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版画需要什么工具画版画应该用什么板
版画需要薄板、复写纸、白云笔、排笔、水彩/丙烯颜料最好,还要打印出来的跟薄板同等大小的图片,
㈡ 木刻版画常用工具材料及常用刀法有哪些.
木刻版画常用工具:不同口径的三角刀、圆口刀、斜刀、平铲刀、排刀、方口刀。
常用材料:各种木板,但初学者用胶木板比较好。
常用刀法:正切刀、覆刀、浅刀、摇刀、旋刀等十种刀法。
“木版画”或“木刻版画”。版画的一种。属于凸版。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类型刀具,根据画稿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或涂以水性等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的画面,概称“木刻”,是中外版画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或表层细洁的三夹板、五夹板等。
创作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木刻创作中画、刻、印均由一人完成。作者借此可使自己的创作意欲和艺术特点,在自画、自刻、自印的木刻艺术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鲁迅提倡的新兴木刻,即是以刀代笔,放刀直干,不模仿,不复制,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创造性。
复制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由画家绘稿、技工刻印而成。木刻版画包括绘、刻、印三个基本制作过程;如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进行,其以木刻的工艺手段摹照他人画稿刻作,力求达到原来画稿效果的,称“复制木刻”。
木面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以三角、方形、圆形的槽状刀刃,在纤维细密的纵剖面木材(如桌面或箱板)上刻作的版画。运用这种刻刀,在这种木面木板上可以挥凿自如,发挥刀法与木质的特性, 虽不能刻得过细,却可创造粗犷或秀丽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流行的木刻版画,大多属此类型。
木口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以实心钢条制成的刀,在纤维细密坚实的横断面木材(如砧板状)上刻作的版画。因这种木料纤维均匀竖立,刀刻时所受阻力均匀,不易碎裂, 宜于细刻; 大的面积,需要切块拼合。同时可利用这种刀头切口处的不同锐角刻出各种线条,如刀口排列成锯齿形的锐角,一刀就可刻出整齐的多条排线。欧洲版画家所刻精细的作品,大多属此类型。
㈢ 什么是年画制作年画所需要的工具有哪些
年画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供家庭过年张贴用的美术作品。年画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写情相结合的简明而夸张的手法,表现欢乐、幸福、吉祥、劳动和勇敢等题材。其色彩鲜艳明快,画法工整细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
磨拓工具:用于木版年画的制作,其作用是将画稿翻印在木刻板上。主要有打刷,是拓印中上纸所用工具之一;大、小长柄砸刷,它是拓印中用来拓印细部纹饰;还有拓包是上墨的工具。
木刻板:用于木刻年画制作。一般选用果树板,因木纹组织较细致,便于刻制,如梨木、白桃木等。
刀具:主要用于木刻年画的刻制工具。用的刀子有三角刀、圆口刀、平四刀、大圆凿、排刀等,与木刻版画的刀具大致相同。
墨滚:是木版年画拓印、套色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用橡胶制成的,一般手推油印机的里滚可以替代。
颜料:传统年画采用的颜料有印刷颜料油墨,也有的用粉质颜料。新年画的着色大多是用水粉、水彩、油画、丙烯等颜料,另外还有用色粉笔等颜色。
㈣ 什么叫版画它需要些什么绘画工具
版画: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中外最早的版画的形式是木刻复制版画,如我国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制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等,系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版画。十八世纪起才开始有画家自己绘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创作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创作版画。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品种。
��独幅版画
��在不经过制版的光滑版面上绘画或刷色,后再拓印为成品的一种版画形式。
��拓片
��直接拓墨在覆盖于凸版版面的纸张上的一种版画形式。如石刻拓片、砖刻拓片等。
��凸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凸面部位,其代表是木版画。其中用油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油印木版画”或“木刻”;用水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水印版画”或“水印木刻”。另有取麻胶、石膏、石块、砖块等为版材而仍用木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种凸版型版画。
��凹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凹面部位,其代表铜版画。其中由于制版方法不同可分为“线刻铜版画”、“干刻铜版画”、“网线铜版画”和“腐蚀铜版画”等。另有取锌版或其他金属等版材而仍用铜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种凹版型版画。
��平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表面部位,其代表是石版画。由于制版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石版画”和“转写石版画”等。另有取铝版、锌版等为版材而仍用石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平版型版画。
��孔版型版画
��又称“漏孔版”,墨色通过有孔眼的版材,漏泄到成品承受面,其代表是丝网漏印。另有以丝网漏印制版印刷方法而取尼龙网、卡普龙网、金属网及其他网料为版材的孔版型版画。
��玻璃版画
��在玻璃上制版后,再结合摄影技术而为成品的一种版画形式。
版 画 艺 术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着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版画
----------------------------------------------------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
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
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
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
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
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
属狭义。
沿革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
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
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
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
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
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
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
版画己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
