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如何投资理财
企业理财,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理财、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过程的管理,也是对企业现金流的资产管理。企业如果长期置存过量的现金,就会造成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企业需要扩大生产时却又难以融到资金。所以,企业理财必须在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产生收益。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开始关注企业投资管理的信息。
保证资金安全,规避资金风险
目前许多公司有融资需求,如此,企业主可能会通过一些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要关注这方面资金的成本,如果融资成本过高,进行投资所的回报就相对减少,要考虑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的突发会被动的拖长了融资期限,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
资金成本低,融资周期长。这是企业主关注的,但很多企业主往往会疏忽第2条,轻看了融资周期,很多例子都是因为融资周期到期引发了资金成本的提高这样的连锁反应。
保证资金流动性,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
如果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对资金进出的频率要求非常高,那么要求所投资的产品需要灵活,购买和赎回要非常的快捷。如果以这个作为前提,货币型基金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既能有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又不失资金的流动性,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但是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不高,所以适合资金进出频率要求高的企业,快存快取的形式。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使资金升值
企业如果资金不是非常需要快速进出的,可以用于中长时期投资的,那就可以进行企业的定制的投资模式了,可以用宏观的资产配置策略投资,组合投资模型,在资本市场中不同的标的进行狩猎,通过量化模型进行分析和投资标的选择。后面会简单的介绍一下宏观资产配置模型,和量化交易策略在资本市场上的运用。
资产配置模型
资产配置策略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通过量化的金融模型进行计算组合,从而达到获得收益的目的。
资产配置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全球资产配置、股票债券资产配置和行业风格资产配置;从时间跨度和风格类别上看: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战术性资产配置和资产混合配置;
从资产管理人的特征与投资者的性质上看:
可分为买入并持有策略(Buy-and-hold Strategy)、恒定混合策略(Constant-mix Strategy)、投资组合保险策略(Portfolio-insurance Strategy)、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y)。
通常需要考虑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和时间跨度要求,还需要注意实际的投资限制、操作规则和税收问题。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货币市场基金就常被投资者作为短期现金管理工具,因为其流动性好,风险较低。
资产配置策略在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管理,具有不同特征,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变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同时它们对实施该策略提出了不同的市场流动性要求。视具体的情况,因为资产配置模型是灵活变化的。
量化交易模型:
量化交易模型,量化投资和传统投资,二者都是基于市场非有效或弱有效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区别在于量化投资更加强调数据及严谨性。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量化交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纪律性
根据模型的运行结果进行决策,而不是凭感觉。纪律性既可以克制人性中贪婪、恐惧和侥幸心理等弱点,也可以克服认知偏差,且可跟踪。
2、系统性
具体表现为“三多”。一是多层次,包括在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选择、精选具体资产三个层次上都有模型;二是多角度,量化投资的核心思想包括宏观周期、市场结构、估值、成长、盈利质量、分析师盈利预测、市场情绪等多个角度;三是多数据,即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3、套利思想
量化投资通过全面、系统性的扫描捕捉错误定价、错误估值带来的机会,从而发现估值洼地,并通过买入低估资产、卖出高估资产而获利。
4、概率取胜
一是量化投资不断从历史数据中挖掘有望重复的规律并加以利用;二是依靠组合资产取胜,而不是单个资产取胜。
以专业的方式为公司企业定制投资模型,资产配置组合投资模型
