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极的石油储量占中东石油储量的多少
据《阿拉伯贸易新闻》7月23日报道,截止到2006年年底为止,拥有7420亿桶探明石油储量的中东地区继续走在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前列,中东地区拥有的探明石油储量数占到全球探明石油总储量数的61.5%。
英国石油公司(BP)能源分析部门负责人马克...
新疆日报网讯)美国地质勘探局23日发表报告说,北极圈内可利用石油储量预计为900亿桶,可以满足全球近3年的石油需求量.美国发表这份报告,正值俄罗斯、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加紧争夺北极圈资源之时2008年
❷ 北极地区拥有什么油气资源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人们先后在阿拉斯加北坡、巴伦支海、挪威海、加拿大北极群岛等地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保守的估计,北极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千亿~2千亿桶,天然气在5万亿~8万亿立方米之间。而北冰洋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洋,一半面积属于大陆架,而且半数以上的陆架区水域深度不超过50米,一旦克服低温的因素,开采起来将会极其便利。
❸ 为什么冰天雪地的北极石油资源却很丰富
首先来说,这样的地理环境代表着北极地区可以获得巨量的丰富有机质来源,主要形式是死亡的海洋生物遗骸,比如藻类和浮游生物,它们构成了形成油气资源的主体来源;其次,被陆地包围,意味着北冰洋有超过50%的面积都位于大陆架上。这样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为大陆地壳相比海洋地壳常常含有巨大的盆地沉积,容易积聚大量有机物。
对于温度,海底沉积岩层的温度,深度每增加约1000米,温度会升高3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高温高压环境下,这些有机物质会缓慢转变为石油,而那些温度最高的区域,则会形成天然气。由于油气的比重较低,它们开始沿着多孔隙的岩层上升并聚集,最终形成油田和天然气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工业和日常生活所赖以开采的那些油气资源。
❹ (五)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调整
基本判断:全球非常规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美洲和非洲地区开始成为油气开发的热点区域,能源消费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的转移等因素推动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调整。
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发生重要变化,逐步呈现陆上到海域、常规到非常规、石油到天然气的资源接替趋势。受技术、油价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拉动,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呈现海域对陆上的接替,非常规对常规的接替以及气对油的接替趋势。2000~2011年,全球海域油气产量对油气总产量的占比从17.7%增长到25.3%;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从7.5%增长到10.7%;全球天然气产量占比从34.9%增长到39.7%,并将继续保持逐步接替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海域油气产量占比将增长到26.7%,非常规油气占比增长到14.1%,天然气占比增长到41.2%。
西半球油气地位逐步提升,新石油国家进入世界油气版图。西半球开始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巴西发现了大量海上油田,加拿大和委内瑞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重油储量,墨西哥将再次成为重要产油国。美国正式解除廉价天然气出口禁令,全球的能源供求、产油国与消费国关系以及企业战略将受到重大影响。东非“新石油国家”引领新一轮油气大发现。索马里、肯尼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10余个非洲东部国家,开始进入世界能源版图。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地区获得石油发现,预期将成为东非第一个石油生产国并预计在2016年开始出口石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向好,全球能源消费逐渐由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转移。欧盟与北美地区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由1990年的49.0%逐年降至2012年的35.3%;同期,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由21.9%升至40.0%(图3-2)。其中,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由24.3%降至17.7%;中国能源消费占比由8.2%升至21.9%,2010年起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家。
图3-2 能源消费比重变化趋势
专栏14 北极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能源
北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6%,其中800万平方公里位于陆上,700万平方公里位于500米水深的海域,600万平方公里位于500米水深线以外的海域。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但评估显示其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很多富油气盆地的部分或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内,如西西伯利亚盆地、北极阿拉斯加及巴伦支海盆地等。现今已在加拿大、俄罗斯及阿拉斯加的陆上等区域发现油气田400多个,油气当量327亿吨,占世界已发现常规油气储量的1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圈具有122.6亿吨原油、166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84%的油气资源存在于海上地区。待发现的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海岸线和500米水深线之间,大多数油气资源都在距海岸370公里界限以内。北极油气田的大型勘探开发活动始于俄罗斯和美国,目前,在北极圈内,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家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总体来讲,北极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海上由于气候和设备的限制还处于勘探的初级阶段,未发现或仅发现少量油气田。
