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是油气资源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什么是油气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5-08 12:50:52

① 油气资源评价定义、主要内容、目的

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企业行为。所谓高投入,就是勘探开发成本很高,特别是其中地震勘探成本、钻井(包括勘探井、评价井、开发井)成本、地面建设成本和操作成本都需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所谓高风险,主要是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地下深部(一般1000 m以下)经长期(一般以数百万年计)生成、排出与运移聚集而成,其现今分布规律很难完全掌握,加之物探对油气资源分布的反映能力的局限性和资料解释的多解性,钻井的“一孔之见”及其他技术原因,所以油气勘探不易得手,探井油气发现率低(一般预探井油气发现率低于30%),即勘探不成功的风险很大。因此,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从业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系指计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小到圈闭,大及全球)地下油气富集量的过程,主要回答该区域有无油气?有多少?空间分布状况?能否勘探开发?是否值得勘探开发和如何进行勘探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油气资源评价是石油地质、勘探开发地质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油气勘探理论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油气勘探开发规划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现代油气资源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学科除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与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外,还有数学、地球化学、经济学、决策科学、系统论、预测学、人工智能及计算机技术等。

一般而言,油气资源评价所涉及的问题较多,研究的内容较丰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地质背景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演化、地层发育及构造特征。

(2)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生储盖层及组合特征,圈闭类型,油气运聚过程及其与圈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关系。

(3)评价方法研究(选择)和参数确定。

(4)预测油气资源存在的可能性(即评价目标含油气性),资源总量,研究油气资源空间分布。

(5)分析评价目标的勘探风险性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6)评价勘探开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开展不同勘探开发方案的决策分析。

(7)提出勘探开发部署建议。

从上述可见,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研究区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其勘探开发可行性、效益,优选勘探开发目标和部署方案,尽可能减少勘探开发风险,提高勘探开发效益。

因此,油气资源评价在油气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美国大体上每隔四五年就由联邦地质调查局发表一次全国待发现的资源预测报告。前苏联在油气勘探上作出重大决策前,通常都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许多石油公司不仅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即将进行勘探开发的区域进行系统的油气资源预测工作,而且不惜重金收集全世界各含油气盆地的地质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评价有利地区,作为开辟新区和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依据。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即开始较正规的油气资源评价,当时对松辽等盆地油气资源进行了初步定量预测。1979年对中国东部主要盆地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汇总,同年开展了我国海域对外招标前的系统评价工作。1980~1985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1992~1994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1999~2000年中石化开展了所属探区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而中石油和中海油现在正在开展其所属探区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2004年以来,国家设立专项,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各大石油公司和有关院校,分别对常规油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进行第三次全国资源评价,现已进入攻关和汇总阶段。

当前我国石油工业部门已公司化且已上市,其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到最有利的勘探方向上去,以尽快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二是如何安排好今后的石油工业发展速度、规模和布局。无论是从近中期还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规模、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无比重要的。另外,作为国家层面,为了有效地调配国内资源和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策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地、协调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也有必要在每个“五年”计划制定之前组织开展一次全国的油气资源评价,为“五年”计划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为油气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② 油气资源是不是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是的,油气资源都属于国有资源,主要包含石油、天然气,油气也有指汽油柴油煤油的挥发气体状态

③ 油气资源战略地位

油气资源作为能源,其在运输、热值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均优于煤炭,故自20世纪以来,油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现已取代煤炭而成为能源之王。如70年代初,整个欧洲全部能源消耗中,煤炭只占22%,而石油已升至61%,同期日本能源消耗中石油则高达70%。到80年代,全世界能源消耗中,石油天然气占55%以上。油气在运载工具中是占统治地位的能源,这不言而喻。近几十年来,为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人类生活所用燃料已逐渐更替为油气,越来越多的厂矿企业也转而用油气作燃料。油气作为能源,在战争中的作用更是显着。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战役的胜败都取决于石油供应能否跟上,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将领隆美尔实质上就是被美军将领巴顿用石油击败的。

油气资源还是化工、机械、医药(包括农药)、化肥等工业的主要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等化学工业应用的主要原料即为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各种染料、农药、医药,又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还有合成氨、硫酸等无机化工产品。化工产品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化工产品。另外,石油又能提取重要的润滑油料,在各种机械中起到重要的润滑作用。

综上所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油气资源在各国均受到高度重视,通常将其作为战略物资来评价、规划和管理,并针对其开发、利用制定特殊的政策和策略,大量投资国内外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与开发、生产活动。

