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多少人认识古老工具
扩展阅读
地球石油储量多少亿吨 2025-05-05 08:20:31

多少人认识古老工具

发布时间: 2022-04-25 20:36:02

❶ 生产工具的发展历史!急!

原始人学会以石击石的方法,制成了一些石器工具,十分粗糙,类型也少。考古学上把这种石器才叫做“旧石器”,并把原始人使用这种石器的石器叫做“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人们在同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积累了经验。打制石器的方法逐步有了改进,石器的类型逐渐增多,分工日益明显。还有了狩猎的投掷武器——石球。后来,原始人不仅使用木制的矛,还是用木棍顶端绑上尖石头或兽骨的标枪,来捕捉野兽。这些武器的出现,增强了人们猎取动物的能力,原始人就开始集体围猎一些较大的野兽。后来,在捕鱼方面,也出现了骨制的鱼杈等新工具,比用手捕捞又进了一大步。 进入新石器时代,弓箭开始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那时的弓约有一人高,是用有弹性的树条和兽筋弯制而成的;最初的箭石矛和标枪,经过不断的改进,才制成了较为轻便的石头箭、骨头箭和羽毛箭等。弓箭是一种复合工具,它不仅可以瞄准,并且具有射速快、射程远(一般为80—100米,最远可达400左右)、杀伤力强的特点。 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曾千万次地寻找、选择各种石料,改进石器,因而发现和使用一些矿石,开始认识自然界中金属的特性。原始人在多次敲打石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特殊的“石头”不易敲碎,而且会在重击之下发生变形。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石块”实际上是自然铜,可以把它打成一定形状的工具。人类最初使用的金属工具,大概就是用这种自然铜制成的。在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学会了制陶。那时的彩陶烧成温度达到950—1050℃。打不了那么多剩下的自己搜

❷ 古代人的出行工具都有哪些

交通工具使交通活动得以进行。最早的运输工具可说是 “木棒”:棒的一端缚重物,由一人背负;或将重物放在中间,由两人抬行。人类早期发明的另一个运输工具是橇,并由此制造了车。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跨越水域,还发明了独木舟。 古代的人民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发明并改进已有的交通工具。车辆和船舶的种类愈来愈多,运行速度愈来愈快,负载的重量也愈来愈大。另一方面,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家养的牛、马等牲畜驮运物品。车出现后,牛、马等家畜又被用于挽拉车辆。因为马的速度快,还可以被人骑乘。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不同地区人民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沙漠之舟——骆驼是西北地方常见的运输工具。在河汊交错的江南,舟船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西南地区,一种古老而以人抬杠的竹制交通工具——滑竿仍广为使用。宋代以后,舒适的轿子则日趋普遍。

❸ 远古人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类区别动物的重要标志。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北京人已经在使用古老的工具了。在北京人化石以及一起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还有许多形状特殊的石块,这些石块既不是原生于岩洞中,也不是被水冲进去的,而是北京人制造的真正的劳动工具——石器。认识北京人的石器,并非易事,从安特生提出石头碎块可能是古老人类的石器后,差不多经过了10年时间才得到证实。

制造石器的原料大都来自洞外附近河滩上的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和砾石,也有从两公里外的花岗岩石坡上找到的水晶。北京人用砾石作锤子,已能根据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的打制方法生产石器,修理工作也用石锤,从修理出来的痕迹看,似乎也使用了木棒和角棒。石器以向一面修理为主,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由劈裂面向背面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且多为小型,许多加工修理得很好的石器重量在5克以下。

北京人的石器有多种类型,他们常常挑选一些扁圆形的砂岩或石英岩砾石,或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制成“砍斫器”(或称“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或狩猎用的木棒;他们使用最多的是“刮削器”,是用大小不同的石片经过修理而成,有盘状、直刃、凸刃、凹刃和多边刃等形状,大型的凹刃刮削器,适用于刮削狩猎用的木棒,小型刮削器大概是充当刀子使用的生活用具;北京人制造的“尖状器”最为精良,只有一节手指那么大小,制作时先从石块上打下石片,然后沿着石片两边把宽的一头打成尖型,制作的程度和打制的方法都比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术水平,其中一件类似石锥的尖状器,长长的尖头并有两个肩膀,把它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阶段,也算是一件难得的“珍品”。关于尖状器的用途,有人认为是用以割剥兽皮,或用作挖取树虫的工具,有人则认为可用以挖剔骨头上的筋肉筋脑。

石锤和石砧是北京人制作石器的工具。从石锤上留下来的敲击痕迹可以看出,北京人善于用右手操作,另外在一些未经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也往往发现有使用痕迹。在这个岩洞里还发现了很多被打击成尖状的大型野兽的四肢骨和打断的鹿角尖,这些东西可能是作为猎捕小动物或采集可吃的植物块根时使用的。