2007年8月俄罗斯在北极海底利用小型潜艇插上俄罗斯国旗之后,引发了多国对北极地区领土的争夺活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立即在计划外开始研究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于2008年5月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在同年7月对北极地区资源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公布。随着评估结果的公布,在油气能源形势日渐严峻的今天,世界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关注程度将进一步增加,北极地区领土争夺也将趋于白热化。当前,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所处地理位置的恶劣条件、高昂的开发成本、复杂的地缘政治、主权以及环境问题等。国际市场油价的多变性、北极地区地质上的不确定性及其生态的脆弱性也使北极地区油气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
❺ 北极的油气资源争端在哪里
据俄罗斯和挪威等国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原油储量大概为2500亿桶,相当于目前被确认的世界原油储量的1/4;北极地区天然气的储量估计为8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北极油田的开发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原油供需结构。
另外,根据2008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评估报告估算,北极总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达4121亿桶石油当量,其中78%是天然气或天然气水合物。未开发的北极碳氢化合物大都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它们占北极未开发资源的47%,其中94%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保守估计,北极拥有的世界未开发传统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约占世界全部未开发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2%,其中天然气约占30%,石油约占13%,天然气水合物约占20%。不过,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分配并不均衡,估计欧亚约占总资源量的63%,北美约占总资源量的36%。欧亚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占欧亚总油气资源的88%。
大型北极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始于俄罗斯和美国。1962年俄罗斯探明了塔佐夫斯克油田。1967年美国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136亿桶可采石油储量,是北极地区已经开发的最主要石油项目。目前,在北极圈内,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其中15个尚未投产。
一、北极圈的争夺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任何国家均可把其海岸线200英里以内的水域当作专属经济区,而海岸线350英里以外的大陆架主权也归该国所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陆架远到足够名正言顺地对北极提出主权诉求。
在北极圈内有8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按照该海洋公约,任何国家想要在北极地区认领区内某部分资源的所有权,必须要在加入公约10年之内提供证据。俄罗斯的期限是2009年,加拿大是2013年,而丹麦是2014年。
截至2010年共计159个国家加入了《公约》。美国作为世界上海洋强国之一,积极参与了有关的谈判并签署了《公约》的第十一部分执行协定和渔业种群协定,但一直未加入《公约》。
目前各国在北极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北冰洋中部附近一块相当大的国际公共海域,俄罗斯正在论证北极点附近的这片海床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但其证据还不十分充分。
2007年年底俄罗斯在北极4300米深的海底插旗,向世人表明一轮海洋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
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本国国旗之后,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国也迅速展开了北极之旅。
这些最近突然增加的北极行动,在公开的表态中都被说成是几年前就已计划好的,并且是纯粹的“科学考察”,与俄罗斯插国旗无关。
对于这样一块“雪藏的宝地”,各国都希望成为它的主人,俄罗斯第一个动手了。
俄罗斯这次去北极,我们分析这张牌是试探性的,试探各国的态度,能源加军事,普京期望以这两大支柱支撑俄罗斯的复兴。
美国这边,俄罗斯的插旗行为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1957年。当时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国内一片震惊与恐慌。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汤姆·凯西迅速作出反应:“我不太清楚他们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属旗子,一面橡胶旗子,或是一张床单,无论如何,这种做法都没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加拿大外交部长麦凯表态:“这不是15世纪,你不能随便走到一个地方,插上一面旗子,然后就说这是你的地盘了。”
2008年8月6日,满载着美国科学家的海岸警卫队快艇出发了,他们将测绘确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延伸的范围。
同一时间,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带队,展开为期3天的北极之旅。哈珀宣布将在北极建立新的深水港和军事训练基地,并宣称“北极主权的首要原则就是利用它,否则将失去它”。
丹麦科考队动身了,他们将试图证明北极2000多千米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丹麦王国名下的格陵兰岛的大陆架延伸部分。而俄罗斯和加拿大曾宣称,该海岭是自己领土的大陆架延伸。
瑞典也宣布不久将把一艘动力很强的破冰船开到北极点,停在那里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
对北极领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过一轮争夺,当时英国、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都想进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这些国家在1921年召开斯匹次卑尔根会议,签订条约,决定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归挪威,但其他签署条约的国家有权利在这个地区进行非军事活动,如采矿、渔业、科学调查等。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
冷战时期,苏联在北极曾建立31个冰漂浮站,进行水文、气象调查,以及海底测量,“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听美国方面的各种活动”。
对北极的争夺,不限于北极圈内的国家,圈外国家近年在北极的活动也非常频繁。
德国、英国的破冰船每年都去北极考察。日本没有派出破冰船,但它的海洋调查船每年会和美国、加拿大联合对北极进行考察。
