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富矿前景如何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资源富矿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 2022-05-11 00:40:30

1. 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与前景

(一)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矿产有1150多种。按矿产的性质和工业用途,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可燃有机矿产。本书把可燃有机矿产划归能源类型。

1.金属矿产

从中可提取某种金属元素的矿产资源称为金属矿产。按工业用途可分为:

1)黑色金属矿产:如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铝、镁、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贵金属矿产:如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4)放射性金属矿产:如铀、钍、镭等;

5)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矿产:如钽、铌、锂、铍、锆、铯、铷、锶、镧、钕、钐、钇、锗、镓、镉、硒、碲等。

金属矿产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黑色金属矿产中的铁矿是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有色金属矿产中的铜、铅、锌、铝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机器制造、化学工业及国防工业的各个方面。贵金属矿产中的金是货币的代表,在工业上也有很广泛的用途。

金属矿产提供工业使用的主要是金属元素。这些元素的克拉克值通常都比较低,它们必须通过成矿作用才能富集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石。许多矿物都含有金属元素,但只有其中的某些矿物才具有工业价值。如开采铁的矿物只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四种,适合开采金的矿物主要是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三种。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59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有铁、铜、铅、锌、铝、金、钨等。金属矿产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如铁矿主要分布在原苏联、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铜矿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国、原苏联、赞比亚和加拿大,金矿主要分布在南非、原苏联、美国和澳大利亚。

我国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50多种,其中钨、锡、锑、铋、稀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金属矿产在分布上也不均衡。如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冀东、川西等地,铜矿主要分布在川滇、西藏昌都、山西中条山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南岭、川滇和秦岭-祁连山一线,金矿主要分布在山东、青海等地,钨矿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

2.非金属矿产

可以提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或可以直接利用的非金属矿物及其集合体的矿产资源,称为非金属矿产。工业上除少数非金属矿产是用来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如硫和磷等)之外,大多数非金属矿产是直接利用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如金刚石大多数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泽,云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绝缘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学和压电性能等。非金属矿产按工业用途可分为:

1)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黏土、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学工业及化肥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岩盐、明矾石、石灰岩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石英岩、高岭土和黏土等;

6)建筑材料及水泥原料:如砂石、浮石、白垩、石灰岩、大理岩、石膏、花岗岩、珍珠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如硬玉、软玉、刚玉、玛瑙、水晶、石榴子石、绿松石、琥珀、叶蜡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绿柱石、橄榄石等。

非金属矿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矿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按照分类,可以看出非金属矿产用途很广。实际上,现在人类对非金属矿产的需要量已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对金属矿产的需要量。

非金属矿产具有与金属矿产不同的特点,表现为:①组成非金属矿产的主要元素O,Si,Al,Fe,Ca,Na,K,Mg等的克拉克值高,因而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②利用方式多,除少数矿种用来提取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外,大多数矿种可以直接利用某些矿物、矿物集合体和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③可一矿多用,如膨润土、高岭土等黏土矿物,既可作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又可作填充料、涂料等;石灰岩可依据其不同性能,用作电石、水泥、化工、熔剂、建材等原料。

尽管非金属矿产的矿种多、分布广,但是对于某些性质特殊的矿种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是有局限性的,如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博茨瓦纳、澳大利亚;重晶石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印度;钾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罗斯等。

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约80种,产地4500多处。其中石墨、重晶石、菱镁矿、高岭土、叶蜡石、石膏、硅藻土、玻璃原料、大理岩和花岗岩等20 多种在国际上占优势;沸石、珍珠岩、硅灰石、黏土等几十种非金属矿产可望成为国际优势矿产。金刚石、蓝宝石、天然碱和钾盐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矿产资源前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矿产的品种有了显着增加。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元素周期表中可提取利用的元素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30多个增加到70多个,工业上利用的矿物约占已知矿物种类的10%。1976年世界开采的矿石量已超过1.2×1010 t,1985年超过1.8×1010 t,而且还没有把普通的砂石、建材原料等包括在内。近20 多年来,除发达国家的需求外,随着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世界上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快速上升,导致开采量的增长速度显着加快。

然而,矿产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总体上说是开采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特别是那些优质、易采的矿产,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屈指可数;并且由于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即使是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矿产资源上完全自给自足。以我国2010年的矿产需求为例,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

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量称为储量。实际上,许多矿产都有比储量大得多的资源量。随着找矿工作的继续进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潜力资源和未经发现资源将转化为储量,而且还会发现很多新类型矿床与矿产新来源。

当今世界对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地表或近地表富矿正在日益减少,所以就必然要大量利用贫矿、杂矿,开采深部矿、新类型矿床和边远地区的矿床。近些年来,世界很多矿产储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降低工业品位、扩大开采深度和发现矿床新类型取得的。所以,在未来的找矿工作中,人们将日益重视寻找隐伏矿、深部矿以及一些近地表的大而贫的矿床。同时,根据新的地质理论和找矿技术以及开采、冶炼等方面的成就,重新评价已知矿床的储量与研究老矿区潜力,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合开采利用矿床的方法今后将日益普及,目前有些国家伴生产品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主要产品的增长速度。综合利用是钴、银、铋、铼、镉、硒、碲、锗等矿产的主要来源。如在我国攀枝花铁矿,钒、钛伴生矿产已被利用。

