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第一次水资源不够的时候是多少年
扩展阅读
安徽橱柜价格怎么样 2025-05-19 15:19:48
中国第一支烟什么价格 2025-05-19 15:19:47
钻石小袋子怎么 2025-05-19 14:56:59

第一次水资源不够的时候是多少年

发布时间: 2022-05-07 09:48:22

① 地球的水资源多少年后会枯竭

只要淡水还在循环淡水资源就不会枯竭,但如果淡水资源被污染了就会减少直至枯竭.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5.5万亿立方米/14%/4200亿立方米≈93年
以现在的速度大概到2100年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就枯竭了.

② 水资源的资料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③ 中国水资源还有多少还能用多少年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④ 水资源将在多少年后枯竭

只要人类不加节制的用水,水会在1000000万年左右枯竭,但是水是可再生资源,不一定。

⑤ 中国水资源资料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⑥ 到什么时候地球上的水资源会被人类用尽

小弟弟,你真爱学啊!
这是我的一些理解,望你采纳!
如果人类不对水污染的话,水会一直循环,不会用完的。因为水用了之后都会再回到大自然会被净化,但水要是污染到大自然不能净化的程度,就会越用越少。从而地球上的水就会枯竭,人类就会因没有水源而死亡。所以现在人们要珍惜水资源,是刻不容缓的事呀!

⑦ 水资源何时枯竭

1.1 洪涝与干旱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洪灾损失高达1 2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90年代每年因旱受灾耕地面积4.1 亿亩,粮食减产占总产量的4.7%。洪涝与干旱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1.2 供水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我国北方有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确定的1 750立方米警戒线,其中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的有京、津、冀、晋、鲁、豫、宁夏等地区。近些年,黄河断流,海河枯竭,最醒目地反映出我国缺水的严峻态势。一些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时常受到威胁。天津市不得不连续几年从黄河应急调水。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个面临缺水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水的要求会更高,缺水威胁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缺水的同时,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中国用水量已达5 600亿立方米,美国的用水量也是5 600亿立方米(包括800多亿立方米含盐量1g/L以上的咸水)[2]。中国的淡水利用量已经超过美国,而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0多倍。日本的年均淡水利用量只有900多亿立方米,不足中国的1/6,但其经济规模是中国的8倍。对比美、日的用水水平,由此可知中国的用水效率很低。

1.3 生态退化,水污染严重

新疆的罗布泊于20世纪70年代干涸,河西走廊的居延海90年代干涸,华北的白洋淀屡屡见底。由于人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很多天然湖泊、沼泽、绿洲萎缩以至消失。海河有些年份几乎无水入海。华北平原、关中盆地乃至上海,超采地下水,引起咸水入侵、地下水质下降、地面沉降等。这都是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争水的结果。

在水质方面,除长江以南诸河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标准的河长占总监测河长的70%以上之外,北方河流50%以上河段水质低于Ⅲ类水标准,在平原地区更是70%以上河段严重污染。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水环境改善有限。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也普遍受到污染。虽经治理,但全国水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很多地区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危害农产品安全,还有很多地区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证。水环境污染已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4 产业结构和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适应

产业结构和布局脱离水资源条件,在缺水地区布置了很多高耗水项目,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状况。例如,在水资源紧缺的首都北京,布置高耗水的冶金和石化项目;在地处荒漠地带的新疆,搞大规模商品粮基地建设;在气候非常干旱的宁夏,大面积种植高耗水的水稻,并在沙漠上推广种水稻,这些都是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适应的典型。

1.5 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不足

目前存在的有关水资源的浪费、低效、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与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有关。虽然近些年在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水价听证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但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创新进展缓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2 中国水资源安全发展趋势

2.1 洪涝干旱灾害损失可能加剧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财富密度都在提高,若发生历史上同样的洪水或干旱,其灾害损失会更大。

黄河、海河多年没有遇到大洪水,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缺水问题。但经历的枯水周期越长,丰水年来临以及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令人担忧的是,黄河、海河的排洪能力大大下降,一旦洪水来临,后果堪忧!