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
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
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
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
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
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
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
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
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
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
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
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
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
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
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凸版版画:(德)丢勒《四骑士》
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
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
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
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
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
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
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
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
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
版画。
创作版画:(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
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
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
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
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
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
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
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
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
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
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
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
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
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
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
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
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
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
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
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
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
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
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
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
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
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
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
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
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
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
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
水印木刻:(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
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
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
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画 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
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
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
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
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
制方法有:
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
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
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
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画:(德)珂勒惠支《母爱》
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
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
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
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
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
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
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
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
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
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
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
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
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
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
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
复刮光则成白色。
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
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
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
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
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
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
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
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
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
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
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
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
获得所需的效果。
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
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
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
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
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
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
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
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
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
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
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
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
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
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
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
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
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
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
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
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
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
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
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
版同。
平版版画 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
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
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
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
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
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
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
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
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
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
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
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
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
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
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
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
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
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
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
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
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
标记逐版分别套印。
独幅版画 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
(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
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
版画。
孔版版画 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
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
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
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
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
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
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
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
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
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②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
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
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
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
网纱。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
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丝网版画:(中)赵瑞春《梳妆女》
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
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
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
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
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
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
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
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
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
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
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
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
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
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
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
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
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
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
画的形式丰富多采,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
它的发展
㈤ 版画是什么需要什么材料
一、水印版画的材料和工具
木板 一般选用木纹细密、木质匀净、板面光洁的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用椴木和桦木制成的三合板、五合板、七合板效果甚佳。水曲柳制的多合板,木纹变化多,在水印版画中能取得拓印的特殊艺术效果。
在刻制木板之前,首先要用木砂纸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以便刻制和拓印。用木砂纸打磨时,应将木砂纸包在长方形小木块上,平贴在木板上顺着木纹磨擦,直到平整为止。如用作副版,质地不一定十分光滑,稍粗糙有木纹痕迹的,易印出各种天然趣味,达到水印版画的“木味”效果。
木刻刀 备好一套12件装的高级木刻刀。如能设法定做顺手的木刻刀则更好。刻水印版画尤以圆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为宜。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来铲大面积剔除部分。斜口刀可用来切断木质纤维,斜口刀的刀头要尖而锐利,宜备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
木刻刀
纸张 水印版画在拓印时,常用宣纸,宣纸以“特净”最好。根据需要选用单宣或夹宣,也有人习惯用皮宣、过滤纸、吸水纸和专业版画纸。总之,印水印版画的用纸,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韧性、干后变色少者为宜。
颜料 选用透明性能好的中国画颜料和水彩画颜料。使用水粉广告之类的粉质颜料,亦可达到滋润厚重的效果。日本制的水性版画颜料也不差,但不宜用油性的颜料。
颜料
磨擦器 在拓印过程中,一般使用“马连”。“马连”一词来自日本,即用大毛竹笋皮做的笋皮擦子。
“马连”的制作方法:选好一块较宽的笋皮浸泡在热水中,到完全柔软时取出,再根据小于笋皮的宽度,剪一块圆形硬纸片,涂上一层胶,将细麻绳盘粘在这块圆形硬纸片上,成为一个有硬纸垫着的绳饼,再将此绳饼贴在笋皮光的一面,将笋皮紧贴绳饼边缘卷紧,两头在中间打结制成一个“马连”。
马连
刷色色用笔 根据版面部分的大小,准备好各种尺寸的底纹笔、水粉笔、油画笔和羊毫毛笔。
其它用具 调色盒、白色盘子,湿纸用的喷壶,作镇纸用的金属尺条等等。
喷壶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版画画面的效果是和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分不开的,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2E_具的特性,才能发挥出工具及材料的表现力。
二、水印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画稿 一幅水印版画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构图的设计,设计时应该根据印成作品后所表现出的干湿、浓淡、虚实等特点在画稿上预先考虑好,然后完成一张小画稿。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及用墨、用色来作多种尝试,从中挑出能体现自己意图、又有水印特色的画稿进行放大。画稿放大后,在考虑到水印版画的特性和特点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变化、套版的程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制作中的技术问题。
在画稿中,构图的表现形式一经确定,便需要进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规律,推敲、加强、充实构图形式的结构。作品构图中的结构,是形、色、刀味、木味、韵味等形式因素的综合,不同的结构造成了构图形式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翻版稿 用削尖的铅笔在拷贝纸上用单线勾画出轮廓与结构部位的画稿,再将此画稿反过来覆在已处理好的板面上。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把画稿描画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浅色的颜色,使得刻制时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触清晰,这样,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运刀。
分版 水印版画一般需要一块主版和多块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画稿翻描在一块板上,刻成后即为主板,再以此版为依据,借拷贝纸的透明,用笔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画在纸上。然后以这张有主版套色区域位置的拷贝纸为准,垫上复写纸,复写到第二块板上,即为副版。根据画面需要,主、副版不够套用,可视具体情况增加第三、第四块刻版,用以增加画面覆盖后物象的形或色。如碰到某处刻坏,可以增加一块刻版弥补,对齐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 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论何种刀,都可以刻出许许多多不同形状的点、线、块。几刀相连还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艺术效果。运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锋、侧锋在木板上进行推刻、挑刻、晕刻、颤刻、摇刻、铲刻、刮刻、单刀刻等等。
推刻 这是刻画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稳均匀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着刻,可造成整齐的阳或阴的线、块、面。
挑刻 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着版,刀入版表层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长短、宽窄等不同的圆、三角、方形的点。如果选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需注意用刀的方向与木纹走向垂直着力,挑时木质才可自然断落。如顺木纹走挑刻,不易断落。