未来人类所需矿产资源相当一部分可能要取自海洋。浩瀚的大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滨海砂矿是独居石、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磷钇矿等的重要来源,也是优质硅砂的基地。海底含金属软泥、锰结核与大洋中脊上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有可能成为开采对象。海底锰结核含锰约35%、铁18.5%、镍和铜各1%左右、钴0.5%,还含有可供利用的钛、钒、铅、锌等元素,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估计海底锰结核总量达3×1012 t,所含锰、镍、铜、钴四种金属的总量分别是陆地储量的200,320,40和1000余倍,而且现在还以每年增加1万多吨结核的速度在继续堆积着。另外,海底还有大量的磷酸盐、重晶石、沸石、海绿石、红色黏土(可提供锰、镍、铜、钼、钴等资源,可能还有铀)等,总量也相当可观。海水中的矿物含量也相当丰富,含量较高的元素近60种。目前1/3的商品盐、1/5的镁、大量的溴来自海水。

减少矿床开采时的损耗,降低开采利用成本,回收利用各种金属或其他材料,也是解决矿产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总之,一方面要尽可能开源节流,另一方面,人们也不必要持矿产资源很快就要枯竭的悲观态度。实际上,随着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问世并付诸应用,矿产资源还是大有潜力的。

2. 山西有哪些矿产现在开采状况如何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早以"煤乡"之称闻名中外;山西,是矿产资源资源大省,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制品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矿业经济是山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7种(金属矿产28种,非金属矿产82种,能源矿产4种,水气矿产3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2种,矿产储量总潜在价值约13.6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与全国同类矿产相比,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3种,其中煤、铝土矿、镓矿、耐火粘土、沸石等矿产居全国首位。

我省探明储量的矿产中,具有资源优势,并在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金红石(钛矿)、铁矿、铜矿、镓矿、耐火粘土、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石膏、芒硝、硫铁矿等13种,同时,锰、银、金、石墨、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冶金用白云岩、花岗石等9种矿产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山西矿产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我省矿产资源有以下特征:

--分布广泛。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十分广泛,其中2000米以浅的含煤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6%;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白云岩等蕴藏量丰富,厚度大,出露面积达2.34万平方公里。

--相对集中。占全省90%以上的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在五台山区和吕梁山区;石膏均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太原--襄汾和潞城一带;占全省95%以上的铜矿储量集中分布在中条山区;芒硝、镁盐和盐矿全部分布在运城盐湖;锰、石墨、银、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等矿产分布在晋北阳高、灵丘、大同、浑源一带。

--矿石工业类型较全,贫矿多富矿少。煤的种类从褐煤到无烟煤都有;耐火粘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四种类型;石灰岩有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等类型。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富矿少贫矿多,如铁矿中富矿储量仅占6.44%,富铜矿占13.86%,高铝硅比的铝土矿占12.89%,石膏、硫铁矿无Ⅰ级品矿石等。

--共伴生矿多。以铝土矿为主的本溪组含矿岩系中,伴生有铌、钪、镓等稀有、稀土金属,并与耐火粘土、铁钒土、山西式铁矿共生;在含煤地层中共生有煤层气、硫铁矿、高岭岩、软质粘土;许多的内生矿产中常伴有多种组份可综合回收利用,如中条山铜矿中伴生有钴、钼、金、银、硫、灵丘县刁泉矿区为铁、铜、金、银综合矿床,小青沟一带是银、锰、铅、锌综合矿床等。

--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许多重要矿床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体多为层状、似层状,规模较大。许多非金属矿床均适宜露天开采。

山西主要的优势矿产资源有煤炭、铝土矿、铁矿及非金属矿;煤炭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开采,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从气煤--无烟煤均有,着名的晋城"兰花炭"早已闻名海内外。炼焦用煤占全国的56.5%,无烟煤占全国的43.06%。离柳-乡宁优质炼焦煤、晋城-阳城优质无烟煤、大同侏罗系的优质动力煤早已被原国家计委列为我国稀缺矿种;铝土矿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优势资源,分布广且集中,仅埋深在400米以上的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保有储量9.89亿吨,占全国的41.57%,储量位居全国之冠;其它如铜矿、铁矿、金矿及许多重要的非金属资源也都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全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具有资源优势并在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煤、铝土矿、铁矿、铜矿、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此外,锰、银、金、石墨、膨润土、高岭岩、硅石、含钾岩石、炼镁用白云岩、花岗岩、沸石等矿产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媒体报到较多的山西的煤层气、金红石(钛矿)也越来越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3. 矿产资源的利用前景