所以资产配置模型是宏观的组合投资策略,结合科学的量化交易进行投资。从而真正达到了科学的投资,专业的事情就可以有专业的方法来完成了。
用专业的视角进行分析,在这方面,浙邦投资致力于帮助投资人,解决投资人在投资上的难题,浙邦投资主要针对于企业和高净值客户提供专属的一站式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如果您有相关的投资疑问,欢迎您咨询我们(021)60936371,愿浙邦投资可以帮助您解决投资上的疑问。
有了这些,企业可以利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获得额外的高收益。做到资金的不断延续,更好的做到财富的传承,这是企业投资理财的高端定制的模式,深受企业主的厚爱。
浙邦投资祝投资者朋友们投资顺利。
2. 为什么说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因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有着积极的方面。
一、利用股票市价来计量,具有可计量性,利于期末对管理者的业绩考核;
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股票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企业投资工具模型是什么扩展阅读:
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一些缺点:
1、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就中国现在国情而言,上市公司并不是中国企业的主体,因此在现实中,股东财富最大化尚不适于作为中国财务管理的目标;
2、股东财富最大化要求金融市场是有效的。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员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以损失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作出逆向选择。
3、股票价格除了受财务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受到了理论界的质疑。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最大缺陷在于其概念上的不完整性,有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之嫌。在中国,目前股份制企业还是少数,所占比例不大,不具普遍性,不足以代表中国企业的整体特征。
仅提股东财富最大化,就不能概括大量非股份制企业的理财目标,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使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许多非股份制企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没有广泛性,兼容能力也小。
3. 投资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投资的主要工具有哪些散户炒股亏得多赚的少,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多种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本钱;二是没有必要的高超技术;三是没有真实可信的信息渠道来源;四是缺乏不为涨喜、不为跌忧的良好心态较于在老家从事农业生产,拉车本身的强度
4. 企业模型是什么
企业模型就是“企业DNA”。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提区(Noel M. Tichy) 提出。企业
DNA也就是企业基因密码,企业作为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有自己的遗传基因,跟人类DNA相差
不远。如果说人的基因决定了人的身体素质和发展潜质,那么企业DNA决定了企业的形态、发展乃
至变异的种种特征,决定了企业规模、类型以及企业经营是否健康有序等最基本的方面。
“企业DNA”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提区(Noel M. Tichy) 提出。企业DNA也就是企业
基因密码,企业作为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有自己的遗传基因,跟人类DNA相差不远。如果说人
的基因决定了人的身体素质和发展潜质,那么企业DNA决定了企业的形态、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
征,决定了企业规模、类型以及企业经营是否健康有序等最基本的方面。企业DNA概念的提出,其
价值在于把企业的发展视作是一个生命体的成长。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成长而非利润最大化;企业
得以存活的前提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非生产产品,这使得逐渐异化且渐行渐远的企业发展问题回
归其本原,因而能更清晰地把握企业发展的本质。
1.提区教授的企业DNA模型,主要关注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从组织形态上看基因密码如何构成。他
认为有两个主要的构成元素,一是决策架构,哪些决策会被制定,如何制定;二是社交架构,人们如何彼
此相处,如何彼此聆听、彼此支持、彼此尊重、如何处理冲突。企业的决策架构和社交架构整合起
来,就组成了企业的营运机制。这个机制会提供企业各种各样自我发展、教育以及反馈的功能,并
可以把企业的基因密码深深植入组织中。提区企业DNA模型实质包括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两方面,
只是他们认为企业DNA是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中的决策架构和社交架构这两个主要的元素。 David
