大,成本也越高。因為小型化的貼片晶振磨損晶片較多,大型化的貼片晶振晶片使用較多。
⑶ 晶振是用來干什麼的在電路中起什麼作用
晶振是石英晶體振盪器的簡稱,其作用是與集成電路或三極體一起構成頻率十分穩定的振盪器。
晶振在電路中的作用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時鍾信號。通常一個系統共用一個晶振,便於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訊系統的基頻和射頻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過電子調整頻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與鎖相環電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統所需的時鍾頻率。如果不同子系統需要不同頻率的時鍾信號,可以用與同一個晶振相連的不同鎖相環來提供。
工作原理
晶振具有壓電效應,即在晶片兩極外加電壓後晶體會產生變形,反過來如外力使晶片變形,則兩極上金屬片又會產生電壓。如果給晶片加上適當的交變電壓,晶片就會產生諧振(諧振頻率與石英斜面傾角等有關系,且頻率一定)。
晶振利用一種能把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晶體,在共振的狀態下工作可以提供穩定、精確的單頻振盪。在通常工作條件下,普通的晶振頻率絕對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五十。利用該特性,晶振可以提供較穩定的脈沖,廣泛應用於微晶元的時鍾電路里。
⑷ 晶振成本的六個重要參數有哪些
1,晶振的頻率范圍。低頻與高頻,成本相對較貴。前提是要依附於使用的晶振封裝,比如同樣是8MHZ晶振,封裝3225與封裝5032的成本反差較大。原理很簡單,8MHZ本身屬於低頻范圍,遇上封裝較小的3225晶振,在晶片磨損與製作時產生的不良率過大,從而需要反復檢測以保證產品的性能和產品百分百的工作率。因此成本較貴!
2,晶振的腳位。意想不到晶振成本也取決於晶振腳位吧,那麼什麼樣腳位的晶振成本較貴了!晶振腳位有兩腳和四腳之分,2腳無源晶振成本較貴,例如KDS晶振中的DSX320G系列!
3,晶振的溫度。毋庸置疑,晶振工作溫度的范圍影響著晶振成本的因素。簡化而言,晶振工作溫度不同,其使用級別也不同,例如-20—75攝氏度,甚至可耐溫度范圍更小的,都屬於民用晶振,也稱之為消費類晶振;溫度-40—85的工作溫度,屬於工業級;-40—125攝氏度屬於汽車及;-50—150攝氏度屬於軍工級。不同等級的工作溫度,晶振成本也有不同的變化。瑞泰建議,在咨詢晶振的同時,如果告知使用產品范圍,供應廠商會更加明確晶振的參數要求。
4,晶振的精度。精度往往由PPM表示,另外一種通俗易懂的說辭稱之為頻率誤差,不同精度的晶振,產生的頻率誤差越小,當然如果想要晶振頻率越准確,那頻率誤差越小越好。所以不難理解晶振的精度為什麼是影響晶振成本變化的原因之一。
5,負載電容。晶振頻率晶振封裝一致,負載電容不同也將影響晶振的成本變化。
6,晶振封裝。在我們認知中,晶振封裝越小越貴,這是一點,然而晶振封裝越大,成本也越高。因為小型化的貼片晶振磨損晶片較多,大型化的貼片晶振晶片使用較多。望採納,我們是凱越翔電子,有問題歡迎咨詢。
⑸ 晶振跟陶振有什麼區別
晶振跟陶振的區別:
1、體積:晶振因為封裝體積做不了很低的頻率,但陶振可以,陶振的體積較大;
2、成本:一般來說,晶振比陶振要貴;
3、精度和溫度穩定度:石英晶振較陶瓷晶振精度高,溫度穩定性好。
知識點延伸:
從技術參數上來說,石英諧振器可以代替陶瓷諧振器,但是陶瓷諧振器不一定能代替石英諧振器,陶瓷諧振器多在電視遙控器上,玩具產品等對精度要求不高的產品中,而在儀器儀表,通信通訊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中要求精度要的地方就需要石英諧振器。
⑹ 什麼是晶振
晶振,即晶體振盪器。
有一些電子設備需要頻率高度穩定的交流信號,而LC振盪器穩定性較差,頻率容易漂移(即產生的交流信號頻率容易變化)。在振盪器中採用一個特殊的元件——石英晶體,可以產生高度穩定的信號,這種採用石英晶體的振盪器稱為晶體振盪器。
1. 外形、結構與圖形符號
在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切下薄片,將薄片兩端拋光並塗上導電的銀層,再從銀層上連出兩個電極並封裝起來,這樣構成的元件叫石英晶體諧振器,簡稱石英晶體。
2. 特性
石英晶體有兩個諧振頻率,即fs和fp,fp略大於fs。當加到石英晶體兩端信號的頻率不同時,它會呈現出不同的特性。
①當f=fs時,石英晶體呈阻性,相當於阻值小的電阻。
②當fs<f<fp時,石英晶體呈感性,相當於電感。
③當f≥fp時,石英晶體呈容性,相當於電容。
3.電路符號:晶振是電子電路中最常用的電子元件之一,一般用字母「X」、「G」或「Z」表示,單位為Hz。
4.組成:晶振主要是由晶體和外圍元器件構成的。
5.工作原理:晶振具有壓電效應,即在晶片兩極外加電壓後晶體會產生變形,反過來如外力使晶片變形,則兩極上金屬片又會產生電壓。如果給晶片加上適當的交變電壓,晶片就會產生諧振(諧振頻率與石英斜面傾角等有關系,且頻率一定)。晶振利用一種能把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晶體,在共振的狀態下工作可以提供穩定、精確的單頻振盪。在通常工作條件下,普通的晶振頻率絕對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五十。利用該特性,晶振可以提供較穩定的脈沖,廣泛應用於微晶元的時鍾電路里。晶片多為石英半導體材料,外殼用金屬封裝。
⑺ 晶振是什麼,能幹什麼,
晶振是石英晶體振盪器的簡稱。其外形多為矩形或小圓柱形金屬殼封裝,銀白色。其作用是與集成電路或三極體一起構成頻率十分穩定的振盪器。你只要打開錄音筆、電子表等電子產品產品外殼便可見到之。
⑻ 晶振是什麼意思
晶振有著不同使用要求及特點,通分為以下幾類:普通晶振、溫補晶振、壓控晶振、溫控晶振等。在測試和使用時所供直流電源應沒有足以影響其准確度的紋波含量,交流電壓應無瞬變過程。測試儀器應有足夠的精度,連線合理布置,將測試及外圍電路對晶振指標的影響降至最低.