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尽管现代化道路有所不同,但都无从摆脱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曾有人对世界上常用的40种矿产做过这样的估计:有很大一部分矿产资源,只能维持到本世纪末,加上它的分布的不平衡,因此国际间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充分发挥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开发利用,这是强国富民的根本。但是,由于经济技术和交通条件等的限制,资源利用程度还很低,大部分矿产还有待开发利用。

(一)当前国际市场紧俏和国内市场也紧缺的矿产,主要是有色金属。根据本省有色金属矿产品种全,点多面广,储量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原料工业,矿山实行大、中、小并举,国家、集体、私有(含股份制)各自发挥优势,合作开发,综合回收,这样,选矿、冶炼统筹合理安排,既可解决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从多渠道增加收益,为国家多做贡献。

(二)充分发挥磷、盐矿产资源的优势,加快磷化工、盐化工原料基地的建设。本省大量的磷矿石外运,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资源优势无法发挥;重要途径是就近发展各种不同规模的高浓度复合磷肥和磷精矿生产,这样就有可能扩大开采量,增加销售量,促进磷矿开发。对于贫的硫铁矿,应设法进行利用,以解决磷肥生产中对硫酸的需求。盐是制造盐酸和碱的原料,在有色金属工业中用量也很大,应加快盐矿开发,并尽可能利用所伴生的芒硝。

(三)钢铁在现代化工业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云南省铁矿分布集中,富矿比例高,能源也不缺,很有条件发展钢铁工业。当今全省钢年产量为100万吨,需要消耗500万吨铁矿石,而在昆钢附近(武定—新平一线)就保有铁矿储量近7亿吨,不但能保证昆钢的扩大,还可开辟新的钢铁企业。

(四)云南省的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仍以煤为主。煤炭开采除巩固、发展国有煤矿外,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加大煤炭外运以增加收入。滇西缺煤地区,除继续注意找煤外,就已知煤矿点要合理地强化开采,扩大褐煤的利用。

矿产是一次性资源,不能再生,因此在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开采,充分利用,保护资源;绝不能只顾眼前,丢矿压矿,采富丢贫,乱挖滥采。一定要强调综合利用、综合回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同时做到环境保护,减少废石、废水的排放量,达到变废为宝,对子孙后代负责。

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是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有关部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一定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强管理,科学办矿。要逐步实行矿产资源的有偿占用,以提高矿物回收比例,充分发挥资源效益。

4. 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国矿产资源也是如此,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劣并存的态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我国的矿产有的探明储量比较丰富,有的则明显不足

据已有资料,保有储量多,找矿远景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可以基本自给并能部分出口的矿产有:煤、钨、钼、锡、锑、汞、钒、钛、稀土、铝土矿、铅锌、大理石、重晶石、石膏、滑石、菱镁矿、萤石、石墨、高岭土、磷等。其中以煤、钨、锑、钒、钛、稀土、菱镁矿、萤石等占有世界优势。但另一些矿产,如钾盐、铬铁矿、金刚石、铂、天然碱等矿产目前探明储量则明显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其中,有的开发条件很差,有的找矿前景不很明朗,目前属于我国的短线矿产。

2.我国的矿产有富有贫

我国有一批富矿,如海南石碌铁矿、湖北大冶铁矿都是富铁矿。我国的稀土矿也是富矿。不久前新疆阿勒泰地区新发现的阿舍勒大型铜矿就是一个大型富铜矿,含铜品位高达3%~4%。南岭地区有的钨矿也很富。但是,由于客观地质条件的制约,我国没有找到也很难找到像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那样的富铁矿。我国大宗矿产的基本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据现有资料分析,我国86%的铁矿储量属贫铁矿,50%以上的锰矿属贫矿,铜矿储量中70%为含铜低于1%的贫矿,铝硅比大于7的铝土矿不到28%,含五氧化二磷达到30%的磷矿储量在总储量中只有7%。

3.我国矿床中既有单元矿床也有多元矿床

从矿产共生组合情况和伴生元素复杂程度分析,我国既有成分较为单一的矿床,也有组分比较复杂的矿床。但总体看来,共生矿和综合矿多,单一矿少,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据调查,全国25%的铁矿、40%的金矿、75%的银矿、80%的有色金属矿和大多数地区的煤矿都与其他矿产共生或伴生在一起,相当一批盐湖矿产也是多种有益组分共生而形成综合矿。白云鄂博、金川、攀枝花三大综合矿即为我国综合矿的典型代表。综合矿多,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带来更多的自然财富。据对一些大型矿山调查,即使按现在低水平生产技术指标进行计算,矿山伴生矿产的潜在价值能占到该矿资源总价值的35.4%以上。不利的一面是综合矿又往往给矿产开发选冶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某些矿床因一些有用元素难于分离而影响到整个矿床的开发利用。

