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记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扩展阅读
高台钢结构工程什么价格 2025-05-02 03:55:34
仓库的有效资源是什么 2025-05-02 03:44:52

记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5-14 09:37:21

Ⅰ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什么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

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特点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的是太阳的影子,后来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得时刻,并成功得到了一种计时仪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刻漏又被称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刚开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来,遇到格叉和关舌时上升,让服饰在水面上的漏箭随着水面下降,再从漏箭上面的刻度来表示时间。受水型则是将水从漏壶里面用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让漏箭随水面上升来表示时间,这种方法其泄水型精确度更高。

沙漏特点,刻漏虽然计时准确,但是到了冬天温度比较低容易结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改用流沙驱动,《明史天文志》中记载早在明初的时候詹希元就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又改成了六个轮子。

根据记载,香篆钟是一种在12世纪中叶时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计时器,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载了唐朝宫廷内使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况,香篆钟是一个梅花形状的黄铜盘子,盘子里面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上都缭绕了一圈盘香,焚烧后可以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计时。

Ⅱ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刻漏、沙漏、圭表、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大明灯漏等。刻漏:又称漏刻、漏壶,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刻漏的原理是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着《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圭表:又称,日晷,日规,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

水运浑天仪:其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

Ⅲ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日晷、水钟、机械钟表、石英钟、原子钟。日晷:史上用于记录时间最古老的方法。|水钟:最早的水钟是一个带有倾斜边的石壶,可以让水通过底部的一个小孔以一个固定的速率流出。这个壶的内部有刻度将不同的水位和橘高者时间联系起来。石英钟:石英钟的原理是当施加电场时,石英晶体将以固定频率振动。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日晷、水钟、机械钟表、石英钟、原子钟。

1、日晷:史上用于记录时间最古老的方法是日晷。

2、水钟:最早的水钟是一个带有倾斜边的石壶,可以让水通过底部的一个小孔以一个固定的速率流出。这个壶的内部有刻度将不同的水位和时间联系起来。

3、机械钟表:采用机械,使用一种可以在相同时间间隔释放少许、可控制能量的方式来测量时间。

4、石英钟:石英钟的原理是当施加电场时,石英晶体将以固定频率振念局动。

5、原子钟:由于原子有非常规则的间隔能级,它们会以特定的频率共振并发射圆薯电磁波。这些发射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被测量出来,从而非常精确地测量时间的推移。

Ⅳ 计时工具有哪些

计时工具有日晷、漏壶、秒表、沙漏、怀表等。日晷:是一种由视太阳位置告知每天时间的装置,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漏壶:是指计时用的漏,芹慧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秒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

计时工具有日晷、漏壶、秒表、怀表、沙漏等。

1、日晷:是一种由视太阳位置告知每天时间的装置,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2、漏壶:是指计时用的漏,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3、秒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

4、怀表:属于机械钟表,动力系统是发条,计时单位是小时、分钟、秒,分别采用了12进位制和60进位制。表端有一条链子可以固定在身上。

5、沙漏:由两个碧帆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通过测量上方玻璃球中嫌培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Ⅳ 记时间的软件

记时间天数的软件如下:

1、《天数倒计时》。这款软件使用起来步骤非常简单,创建距离目标日期之后就会自动生成天数,在即将到来的时候就会以短信和知的形式来提醒用户,在手机桌面上也会以小组件的形式呈现,熄屏之后也会有显示。

2、《情侣记录恋爱天数》。这是一款比较好用的恩冲返爱日记应用,每天双方可以通过一起签到打卡,来记录恋爱的时辰,除此之外还可以日记和记账散咐饥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简州记录一定的天数之后还会有丰富的奖励等各位领取。

3、《倒数日》。这是一款简洁记录重要日子天数的小工具,什么发工资日、还信用卡日、自己对象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只要输入一个特定的日期,都会直接生成天数,还可以以各种形式在手机上提醒用户。

4、《桌面日期倒计时》。这款软件的主要宗旨就是让重要的日子一目了然,可以通过生成一款倒计时海报以桌面组件的形式提醒用户,除了改变字体,报样式和背景图之外还能够编辑事件,让记录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5、《恋爱记录本》。这款软件是小恩爱的情侣必须下载的一款手账、回忆、日期记录软件,精准的计算相恋的日期时长,记录恋爱中的幸福美好时光,铭记每个重要日子的间隔天数。

Ⅵ 我国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

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

1.日晷。


水运仪象台是在北宋时代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是苏颂、韩公廉等人在开封设计制造的。宋元佑元年陵型大(公元1086年)开始设计,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

Ⅶ 计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时间测量工具:

1、秒表主要有机械和电子两大类,电子表又可分为三按键和四按键两大类。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使用的多是电子秒表,机械秒表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历史。

电子秒表是一种较先进的电子计时器,国产的电子秒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作为时间基准,采用6位液晶数字显示时间,具有显示直观、读取方便、功能多等优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为磁电式结构。当线圈通以50赫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

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秒。

(7)记时间的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时间的计量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人们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作为时间尺度,因此便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类生活;公元前二世纪,日晷出现,提高了时间的计量精度。

我国北宋时期的能工巧匠们设计出水钟;六百多年前出现了机械钟;十七世纪,单摆被用于机械钟的设计,使其计时精度提高了近百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石英钟诞生,计时精度进一步被提高。

这些计时器具即我们概念中的“时钟”,细数这些钟的发展,最古老的钟追溯至太阳钟,例如圭表、日晷。有据可查的太阳钟始于公元前2357-2258年的尧帝时期。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有“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春官•典瑞》中也提到了“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之后出现水钟,它属于流体钟的一种,除水钟之外,流体钟还包括沙钟。水钟和沙钟都是使用一定数量的流体,通过测量流体在特定方式下流动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固定的时间间隔,这类不依赖于天文现象的“漏刻”计时仪器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机械钟也出现在北宋时期,而欧洲的机械钟出现于十三世纪,最早传入我国的机械钟在明朝万历年间,被献于万历皇帝。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时钟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石英钟应运而生,它是通过石英钟内部稳定的石英振荡器来计时的。随着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类对精密测量的执着追求,石英钟逐渐不能满足要求,逐渐被精度高于它的钟所代替,例如原子钟。

Ⅷ 古代计算时间有哪些工具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圭表

1276年,元代着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因其造型似宫灯,又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为大明殿灯漏。

除此外,还有油灯钟、蜡烛钟等计时工具。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在计时方法上,古人采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14.4分。隋唐时期发明了十二时辰计时。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后,为适应24小时计时的方法,百刻制改为96刻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