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這個完工產品的分配比例怎麼算出來的有關成本會計的
你看的這個不是題,是實務的例子,光看那些是不會知道的。
作業成本分配率的計算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根據成本庫實際發生的成本和作業的實際產出,計算單位作業產出的實際成本,即實際作業成本分配率;
另外一種是根據預算作業成本可成本和預算作業產出或正常作業產出計算預算作業成本分配率或正常成本分配率。
做題的話,題中是會告訴你的
實務的話,是要按照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的。
B. 單位成本(分配率)應該怎麼計算
多產品才涉及分配率的問題。
A產品分配率=A產品成本/總成本。
B產品分配率=B成品成本/總成本。
C. 成本分配率怎麼算哦,嗚嗚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一般可以分出。製造費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兩種產品的產值比例分配。
如甲產品的產值是200萬,乙產品的產值是100萬,那製造費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
如本月的製造費用是10000元。按以上的分配比例:甲產品的製造費用應該是6667元,乙產品的製造費用是3333元
借:生產成本--甲產品6667元
借:生產成本--乙產品3333元
貸:製造費用
10000元
D. 如何計算間接成本分配率的計算方法
間接成本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除以各種產品生產工人工資總額。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間接成本=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工資*間接成本分配率
在實際核算工作中,對於施工間接費用的分配,往往先計算本期實際發生的施工間接費用對接施工間接費用定額計算的施工間接費用的百分比,再將各項工程按定額計算的施工間接費用進行調整,即將上列算式可以改為:
某項工程本期應分配的施工間接費用=[該項工程本期實際發生的直接費(或人工費)×該項工程本期該項工程規定的施工間接費用定額]×本期實際實際發生的施工間接費用÷∑[各項工程本期實際發生的直接費(或人工費)×各項工程規定的施工間接費用定額]
(4)作業成本分配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間接費用簡化分配法在採用分批法計算產品成本下,對各月發生的間接費用分配計入各批產品成本的一種簡化方法。在按產品批別組織生產,且各月產品批別較多的企業里,採用分批法計算產品成本,每月必須將間接費用分配到各批產品上去,其工作量很大,為此,可採用一種簡化的費用分配方法。
要點是:每月由廠部匯總當月發生的間接費用,同時按產品批別匯集實際工時,月末如有完工產品批別,則按費用項目分別計算累計間接費用分配率,據以確定完工產品批別應分配的間接費用。
E. 分配率如何計算
名詞解釋
分配率:主要有勞動分配率和成本分配率這兩類。
勞動分配率
1)簡介
勞動分配率是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舊、稅收凈額、企業利潤、勞動者收入等四部分組成。 其計算公式為:勞動分配率=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總額×100% 。它是集中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水平的指標,也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相對水平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標。
勞動分配率表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有多少比例用於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同一企業在不同年度勞動分配率比較,在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勞動分配率的比較,說明人工成本相對水平的高低。勞動分配率指標一般只能在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進行分析比較,或對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進行比較。
2)運用
根據勞動分配率推算人事費總額
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附加價值(同期增加值總額)×100%
所謂附加價值,對企業來說,是企業本身創造的價值,它是生產價值中扣除從外面購買材料或動力的費用之後,所附加在企業上的價值,附加價值即成為勞動與資本之間分配的基礎。
附加價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①、扣減法,即從銷貨額中減去原材料等從他企業購入的由他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其計算方法是:
附加價值=銷貨(生產)額-外購部分
=銷貨凈額-當期進貨成本-(直接原材料+購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費+間接材料)
②、相加法,即將形成附加價值的各項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計算方法是:
附加價值=利潤+人事費用+其他形成附加價值的各項費用
=利潤+人事費用+財務費用+租金+折舊+稅收
F. 成本會計分配率怎麼計算
成本會計中有很多費用分配率,你要的是哪一種費用的分配率?是材料費用?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能否說具體、准確一點?
通用的分配率公式是:
某項費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費用/分配標准之和
G. 這是作業分配率預計表,有人知道他的分配率怎麼算的么
分配率=總費用/總作業量
H. 作業成本法的內容
作業成本法 一般認為,作業成本法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作業的劃分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工藝流程的各個環節、總裝、質檢到發運銷售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准確的產品成本。同時,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用的跟蹤,為消除不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需求者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進最大限度的節約,提高決策、計劃、控制能力,以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計算程序分為兩大階段六個步驟。第一階段是將製造費用分配到同質的作業成本庫(同一成本),並計算每一個成本庫的分配率;第二階段是利用作業成本庫分配率,把製造費用分攤給產品,計算產品成本。其實際操作步驟如下:
1.定義、識別和選擇主要作業;
2.歸集資源費用到同質成本庫。這些資源通常可以從企業的總分類帳中得到,但總分類帳並無執行各項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
3.選擇成本動因,計算成本庫分配率。從中選擇一個成本動因作為計算成本分配率的基準。成本計量要考慮成本動因材料是否易於獲得;成本動因和消耗資源之間相關程度越高,現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會越小;
4.計算成本庫分配率;
5.把作業庫中的費用分配到產品上去;某產品某成本動因成本=某成本庫分配率X成本動因數量
6.計算產品成本。作業成本計算的目標最終要計算出產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單獨作為一個作業成本庫處理。將產品分攤的製造費用,加上產品直接成本,為產品成本。某產品成本=∑成本動因成本+直接成本
作業成本法產生的基礎,以及它的促進成本分配的精確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決策相關性、提供有意義的非財務信息、拓展成本服務的范圍等特點,表明與現代企業相適應的成本控制制度,應是建立在作業管理基礎上的;它將形成產品的各項作業作為責任和控制中心,從成本發生的根源上展開分析,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建立最優的動態的增值標准,從財務和經營兩個方面對作業業績進行評價,不斷改變作業方式,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為此,作業成本法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在一般應用中,應先分析作業成本法應考慮的問題,為順利實施准備充分的條件,堅持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改進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論等其它管理會計方法結合。在具體運用中,除了在製造業應用外,亦可在服務業上進行嘗試。如作業成本法運用於銀行業在國際金融界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它在銀行業的應用有重要意義。作業成本法在銀行應用可分為戰略成本管理、產品成本核算、顧客水平盈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幾個方面。
I. 單位成本(分配率)怎麼算
多產品才涉及分配率的問題。
A產品分配率=A產品成本/總成本
B產品分配率=B成品成本/總成本
等等
如果計算單位成本分配率,再公式後面除以數量,如
A產品單位承成本分配率=(A產品成本/A產品生產數量)/(總成本/總產量)
J. 生產成本分配率怎麼計算
生產成本中有=直接材料(領用材料)+製造費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一般可以分出。製造費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兩種產品的產值比例分配。如甲產品的產值是200萬,乙產品的產值是100萬,那製造費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
舉例:如本月的製造費用是10000元。按以上的分配比例:甲產品的製造費用應該是6667元,乙產品的製造費用是3333元
借:生產成本--甲產品6667元。生產成本--乙產品3333元。
貸:製造費用10000元。
(10)作業成本分配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