4.我国各类矿床的规模有大有小

我国也有一批大矿。按现行规范分类统计,我国固体矿产中大型矿床占矿床总数的11.01%,中型矿床占23.21%,小型矿床占65.78%。不同类型矿产中大矿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其中以非金属矿床中大矿比较多,占19.77%,固体燃料矿产次之,占9.34%;金属矿床中大矿比例最少,占6.53%(表34)。在大矿中甚至有一些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床或世界级规模的大矿,如白云鄂博的稀土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湖南柿竹园钨矿和锡矿山锑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钨矿和最大的锑矿,广西大厂锡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内生锡矿,江西西华山钨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钨矿床,攀枝花钒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钒矿,辽宁海城菱镁矿、范家堡子滑石矿、贵州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矿、内蒙古达拉特旗芒硝矿、青海西宁北山寺-潘子山石膏矿等一批非金属矿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床。此外,还有一批是世界级规模的大矿。如青海茫崖石棉矿、广东大降坪硫铁矿、吉林长白西大坡硅藻土矿、吉林梨树县大顶山硅灰石矿、内蒙古四子王旗萤石矿、黑龙江萝北云山石墨矿、浙江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地区的煤矿、南岭地区的黑钨矿、江西德兴的铜矿、云南兰坪和甘肃西城地区的铅锌矿等。但与世界上某些矿产资源大国相比,我国中小矿偏多,大矿和特大型矿偏少,这是我国矿产的一个重要情况。

表34 中国固体矿产矿床规模情况表

5.我国矿产产地分布面广,储量区域局部集中

全国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这些矿床矿点广泛散布于全国各地。从矿产地的总体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定数量的矿产地,在全国2204个县中,有2019个县(旗)有矿业开发活动,可见矿产地的分布面相当广泛。但从单个矿产看,产地及其储量的分布又极不均衡。从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来看,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大宗矿产的一半以上集中在中部地区。从单个矿产储量看,30%的铜矿储量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0%的铁矿储量集中在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华北的冀东地区和四川的攀西地区;50%的锡矿集中在云南、广西;80%的重稀土集中在南岭地区;80%的煤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和新疆地区;80%的磷矿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和湖南四省。

5. 3500多万吨!山东富铁矿勘查再次取得新突破,富铁矿究竟是什么

山东富铁矿勘查再次取得新突破

在5月11日,根据记者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获知的消息来看,近日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规划勘察研究院承担的齐河—禹城整装勘查区李屯项目区,施工的第5个钻孔钻获4层富铁矿,铁矿总厚度达79.36米,其中最厚的一层达到72.3米,平均品位超过55%,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预估该项目区富铁矿资源量达3500多万吨。

世界上最大的几处富铁矿

世界上最大的富铁矿是位于巴西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穆通大铁矿,该处富铁矿的面积达到了83万平方公里。其中含铁量达63-66%的铁矿石800亿吨,其中玻利维亚570亿,低于63%的没有评估含铁石英岩更加巨大,玻利维亚甚至对于自己的富铁矿石都没有认真评估。未计算的含铁石英岩含铁量45%。

世界第二大铁矿在巴西的铁四边形地区,其中主体是米纳斯吉斯铁矿面积是7000平方公里。 富铁矿分两种含铁量平均分别是60%和68.5%的铁矿石,达300亿吨。未风化的含铁石英岩含铁量 45%,未计算储量,该铁四边形地区对于米纳斯吉斯铁矿以外的地区也未做勘探。

世界第三大铁矿在澳大利亚,面积8万平方公里,富铁矿达250亿吨,含铁量是50-66%。可以露天开采,夹杂的贫矿品位为45%,达70亿吨。未认真勘探的品位为30-50%的含铁石英岩达64000亿吨。这里是澳大利亚的几个巨大的世界级的铁矿开采公司的开采基地。

6.  矿产资源供需分析及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

河南省载入矿产储量表的各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为17033亿元(截止1999年底,不含石油、天然气),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为18815亿元,若加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则潜在价值总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保有资源储量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分别占全国矿产资源总值的1.85%和2.03%。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在全国居第12位,平均每平方千米保有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在全国居第1 1位,但按人均拥有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计,则河南省在全国居第22位,河南省人均拥有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4。

2.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九五”末,河南省共发现126种矿产(含亚种为154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1种)的75%,其中有71种(79种)矿产已探明有资源储量。发现各种矿产地3000余处。全省上储量表的矿产地939处,其中主要矿产地718处,伴、共生矿产地221处,其余为矿点、矿化点,工作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勘查评价。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155处,中型矿床257处,小型矿床527处。已发现矿床中进行过勘探的有639处,详查203处,普查97处,可见河南省矿产勘查程度总体较高,但普查、详查、勘探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反映出开发利用强度过高。不同规模矿产地所占的比例为大型17%、中型27%、小型56%。

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蓝晶石、天然碱、珍珠岩等8种,居第二位的有镓、耐火粘土等5种,居第三位的有铝土矿、水泥用大理岩等6种,居四至十位的有晶质石墨、水泥用灰岩、金、石油、锑、煤、银、铁等28种(表6.1.1)。