法国、意大利、韩国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了考察站。中国的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也于2004年7月在这个群岛上建成。
严寒的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的圣地。可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北极资源开采的成本在降低。通常的说法是,全世界大约有25%的油气资源隐藏在北极,北极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路,也有望成为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黄金通道。
争夺“第二个中东”的新一轮激战由此打响。2008年8月23日,俄罗斯世界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维克多·波谢洛夫宣布,对从北冰洋底提取的土壤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北冰洋大陆架是俄罗斯领土。这一科考成果使俄罗斯更有可能在200海里经济区之外再得到120万平方千米的北冰洋领土,从而拥有蕴藏于此处的90亿~100亿吨油气资源专属开发权。
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目前中国对北极的介入比较有限,仅限于科学考察,研究的范围也主要是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开展过对于北极资源的具体调查。
而一些北极圈国家凭借地利之便,对北极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工作早已展开。挪威对巴伦支海的石油已进行过系统的勘探,按照它的时间表,到2025年左右就可以实现对欧洲石油的供应,“它是将北极的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储备来供应欧洲的”。
美国阿拉斯加以北的大陆坡除了自1968年以来,出产了140亿桶的原油外,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的地热资源。俄罗斯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勘探也已展开多年。
还有拉普捷夫海、西西伯利亚海、东西伯利亚海等油气资源也很丰富,但具体勘探工作还没有开展。
二、俄罗斯边缘海域沉积盆地的油气潜力
如图11-2所示,俄罗斯周边海域的面积为620万平方千米,水深为200~300米的大陆架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这些面积90%以上为油气远景区(为陆地远景面积的2/3)。其中200万平方千米面积属北极西部(巴伦支海、喀拉海),100万平方千米属北极东部(拉普杰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80万平方千米属远东海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部海域(亚速海—黑海盆地和里海盆地的一小部分)及加里宁格勒周围波罗的海海域的一小部分共为1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周缘海域潜在的可采烃石油当量储量为900亿~1000亿吨,北极西部港湾区占上述总量的60%~70%。天然气预测储量与石油相比占优势,石油所占比重不超过15%~20%。
图11-2俄罗斯地理图
濒临北极的西西伯利亚油气区是世界第二大油气富集区,又名“秋明油气区”,为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区和世界着名油气区之一。主要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部分延伸到鄂木斯克及新西伯利亚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油气远景区面积160万平方千米。50年代后期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已探明的油气田250多个,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天然气25.2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半数以上。油田主要分布在鄂毕河中游沼泽区,主要有:萨莫特洛尔、乌斯季—巴雷克、普拉夫金斯克、马蒙托夫、西苏尔古特、苏维埃、费奥多罗夫等。天然气多分布于北极圈地区,特大型气田有:乌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内、梅德韦日耶、波利亚尔内等。萨莫特洛尔和乌连戈伊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田。60年代初、中期大规模开采。1984年产原油3.78亿吨,天然气3310亿立方米,分别占同年苏联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61.7%和56.4%。建有多条大口径输油、输气管道通往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及西欧各国。
三、北极的开发难度
北极油田的储量既然那么大,为什么对它的开发却没有什么进展呢?
一是对北极油田的储量并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测定。世界石油资源权威评估机构美国地质勘探局称,由于北极的油田是在厚厚冰层的覆盖之下,无法进行地质探矿,因此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所以没有公布储量数据。但美国能源信息署和欧盟的一些专家则认为,北极地区即使保守地估算,原油储量也有1000亿~2000亿桶。
二是北极严酷的气候条件。北极地区不仅严寒,而且冬天在极夜的情况下一片漆黑,根本无法进行作业。还有撞上巨大冰山的危险,油田的开发成本相当高。据有关专家的推定,原油的生产成本将达到一桶30美元,与中东地区一桶3美元的成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1998年虽然计划过从巴伦支海的油田通过具有破冰功能的油轮将原油运输到摩尔曼斯克,但由于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原油价格骤跌至一桶11美元,计划被迫搁浅。
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油价达到一桶70美元之后,即使伴随着风险,生产成本高,但仍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芬兰、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和俄罗斯、挪威等已经开始推进一项被称为ARCOP的计划,着手解决油田开发和原油输送问题。该项计划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实施之初受到过原油价格低迷的影响,但现在价格的上涨等于吹来了顺风,技术上和成本核算上都使生产和输送成为可能。在日本意识到北极油田的重要性之前,在辽阔的北冰洋上,围绕原油开发而展开的争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而高纬度地区海底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成本更低、具有破冰能力的30万吨级油轮的建造,能够抵御冰山撞击的坚固的原油生产平台的建设,直接在北冰洋上将天然气液化并用运载能力1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输天然气等,这些新技术的确立都给大石油公司带来了希望。
