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是旅游资源禀赋
扩展阅读
a股主力成本怎么选 2025-05-15 02:22:11
100钻石剑怎么做 2025-05-15 02:17:11
建委和国土资源哪个好 2025-05-15 02:16:34

什么是旅游资源禀赋

发布时间: 2022-05-24 04:39:07

❶ 资源禀赋是什么意思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

俄林早期师承瑞典着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继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 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一国应依据本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因为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该国的生产要素禀赋。

一国应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此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增加本国优势和福利。”的要素禀赋学说之后,波兰经济学家莱布辛斯基(Rybczynski) 又对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做了补充。

他认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另一种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由此推出:“资本要素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应预期其劳动密集型产业(L I) 将趋于萎缩,试图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行的,而对于劳动力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不适时宜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CI) 、技术密集型产业( TI) 则可能导致比较优势丧失,致使经济增长欲速则不达。”

❷ 企业资源禀赋是什么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师承瑞典着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2)什么是旅游资源禀赋扩展阅读

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理论分析

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俄林在分析、阐述要素禀赋论时是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在逻辑上比较严谨。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

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通过严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结论: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

❸ 致远金融:什么是旅游资源禀赋

养殖业巫春砸伤茨糜

❹ 旅游资源的种类、赋存状况等对旅游业有何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和建设的对象物,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性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行为是其对资源感应效用的函数,由此使得旅游景点与客源地之间的引力具有鲜明的资源指向性特点(Deasy和Griess,196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B/T18972-2003)”以及“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CBiTl7775-2003)”的界定,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保继刚,1996;Ritchieetsl,2000),并在区域层面上基于旅游资源禀赋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就如何实现不同旅游资源之间的地域组合开发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Pearce,1995;王凯,2005)o而基于不同区域间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竞争关系则构成了另一研究维度,持比较优势理论的学者认为,与旅游产品相联系的要素禀赋在特定区域上的空间分布不均质性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同的原因,旅游资源的禀赋和品质就成为旅游竞争力研究中的焦点所在(张广海等,2006)。 总体看来,以往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基于资源禀赋的空间异质性所进行的旅游业发展及区域资源之间合作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却是,旅游资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有力的助推器还是隐藏的障碍物?从理论上讲,拥有丰富而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无疑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因为旅游资源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取得了较差的旅游业发展绩效或表现出较差的旅游业竞争力,那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旅游资源还为那些阻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正是这些因素导致的负面效应超过了旅游资源本身的正面效应。进一步讲,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旅游资源作用的变异呢?找出其中的作用机制并寻求相关解决途径便成为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甚于对省际层面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因素作用和非资源因素作用的考察,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因素的实际作用及机制,第二部分为研究方法与变量说明,第三部分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说明 在资源导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中,自然禀赋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Habakkuk(1962)认为,自然资源的丰裕使美国获得了更高的生产率,并最终导致19世纪的繁荣局面。然而,在20世纪中后期,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许多学者都注意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源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失败,资源丰裕国的经济表现往往不及资源缺乏国,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仿佛由“天使”变成了“魔鬼”。Sachs和Warner(1997,2001)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显着的负相关联系。不过,总体来看,这些论着大都是对资源和经济的作用进行研究,且主要基于国家样本,结论来自于国家之间的比较。主体文献中尚未发现专门就一国内部旅游业这一特定行业所进行的研究,即研究一国内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着丰裕的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业增长的制约性。虽然许多研究者在相关旅游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将旅游资源设定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因素,并且从直观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特征,省际层面上旅游资源禀赋的丰裕度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对应关系。