3.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及潜力分析

截至1999年底,河南省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892处,其中能源矿产298处,金属矿产293处,非金属矿产301处。已经开采利用的533处(含闭坑矿山33处),基建矿山158处,还有54处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宜开发利用;可以进行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只有147处,占发现矿产地总数的16.5%。考虑到民采小矿的分割开采等因素,剩下的矿产地可以投入开采或通过进一步工作提供开采的比例还要更低,探明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可供性进一步降低,中长期后备资源难以保障,有些矿种和矿山企业在近期就将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河南省强力开采、使矿产资源的耗竭性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矿产勘查投入断档造成的。

表6.1.1河南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的位次

通过近年来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以及在河南省的主要成矿区带内发现,重要支柱性矿产资源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1)煤炭

截至2000年底,河南省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60.99亿t,历年开采损耗28.87亿t,保有资源储量232.12亿t,其中储量63.20亿t、基础储量119.19亿t、资源量112.93亿t,已开采利用矿区资源储量占河南省总资源储量的36.1%。

河南省具有较好的成煤地质条件,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河南省2000m以浅煤炭资源量920亿t,其中可靠级561亿t,占61%;可能级221亿t,占24%;推断级138亿t,占15%。河南省地质科研所1989年的预测结果显示,1000m以浅129.7亿t,1500m以浅411.6亿t。

由于煤炭还有较大的资源潜力,通过外围找矿和深部探矿,可充分满足我省“十五”至2010年对煤炭的需求。

(2)黑色金属矿产

河南省黑色金属矿产中铁矿产地最多,占金属矿产总数35.5%。20世纪50~70年代,先后对1 6个矿产地进行过详细勘探,28个矿产地进行过初步勘探,33个矿产地进行过详细普查,63个矿产地(或区域)进行了初步普查,铁矿的工作程度是各矿种中最高的,找矿潜力较小。探明资源储量90%属于贫矿,资源利用较为困难,不能满足河南省钢铁企业对铁矿的需求。

(3)有色金属矿产

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以钼、铝为主,为省优势矿产。钼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与钼共生的(白)钨矿也是河南省优势矿种之一,其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钼矿共有27处产地,全省经过详细勘探的矿区为栾川南泥湖钼矿田。河南省的钼资源储量接近全国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虽探明储量较大,还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保有资源储量能满足省内矿山生产需求。

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新安、渑池、陕县、巩义、宝丰、登封、新密、禹州一带,详查以上的矿产地共39处,其中达大中型矿床规模的25个。累计探明资源储量4.15亿t,保有资源储量为3.8亿t,但很大一部分已被民采所破坏,实际保有资源储量可能较低。对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选厂的富矿供应能力较低。

20世纪80年代末,河南省地质专家所作的资源总量预测认为,全省尚有铝土矿远景资源量为9.60亿t,加现保有资源储量38 490.9万t,河南省铝土矿预测资源量为13.45亿t,可见找矿前景较好。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铝有色金属工业原料及加工基地,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大找矿力度、增加总量和采用新的选矿方法,降低入选铝土矿的品位,解放大量中低品位铝土矿两种途径,可以保证在较长时期内的铝土矿供应。

铅锌矿产地较多,主要分布在豫西、豫西南等地,但是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资源优势。近年在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的找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形成两个规模巨大的铅锌银矿资源基地。

(4)贵金属矿产

金矿是河南省的支柱性优势矿产之一,河南是我国四大黄金产地之一。由于强力开采,大批黄金矿山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有关专家预测小秦岭金矿田金资源量为545.72~1 156 t,熊耳山-崤山地区金资源量为348.63 t。上述数字表明,河南省黄金资源尚有较大找矿潜力。由于勘查投入不足,后备资源缺乏保证的现象将逐步突显。

(5)非金属矿产

河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高铝三石(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天然碱、珍珠岩、各类粘土(伊利石粘土、耐火粘土、铁矾土、膨润土等)、冶金辅助用矿产、玻璃用矿产、水泥用矿产、石墨、玉石、含钾岩石、岩盐以及煤系高岭土、沸石、硅灰石、饰面用花岗石等在全国有重要地位,有7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22种矿产居全国前六位。除石墨、玉石、萤石、硫铁矿外,绝大多数非金属矿都能保证充分供应,非金属矿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利用水平很低,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变为经济优势。

7.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形势

2.3.1 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矿产长期短缺已成定局

2.3.1.1 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效利用最关键

我国的能源矿产结构是以污染重的煤炭为主,高效、洁净的油气等资源所占比例较小。2006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石油占20%,天然气占3%,水电、核电、风电占7%(水能、核能和风能)。从总量上看,我国的能源矿产并不短缺。目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煤炭的开发利用方面需要着手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一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利用效率仍有很大差距;二是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环境问题未根本解决;三是我国煤炭资源虽然较丰富,但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且缺水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各省严重缺煤,构成了我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局面,煤炭运输量巨大和缺水,限制了富煤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四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掩盖了洁净能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是目前全国煤炭生产总量过剩更掩盖了石油等紧缺矿产的严重短缺形势。因此,从合理的能源结构看,我国属高效、洁净能源矿产严重短缺的国家。