就世界而言,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其勘探、生产形势良好。

截至1999年底,世界剩余石油与天然气探明储量(指可采储量)分别为1386×108t和146×1012m3,1999年世界油气产量分别为32.3×108t和2.3×1012m3,油气储产比分别高达42.9∶1和62.02∶1。因此,可在较长时期内保证油气持续高产。

世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1994年第十四届世界石油大会估计,全球油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分别为3113×108t和327×1012m3,到1999年底,世界已累计探明油气可采储量2576×108t和210×1012m3,故尚有536×108t石油可采资源量和117×1012m3天然气可采资源量未探明,勘探前景良好。

然而,世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现已发现的富集区域有中东、西亚-俄罗斯、北美。未来世界有4个重要油气发展区域。

(1)欧佩克国家。在21世纪,这些国家仍将是世界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战场。1999年,在探井数下降的情况下,伊朗、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及沙特阿拉伯探明油气可采储量均超过1亿吨,展现了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2)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但油气勘探程度很低,这无疑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预计在21世纪,该地区油气勘探与开发将充满生机,迅猛发展。

(3)加拿大。在其北部及海域勘探程度很低,潜力较大,1999年在纽芬兰海上发现两个大型油气田,展现了近期勘探前景。

(4)俄罗斯。1999年石油产量2.95×108t,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8.11×1012m3,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该国北部和海域勘探领域还十分广阔。因此,该国在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仍将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

另外,世界油气资源的需求分布也极不平衡。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油气需求量巨大,但其自身资源不能满足其需求,大部分油气均依靠从中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

上述资源分布不均衡和资源富集区与需求区的严重错位,导致了供需矛盾,经常引起油气价格战、贸易战甚至战争和武装冲突。

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竞相采取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多种措施争夺石油竞争的主动权。分析近十余年发生的众多战争和武装冲突,大多与油气有关。

由于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油气资源战略。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油气最多的国家。控制和争夺全球油气资源是美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是控制欧亚大陆,因该区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里海石油资源的争夺都是美国与俄罗斯战略争夺的表现。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之一,是欧佩克组织以外最大的石油输出国。21世纪俄罗斯的石油战略目标是持续增加石油产量,扩大出口,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和复兴。但俄罗斯在跨世纪的石油战略中处于被动地位,美国已加紧抢占高加索和中亚地区部分油气资源,俄罗斯不仅经济受到打击,而且其地缘战略地位进一步恶化。

中东地区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66.42%,天然气储量的31%,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产地。世界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来自中东。因此世界上的大国为了自身利益,都在争夺中东油气资源。美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其拥有中东充分的石油供应。同时,中东地区与欧洲有广泛联系,西欧国家的油气一半来自中东;日本也在中东地区开展积极的能源外交,并获得了较多利益,其油气之80%以上来自中东。

亚洲是世界上能源需求上升最快的地区。日本、韩国90%以上的油气依赖进口,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近期也将成为石油进口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印度也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其所需要油气大多从西亚进口,为确保石油安全,印度正在采取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石油开发,建立强大军事力量等战略措施。

我国是油气资源大国。根据1994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石油资源量为940×108t,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38×1012m3。以上资源量为地质资源量,为与国际接轨和对比,需转化为可采资源量。据近年来一些专家测算,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致分别为(93~174)×108t和(6~13)×1012m3,与C.D.Marsters(1994)发表的世界各国油气资源量数据对比,我国石油资源量排第9位,天然气排第6位。截至1999年,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05.6×108t,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21.5%,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1×1012m3,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为6.6%,说明下一步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从油气产量看,2000年我国石油产量1.62×108t,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277.26×108m3,约排在世界第15位。然而,全面研究我国油气资源状况、生产状况和供需状况,就发现我国油气资源及产供前景不容乐观:①我国油气资源丰度和人均占有油气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均值。单位国土面积油气资源丰度仅为世界平均丰度的57%和45%,人均占有油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均值的17.1%和13.2%,可见我国油气资源相对于广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而言是贫乏的;②油气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富集于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吐-哈、柴达木、莺歌海、琼东南、东海等少数大盆地中,而其他广大地区油气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0%左右;③油气勘探进入稳定期,探明储量近几年持续高水平增长,但勘探难度却越来越大;④油气产量增长缓慢,1990~1998年,年石油产量增长率平均为1.57%,其中1995~1998年增长率仅0.83%,1999年石油产量还减产0.43%,预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石油产量也只在1.6×108t稳中有升,增幅不大。但天然气产量近期增长速度加快。总体而言,油气产量增长越来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油气需求缺口越来越大,2000年,我国净进口石油0.5×108t,而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已超过1×108t,一举成为第二大油气消费国。专家预测近10~20年我国石油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补充。因此,为确保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必须逐渐摸清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其开发技术经济可行性,制定强有力的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有效开发国内油气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开发,夺取世界油气竞争主动权。