但北京人是怎样制造和有意识地使用石器的,我们不得而知,只有对着这些远古的石块进行猜测。

❹ 古时代的人建筑房子的工具是什么

河姆渡住宅
距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一带系沼泽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柱子高度看,人还不能直立进出,但较巢居已大有进步。房屋规模大小及内部结构,视居住成员多寡而定,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因工具限制,加工显得较粗糙。销钉的使用和企口板的发明,揭示七千年前先民已较熟练掌握房屋建筑技术,体现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毅力,为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技术对世界建筑史的独特贡献奠定基础。遗址还出土6支木质船桨,1支外形基本完整,轮廓清楚,分桨柄、桨叶两部分,一块原木制成,形如长柄树叶,柄上刻满线条组合图案,轻巧实用,与现代游船划桨大体接近,是目前中国已发现船桨中最古老一支。船桨及一只陶舟均证明河姆渡人已开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第三、四文化层中还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不少器物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少见或未见。用于生产的占大多数,木锤系加工锤击工具,木予是狩猎扎戳武器,木碗为生活用品,木质器柄则是石器工具发挥更大效用的附属件,小木棍既是农业点穴播种工具,也是采集野生植物时挖根刨茎的采集工具,木器制作大多要经过切断、剖开、削、茬、挖凿、修磨、髹漆及火烧硬化等工序,其中碗、筒、蝶形器制作颇精细,表面经过磨光、髹漆,出土时油光可鉴,出土的20多只木筒系用整段木材制成,形似毛竹筒,内外壁锉磨光洁、内壁还凿有一浅槽,塞以圆木饼,有的外缠藤篾,可能作敲击乐器用。第二文化层中发现木架方形井,证明河姆渡人已掌握凿井技术。众多保存完好的木器出土,为世界木器工具研究提供了实物材料。

❺ 古代计算工具有哪些

有算筹、算盘。

1、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

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2、算盘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5)多少人认识古老工具扩展阅读:

1、算筹的计算规则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2、算盘的计算规则

从右往左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以此类推。最右边第一竖排,下面五个珠子代表一二三四五。当到五时,就拨动上面一个珠子。下面一个珠子代表一。上面一个珠子代表五。当第一竖排满十了就进到十位。同理。后面也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算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算筹

❻ 古代工具的资料

司马迁在《中记》中写到大禹治水时有这样一段话:“(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行,以开九州,通九道”。在这里,司马迁给我们展现了禹带领测量队治水的生动画卷。你看,禹带着测量人员,肩扛测量仪器,准、绳、规、矩样样具备。他们有时在陆地坐车行进,有时在水上乘船破浪,有时在泥泞的沼泽地里坐着木橇,有时穿着带铁钉的鞋登山。由此可见,“准、规、矩”是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

“准”是古代用的水准器。这在《汉书》上就有记载。“绳”是一种测量距离、引画直线和定平用的工具,是最早的长度度量和定平工具之一。禹治水时,“左准绳”就是用“准”和“绳”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比较地势之间高低的差别。“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古人总结了“矩”的多种测绘功能,既可以定水平、测高、测深、测远,还可以画圆画方。一个结构简单的“矩”,由于使用时安放的位置不同,便能测定物体的高低远近及大小,它的广泛用途,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

然而,“准、绳、规、矩”还不是最早的测量工具。1952年,人们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发现了一处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氏族村落遗址。在这个遗址中,有完整的住宅区,其中有四十六座圆形的或方形的房子,门都是朝南开的。由此可以断定,氏旅人是能准确地辨别方向的。他们用什么办法来辨认方向呢?据推测,他们是观察太阳、星星来辨别方向的。

一般的物体,如树木、房屋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都会投射出影子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常常观察这些影子,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些影子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且还发现这些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立竿见影”便是我国古老的测量工作。古人们用“立竿见影”来确立方向,测定时刻,或者测定节气乃至回归年的长度等等。由此可以说,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测量工具是“表”,也就是普通的竹竿、木竿或者石柱等物。人们从远古研究“竿影”不知有多少千万年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们通过“竿影”的丈量和推导,创造出一套“测量高远术”来,“立竿见影”成了汉语中的一句成语。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❼ 全球最古老石器工具有330万年历史 科学家猜测究竟是谁制造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考古学家,早前在肯尼亚西北部图尔卡纳湖的岸边,发现149块拥有330万年历史的锋利片石、铁砧等,较现存的工具早70万年,堪称全球最古老的石器工具。科学家近日表示,这批石器较已出土的最远古人类化石早上50万年之多,是次发现或将改写人类演化史。
智人(Homo sapiens)、即现代人的历史约有20万年,而智人所属于的人属(Homo)则约有280万年历史。故是次出土的石器历史比人属早约50万年之多,引起科学家猜测究竟是谁制造这批石器。有专家提出可能的答案,一是这批石器由尚未被发现的人属所做,二是石器可能是由约300多万年前已灭绝的肯尼亚平脸人,或已灭绝的人科、阿法南方古猿所做。

❽ 古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1、轿子

轿子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轿子的形式多种多样。轿厢的结构是一种无轮结构。乘客们坐在里面,然后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抬走。这种车辆的特点是速度慢,但更稳定舒适,适合近距离出行,由于需要雇佣轿夫,所以一般用户是身份人。它相当于现代世界的一些私家车。