2.2 增加供水的难度加大

我国北方,包括华北、西北和东北,除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还有增加供水的潜力之外,水资源已经开发过度,没有增加供水的余地。

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因为地形的限制,发展灌溉的潜力有限,而只有城市用水会增加。需要新增的供水能力,将主要通过引水、提水的方式来满足,这种方式耗资巨大,从而使增加供水的难度加大。

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成为新增供水能力的主体。南水北调、东北的北水南调、新疆的引额济乌等,如果建成,可以增加数百亿方供水能力。

2.3 水生态环境治理进度还将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对于水量,水质是更严重的危害水资源安全的因素。如果不着力改善我国的水环境,水资源安全就很难保障。尽管我国经济已高速发展了20几年,但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在很多地方还没有根本改变,防止水污染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2.4 用水量增加趋势放慢

从水量来说,只要应对得当,就可以在用水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现代化目标的用水要求。

从总量来说,中国的用水量实际上已表现出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停止增长的趋势[3]。中国的淡水利用量1997年达5 566亿立方米,用水量最高的1999年为5 590亿立方米,2002年为5 549亿立方米,已呈现出达到顶峰、开始下降的迹象。

由于提高了用水效率,农业用水已做到了在保持灌溉面积略有增加、粮食增产的前提下有所下降。今后农业的用水量不可能超过历史最高用水量4 000亿立方米。

目前,工业用水也已出现下降趋势。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用水定额高出日本十几倍,节水潜力巨大。截至2002年,中国工业用水量最多的是1999年,达1 159亿立方米,故将今后的工业用水量的上限确定为1 200亿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火电用水。今后火力发电冷却用水应主要依靠海水、咸水,并应推广空气冷却技术,以替代宝贵的淡水资源。

除上述几类用水外,唯一呈增长趋势的是生活用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用水定额也会随之提高。预计2030年左右人口达到高峰后会转而下降,推动生活用水上升的人口因素就会改变方向。而且到2030年时,我国人均GDP乐观估计为8 000美元/人(比目前的1 000美元/人翻3番),但比目前发达国家人均30 000美元/人的水平仍然很低,所以生活用水定额不能向生活用水多的发达国家攀比。中国目前的生活用水量为600亿立方米左右,2030年高峰生活用水按人口15亿、人均生活用水量比现在提高70%计,其数值为1 200亿立方米。

因此,今后我国的最大用水量可能为4 000+ 1 200+1 200=6 400亿立方米。中国的淡水利用量不可能也不应该超过此数。从中国的水资源量和供水条件来说,6 400亿立方米供水量是有可能实现的,因而也是安全的。

分区域来看,增加的用水量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东北会有少量增加。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总用水量增加很少,但用水结构会发生变化,目前的农业用水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变为城市用水。

2.5 南水北调应注意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为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全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南水北调工程也面临一些影响效益发挥的风险[4]。例如,因为水价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或者丰水期来临,北方不再需要南水北调的水;遭遇南北同枯,南方无水可引;长江枯水年引水对长江流域造成河口咸水入侵等不利影响;南水北调沿线地下水位抬升引起次生盐碱化等。

3 中国水资源安全对策

3.1 坚持“适水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

遵守科学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当地的水资源条件,有什么样的水资源条件,就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即“适水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水资源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必须保留足够的生态用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减少污水排放量。

应牢固树立水资源有限的观念,把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不能靠一味扩大供水来满足,应坚持“以供定需”,必须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争取用最少的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的水资源条件,既要选择和发展节水型产业,又要提倡和推行节水型生活方式。

3.2 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规,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

必须改变环境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采取得力措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执法的干扰,把环境执法落到实处。要以防为主,以污染源控制为中心,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目前我国的水处理能力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但从水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来看,北方缺水地区的水污染治理更紧迫。因为北方地区水少,开采后地下水埋藏较深,污水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一旦污染则很难恢复。内陆地区污水不能外排,存积在内陆河的尾闾地带,经蒸发浓缩后后果更为严重。对于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实力弱,建议国家在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和政策方面给以更多倾斜。

3.3 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

非常规水资源包括中水利用、污水回用、雨水利用、微咸水利用和海水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工作都已开展,但还应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海水利用不论是海水直接利用(冷却、环卫等)还是海水淡化,都应大力扶持。日本工业用水总量的80%是海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超过2 000亿立方米/年,美国工业用水的1/3是海水,达1 000多亿立方米,我国只有100亿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的潜力巨大。世界海水淡化的成本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当常规自来水价提高到5元/吨以上时,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就会具有市场竞争力。应把海水利用作为应对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3.4 加强水文水资源科学应用基础研究

