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跨行业进入人力资源
扩展阅读
100钻石剑怎么做 2025-05-15 02:17:11
建委和国土资源哪个好 2025-05-15 02:16:34
5d钻石画怎么贴得快 2025-05-15 01:59:52

如何跨行业进入人力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00:52

Ⅰ 怎样才能跨行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呢

很多地方都招聘HR的。
第一,没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的,一般稍微小一点的企业,或新开办的企业,进去相对容易些。
第二,可以尝试找一些HR的朋友,引荐入门。一般企业HR跳槽,内部信息共享,HR组织内部直接消化,很少向外面招聘。

Ⅱ 请问怎么进入人力资源工作

进入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需要获得基础知识及必要知识,后期根据扩充知识来决定你的发展走向

  1. 基础知识:首先你要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在企业中就是企业内部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

  2. 必要知识: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 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 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

2>招聘与配置、员工招聘: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工作内容包括: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发布和管理招聘信息;筛选简历、面试通知、面试的准备和组织协调;面试过程的实施,分析和评价面试结果;确定最终人选以及通知录用;面试资料存档备案,储备档案管理并及时更新;招聘渠道的开拓与维护,招聘会的联系及相关物料的准备;不断提交修改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和体系。

3>培训与开发、通过组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

4>绩效管理、从内涵上说就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人的工作结果,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从外延上来讲,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

5>薪酬福利管理、合理制定薪酬制度,并让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各项职位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酬间保持着和谐的运作关系。

6>劳动关系管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劳动合同)协议管理。

3、扩充知识:根据你对自己的行业公司(企业)的业务了解多少可以从事HRBP(HR BUSINESS PARTNER)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或者对六大模块的其中之一学习的比较透彻,可以专门从事专项工作,如果想要成为HRM,必须对公司的架构,战略,六大模块的详细信息十分了解才可以胜任。

Ⅲ 进入人力资源部要具备什么条件

注册人力资源公司条件:

1、应当是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职业中介等职业介绍类业务。

2、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劳动人事工作经历,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

3、开展职业介绍业务活动的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办公及经营场所的房屋应是商业用房; (2)办公及经营场所的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 (3)办公及经营场所如是租赁的,租赁合同期在一年以上。

4、取得营利性职业介绍许可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公司或者非公司法人应当有5名以上的职业介绍经纪人; ( 2)合伙企业应当有2名以上的职业介绍经纪人; (3)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有1名以上的职业介绍经纪人。

5、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规范。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Ⅳ 如何跨行业求职

第一,你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职业目标,比如,你英语比较好,把英语专业八级已经考过了,还有其他英语相关证书加持的,且英语口语比较好的话,自己也对英语教学感兴趣,那就可以转行做英语培训行业,记得把教师资格证考下来,现在培训行业是非常挣钱的,中国家长对于娃娃的教育的重视程度那是有目共睹的。确定了好兴趣所在,之后就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公司,并在简历中极力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在面试时好好表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二,切记如果没有存够半年以上的生活费用就不要裸辞,否则你会很尴尬,如果你还没结婚,一个月3000到6000块钱足够生活开销,那你至少也要存够3万元以上的存款,才敢裸辞,如果你结婚了,你配偶有一定经济收入,暂时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你可以选择裸辞再去找工作。骑驴找马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在跳槽之前,你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能不能适应新行业的要求,如果你是劣势多于优势,那就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目标行业的行业知识,最好考几个权威的行业证书,比如你想转行做会计或审计,那就去考会计中级职称,如果你想转行去做老师,那至少要先把教师资格证考下来。总之,就是你要有转行的底气。

第四,就是心态要放平,找工作时,这家如果不行,就试试下一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利而放弃自己,也不要因为转行困难就对自己放任自流,好的人生需要自己努力去争取。

第五,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你还没离职,千万不要在办公室跟任何人说起你在找工作准备跳槽,否则,你会有很多苦恼,很可能下家还没找到,你现任老板就来找你谈心了。

第六,如果转行成功了,请记住,要安下心来好好工作,转行穷三年,最开始那几年你的收入水平不会太高,能过日子就行,只要你认真学习,好好积累工作经验,就会越来越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摆脱迷茫,祝你转行顺利,跳槽成功。

Ⅳ 跨行业到人力资源工作,我怎么起步...