Fagiano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企业DNA,企业文化携带大量的企业信息。David
Fagiano并没有否认企业DNA还包括其他内容,只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DNA的一部分。 2.肯·
巴斯金(Ken Baskin)在其专着和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公司DNA的问题。巴斯金在总结3M、联邦快
递等一些着名有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组织应当如何运用生物在适应生态变化方面的设计原
理,在当今的市场生态中存活下去的问题。巴斯金认为公司也有类似生物的遗传因子公司DNA,公
司特征是公司的DNA。公司DNA是一个关于程序和结构信息的数据库,具有无所不在、灵活性和独
特的利用模式等特征。 3.高哈特和凯利在企业蜕变理论中提出了生物法人的概念,认为企业是
有生命的有机体,称为“生物法人”。企业生物法人由十二对染色体组成。根据生物基因学知识,
个体的差异是因为个体基因印记不同。同理可认为,不同的企业生物法人也由为数众多、性格各异
的基因印记组成。以生物法人作为逻辑起点,以十二对染色体为分析框架,号召企业家创造企业独
有的基因构造,并通过塑造十二对染色体来确保企业健康成长,主张让企业永生不死的秘诀在于推动
企业十二对染色体同步蜕变,协调一致追求相同的目标。这十二对染色体分别是: (1)重新
规划的三对染色体,包括促进心智能量扩张、勾画企业远景形成使命感和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产生责
任感; (2)重建组织的三对染色体,包括建立经济模型(了解经济状况,财务指标分析)、
协调组织架构(类似于形成骨架)、重新规划工作结构(类似于肌肉,互相牵连); (3)重
振企业活力的三对染色体,包括把握市场脉搏(类似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将各因素联系起来)、创立
崭新事业(相当于生殖系统,需要人才的交流)、利用科技改变规则(相当于神经系统,传输各种信
号); (4)重启新生的三对染色体,包括设立报酬制度增强员工满足感、促进个人学习、发挥
团体功能。高哈特和凯利还把企业领导人看成是生物法人的基因工程师角色,其任务是要从合适的
染色体中取出合适的基因,并在适当的时间把基因嫁接到合适的地方,以便能让企业体内的十二对
染色体以最好的方式相互耦合,创造出独特的竞争力。作为企业高层主管,应当致力于企业体内独
有的基因构造,而不是去制造、控制企业体内的每一个细胞。 4.周晖等人认为已有的各种企业成长
理论是不完整的,企业生命模型是一种新的企业成长理论范式。在模型中,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企业
的多样性与生命周期特征。周晖等人认为: (1)由于企业具有生命特征,我们可以完全合理
地作出这样的映射,即企业也具有双螺旋结构。构成企业基因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双链是资本链
(Capital链)与劳动力链(Labor链)。资本和劳动力是企业组织的基本要素,其在市场中通过资
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获得; (2)企业DNA的碱基我们可以假定为企业家、企业的机制、技术
和文化,它们排列在内侧; (3)企业家、机制、技术和文化等企业组织的四个重要因素把资
本链和劳动链连接起来。 由于排列方式的无限,就构成了成千上万个不同的企业,即企业具有
广泛的多样性。同时由于其具备生命特征,所以企业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L链为人力资本链,由一
个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单位串接而成。C链为实物资本,由一个个市场化的资本单位串接而成。L链和C
链组成双螺旋链。连接的因素分别为企业家(E)、机制(M)、技术(T)、文化(C)。
5.Neilson et al将企业自身的属性特征类比于生物体的DNA,强调企业DNA在企业发展中的重
要性。他们认为企业的DNA由组织架构、决策权、信息传导和激励机制四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些基
本要素通过无数种组合方法形成企业的独特性,就像生物双螺旋结构的DNA由四种核苷酸分子组成一
样。美国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利用Neilson的企业DNA模型研开发了组织DNA剖析器,根据企业管理
层和员工对设置的19个问题的回答,评估企业在企业DNA的四个基本要素中的状况,并将企业分为
七种DNA类别。哈佛《商业评论》中文杂志引进组织DNA剖析器在我国进行为期4个月的调研后,
与博思艾伦公司在上海联合发布了调研结果。该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中接近一半显示
出较“健康”的企业DNA,这个数据优于全球调研结果。在全球调查中,健康企业的数量大约是
1/3。调查也给予中国企业管理者以警示,中国企业目前呈现的健康状态是一种脆弱的健康,因为在
它们体现出的灵活性等健康特征背后,风险管理机制和专业治理架构的缺位将会使企业的健康难以
持续。Neilson企业DNA模型现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得了证实,但也存在一些争论。
6.Aurick et al在其专着中提出了能力要素驱动型组织、企业基因和企业基因重组的概念,并探讨
了企业基因构建和企业基因重组的策略与方法等问题。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突破性发
展,使企业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从而使企业的分解成为可能。我们过去看的是整个企业或业务单元
的健康,而未来我们将越来越多地关注独立的业务构成单元,这就是企业的业务能力要素。企业业务能
力要素又称为能力要素、企业基因、企业DNA,是由一系列活动或资产构成的价值链要素,这些活
动和资产对于价值链的产出有实质性的贡献。企业业务能力要素分为有形能力要素、交易能力要素