关于水资源的很多科学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例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时空变化规律如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规律如何?中国未来究竟需要多少水?历史经验表明,以往所做的预测往往偏大,而关于未来的需水预测差异也很大。准确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环境变化下的水循环规律和水资源需求规律的研究。

再如,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研究亟需加强。如何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如何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都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水库的科学调度是另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目前的水库调度有偏重防洪的倾向。为了腾出库容防洪,往往急于放空水库,经常造成水库蓄水不足,枯水季节无水可用。应研究更好的兼顾防洪与用水的水库调度方法,既保证防洪安全,又增加供水。

3.5 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

水既是生态因子,又是人的基本需求,还是生产资料。它既是公共物品(common goods),又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因此水的分配不能完全市场化,有相当一部分(如生态用水、基本生活用水)必须作为公共资源由政府或其它公共机构管理。但作为经济物品的部分必须市场化,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配置。作为公共物品的部分,也应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手段以鼓励合理利用。

对生态用水:由政府负责,确定必须保留给生态系统、不允许人类开发利用的生态用水的比例或数量,并保证落实。

对家庭生活用水:可以实行分部水价制,对基本需求部分实行成本价,对于超出基本需求的部分实行较高价格,同时辅以低收入家庭基本用水补贴政策。

对农业用水:要在坚持国家扶持农业政策的前提下,改变农业补贴办法,由暗补改为明补,即一方面逐步提高农业水价、按用水量收取水费,另一方面按灌溉面积或产量对农民进行补贴,以鼓励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对工业和商业用水:坚定不移地按经济规律办事,由市场来配置水资源。只有具有一定承担能力的用户才能用得起水,而承担不起水价的用户必须退出市场。从而建立起水资源从低效用户向高效用户转移的机制。

必须建立有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权水价制度。应在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前提下,逐步明晰水资源使用权,建立适宜的水权管理和变更制度,建立顺畅的水价调节机制,为水资源从利用效率低的用户向利用效率高的用户转移提供激励和制度保证。同时,水价过低的状况必须改变,水价应该反映供水成本,但必须防止另一种倾向,即具有垄断地位的供水企业不合理地增大供水成本。应通过引进竞争、建立合适的成本审计制度、实行价格听证等措施,保证水价的合理性,维护用水户的合法权益。

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开放供水及污水处理市场,促进我国供水和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3.6 完善水事决策机制

为了从制度上防止局部利益代替国家利益、部门决策代替国家决策的倾向,应当建立重大水事由独立机构组织论证、由人大做出最终决策的制度。

为了克服水利部门管水量、环境保护部门管水质、海洋部门管海水的各自为政现象,建议加强研究和实施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统一安排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新社.中国400个城市缺水,其中13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

http://www.hwcc.com.cn/, 2002, 3,27.

2 United States Geographical Survey. http://www.usgv.com/.

3 贾绍凤,康德勇. 中国用水何时达到顶峰?水科学进展,2000,11(4):470-477.

4 贾绍凤. 如何看待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3):32-37.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贾绍凤 何希吾 夏 军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中国水资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包括:洪旱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供水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生态退化与水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和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适应及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不足。今后10—30年,中国还将面临洪旱灾害损失加剧、供水难度增大、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威胁。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坚持“适水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大水环境防治力度,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加强水文水资源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完善水事决策机制。

贾绍凤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出生,湖南龙山人,土家族。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89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相关论着70余篇(部)。

⑧ 水资源在多少年后会用完

一般是用不完的,但会紧缺,因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被污染的水也会越来越多。
是的。