④ 世界油气资源知多少

20世纪30年代,中东发现了科威特的特大油田以来,全球石油勘探事业不断发展,北美、西伯利亚、东南亚、北海、北非、拉美相继发现了许多油气田,建成了大型的油气工业。
世界油气资源究竟有多少?
按照第13届世界石油大会公布的数据,世界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3500亿吨。而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公布,世界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112亿吨,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000~7000亿吨,石油可采资源量总计为8112~11112亿吨。到了2000年的第16届世界石油大会,估计世界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582亿吨,比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公布的数字多了470亿吨。
第13届世界石油大会公布世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98万亿立方米;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公布世界天然气常规可采资源量为32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非常规可采资源量为84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的总资源量为1176万亿立方米。2005年底,全世界累计采出天然气不到70万亿立方米,只占总资源量的5.1%。
由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
(1)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全球油气资源的认识在加深,过去资源量估算的成果总是被否定,随时间的推移资源量在增多。当然,世界油气资源量不会是无限的,也不会没有个“顶”,只是在现阶段,我们对世界油气资源的“顶”还没认识到。
(2)世界上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量比常规油气资源量还要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非常规油气资源就有可能变为常规油气资源,现在不经济的资源将来可能会变为经济的资源。
(3)2005年底全世界累计采出石油1200亿吨,只占14届石油大会所估算的常规可采资源的29.2%,占总石油资源量的10.8%~14.8%。也就是说,人类在100多年以来,采出和消耗的石油资源量不到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量的1/3,大部分还在地下。要按16届世界石油大会估算的结果,世界上的常规石油资源只采出了26.2%,还有73.8%埋在地下。

⑤ 什么是 油气资源的分级

“资源”指天然的财富来源。在油气资源的规范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油气资源是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提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油气资源包括已发现与未发现两大部分,可分为五个等级。在已发现的资源中分为三级: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即平时经常说的“三级储量”;在尚未发现的资源中分为二级,即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

⑥ 油气资源类型、分布规律分析

国内外已经开展研究的油气资源初步可归纳为以下13种类型,即常规油、重油、低渗油,常规气、低渗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生物气、水溶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页岩油等(图3-1,未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其中常规油、重油、低渗油和常规气、低渗气一般称为常规油气,其余一般称为非常规油气。另外,由于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致密砂岩气也有常规化的趋势。以上13种油气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中,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和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系内。页岩气、页岩油和煤层气为烃源岩中已经形成的油气但没有运移出烃源岩层系、滞留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聚集。由于烃源岩中所生成的油气,首先要满足源岩滞留后浓度达到了排烃门限才向外运移,因此,已经发现常规油气的盆地,其源岩层系中必然存在滞留于烃源岩层系中的油气。根据近年来烃源岩生排烃领域的研究结果分析,源岩层系中滞留的油气量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单层厚度大的烃源岩,其排烃门限较高,源岩滞留油气量更大。但源岩中的滞留油气能否成为资源并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除资源禀赋外,还涉及技术和成本等其他因素。

图3-1 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规律/资源潜力及开发现状

油气脱离烃源岩层的束缚后,首先进入到邻近的疏导层中,开始二次运移。由于沉积相变的渐进性,邻近烃源岩层系的疏导层多数为粉砂岩类的致密砂岩层系,油气在其中广泛分布,其中部分地区油气的丰度较高,可以形成面积较大的致密油气聚集。

源岩区的页岩气、页岩油和煤层气、邻近源岩层系的致密油气都为连续型油气聚集,都具有分布广、规模大,但丰度低、难开采的特点,成功开发都需要高技术和低成本的成功结合。

油气经过二次运移,进入构造、地层、岩性等圈闭中,形成常规油气聚集。这些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页岩气、生物气、水溶气、部分致密砂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没有评价。

以上13种油气资源不仅在赋存状态和成因上有明显差异,在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理论认识上,除常规油气资源外,其余非常规油气资源尚处在探索之中。为此,在能源高度紧张的条件下,加强对各类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寻找其成藏规律,对增加能源资源供应是十分必要的。