2.3.1.2 石油长期短缺已成定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从我国石油资源的储量增长趋势与消费增长趋势来看,石油资源供应不足,长期短缺已成定局。西部和海域虽然尚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勘探投入不足,我国目前探明可供开发的可采储量27.6亿吨,人均仅约2吨。我国1993年已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我国从原油出口国变为原油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大。现有生产油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主力油田均已进入中晚期,尽管冀东南堡发现10亿吨大油田,但稳产难度仍越来越大;西部战略新区增产幅度不足以弥补东部产能的递减,接替东部油田的战略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海上勘探虽有进展,但从目前剩余可采储量和新增探明储量分析,到2010~2015年产能尚难有影响全局的突破。到201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达2亿吨左右,国内石油资源供应长期短缺已成定局。

2.3.2 原材料矿产结构缺陷突出,大宗支柱性原材料矿产数量不足,品质较差,供需矛盾愈益加剧,优势矿产优势不优

我国原材料矿产品种齐,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用量大的铁、锰、铜、铝、铬铁矿、硫、磷、钾等大宗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规模小,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关系日趋紧张,资源储量枯竭,大批矿山将陆续关闭,有的矛盾已十分尖锐;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富矿多,规模大,质量好,储量丰富,但由于管理不善,优势难以发挥,前景堪忧。

2.3.2.1 铁、锰、铝、铜、铬铁矿等大宗矿产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需长期依靠进口以补不足

铁、锰、铝、铜、铬铁矿为我国大宗金属矿产,虽然除铬铁矿外,资源都相对丰富,但资源质量差,品位低,难选冶,规模小。如已探明的铁矿98%是贫矿;锰矿大多数都是低品位难选冶的碳酸锰矿石;铝土矿以难选冶的一水型铝土矿石为主;铜矿缺乏富矿和超大型矿床。这些资源自然禀赋的不足制约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矿产品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供需缺口不断加大。2007年国内铁、锰、铜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分别由1990年的11%、9%和23%上升到2005年的55%、50%和70%,每年消耗国家大量外汇。而且,供应安全得不到保障。我国铬铁矿资源则绝对贫乏,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国内消费超过90%要依靠进口解决。

2.3.2.2 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的生产和出口总量过大,资源浪费惊人,优势不优,前景堪忧

钨、锑、锡、稀土等资源较丰富,2010年以前可满足国内需求,并可供出口。但由于开发利用管理不善,其优势地位正在被不断减弱。目前严重过剩的下游选冶加工的产能,刺激上游非法采矿屡禁不绝和过量出口;致使世界市场钨、锑、锡、稀土严重供过于求,价格逐年下降,也使国内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优势的资源将很快被破坏殆尽。

2.3.2.3 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要么资源质量低劣,要么严重短缺,不利于农业生产

我国的硫、磷矿资源虽然丰富,但贫矿多,难选矿多,选冶成本高。硫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自然硫很少,可直接利用的自然硫不足总储量的3%,与国外硫资源结构完全不同。目前硫矿的开发和加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亟待加强管理。而磷资源集中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5省山区,特别是仅占全国总储量10%的富磷矿储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2省偏远的山区,构成了我国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格局,运输成本高。我国钾盐矿产供需形势更为严峻。目前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钾肥的钾盐生产矿山8座,年生产能力30万吨左右,仅能满足10%的国内需求。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钾肥需求量为640万吨,缺口钾肥约540万吨。

2.3.3 主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减少,保障程度降低

随着找矿难度增加,加之有效勘查投入不足,我国主要矿产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增幅不大,绝大多数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长速度远低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甚至有许多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出现多年持续下降。2006年与2001年相比,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查明资源储量有所下降的就有9种,包括铬铁矿、钛矿、锌矿、镍矿、钨矿、锡矿、铂族金属、芒硝、金刚石等。煤炭储量增长13.8%,天然气增长48.8%,铝土矿增长10.9%。

根据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研究的结果(表2.5),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4种矿产可以保证需求(保证程度≥100%,下同),它们是煤、天然气、钨、钼、银、稀土、菱镁矿、萤石矿、耐火粘土、磷、重晶石、水泥石灰岩、玻璃硅质原料、石膏、高岭土、石材、硅藻土、钠盐、芒硝、膨润土、石墨、石棉、滑石、硅灰石;有2种矿产能基本保证需求(保证程度≥70%至<100%),它们是钛和硫;难以保证需求(保证程度≥40%至<70%)有10种矿产,它们是石油、铀、铁、锰、铝土矿、锡、铅、镍、锑、金10种;严重短缺(保证程度<40%)的矿产9种,它们是铬、铜、锌、钴、铂族金属、锶、钾、硼、金刚石。考虑到当时论证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和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报告对部分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结果进行了调整,并根据2010年和2020年的论证情况推测了2015年的数据。

表2.5 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储量保证程度预测

续表

2.3.4 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没有摆脱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模式,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效率不高,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任务艰巨。我国矿山的特点是“小、散、多”。由于我国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矿山环境问题也很突出。