⑨ 关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谁知道啊

所谓水资源,是指现在或将来一切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59%。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01%,大气中水占0.04%。便于取用的淡水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估算约300万(立方千米),仅为地球总水量0.2%左右。水在自然界中呈循环状态。地球上循环的水量,每年大约为42万(立方千米),其中降落陆地上的约为10万(立方千米),而后通过江河流入海洋的水量约4万—4.5万(立方千米)。
振惜水 节约水 保护水
--写在6.5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形成并公布了着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主题旨在号召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水。根据联合国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水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全国因污染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78%失去饮用水源价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导致的缺水量也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以上。合理利用水资源、切实保护水环境意义重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刻不容缓。在国家要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促进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基于水功能区达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对原有污染源排污量进行等量削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速度,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在用水单位,要尽快实施清洁生产,切实保证"三同时"的贯彻落实,对废污水作到依法按标准排放,并积极探索和运用削减废污水排放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公民要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愿我们通过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我们的祖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满脸沧桑的老人面对浊臭的涑水河悲愤交加。作为汾河的支流,涑水河原本也很清澈,没有它,就不会有山西运城今日的繁华。可如今,涑水河却令人蒙羞———沉默的老人端着的不仅仅是一瓢污水,更是涑水河如泣如诉的呼救。

天真无邪的孩子指着暗渠中被偷偷排出的污水对大人说,因为有了它,井水不能喝了,洗头还要掉头发。这个年幼的孩子,小脑袋居然秃了顶。 挂满枝头的不是青翠欲滴的绿叶,不是累累的硕果,而是千万只迎风飘扬、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它看上去是那样洋洋得意,正是人类的劣迹成就了它们的张狂。

辛辛苦苦养的一池鱼,一股污水倾泻进来,最终只剩下养殖者的一声叹息和一池死鱼。

浓烟滚滚的工厂、被沙尘掩埋了的村庄、被人类驱赶得流离失所的天上地下的生灵……《生命之歌———中国环境警示教育大型摄影展》今天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千疮百孔的大自然的代言人,100多幅触目惊心的照片在向人类呐喊。

摄影展是对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10年后的一个全景式回顾,照片大多出自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近年来的作品。过去的3650个日日夜夜,几百位记者风雨兼程、辛勤耕耘,凭借着他们的职业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用自己的镜头和笔,忠实地记录了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

一幅幅揪动人心的照片在警示,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已经被人类自己毁得支离破碎。醒来吧!那些还在执迷不悟的破坏者。

展览分为淮河呐喊、黄河歌谣、长江咏叹、绿色变奏、蓝色行板、金色合奏、希望所在等章节。

朝母亲河走去,看见的是水塘龟裂,土地干涸:沿黄用水已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缺水严重。1972年至1998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主河槽淤积加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越发危如累卵。

朝母亲河走去,看见的是黑水肆虐流进母亲河的动脉:近年来,黄河流域“十五小”污染企业发展迅猛,每年排入黄河干支流的污水量达42亿立方米,污水日趋严重,很多河段流淌着的只是污水。

长江也是悲歌一曲。一片片一望无垠的黄沙地在哭泣痛诉:长江源的绿色在萎缩。据统计,长江源头区草场退化达2.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受鼠害影响,10%已沦为“黑土滩”型次生裸地。人为的活动也加剧着草场的退化。据卫星遥感测定,青海省草场面积正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退化,而青海省草场载畜量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许多参观者被这幅照片震动了:数不清的藏羚羊的头颅被堆在一起!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精灵”,生活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0年前,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有近百万头,当人们发现了它惊人的经济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一条藏羚羊羊绒披肩标价1.1万美元,最高价甚至可以卖到4万美元)后,几十年间,藏羚羊竟濒临灭绝,现在仅剩下5万只。据说,在盗猎最猖狂的1990年至1998年间,每年就有两万只藏羚羊倒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为了羊绒披肩的高额利润,至今仍有盗猎者铤而走险。

在云南迪庆天宝山上,有一大片林木被伐光的山地,一棵棵齐腰高、已经发黑的树桩如同一块块墓碑,默默地立在青翠的草甸上。

那里原本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大规模的砍伐已被制止,但经过20多年肆无忌惮的砍伐,迪庆到底毁掉了多少原始森林,又有谁能说清楚?

