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红色资源
民政部官员称,近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对烈士纪念设施的调查,为加强保护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提供信息。
在上面的报道中,red resources就是“红色资源”,也就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Martyr memorial facilities(烈士纪念设施)属于red relics(红色遗迹),也是“红色资源”的一部分。
民众可以通过参观这些“红色资源”受到patriotic ecation(爱国主义教育),以参观“红色资源”为目的的旅游称为red tour(红色旅游)。
B. 适合儿童讲红色故事有哪些
1、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C. 幼儿园红色经典诵读篇目有哪些
1、《盛世中国》朱海,三十年斗转星移,三十年大江东去。盛世中国 告诉你一个地球的惊喜;盛世中国 告诉你一个东方的奇迹。我想约你 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 正在穿越世界屋脊;那是西气东输 通向天际的呼吸。
2、《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这是一间囚室。这间囚室,四壁都用白纸裱糊过,虽过时已久,裱纸变了黯黄色,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但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
4、《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5、《青春之歌》杨沫,在从北平开出朝向海边驶去的列车上,独坐着一个素净、沉郁的少女,她的行李中除了一些乐器别无他物,人们都注视着这个奇异的学生模样的女子。林道静在北戴河车站下车,投奔她在附近村庄中教书的亲戚,然而,他们早些时候就离开了。
D.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有哪些
1、刘胡兰
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儿童团团长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尽折磨。深夜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往山上爬,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5、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E. 红色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伟人故里、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墓碑(群)/烈士陵园、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伟人故里:主要是革命伟人、将帅祖籍地或出生成长的地方,其核心资源包括故居、墓地/陵园、生产生活活动遗址遗迹和曾使用过的物品及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资源。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周恩来故居和邓小平故居等。
2、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革命战争、历史事件、重要机构及活动发生地的遗址、遗迹等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主要是指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活动旧址及其遗留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建筑和历史文物等。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和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湖南浏阳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3、墓碑(群)/烈士陵园:主要指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战士而修建的墓碑(群)、烈士陵园等。其主要功用是缅怀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如雨花台烈士陵园。
4、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指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在本身拥有一定红色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建造的综合性历史纪念馆和其他标志性建筑物,包括纪念碑、博物馆、纪念馆及收藏的物品等。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5、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在这段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艺,具有感召力和时代精神的文化遗产,包括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如:刘三姐的故事、毛泽东诗词、铁道游击队。
F. 红色革命电影有哪些儿童可以看
如下:
一、《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二、《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该片于1963年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
三、《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四、《红孩子》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插曲《共产儿童团歌》。
五、《地下少先队》
1949年,上海某中学学生江大成被反动的朱校长借口出售《新少年报》开除。在党的地下工作者杨明老师诱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吕小可、陈玉珍等在江大成影响下,把被查封的《新少年报》改为墙报在学校出版,并秘密散发传单,唤起人们的斗志,终于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在雄壮的少先队队歌中,少年儿童们举行了庄严的入队仪式,江大成为新队员系上了红领巾。
G.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如何与绿色中国、红色中国相融合
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各个活动,贯穿始终,为孩子播撒爱国的种子。
红色教育,主要是指以红色资源作为教育的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红色精神为核心,引导孩子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主义精神。为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东方红幼儿园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设计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红色文化与环境创设融合起来。主要是利用幼儿园大环境、班级环境(墙面设计、挂饰等)等对红色教育的内容进行展示。例如展示了“红头船精神”“我的中国心”等大型壁画,让孩子在参与环境创设中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将红色文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将红色文化教育渗入区域活动,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以及对红色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其规则意识、表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H. 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分为几个范围
6个。
红色教育承载了我们所需要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她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
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中开展红色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
I. 开展红色教育的意义
红色教育的意义
1.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一切从实际出来,面对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2.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红色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发扬红色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作用,让“红色文化”发挥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红色文化的开发,对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有积极的意义。
2.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铸就人民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先进性建设。
3.有利于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4.有利于党性修养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扬红色文化,可以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应有作用,强化管理,使广大党员干部参观有收获、心灵有触动。
5.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红色教育在新型冠状肺炎的战争中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本色,红色教育把历史资源与现实形势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把历史素材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与现代教育培训先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于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