首先,表现在矿产资源开采环节。我国矿山的特点是“小、散、多”。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全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小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共伴生矿的利用率不高。只有部分大中型矿山开展综合利用,而大量非国有小型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回收。有色金属矿山综合回收率为35%,比国外水平低10%。通过多年持续治理整顿,矿产开发秩序出现了明显好转,但近几年,由于煤、石油及许多矿产资源供求紧张,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突出,乱采滥挖,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相当严重。

其次,表现在矿产品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的资源消费环节。我国GDP约占世界GDP的4%左右,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8%、38%、30%、30%、15%、46%。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左右,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40%,火电煤耗高30%。

2.3.5 世界资源相对丰富,全球化为我们提供机遇和挑战

世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矿业市场配置全球化。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提供了机遇,同时世界经济的复兴,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大国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和争夺,又给我国带来巨大挑战。

按照世界目前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状况,重要矿产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都比较长,其中石油40多年、天然气60多年、煤炭133年、铁79年、铜31年、铝132年、锰40年、铬40年,完全有能力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兴,特别是印度及东南亚、南美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新一轮工业化高潮的到来,矿产资源的需求正在出现高涨态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加强了对我国的竞争和控制,世界资源的利用成为国家经济和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国际石油和金属价格的波动将对我国获取资源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油价在最近两年持续增加,屡创新高,并会在高位持续一段时期,金属价格也在高位振荡,增加了我国进口矿产资源的成本,加大供需矛盾。

8.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00年底,全省有8798个各种经济性质的矿山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307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点)8491个;71万人从事矿业生产;年产固体矿石量1.89亿t,液体矿产石油562万t、矿泉水23万t,天然气13.28亿m3。已开发利用矿产75种。

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矿产采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72.52亿元,工业增加值180.19亿元。在矿产采选业产值构成中,煤炭采选业占41.24%,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占33.98%,金、银及有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占19.17%,非金属矿产采选业占4.81%,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占0.8%。

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完成工业产值1289.12亿元,工业增加值452.87亿元。在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产值构成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23.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占16.8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2.6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1%,能源矿产加工业占10.48%,煤电及供热占25.09%,煤气生产供应业占0.3%。

矿产采选及其原料加工制品业总产值占省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54%,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54.84%。矿业及其后续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对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为12.3%。矿业总产值在全国居第5位。煤、石油及天然气、金、钼、铁、铝土矿几种重要矿产的产值占矿业采选业总产值的90%以上,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采选业的产值合计占矿产采选业总产值的73.2%,虽比以往年份有所下降,但在河南省矿业中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

1.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省能源矿产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表6.2.1),它们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其产值占省矿产采选业的73.2%。

表6.2.1河南省能源矿产开发利用一览表

(1)煤炭

1998年,煤炭在关井压产的形势下年产8002.42万t,实际销售8034万t。煤产值占省矿产采选业工业总产值的45.9%。其中本省销售5195.81万t,销售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为2210万t,年末存煤871万t。全年共出口煤炭97.73万t,创汇2981万美元。河南省煤炭的深加工产品不多,主要销售价值较低的原矿,在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不高。2002年以来,在国家整顿小煤矿和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影响下,煤炭市场转暖,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2)石油、天然气

全省油气田28个,面积约1×104 km2。1999年,河南省原油产量为565.40万t,天然气产量为140 771万m3;产值为84.21亿元,占省矿产采选业工业总产值的27.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完成产值76.27亿元。中原油田1988年产量最高为720万t,河南油田1982年产量最高为238.4万t。1990年两油田产量882万t,1995年产量601.96万t,1999年产量565.4万t,连年递减。省内原油加工为464.09万t,尚有约百余万吨原油输往外省。

2.钢铁工业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全省铁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0.43亿t(表6.2.2),但绝大多数为贫矿,其品位在40%以下的贫矿占95%以上,品位低于30%的矿石占70%。由于矿石品位低、开采技术条件复杂、选矿难度大、交通不便等原因,河南省大多数铁矿床近期难以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矿山多已开采利用,部分矿山已开采殆尽,有些矿石属难选矿石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开发利用。铁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舞阳、许昌、安阳、林州、桐柏、泌阳和卢氏,其储量占全省储量的近90%。保有资源储量中经过勘探的占37.7%,经过详查的占56.7%,其余5.6%只经过普查。铁矿开发利用较少,66处铁矿产地中,只有18处已开采利用。河南省的矽卡岩型较高品位铁矿,经多年开采已剩无几。只有舞钢地区铁矿储量较大,但开采规模较小。河南省1999年开采铁原矿石209.19万t,而生铁和钢产量分别为444.21万t和392.03万t,合计836.24万t。冶炼钢铁用的富铁矿为561.53万t,可见河南省自产矿石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需要,每年要从外地购进大量铁矿石。

表6.2.2河南省钢铁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览表

3.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对我省矿业经济有较大影响的主要为贵金属(金、银)和有色金属(铝土矿、钼矿、铅锌铜矿等)(表6.2.3),其开发形势如下。