❾ 劳动工具的演变一共经历了几个时期

劳动工具的演变一共经历了4个时期。

在权威的世界考古学里,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被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也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还横亘着一个玉器时代。

1、石器时代

石器,用岩石作为原材料制成的器物,是人类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劳作工具。石器时代距今6000万~200万年,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时代,那时候的人还没有学会使用自然火,食物的来源主要是采集果子和狩猎动物,人类食用的肉类都是生食,代表文明的火种的使用还未出现。

后来,火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然寿命,人类智慧逐渐开化,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根据石器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些学者将石器时代又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也有人将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之间列出了一个过渡的中石器时代。

在人类劳作的最初阶段,人们利用石斧、石锛等砍伐灌木,劈地造田,开创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后来,农业进一步发展,原始人类利用石锄、石铲、石耜、石犁、骨耜等翻土耕种,还创造了石刀、石镰、蚌镰等收割工具,再利用石磨、石棒等工具进行研磨,进一步加工粮食。

由此可见,石器在当时劳作的全过程中都担任了重要角色,是人类参与劳作所使用工具中的主力军。

2、玉器时代

玉器时代是我国考古学者命名的一个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我国一些着名地质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等根据80多年来我国考古工作的成果,提出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应该有一个“玉器时代”,这是我国所独有的。

它出现在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其年代范围大致在距今5500~4500年间,即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所处的时代,差不多也正是风胡子所说的“以玉为兵”的黄帝时期。有的学者也将玉器时代归类到石器时代中,认为其是石器时代的分支,因为其并非以玉器为主要生产工具来命名。

玉器在当时较少用于劳作,“以玉器为兵”主要体现在商代和周代,而后人们逐渐发现,金属兵器的杀伤力远强于石器兵器,所以玉器逐渐转为装饰品和礼器。玉器更多代表着权力,玉质礼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应时期的墓穴出土了大量的玉礼器。东西方文化早期的差异也在于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是否有着璀璨的玉器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和使用玉器最早的国家,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玉器时代有着明显的发展特征。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远古人类经过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开始形成了“玉源于石”的看法,人们认为,玉石是自然界产生的,是天然存在的,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一种有灵性的具有庇佑作用的神物,非人力所能创造。

玉石又是一种独特的石,经过后天的人为打磨可以变得更加圆润美艳,自此,玉器逐渐从石器中分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玉器生产业。

石器是玉器的先驱,玉器是石器的高级阶段,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远古玉器都是史前先辈们发挥其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走向新文明的体现。远古时期玉器的产生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基础,从石器到玉器,也意味着从物质制造走向了精神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飞跃。

玉器时代主要是指兴隆洼文化时期、仰韶文化中晚期、大溪文化中晚期,以及红山、大汶口、屈家岭、齐家、龙山、良渚等文化时期。

齐家文化被发掘于中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是铜石并用的时期,其名字来源于甘肃的齐家坪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非常具有考古价值的一类文化。我国出土了多件齐家文化时期的石器、玉器、铜器。

3、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指的是以青铜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时期,青铜的稳定性强、耐腐蚀、易加工,古代时期被称为“金”“吉金”,青铜器的原材料为铜以及锡、镍等元素的合金,它的铜锈为绿色,因此得名“青铜器”。

青铜器出现于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之后和铁器时代以前,世界各国进入这一时期的时间有早有晚,各不相同。在世界范围内,青铜器时代的范围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至公元初年。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欧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伊朗南部同期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埃及和印度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开始制造青铜器。

北非以外的非洲和埃及地区使用青铜器较晚,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初年;美洲则更晚,直到将近11世纪,冶铜才开始实现规模化,中国则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夏商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农具,到西周时期青铜器在劳作中应用广泛,有铜斧、铜铲、铜锄、铜锸、铜镰等,到了秦朝时期,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发展到鼎盛,被用作生产工具、礼器、兵器、乐器等。由于外形精美、数量繁多、应用广泛,能够代表当时精湛的制作水平,青铜器被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我国出土了若干工艺精美的青铜器物,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足以说明当时我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领先于世界。第一批进入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有四坝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

4、铁器时代

随着人们对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古代人民开始在冶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冶铁技术。随着对铁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发现铁质工具远比铜质工具锋利,实用性更强,因此人们开始将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用以提高劳作效率。

春秋战国时期,铁和畜力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在耕地、播种、收获、加工等过程中,铁质农具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工具有铁犁、铁锄、铁镰等。从此,农具便发展到了以铁犁牛耕为特征的时期。

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铁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预示着农业进入了精耕细作阶段。

元朝时农业生产的铁具已达180种,2009年出土于甘肃省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的两块铁条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铁器,它们将中国古老冶炼铁器技术提早到了公元前1510年到公元前1310年。



劳作工具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如果将劳动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其中创造性劳动是使人们脱离低级动物的根本动力。当然,创造性的劳动绝对离不开创造性的工具,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智慧的古人发明了无数解放人类双手的劳作工具。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尽管远古时期的场景无法重现,但这些遗留下来的古代劳作工具却能够穿越千年,向现代人诉说古人类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千百年前那些耕种劳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