然而,直觉认识并不能代替严谨的学术研究,为此,本文将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业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确定在一国范围内,以中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这一命题作细致的实证研究,检验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验证一个理论命题,同样重要的还在于揭示我国各地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并力求为旅游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1.模型设定 就本文的研究对象而言,省际层面的截面单位数显然不足以得出有意义的计量结果。为扩大样本容量,我们采用包括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面板数据集(Panel Dataset),这也便于考察不同时间跨度内旅游资源作用的动态特征。根据Corden和Neary(1982)经典模型的经济含义,我们建立如下的基本回归方程式: 式中下标i代表各个省际截面单元,t代表年份,因变量y为旅游业增长率,等式右边的C为地区特定的常数项,TR为旅游资源部门的投入水平,NTR为非旅游资源部门的投入水平,X为影响旅游业增长的其他解释变量向量,μ i 为地区特定且不随时间变动的误差项,ε it 为时变误差项且遵循一阶自回归过程②,a、β、θ为对应变量的系数或系数向量。 由于旅游资源涉及的内容太多,而且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几乎不可能用某一个或几个变量完全反映出来。总体来说,旅游资源是能够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全部要素的总称,它既包括传统意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文化特色、娱乐设施保障等多种吸引要素,因此,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形态上的多样性和复合性,而且具有价值上的多元性,这无不给准确衡量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增长的贡献带来了困难。不过,作为旅游业发展和建设的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单元和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企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研究视角和突破口。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的定义,“旅游景(tourist attraction)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并且,在当前旅游景区(点)普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状态下,用旅游景区(点)企业相关指标作为旅游资源禀赋的代理变量应该不会产生大的偏差。由于我国旅游行业投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基础状况,旅游景区(点)企业的投入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旅游资源的综合禀赋状况,所以,我们以旅游景区(点)企业的投入水平代表旅游资源的总体禀赋状况。 进一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将旅游企业分为旅游景区(点)企业(Enterprise of Tourist Scenic,ETS)和非旅游景区(点)企业(Enter-prise of Non-Tourist Scenic,EnTS),非旅游景区(点)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国内旅游行社、国际旅行社)、星级饭店(内资饭店、外资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本文以旅游景区(点)企业的收入水平衡量旅游资源部门的发展程度,以非旅游景区(点)企业的收入水平衡量非旅游资源部门的发展程度,通过建立标准的经济模型分析考察旅游资源部门和非旅游资源部门在旅游业增长中各自的角色,就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增长的作用进行研究。另外,由一般的经济增长理论可知,向量中的解释变量主要包括资本投入、教育投入(或是人力资本投入)、制度条件以及初始旅游业发展水平,控制这些解释变量将会保证计量结果得以反映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增长的真实影响。此外,我们将解释变量中的各类投入分解为资本和劳动两部分,这样可以反映投入的完整内容,并对要素作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考虑到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相关度较高,在一个方程式中进行计量分析会使结果存在共线性问题,我们将在两个方程式中对资本和劳动的影响分别予以估计。最终的回归方程式为: 资本方程式中KETS为旅游资源部门的资本投入,KEnTS为非旅游资源部门的资本投入,KE为旅游资源部门教育经费投入,Invset为投资变化,Inkst为制度变量,Y为旅游业发展的初始条件。劳动方程式中的变量含义相应可知,作为前缀的“L”表示劳动投入,其余解释变量均与资本方程式相同。 2.变量和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计量检验的研究样本为2000-2005年间各省和直辖市的数据资料,最终的面板数据集包含31个截面单位在6年内的时间序列资料,样本观察值共计186个。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副本、《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以及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www.bjin—fobank.com)系统。由于各部门的绝对值投入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等总量因素的约束,并不适合作为地区间横向比较的指标。因此,回归方程式中的投入变量均取相对值,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KETS=旅游景区(点)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 KEnTS=非旅游景区(点)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 LETS=旅游景区(点)企业(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总数 LENTS=非旅游景区(点)企业从业人员/从人员总数 KE=旅游院校数 LE=旅游院校在校学生数 制度变量Inst以对外开放度反映,Inst=人民币表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e。可以基本假定,对外开放度越高的地区,市场经济体系越健全,经济活动的透明度越高,从而具有更优的制度质量。 invest=旅游投资变量,根据顾乃华等(2006)的公式计算得出。 ,In为自然对数符号。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初始条件,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此处以1981年各省份旅游外汇收入进行衡量。 为平均旅游业增长率。 需要说明的是,(1)2004年、2005年非旅游景区(点)企业包括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星级饭店(内资饭店、外资饭店)以及其他旅游企业。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非旅游景区(点)企业包括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星级饭店(内资饭店、外资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其他旅游企业。(2)由于某些省市(上海、天津和宁夏)的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不全,本文采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衡量其旅游业发展水平,鉴于上海、天津开放度较高,宁夏则相对比较封闭,且分别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程度的两端(杨勇,2007),用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替代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 从变量KETS和LETS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a和a’反映了旅游资源部门的相对投入水平对当地旅游业增长的影响,即旅游资源作用在计量模型中的外在表现。系数a和a’的经济意义是指相对丰裕的旅游资源诱使资本和劳动要素进入旅游资源部门,进而对当地旅游业增长产生了影响的程度。而变量KEnTS和LENTS的数学表达式中,β和β’反映了非旅游资源部门的相对投入水平对当地旅游业增长的影响,即非旅游资源作用在计量模型中的外在表现,其经济意义是指非旅游资源部门的发展对旅游业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❺ 旅游总体规划的规划方法有哪些