晕刻 用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倾斜刻削版面,时轻时重,运刀过后,便产生类似画笔深浅过渡的效果。
颤刻 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向前动刀时,前后顿挫着力,时起时落,形成粗细、缺拙的线、面,具有“金石味”。
摇刻 用圆口刀、三角刀左右摇动着向前运刀,可刻成两边似锯齿状的曲折、奇变的效果。
铲刻 将刀头略平放,用刀平平地铲过去,就成“铲刻”。铲的面一般都较宽,除方口刀以外,其它的刀铲出来的刀触,边线毛糙,变化较多。由于铲的面宽,用的力也需大一些。
刮刻 利用刀刃或刀尖在木版上刮出凹陷,轻刮可以刮出柔和的凹痕,用力刮会出现较强烈的刮痕。刮出来的刀触,常有一种较含蓄的感觉。
单刀刻 用斜口刀可进行阴刻或阳刻,用刀时保持一定的斜度。
“阴刻”是在黑底上刻成凹于版面的线、面、点,除此以外的版面仍留在版上;“阳刻”是在白底上刻成凸出状的线、面、点,除此以外版面刻掉。运用“阴刻”或“阳刻”的单线,勾勒出形体的轮廓,这是我国的传统手法,运用得恰当,非常优美而又富有民族特色。
以上刀法的运用关键是如何塑造物象的造型,无论是选用阳刻、阳刻还是使用何种刀具,采取何种刀法,都要既注意把握对象的形体和特征,又要充分发挥刀触、刀痕的作用,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刀法,选择刀具种类,在一幅作品中不可变化太多而杂乱。也要防止用刀平庸单调,照稿子描着刻,而缺乏生机。
拓印 水印版面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好水份的变化。无论是木板的水份,还是纸里吸收的水份,都对拓印质量有直接影响。拓印前,先用喷水壶均匀地将纸喷潮,使水雾均匀地散布在纸面上。天气炎热或干燥季节则喷得湿一些。如是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纸里的水份不易蒸发,最为适宜。纸张在受潮后会比干燥时胀大一些,在整个拓印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保持一定湿度,以免套不准确。一般情况先印副版后印主版,先印淡颜色后印深颜色。在拓印过程中将湿纸平放在版上,覆盖旧报纸或塑料薄膜,压上镇纸工具,对好标记线(在水印版画中将印纸边对准较长的和画面平行的一条线,然后再将竖线延长标到印纸上的中端,这样即使印纸吃水后变形、胀大,也只能从中间向二连延伸,不会影响套版的准确性)。开始在版上敷色,每块版面敷色需要反复多次。如果拓印时发现水份过多的渗化,可采用“破墨法”,即急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在相反的方向落笔,使清水压迫色水回缩。
另外,古代的一种水印版画,目的在于复制国画。经过细致的分版、制作、套印,可以做到有笔、有墨、有色,而且水色滋润,浓淡相宜,几乎可以酷似原作的特殊效果。现在我国的荣宝斋、朵云轩等出版单位,仍沿用此法复制古今国画。
这种方式的印制过程为:
(一)勾描:由画师专任此项工作。第一步先分色分版,把画稿上的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划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即可分几套版。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工细而复杂的要分几十套。勾描时按照分就的套数用墨线勾在一张透明纸上,要求将画面深浅浓淡的层次和笔触如实反映出来,然后将此纸粘在木板上付刻。
(二)刻版:刻者除依据墨线雕刻外,还须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达得惟妙惟肖。
(三)印刷:各分版刻成后,按照画面的需要,依次逐版套印成画。印刷使用的纸,以宣纸、绢为主,墨色材料必须和原材料完全一致。
由于印刷用料及装裱形式与原作相同,因而这种水印的复制性特别强,具有酷似原作、几可乱真的效果。
现代水印版画拓印完成干透以后,根据国际版画题签惯例,须在紧靠画面底部半公分处,从左到右,用铅笔签上作品的印数(用分母表示总印数,分子表示第几幅)、作品标题、版画种类、作品的尺寸、作者姓名及创作年月,以表示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责任感和作品真伪区别的标志。
捣练图(水印复制)
三、水印版画几种特殊的肌理技法
肌理原意指肌体的纹理。在水印版画中泛指拓印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结构、特征。肌理在版画表现中不是刀刻划出来的,肌理是通过特殊选定的材料木皮、布纹、白版纸、装饰墙纸、砂子、木屑等表现出来的。肌理的运用增强了水印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在水印版画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粘贴肌理 粘贴各种材质肌理,并在了解材质肌理印制效果及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将客观物象用抽象的纹理去表现,产生抽象或意象或具象,甚至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这一切需要艺术家独具的灵感和智慧,对印制技术娴熟的把握以及驾驭各种材质的本领。面对制作成的特殊版画,反复推敲上面凹、凸、平、斜的种种痕迹、肌理,制定出最佳印制方案。
凹印法 此种方法和铜版画中凹印相近。用较干的颜色,可调些浆糊,涂到含有凹痕的肌理上,用透明有机玻璃片顺着肌理的纹将凸面上的颜色刮去,这样颜色就存在凹痕之中,将印纸覆盖其上,用马连或汤勺从背面加压力磨擦。磨压的力量视纸的含水量来定。
凸印法 一般用旧油画笔蘸上所需要的颜色,利用笔的扁平面,在需要印制凸痕的肌理上擦,由于笔的扁平面宽,笔里含色含水少,所以只需较少颜色擦到凸纹上,凹处不存颜色。这样就可以印出凸起的细致纹理。
湿印法 将中国画颜色或水彩画颜色根据需要加清水调匀,印纸含水略多,用画笔蘸上颜色,涂在需要印制的纹理上,将印纸覆上,用马连轻轻按摩或重拍即可印出所需的纹理。
重叠法 用透明色上版,先印淡色,再在同一部位加较深色重叠印上。先印虚些,再在同一部位刷色重叠印上去。亦可在同一部位的版上先印冷色再印暖色或先印暖色再印冷色。这样用薄色重叠压印,多次覆盖,取得变化自然,浑厚整体的效果。
染印法 如果整个画面印好翻开来看,整体色彩关系比较散乱,各部分不够谐调,再把印好的画覆在色版上对齐,在版上刷上起统一基调作用的透明色彩,薄薄罩印若干次,便可去掉画面上的“火”气和纠正不够统一的毛病。
各类技法的综合 将凹印法、凸印法、湿印法等方法同时在一次印刷中完成,需要凸部造型的地方,可将颜色着于凸部,局部印制需要凹面造型的地方,将颜色擦于凹部,印纸背面用马连或汤勺施加压力,将颜色吸附到印纸上,还可采用湿印法使其滋润、渗化,使其拓印效果变化莫测。如此反复印制,采取综合水印版画特殊技法即可完成。
“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技法是前人在实践中经过总结,不断地丰富起来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提高。若本书能对水印版画创作和研究技艺有所帮助,起到入门之用,甚感欣慰。笔者水平有限,偏颇之处恳请指正。
㈥ 常用的绘画工具有哪些
一、工具类
1、画板、画架、画夹、油画箱、画凳等
2、油画笔、油画刀、各种型号的毛笔、水彩笔、水粉笔、铅笔、马克笔、彩色铅笔、彩色水笔、彩色粉笔、木炭条、炭精条、橡皮等等
二、材料类
1、墨汁、墨锭、各种颜料(油画、国画、水粉、水彩、丙烯、漆、版画油墨等等)
2、各类纸张(生宣、熟宣、水粉纸、水彩纸、素描纸、卡纸等等)
三、练习用品
1、各种石膏几何模型、石膏像
2、各类静物、衬布、静物台、写生灯
3、工作台
4、画册、字帖、拓片、范本
四、装饰用品
画框、玻璃板、亚克力板、木板等等
㈦ 木刻版画 需要什么工具 谢谢
制作木刻版画的工具有:刻刀,木板,马莲蘑菇拓、油滚、纸张,油墨和松节油;刻刀也分为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7)版画工具有什么扩展阅读:
木刻版画的方法如下:
1、起稿:把想要表现的图案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㈧ 绘画工具有哪些
1、素描本,用来画素描练习的本子。方便随身携带,一般也用来画写生或速写。纸张正反两面粗糙程度不同,正面较粗糙,反面较细腻。装订成册,便于保存平时练习画作。应用于绘画的各个领域。常见规格有8开,16开等。
㈨ 版画需要什么工具
版画是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
版画 (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㈩ 学习版画应该准备些什么工具
版画木刻刀一套,板材(椴木板、压缩版、梨木版、或者一般的五合板也能凑合)纸可以用(宣纸、复印纸、薄的有色卡纸、牛皮纸等等),胶印油墨,油墨滚子、印刷木蘑菇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