以及知识能力要素三大类。
5. 创业期企业适合用什么评估模型进行价值评估
企业估值是将企业的全部资产作为评估对象的价值判断和估计过程。成本加和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本文针对传统估值方法的缺陷,探讨了经济增加值估值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一、企业价值评估传统方法的缺陷 成本加和法是从投入角度,即资产购建的角度,未考虑资产的实际效能和企业运行效率。同类企业只要原始投资额相同,无论效益好坏,其评估值都相同,甚至效益差的企业估值高于效益好的企业。同时,该方法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逐个考察得出企业的总价值,容易忽略商誉等组织资本。 市场法是利用产权市场上与被估企业相同或相似企业的交易及市场成交价作为参照,通过被估企业与参照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进行必要的差异调整,修正市场交易价格,从而确定被估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方法。市场法应用的主要困难是可比企业的选择,而且市盈率、市净值率等评价指标要求具备活跃、成熟、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条件。目前国内企业整体评估还不宜采用市盈率乘数法,只能作为辅助方法或粗略估算方法。 从投资人及企业的角度看,收益法是企业估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为企业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未来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而不是现存资产的多少。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是折现现金流量(Discounted Cash Flow,DCF)法。该方法应用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经营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序列可预期且为正值。使用WACC法确定折现率还必须具备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资本结构不变及股利分配制度稳定等严格假设。这些假设条件限制了DCF法在评估实践中的运用。首先,对于当前存在经营困难的企业或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企业当前现金流或收益往往为负,而且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为负;其次,DCF法只能估算已经公开的投资机会和现有业务未来的增长所能产生的现金流,没有考虑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各种投资机会,而这种投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企业的价值;第三,对于拥有某种无形资产,但目前尚未利用,预期现金流量难以估计,往往会低估企业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经济增加值模型 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是由StemStewart于1991年提出的用于评价企业财务经营业绩的指标。其为企业净经营利润减去所有资本成本的差额。如果差额为正,说明企业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指标的特点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能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或创造的价值,对全面准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经济增加值EVA=息前税后净利润-全部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投资资本报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从上述EVA的计算公式可知,当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超过资本成本时,EVA大于零,表明企业的经营收入在扣除所有的成本和费用后仍然有剩余,该剩余收入归股东所有,股东价值增大;反之,表明企业经营所得不足以弥补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在内的成本和费用,股东价值降低。可见,EVA与股东价值成同方向变化,追求EVA最大化即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企业价值应等于投资资本加上未来年份EVA的现值,即: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期EVA的现值。 EVA模型与DCF模型本质上是一致的。假定企业初始投资为Io,第t期税后营业净利润为NOPAT1;第t期新增投资资本为AI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WACC,则企业价值计算公式为: EVA模型能有效衡量公司任何单一年份的经营情况,而DCF模型难以通过对实际和预计现金流量的比较来跟踪企业经营期投资资本的情况。任何一年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的随意投资,都会影响现金流量及折现值,管理者容易为了改善某一年的现金流量而推迟投资,使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受损。