我们知道:《旅游规划通则》是规划专家评审团检验规划方编制的规划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重要依据,但规范的套路对于开发商而言根本是没有用处。如果按照《旅游规划通则》要求,一个景区的规划编制要经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完成这三个规划正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从开发商角度考虑,他不可能等三个规划都评审完后才开始动工建设,他的要求是以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里做一套实用的、可以马上操作的方案。远景设计院提出根据市场趋势,以更好地服务开发商为根本出发点,符合景区开发建设需要,从十二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让旅游规划实用化。
1、资源禀赋分析,这里讲的资源禀赋分析不是仅仅对景区资源的详细罗列,而是要求在大区域范围内对景区资源进行相关性比对分析,挖掘、整合、延伸出具有唯一性、第一性和专一性的特色产品。
2、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对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旅游规划不能仅就宏观市场、客源定位和客源数量预测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这种研究距离实际操作甚远,应该就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1)市场层面:分析市场在兴什么,市场有什么,市场还缺什么,市场在哪个层面上竞争四个内容;(2)竞争对手层面:分析竞争对手概况(项目的区位及周边环境、规划布局、建筑风格、项目卖点、项目的配套设施与服务、运营管理),市场反应(分析竞争对手项目的营销策略、实际销售及经营状况和项目的优劣势);(3)消费者层面:主要界定客源区域、预测其数量,分析其消费特征,找出消费敏感性之所在。建议:可以研究房地产策划中的类似章节,形成适合景区需要的相关内容,最好研究他们的策划提案,因为他们的提案当中所涉及的这些内容,均是落于实处,刀刀见血,虽然领域不同,但方法论是相通的,值得借鉴。
3、开发商分析,开发商分析主要是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投资意图、初步的开发构想、经济实力和操作能力分析。目前规划普遍都没有这一个章节。开发商在投资一个景区时基本上都会有投资意图和初步的开发构想,规划方的任务是为开发商的初步开发构想从专业角度进行把关、深化、延伸和落地。这里提出要增加开发商的经济实力和操作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对旅游区开发主题和旅游产品设计在操作层面进行校正。我们知道:任何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开发商去操作,项目规划和策划得再好,如果超出开发商的实际操作能力,一切都是空的,也是现在规划无法操作,置之高阁的内在原因。规划方和开发商必须沟通深沟通透,这个沟通不只是上层领导间的沟通,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深刻体悟。
4、开发主题和形象设计,开发主题和形象设计是旅游规划中最薄弱的地方,普遍做法就是一个形象定位加上一句宣传口号,只有极少数规划中还增加一个景区logo设计。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最常见的就是比附定位法,相互模仿,没有抓住景区的灵魂和找到景区的独一无二的指纹,缺少策划所讲的唯一性、第一性和专一性,是最被专业策划人看轻的部分。对开发主题设计上建议要针对项目个性进行大区域范围内的概念采购和本地化的项目体现,讲白一点就是把类似项目的成功开发经验应用到本项目开发之中。旅游规划或旅游策划比拼的是规划者或策划者的信息、资源和视野。规划或策划时必须出现一套详细而清晰的项目开发思路流程图。形象设计部分可以多向品牌策划机构学习,啃啃《实战广告案例》和《创意就是权力》等书,应该是很有启发的。建议增加一套景区VI应用体系。
5、功能分区和项目设置,功能分区和项目设置是开发主题和旅游产品设计的落脚点,是旅游规划的重头戏,有的规划方案中洋洋洒洒几十页的文字。考虑开发商的审阅习惯,是否可以单独抽出,独立形成图文并茂的景区设计任务书,甚至可以根据开发商要求和设计深度进行出图。由于设计图册都是静态的东西,还要再设计一套动态的活动表演方案。做到静态设计很丰富,动态表演很精彩。
6、旅游产品设计,规划中都涉及到旅游产品设计章节,而且篇幅都很大,旅游产品罗列了很多,有几个大类,数十个小类,似乎不罗列出这么多产品,就无法显示规划方的水平,不能显示资源之丰富和厚重。但要考虑一个问题,规划方设计了这么多旅游产品是否都有市场?是否都具备竞争力?是否是投资方会操作的?选择产品设计上必须结合资源禀赋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投资方的实力和能力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进行综合考量,哪些是核心产品,哪些是辅助产品,哪些产品先推,哪些产品后推,哪些产品必须充实提升,哪些产品必须割爱抛弃,这就是策划学讲的要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规划解决的是:景区最合适开发哪些产品,而不是景区能开发哪些产品。对于旅游产品设计上,各方都在讲创意,这是没有错,但核心问题是:如果没有系统的思考、动态的把控,任何的创意就会落成点子,点子是局限的,是不稳妥的,是不能用来拯救景区的。