(1)金银矿

我省是金矿大省,黄金产值占矿业工业总产值的5.8%。本省1999年开采金矿石313.5万t,黄金产量约60万两;银矿石26.2万t。金矿实际选矿能力442.25万t/a,银矿32.4万t/a,已有探明储量的岩金矿几乎全都开发利用,金矿的矿石供应显着不足。

表6.2.3河南省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一览表

(2)铝土矿

我省铝土矿矿石中氧化铝含量一般在60%~70%,铝硅比(A/S)一般为4~9,大于7的富矿约占总资源储量的1/4,少量特富矿铝硅比达10以上。我省利用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矿山企业主要有中铝公司郑州长城铝业公司和中州铝厂,目前主要利用铝硅比大于7的富矿。

1998年矿石产量127.55万t,生产氧化铝93.50万t、铝锭33.25万t,有近三分之一的氧化铝运往外地冶炼加工。本省铝土矿地表和浅部的矿石开采破坏严重,若不加大找矿力度,通过科技进步降低铝土矿的入选品位,将影响铝工业的持续发展。

(3)钼、钨矿

1999年产钼矿石264.47万t,钼精矿(折合钼45%)1.53万t。本省钼矿及加工产品的需求有限,部分销往外省,1999年出口钼铁3202 t。钨矿为共生或伴生矿产随主矿产的开采作为副产品利用,但实际尚未回收。

(4)铜、铅、锌矿

是本省资源短缺矿种,年产矿石量分别为6.56万t、18.19万t和2.66万t,产量较低。河南省铜冶炼加工,粗铜和电解铜能力分别为5万t/a和6万t/a,1998年实际产铜7.47万t,显然与铜矿石产量相比,矿石原料缺口大。铅锌矿目前矿石量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4.建材工业矿产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省建筑材料用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建材矿产制品产量较高。1999年本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分别达3800.80万t和2137.14万重量箱,而水泥和玻璃制品原料1999年开采量分别为1488.52万t和213.66万t(表6.2.4、6.2.5),明显看出,原料和制品产量差距甚大,其重要原因是水泥和玻璃原料产量相当数量作为建筑用石料统计所致。

(1)珍珠岩、膨润土、沸石

分布集中于信阳市,大部分为优质矿。现有的370家加工企业,产品雷同,竞相压价,而且污染严重,大量高档产品经外地加工后返销我省。主要缺点为,产品技术含量低,矿产开发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2)石膏、大理石、花岗石

建材矿产及其制品石膏板、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等除供本省消费外,还可销往省外。由于建材非金属矿产部分勘查程度较低,如长石、蛭石、建筑用白云岩、花岗岩、安山岩等,探明可被利用的资源不清,但这些矿产分布广潜在资源量大,开采技术条件优越,前景可观。

表6.2.4河南省建材工业矿产开发利用一览表

(3)伊利石粘土、陶粒叶岩

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用途多,开发利用研究薄弱,全省实心粘土砖破坏耕地严重,急需通过伊利石粘土、陶粒叶岩等矿产的深加工,以替代传统的实心砖瓦。

表6.2.5河南省其他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一览表

5.化工原料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省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化工灰岩(电石和制碱用)、磷、天然碱、岩盐,化肥用蛇纹岩、含钾砂叶岩等(表6.2.6)。除重晶石、磷矿外,其余资源较为丰富。1999年全省生产硫酸83.75万t,而当年硫铁矿开采矿石只有10.42万t,除金矿和有色矿产中回收一部分硫铁矿外,我省硫铁矿仍有较大的缺口。

表6.2.6河南省化工化肥工业矿产开发利用一览表

(1)农肥用的磷矿

磷矿是本省短缺矿种,矿产储量少,保有储量仅为1700万t,更重要的是质量低劣,难以利用。1998年本省仅产磷矿石4.8万t,1999年生产化肥252.72万t,按三分之一为磷肥考虑(84.24万t),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基本全靠从外省购进。

(2)纯碱和制碱或电石用灰岩

本省已探明保有资源量按1999年的采量可采几百年,因此这些资源丰富的矿产在开发利用技术提高和市场调查的前提下可加大开采量。

总之本省各种矿产资源开发很不平衡,能源矿产开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属矿产严重依赖金、铝土矿、铁、钼矿等。金、富铝土矿开发强度过高,资源量消耗过快,不利于的可持续发展。珍珠岩、膨润土、石墨、蓝晶石、红柱石、岩盐等矿产,资源丰富,未能适度开发和深加工,对伴生、共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是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矿种。

9. 浙江的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浙江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特色,部分矿产地位显着,海域油、气前景看好,地下水、矿泉水、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稀土、地热有一定前景,但陆域少煤、缺油,铁矿有限,铜、钼资源后备不足,铅锌缺少富矿,铝、钾盐、磷、石膏等矿产尚未探明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截至1999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8种,矿产地729处。其中非金属矿产42种,产地331处;金属矿产23种,产地278处;能源矿产3种,产地120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沸石第四,占10%,排列第五列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叶蜡石、硅藻土等矿产资源前景还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