而EVA模型不考虑前后年度资本随意投资额的大小,仅确定单一时期的预计EVA,并同实际产生的EVA对比分析,真正从“创值”而不是“创利”出发评估公司价值,因而有利于更真实完整地评估公司价值。 三、企业价值评估期权模型 在评估具有较高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创业企业,传统的估价模型往往会低估其价值。这类企业处于创业阶段,产品和技术单一,没有取得销售收入或销售收入比例很小,净现金流为负,而且可比公司甚少或者说很难从公开市场上获得可比信息,DCF模型和市盈率模型使用困难。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具有及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充分运用这种机遇的实力,这种获得未来巨大现金流的机会才是创业企业的价值所在。 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del,OPM)认为,应将传统估价理论所忽略的“管理弹性”和“策略弹性”纳入考虑范畴,同时考虑评估对象“不可逆性”和投资决策“可延迟性”。当净资产大于零时,应在采用净现值法的基础上考虑评估对象的不确定性所蕴藏的机会。即如果企业经理人能有效管理投资计划的不确定性,将大大提高企业价值。OPM融合了净现值法和决策法的优点,从净现值法中借用了估计风险值的观点,从决策法中借用了决策节点(允许在接到信息后和开始进入下步之前作出决策)的模拟灵活性。因此,OPM较好地体现对象资产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赋予其所有者在特定时间或特定时间以前,按照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资产权利的一份契约。期权只包含权利而不包含义务,其持有者可自由行使买进或卖出的权利。为取得该权利,期权购买者需在购买期权时向其卖方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金,称其为期权价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和负债方都可能拥有期权。资产方期权包括推出、扩大、缩小、放弃、开办和关闭项目的抉择权,在期权成本低于其提供利润时,资产期权增加了管理决策的灵活性,为投资创造了按低成本选择的能力;负债方期权包括可赎回债务和可转换债务,直接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1973年,布莱克(Black)和斯科尔斯(Scholes)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The Binomial Model)基础上,运用无风险完全套期保值和复制资产组合(Replicating Portfolio),提出了Black-Scholes期权评估模型。该公式为: 式中,c为买方期权价值,S为标的资产的现行价格,E为期权的执行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8为标的资产年投资回报率标准差,t为距到期日的剩余年数,N(d)为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小于或等于d的概率。 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是一个机会的价值,相当于期权总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对于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又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价值是其现有获利能力和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之和。因此,可以将折现现金流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结合起来,用折现现金流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的经营业务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进行折现,评估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价值,即现实获利能力的价值;用期权定价模型对其潜在获利机会价值进行评估,评估其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两者相加得到企业价值的评估值V,即V=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值s+期权价值c。 EVA估价模型克服了传统利润指标忽视企业资产价值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以及忽略所有者权益机会成本等弊端,但是EVA估价模型仅仅关注企业当期的经营情况,没有反映出市场对企业整个未来经营收益的预期。OPM估价模型也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如标的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标的资产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在期权有效期内保持不变、无风险利率固定等)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简化和抽象,而该模型计算过程和公式较复杂,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还是本文介绍的两种新模型,并没有哪种方法有绝对优势,评估师应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环境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去看
6. 请问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具和模型有哪些
转自以下网址的文章:
http://www.cpw.com.cn/article/2005-11/2005111715340024603.Htm
观点:究竟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2005年11月17日 麻红泽
核心竞争力一经提出就一直是热门话题!众多的管理专家、企业领袖、咨询顾问们都对其做了众多的论述。斗胆也来谈谈自己关于企业竞争核心的一点认识。张维迎老师曾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做了总结认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留不掉”五个特点。后来有专家加了第六个“变不了”。我们暂且不管他那么多特不特性的,太复杂了。
不同的企业在总结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总会有以下这么多可能的回答:技术能力、创新力、文化、人才、品牌或者管理能力……太多了。基于这些回答我们都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案例在反驳,最后发现都是靠不住的,或者最后自己也说不清楚了。没有办法了最后就会得出一大堆不同因素的组合,如战略、人本、文化,资金、技术、品牌,渠道、品牌、管理……来来去去发现公司的方方面面都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而企业不断壮大的本质却依旧不能明确解释。
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只是企业一定发展阶段的相对竞争力,在下一阶段的市场角逐中这些竞争力很可能成为企业持续成功的桎梏。IBM在大型机的纵向一体化优势在PC时代荡然无存。传统百货商店在超市、大卖场、专营店的冲击下不得不一次次调整其经营定位,看看传统的王府井百货除了金子招牌之外其它所有的都与时俱进了!看来似乎金字招牌是核心竞争力了,可是国内那么多的老字号拥有金字招牌都不得不面临经营压力,王麻子倒掉了,狗不理卖掉了,还有许多老字号在倒不掉、卖不掉、长不大的苦苦支撑着。
美国的汽车产业在福特流水线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规模制造优势,在上个实际70年代在丰田、本田为主以敏捷制造柔性生产为基础的规模生产冲击下全面溃败。但是作为日本汽车工业的代表之一的本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却陷入困境,不得不被法国的雷诺兼并,并由法国人管理从新焕发了活力。同样另一个作为日本企业骄傲的SONY面对三星、海尔等电子家电企业的竞争利润率低到接近亏损,不得已选择了把经营权交给了一个美国人,从新调整其经营战略希望以此突破日本企业的经营惯性。就连强大如微软者,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为了维系在PC时代的王者之气,竟然连李开复博士到google谋职,在我印象里竟然第一次不是作为被告出席在法庭上。其实背后怕是计算机要由PC时的控制桌面就是控制利润过渡到网络时代的控制搜索就是控制利润的时代吧!一个局外人只是私下猜猜,不得要领切勿取笑。
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原以为是可以长期依赖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看来太脆弱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一系列组合,而处于这一组合中心的恰恰就是企业家自己!企业竞争的核心永远都是企业家的竞争!
所谓竞争力的战略必须是企业家认识到的战略!所谓竞争力的人才也必须是企业家认为的人才!还有人才赖以发挥效用的组织也是企业家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而构建出来的。所谓竞争力的技术也只有在企业家打造的战略框架下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技术,否则就只能如SAP创始人在IBM时的创新,不是IBM的MRP,而是SAP的MRP了!并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企业管理软件产业。所谓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就更加依靠企业家了,看看郭士纳对IBM文化的成功改造,韦尔奇对通用电气文化变革的影响,就可以看出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的看似核心其实从属的地位,关于这一点有机会一定展开讨论,这里就先就此打住。
艾克卡在克莱斯勒就能扭转危机;郭士纳不仅可以保持IBM不肢解同样实现了服务转型;天才的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的一出一进,更能显示出企业家本人对于企业竞争的核心地位,不仅使苹果有了G4同时推出了iPOP,这不仅仅是产品而是天才的创造力改变这一行业,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了。国内的企业也是同样,不能形象没有张瑞敏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任正非的华为,王石的万科都会是些什么样子。
作为竞争核心的企业家,不论怎样被强调都是合理的,只是我们经常在核心竞争力的探讨中忽略掉处于最核心地位的企业家。那么一个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其实最核心工作就是不断选择出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够引导行业的人来担任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领导。看看世界知名通用电气对于继任者的筛选之漫长、条件之苛刻就可见一斑了!尊敬的韦尔奇先生在论述GE时也颇为自豪的表示其他公司和通用电气的差别在于“没有接班人选拔机制”。
投资银行界有一句明言:“投资就是投人”,而没有说成是投资技术、投资品牌、投资文化等等。而人,特指得就是处于管理团队核心的企业家。
最后还想再重复一次:企业竞争的核心永远是企业家!