7、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设计核心内容是景区赢利模式设计和投入产出分析,解决景区需要投哪些钱,投往何处,哪些项目可以开发商自己建设、自己运作,哪些项目只要建好出租,哪些项目需要引入新的合作伙伴,从哪里赚到钱,何时是盈亏平衡点的问题,对于旅游地产项目:还要明确哪些地块必须购买,哪些地块只要租赁,其费用多少。景区赢利模式设计和投入产出分析是开发商最关注点,规划方案中至少要出现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资金筹措及计划使用表、全投资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借款偿还表、损益表、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计算表、成本与费用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表、敏感性分析计算表等13张表格。
8、开发节奏把控,目前景区开发正呈现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的趋势。对这种情况下,规划中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期,清晰准确把控开发节奏。规划不仅是提出短期、中期、长期建设项目,还必须更加明确地指出启动项目是哪一个,这个启动项目必须是:一能马上有好的赢利,二能快速形成市场的示范效应,三对后续项目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要有“连环炮”的效果。寻找启动项目就是策划上经常提到的寻找项目引爆点。寻找启动项目是最难的,因为它决定项目的成败。也许景区前景很好,赢利很大,但开发商如何走过最艰苦的开发初期呢,这就必须找好照准启动项目。规划中,阶段性项目的接点与阶段性项目的接点之间如何连接必须提前设计好,否则项目开发延续性容易发生断层。可惜:该章节很多旅游规划都没有。
9、市场营销规划,市场营销规划是景区推广的主要内容,在规划期做了市场营销规划几乎都比较笼统,缺少针对性和实际性,也是很多规划文本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的原因,显着指导性不是很强,意义不是很大。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只做景区网站、宣传画册(含电子画册),最多再做个第一年度营销计划书。由于变数太多,到临近开业再做一个景区开业执行策划。
10、专项规划,没有园林及相关专业背景的规划师根本是就做不来的,是规划中相互模仿,相互抄袭最多的章节之一,有些数据根本就没有经过详细计算就得出来。文字和图纸可以融到设计任务书中,但技术数据由来要介绍清楚,图纸要详细准确。如给排水布局图,必须有位置、流向、流量、管道大小、管道长度等内容。
11、景区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设计,该章节是景区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规划师是否有实际的景区管理经验。现有的规划中有的直接就省略,有也不过是学术意义上的管理机制研究而已,缺少可操作性,是大家需要补课的地方。本文所讲的景区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设计必须明确部门组成、人员数量、人才的专业和从业经验要求、部门与部门间如何沟通、协调和配合,形成清晰的、可操作的组织架构图、岗位说明书和管理制度手册。
12、景区评A建议书,景区评A是不变的趋势。该章节几乎所有旅游规划都没有,该需求将来一定很多,建议大家要好好补课。
旅游规划的编制体例必须改革,否则前景堪忧。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能对业界有所裨益,更希望旅游规划的道路能越走越宽,旅游规划机构能真正获得旅游开发商的敬重,能与开发商共分奖金,共享成功喜悦,体现旅游规划师的人生价值。

❻ 资源禀赋是什么意思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 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❼ 对于一个旅游项目而言,是区位条件比较重要,还是资源禀赋比较重要呢

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离城市距离。一般旅游项目,多数都是以山体湖泊,或者其他自然资源为依托。资源会稍稍略胜一筹。
不过得题主提供更为详细的,个人方便提供点更好的建议。

❽ 农村要发展旅游业,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发展观光农业要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观光农业的开发与本地旅游发展的基础密切相关。旅游发展条件良好的地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游客,才会有较多的机会发展既然是乡村旅游,一定要有乡村的特色,比如说吃的农家餐有特色,其他地方吃不到。住的农家院落有特色,其他地方找不到。比如民俗方面独一无二。

❾ 有人认为,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禀赋不好,就不可能发展旅游业,你怎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