⑼ 什麼是晶振
晶振一般叫做晶體諧振器,是一種機電器件,是用電損耗很小的石英晶體經精密切割磨削並鍍上電極焊上引線做成。這種晶體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給他通電,他就會產生機械振盪,反之,如果給他機械力,他又會產生電,這種特性叫機電效應。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其振盪頻率與他們的形狀,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關。由於石英晶體化學性能非常穩定,熱膨脹系數非常小,其振盪頻率也非常穩定,由於控制幾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諧振頻率也很准確。根據石英晶體的機電效應,我們可以把它等效為一個電磁振盪迴路,即諧振迴路。他們的機電效應是機-電-機-電....的不斷轉換,由電感和電容組成的諧振迴路是電場-磁場的不斷轉換。在電路中的應用實際上是把它當作一個高Q值的電磁諧振迴路。由於石英晶體的損耗非常小,即Q值非常高,做振盪器用時,可以產生非常穩定的振盪,作濾波器用,可以獲得非常穩定和陡削的帶通或帶阻曲線。
晶振是石英振盪器的簡稱,英文名為Crystal,它是時鍾電路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向顯卡、網卡、主板等配件的各部分提供基準頻率,它就像個標尺,工作頻率不穩定會造成相關設備工作頻率不穩定,自然容易出現問題。由於製造工藝不斷提高,現在晶振的頻率偏差、溫度穩定性、老化率、密封性等重要技術指標都很好,已不容易出現故障,但在選用時仍可留意一下晶振的質量。晶振在應用具體起到什麼作用微控制器的時鍾源可以分為兩類:基於機械諧振器件的時鍾源,如晶振、陶瓷諧振槽路;RC(電阻、電容)振盪器。一種是皮爾斯振盪器配置,適用於晶振和陶瓷諧振槽路。另一種為簡單的分立RC振盪器。基於晶振與陶瓷諧振槽路的振盪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較低的溫度系數。RC振盪器能夠快速啟動,成本也比較低,但通常在整個溫度和工作電源電壓范圍內精度較差,會在標稱輸出頻率的5%至50%范圍內變化。但其性能受環境條件和電路元件選擇的影響。需認真對待振盪器電路的元件選擇和線路板布局。
在使用時,陶瓷諧振槽路和相應的負載電容必須根據特定的邏輯系列進行優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對放大器的選擇並不敏感,但在過驅動時很容易產生頻率漂移(甚至可能損壞)。影響振盪器工作的環境因素有:電磁干擾(EMI)、機械震動與沖擊、濕度和溫度。這些因素會增大輸出頻率的變化,增加不穩定性,並且在有些情況下,還會造成振盪器停振。上述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使用振盪器模塊避免。這些模塊自帶振盪器、提供低阻方波輸出,並且能夠在一定條件下保證運行。最常用的兩種類型是晶振模塊和集成RC振盪器(硅振盪器)。晶振模塊提供與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硅振盪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盪器高,多數情況下能夠提供與陶瓷諧振槽路相當的精度。選擇振盪器時還需要考慮功耗。分立振盪器的功耗主要由反饋放大器的電源電流以及電路內部的電容值所決定。CMOS放大器功耗與工作頻率成正比,可以表示為功率耗散電容值。比如,HC04反相器門電路的功率耗散電容值是90pF。在4MHz、5V電源下工作時,相當於1.8mA的電源電流。再加上20pF的晶振負載電容,整個電源電流為2.2mA。陶瓷諧振槽路一般具有較大的負載電容,相應地也需要更多的電流。相比之下,晶振模塊一般需要電源電流為10mA~60mA。硅振盪器的電源電流取決於其類型與功能,范圍可以從低頻(固定)器件的幾個微安到可編程器件的幾個毫安。一種低功率的硅振盪器,如MAX7375,工作在4MHz時只需不到2mA的電流。在特定的應用場合優化時鍾源需要綜合考慮以下一些因素:精度、成本、功耗以及環境需求。
晶振是控制CPU的時鍾頻率的,也就是產生高低電平的周期(產生一個高電平,和一個低電平為一個周期,)一般說來次頻率越高,電腦在單位時間里處理的速度越快晶振本身並不產生振盪,但它會以一個固定的頻率與外電路發生諧振,前提是外電路的振盪頻率必須與晶振的固有振盪頻率相一致,起碼也要非常接近,否則電路將停振。關於測試,一般業余情況下用萬用表測有電阻(指表針動)則已損壞(振盪頻率很低的表針也會略擺,但馬上歸零),表針不動(電阻無窮大),有可能好,有可能引線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