新技术的开发加上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北极油田的开发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原油供需结构。向欧盟国家大举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对欧洲经济具有绝对影响能力的俄罗斯,将借助北极油田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北极,一个美丽的冰雪世界,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世界,冰封下的“黑色宝藏”诱惑着周边的各国,蠢蠢欲动。但是对北极的开发潜在的巨大威胁是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北极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若对于进行石油开采必将产生很大破坏,因此,宝藏的取得应首先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甚至为了保护环境而让宝藏永存地下。
❻ 为什么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会特别丰富
因为北极有富含碳元素的沉积物。 “对北极地区的土地和资源,国际社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界定,主权归谁所有、资源如何分配,国际社会的分歧很大。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邻近北极的国家,都曾声称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丰告诉记者。 早在1907年,加拿大就对北极提出了领土诉求。此后的一个世纪中,国际社会对北极的争夺在不断升温。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挪威五个北冰洋沿岸国家最为活跃,北极地区被它们视着为“后院”,多国争相以各种方式宣示主权和圈占资源。 2007年,对北极争夺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当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乘坐深海潜水器,在北冰洋北极点下4261米深海海床底部插上了一面一米高的特制俄罗斯国旗;四天后,美国在西雅图港起锚一艘重型破冰船,开赴北冰洋“科考”;8月12日,丹麦同样派出了一支科考队前往北冰洋。 “北极地区有很强的地缘战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航道并且资源丰富。在北极争夺中,北冰洋沿岸的国家在地理和资源占用上有很大优势。相关国际法的缺失,其他国家也很难找到确定的理由来制止它们的圈地行为。”朱丰表示。 得到地质学家公认的预测认为,北极地区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一项比较乐观的估计认为,北极潜在可开采天然气储量接近8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天然气储量的45%;潜在可采原油储量在1000到2000亿桶之间。随着全球油气资源日益开发殆尽,北极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❼ 为何石油在北极的储量如此之多
北冰洋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丰富的沉积物、理想的潜在地质,使得该区域拥有如此异常的石油储备量。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陆地和海域地区。北极地区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季曼—伯朝拉盆地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斜坡盆地。北极石油能源潜力巨大,据美国地质局2008年评估,北极石油储量约为900亿桶,多数资源分布在海域。目前,北极地区仍有近半数盆地未进行油气勘探,已发现的油气田由于气候、基础设施以及技术等原因尚未投入开发,是地球上拥有大量剩余资源且勘探开发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截至2011年,北极地区总计发现各类油气田463个。其中,俄罗斯油气勘探共发现266个油气田,其次是加拿大、美国、挪威、格陵兰。俄罗斯已探明石油(含凝析油)储量358.43亿桶,占北极地区已探明油储量的58%。截止到2011年6月,北极地区石油累计产量约200亿桶。 2012年5月,俄罗斯石油公司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共同对位于邻近北极地区的俄巴伦支海和猎户海大陆架地区的四个区块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这表明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正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未来这个地区的油气开发有可能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新增长点。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
❽ 为什么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如此的丰富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的。当你看地图时,你首先注意到的是北极和南极不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地球学家阿拉斯泰尔说:“北极是一片被陆地包围的海洋,而南极洲是一块大陆。”
因此,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有机物,大量的沉积岩锁住了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理想的地质条件。然而,北极地区陆地上油气资源的积累往往是地质历史上这些地区被海水淹没期间形成的油气资源。
❾ 为什么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如此丰富
因为北极厚厚的蕨类植物和浮游生物组成的有机层,在富含碳元素的黑色岩芯中找到大量浮游生物和其他有机物形成了石油。 随着全球油气资源日益开发殆尽,北极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在这场你争我抢的北极油气资源争夺战中,中国一直像个“局外人”。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权益对中国来讲实现起来并不现实。即使是在很快即将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的油气资源上,中国很难找到分享利益的切入点。 “截止目前,中国政府并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政策和态度出来。”朱丰告诉记者。虽然中国难以现实性分享到北极油气开发带来的好处,却可能是这场盛宴中潜在的受害者之一。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环境必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如果环保做得不到位,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北极油气开发难度很大,既要具有深海油气开发的技术,还要经受住低温极寒条件的考验。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制上都还不过关,海洋油气开发核心技术的落后是关键问题。中国企业,最多可以有一些劳务输出和低端设备的出口机会。”冯跃威表示。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❿ 北极地区石油储量丰富,占全球未开采石油的13%到30%,图为“北极地区可能的石油储量及分布示意图”,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