7. 为一家公司做估值时,一般常用什么方法和模型
公司估值可分为两种大的approach:相对估值(Relative Valuation)和绝对估值(Absolute Valuation)。
相对估值就是跟别的公司比,主要有两种方法:
-可比公司分析(Comparable Companies Analysis,投行里简称“Trading Comps”)
-先例交易分析(Precedent Transaction Analysis,投行里简称“Deal Comps”)
前者拿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做参照,后者以过往的并购案例为坐标。一家公司上市了每天就有买卖,就会有实时定价,所以把价格除以某个公司的盈利指标(比如销售额、运营收入、净利润等)就可以得出一个“倍数”用来跟其他同行业公司对比看哪个便宜哪个贵(P/E, P/B, P/S, EV/EBITDA 都是这个逻辑)。可比公司分析适用于公司要上市了,看看同行业都什么倍数,或者并购的时候也作为参考看是否需要给很多溢价(比如有人透露风声A要被收购结果P/E飙到50倍但其他同业都只有20倍,这个时候就不用考虑在50倍P/E的基础上给什么溢价,因为都已priced in)。
而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的股票是没有市场每天去定价的,所以只有在有交易的时候(比如股权融资、出售老股等)会有新一轮定价,除非之前就参与了上一轮交易,否则外界只有靠挖公司官网、年报、新闻等渠道去找上一轮交易的定价。先例交易分析是并购里比较常用的估值方法。所谓并购,其实就是出售老股,现有股东把所持有股份卖给想要进来的新股东。
另外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就是控制权溢价(Control Premium),用人话说就是控股一家企业(50%+持股)所需要付出的溢价,因为控股了就可以指派董事、替换管理层、裁员、卖掉不赚钱的部门,等等。这些决策权相比买一家公司的股票等着升值和分红来说要更值钱。而可比公司分析看的是公司上市交易水平,是不包含控制权溢价的,所以做一桩获得控制权的并购(直接买50%+或者把现有持股比例提升至50%+)都是要看历史上可比公司的先例控股交易。
接下来简单讲讲绝对估值。绝对估值有两种常用方法:
-现金流折现分析(Discounted Cash FlowAnalysis,简称“DCF”)
-杠杆收购分析(Leveraged Buy-Out Analysis,简称“LBO”)
绝对估值比较复杂,因为需要搭建模型,有很多预测的细节,简单的预测只需要一张粗略的利润表,复杂的模型三张报表都需要搭建出来、销售需要细分化预测(分产品线、高中低端、一二三线地区+国际销售、扩张计划等)、借债偿付单独预测(现金流还完利息剩多少、什么情况下还本金、够不够钱正常运营、是否需要短期借债等),里面的各类假设可以钻研很久。
总而言之,DCF是将估值对象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但由于主观因素对假设影响较大,很多时候主要作为参考(算出来的是每股股价);LBO则主要关注估值公司未来产生的回报,常用于私募基金投资(算出来的是IRR回报率)。
和相对估值不同,绝对估值只关注公司本身,预测它未来的现金流,然后再回过来折算它现在的价值。用这个思路得到的估值较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之所叫“内在价值”,因为它是以公司未来发展为基础进行分析的结果,并不受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但由于模型需要诸多假设,所以DCF比较适用于未来可预测的公司,比如一个煤矿,勘探出来原材料体量,开采成本可预测,再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基本可以推算出这个矿未来能赚多少钱,今天折算成多少钱可以卖掉。
DCF的一大优点就是不受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从技术上来说,你最后得出来的数字可以捕捉到公司的全部价值,牛熊市闹翻天了都跟你没啥关系。当然,真是撞上了金融危机,最终销售价格和销量都可能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公司估值。
LBO跟DCF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算的是回报,所以主要适用于投资人,而且大部分适用于私募股权基金(PE)或对冲基金(HF),因为他们真正赚大钱的投资很多时候都是要加杠杆的。杠杆就是借钱,借钱就需要还本还息,所以杠杆收购适用于现金流强或者有大量可抵押资产的公司,这些公司即便碰到问题了也能卖资产偿还债务,不会弄到公司清算,损失掉股权价值。
更多细节,请参考:https://www.hu.com/question/19550629
本人在之前学业课程中也做过类似公司估值,相当复杂,用绝对估值,对未来的收入预测有众多需考虑,如公司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用相对估值,也不太容易找到特别类似的企业,由于企业结构,业务等不同;建议通过两种估值相比较后得到合适的结果
8. “企业上一般价值连、五力模型、钻石模型分析”是指什么
钻石模型是分析产业战略的,主要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竞争企业、政府、机会等因素分析。其中,生产要素分高级要素和初级要素,高级要素主要人才、通讯等,初级要素一般资金、劳力、自然条件等。生产要素是宏观分析产业竞争环境。需求条件指产业所在国或地区的市场需求,一般认为,周边市场的需求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强于外部市场。相关行业指相关或辅助行业,通常是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属于中观研究。竞争企业是指成功的产业中须有至少三家强势竞争企业存在,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产业林。政府和机遇,大家都知道,作用不小呀。
五力模型是用来分析产品的,主要有竞争对手情况,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还有就是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情况。
五种力量分别为: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根据上面五种竞争力量,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 ,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9. 企业行业环境分析中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内容
企业行业环境分析中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内容:从潜在加入者、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五种力量,判断与分析竞争格局。如下图所示: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10. 财务管理学人大第七版答案是什么
思考题
1.(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比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三方面的优点:考虑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克服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股东财富反映了资本与报酬之间的关系;(2)通过企业投资工具模型分析,可以看出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判断企业财务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3)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以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