⑦ 中国油气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油气资源状况,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在1993年全国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基础上,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油公司先后对各自探区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根据阶段成果的汇总,截至2004年6月,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模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 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0万亿~14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二是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盆地(图4.8)。根据石油可采资源量的分析,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五大盆地,共有石油可采资源114.4亿吨,占陆上总资源量的87.3%。海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为9.2亿吨,占海域的48.7%。而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和海域的东海、莺歌海等大盆地,共有天然气可采资源为8.8万亿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总资源的62.8%,为今后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指出了勘查的主攻方向。
三是东部含油气区是我国石油的主要生产基地。其原油产量占全国的80.7%,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国储量的73.9%。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占22.7%,以油多气少为特色,但天然气年产量却占全国产量的41.4%。
四是中国中部含油气区属于克拉通过渡型盆地,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沉积盆地大,但数量不多。主要有鄂尔多斯、四川、楚雄等大型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储量很少,仅占全国储量的5%。

⑧ 什么是油气资源和油气储量

“资源”指天然的财富来源。“油气资源”就好像银行的大金库一样,但是,这个“银行的大金库”不是在闹市中,而是在地下深处,那里不是现钞,而是黑色的金子—石油与天然气。在油气资源的规范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资源”是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提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油气“资源”包括已发现与未发现两大部分,可分为五个等级。在已发现的资源中分为三级,即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在尚未发现的资源中分为二级,即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

探明储量就好像你已经把银行取款卡插入提款机,只要输入“密码”,钱就可以取出来了。也就是说,地下的油气储量已经探清楚了,评价井、开发生产井已经钻探,生产设施已经基本完成,一开井口闸门油气就可以由地底下流出来。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油气储量,是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投资决策、开发分析的依据。在我国,又将探明储量分为已开发的储量、未开发的储量及基本探明储量三类。

控制储量你已经基本知道在银行里有多少存款了,取款卡掌握在手,但是你还得走一段路程才能到银行;或许有些钱还没到位,提款员只能给你部分的钱,也就是说,地下的油气储量规模已经被控制了,但是评价井还没有钻完,生产井还未钻,油田建设还未开始,还不具备全面开发的条件,这时所算出的储量叫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你知道在银行里有你的钱,但是银行里有多少存款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取出来你也不全知道。因为钱并不在你手中,所以,你也就没法动身去银行,想马上去提款还是不成。也就是说,在一个勘探目标预探井的钻探中,已经发现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经粗略的估算,大致知道有多少油气,肯定有储量是没问题的,但是风险很大,想全面开发还得做许多的工作。

未发现的资源就好像还没完全进入银行账户的钱一样。

潜在资源量这时,你去银行提款是要遭拒付的。但是,你已经通过了投标,中了标,有了“项目”(勘探目标),只要去努力的工作,去奋斗,就会赚到钱,银行里就会有你的钱,这就是所说的“潜在资源量”。潜在资源量是在有了勘探目标后,经过细致地地质风险评价估算的资源量。

各级储量示意图

推测资源量就像是你还没有把“项目”通过投标拿到手,在理论上是有这笔钱,但是,这笔钱是不是你的,还很难说,你必须经过上述大量的工作,才能变为银行的存款。在油气盆地的地质研究中,通过生烃、排烃、运移、聚集等一系列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目标盆地是有油气资源的,仅仅是从理论上推断出了这个盆地应有的远景资源量。

综上所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要一步一步来,就是说,要按照勘探开发程序来进行。

⑨ 油气资源评价概念与意义

油气资源评价,一般而言,系指计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地质体(小到圈闭,大及全球)油气赋存量及其开发效益的过程,主要回答有无油气?总量多少?赋存状况?勘探开发效益和最佳勘探开发方案等问题。

油气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世界各国不但高度重视本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而且极力了解国外甚至全球剩余油气分布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战略。美国大致每隔四、五年就发表一次全国待发现的预测报告。原苏联在作油气勘探部署方面的重大决策时,通常也要进行一次资源评价。我国也进行过多次全国性油气资源评价。一些国际组织,如CCOP和许多国内外石油公司也不惜投入重金和人力收集全球各含油气盆地的地质资料,开展系统的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和油气资源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本组织成员或自己确定投资方向与力度。

油气勘探与开发耗资巨大,且风险极高,因此开展油气资源评价,科学部署油气勘探与开发,对于减少勘探开发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油气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的核心或主要组成部分。或者换句话说,油气资源评价与油气勘探密不可分,油气资源评价为油气勘探部署和实施提供依据,而勘探又反过来检验评价结果,并为下一步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改进信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