你可以去参加一些人力资源的培训 考个证 虽然这个证没什么用 但是至少是个敲门砖

另外可以从基础行政人事助理之类的工作做起

Ⅵ 人力资源工作者如何进行跨行业工作

那要看你跨到什么行业了,管理类的,要经验,做技术类的要知识。推荐3G通信,摩托是唯一一家培训通信技术的。

Ⅶ 如何进入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

1、到需要人员资源公司投档。
2、到人才市场看看,最好到比较大型的集团公司去应聘,一般小公司可能不太重视人力资源这一口,大型的公司会专门有人力资源部。
3、在网上招聘网站查找,或者去你想去的公司官网看是否有专业对口的招聘。

Ⅷ 会计专业想跨行干人力资源怎么样

感谢邀请😊
对于你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有想法很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力更足。那么有了想法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有行动,首先必须知道人力资源这个岗位都要做什么,找个招聘应届生的人力资源岗位职责看一看,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自己需要再学习补足的。

第二,怎么当个人力资源专员。很简单必须要过面试,那么你该如何说服HR聘用你?这里我建议你提前拟好面试稿,尤其是HR会问的几个问题,比如说“你是财会专业,为什么会选择人力资源呢?”“你知道人力资源的内容吗”“为什么不继续财会专业呢”,基本这几个问题是跑不掉的。
我这里有个答案可以用,但是前提条件是你能做到,不然我不建议你按照我的回答。

问题:你是财会专业,为什么会选择人力资源?

答:我对人力资源感兴趣,在选择这个岗位之前已经学习和大量阅读了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另外,我认为人力资源和财会专业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尤其在绩效薪酬,预算管理方面,财会专业出身的我具备更大的优势!

最后的建议:在跨行进行人力资源求职前,必须学习和了解相关人力资源知识和书籍,最起码人资六大板块必须清楚,想法一定要付诸于行动!

所以,想挑战一下,尽管去试一下吧!年轻人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心。但是一定要设置好止损线,如果真正接触了以后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该放手时就放手,不用犹豫,年轻就是资本,我们输的起😊
来自职Q用户:绛雪
选择自己喜欢的可以,但是也要懂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知识。可以自学。 来自职Q用户:王女士

Ⅸ 非人力资源专业,本科,没有实习经历与工作经验,如何才能进入HR行业

这个基本可以说是梦想,但是也不是不能实现的,其一你是女性,女性在毕业比男性就业率高出百分之60我是08毕业的HR本科,我之前一直实在深圳工作的,但是说真的 想不如HR真是很高很高的门槛比一般的专业难多了,HR涉及太广泛,为人处事就难上加难,所以没有一定的工资历练基本相近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进小公司,你所能做的,每天的工作基本不予HR搭架,我是放弃了这行,我现在东莞创业,如果你真的想进,你热爱,那么你就得不断的去学习去看HR的书籍,多好案例,尤其是案例,每次面试基本都有1-2个案例,如果你回答不上来,你就没机会,然后在学校所能学到的,都是书籍上的东西,我们就算是这个专业的,回答出来的,都是书籍上的知识,考核人员就会说我们说的太片面化(官方)具体的操作,我们没能说上重点,我跟我姐夫有探讨过一些案例,基本上他回答的都是很有操作性和可实行性,说话很有逻辑,他是在宁波一个台湾老板那里做HR经理,所以做这行还是要看自己的工作历练跟多看别人公司案例总结出来的经验,你可以选择先到一家大点的公司去做文案,或者,储备人员,这样你在公司慢慢的摸索与接触人事人员,然后感觉自己有点小经验的时候你在换一家,后面在换一家,这样你有了2-3年的经验你就基本做个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策划师,或者有部门小经理,有实力运气好马上就能爬上去,运气不好就再换做人事要的就是时间,6-7年的就算不是当部门经理的经验都能让你成为一个猎头到时候,就可以挺起腰板做人做事,大家其实都知道HR是一个公司的命脉,权利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