2.(1)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之一:股东与管理层。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管理层经营管理企业,但是管理层努力工作创造的财富不能由其独享,而是由全体股东分享,因此,管理层希望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所有者则希望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股东财富报酬,由此便产生了管理层个人目标与股东目标的冲突。
(2 )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之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大股东通常是指持有企业大多数股份的控股股东,他们能够左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从而掌握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人数众多但持有股份数量很少的中小股东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尽管他们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的利润具有索取权,但由于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他们的权利很容易被控股股东以各种形式侵害。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实际上就演变成中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3 )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之三:股东与债权人。当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
3(1)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整体财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会得到更有效的满足。
(2)股东的投资报酬要求权是“剩余要求权”,是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满足之后的剩余权益。
(3)企业是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的组合。
(4)对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进行一定的约束。
4.财务经理将现金用于投资,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现金,然后,公司将现金支付给债权人、股东和政府。财务经理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在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进行资金运作,另一些工作是配合公司经营活动,安排资金收支,如进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等。
5.(1)为企业筹资和投资提供场所;
(2)企业可通过金融市场实现长短期资金的互相转化;
(3)金融市场为企业的理财提供相关信息。
6.(1)利率由三部分构成: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风险报酬;
(2)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通常以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无风险证券利率来代表纯利率;
(3)通货膨胀情况下,资金的供应者必然要求提高利率水平来补偿购买力的损失,所以短期无风险证券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
(4)风险报酬要考虑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风险,它们都会导致利率的增加。
二、练习题
答:(1)总裁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总裁下设副总裁,负责不同部门的经营与管理;按业务性质来说,一般需要设置生产、财务、营销、人事等部门,各部门总监直接向副总裁负责。
(2)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可能遇到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利益冲突,以及正确处理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针对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可以通过一套激励、约束与惩罚的机制来协调解决。针对股东与债权人可能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保护性条款惩罚措施来限制股东的不当行为。企业应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价值观,通过为职工提供合理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客户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承担必要的社会公益责任等行为来实现股东财富与社会责任并举。
(3)主要的财务活动: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在筹资时,财务人员应处理好筹资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方式筹资比率的关系,既要保证资金的筹集能满足企业经营与投资所需,还要使筹资成本尽可能低,筹资风险可以掌控;在投资时,要分析不同投资方案的资金流入与流出,以及相关的报酬与回收期,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在报酬最高的项目上。
三、案例题答:
1.赵勇坚持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恰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具体体现。2.拥有控制权的股东王力、张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或协商的方式解决。
3.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制约公司规模的扩大。
4.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对企业的控制权产生一定影响,只有当企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增加企业的整体财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会得到有效满足;反之,利益相关者则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对控股股东施加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企业的控制权发生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