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酸雨、沙尘暴盘旋在我们周围挥之不去。

万里海疆形势也不容乐观,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丽的渤海湾,浊流迸溅,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烧毁海洋里的生命。

生态破坏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年近古稀的曲格平是中国环境保护最早的呐喊者之一。老人在每一幅照片前都驻足观看。他动情地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社会大众赶快行动起来吧!
水——20亿人生命的源泉;水——世间万物生存的希望;水——人类最渴望的目标。然而,这样可贵、神圣的生命之水,却因为人类的自私,人类的贪婪,在人类的摧残下,毁坏了一切。

慢慢的,慢慢的,世界上缺水的国家,缺水的省、市、自治区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上就有335000000人没有足够的水。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由此可见,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为保护水资源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我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学生,但我要用我手中的那支神圣的笔,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

水的自述
我是水,纯净的、美丽的、清雅的、高尚的水,我从雪地来,我从山中来,慢慢地、缓缓地,穿透高山,跨过平原,汇入大海。
我是水,晶莹的雪,是我的前身,甜甜的雨,是我的兄弟,苦涩的泪,是我的姐妹。我的足迹遍布地球,我的臂膀爱抚着每个角落。
只因为有了我,生命才会如此完美;只因为有了我,世间万物才如此完善。我不但是田地丰厚的“营养品”,是农作物的“增长剂”,更是人类必有的东西。淘米洗菜需要我,洗衣灌溉需要我,人们渴时喝的是我,脏时洗的是我,急时用的是我,但是不断破坏的也是我。
我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可人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默默地,无私地哺育着大地。我在山的腰间潺潺流动,在草原的中间快乐奔腾,在大海的怀抱中汹涌澎湃。我是善良的、忠诚的。我把一切都奉献给人类,面对人类的冷漠无情,我会不由自主地发怒,泛滥成灾,能够主宰万物的是人物,可破坏生态环境,也是人类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其中资源问题中,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环境问题中,我的污染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我受到“侵犯”,就会影响水生物和家作物的生长,增加疾病疾病的传播,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事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捷径。人类只有一个家园,请爱护这个唯一的摇篮。
因此,我希望得到人类的珍惜,更希望得到人类的保护。请停手吧,不要再折腾我了!

青山绿水今何在?
幕幕往事,还是易如反掌地时时浮现。
记忆中的家乡的水,很美!平淌静如画,与青山相互照应,所以青如山之绿;有的会成溪,随处可见。那便是家乡的水。
当你伸出手轻抚它时,它便从手指间滑过,柔柔的,清凉可人。在我第一次到那的时候,天天到那儿去用那水洗脸。那时正是炎夏,我便和爸爸在里面游泳。“扑咚!”一声跳进水里,顿时洗去了所有的疲惫,清凉遍布全身,犹如在人间天堂一般。
又一次,在五年之后,我和爸爸、奶奶再次来到了这里。一到河边,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竟难以相信这就是我深深难忘的家乡水。
还有湖南着名的湘江也是
听父母说,以前,湘江水特别明澈,一到炎夏就有很多人来游泳。人们亲切的称它为“绿色之河”。
然而现在,古老的湘江已经被吞噬了,只见河面上浮满了塑料、药瓶、白色污染……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享有“绿色之河”之称的湘江已成为了一条“死河”。
忽然,我明白了,今日的人们一味的追求发展,而忽视了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整条河上回响起河水的叹息声:“人们摧残了我的躯体!”
唉!青山绿水今何在?

如果失去水……
人们啊人们!
如果失去了水,你喝什么?用什么来灌溉每一寸土地,用什么来滋润每一株小草?如果没有如此美丽的水,又哪来苏轼的千古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如果没有水,世间万物又何在?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水时,您还会歌颂它的美丽,感叹它的生机吗?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给人们敲响水之患的警钟,敲醒人们的觉悟吗?
俗话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们,难道真的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伤心欲绝、悔恨觉悟的眼泪吗?请不要失去了后才懂得它的珍贵,到那时候恐怕后悔也没用了。
请珍惜每一滴水吧!不要再对其进行糟踏了。就把这当作给水的报答吧!

⑩ 水资源在多少年后会不存在

这个问题真的有点不好回答啊。
水是可再生能源,如果问的是直接可饮用淡水资源的话,不包括冰川,那么全世界的淡水资源最多能扛500年就用完了
请珍惜用每一滴水吧,因为人体内2/3就是水啊,如果不计划生育的话,如果还想让人类能够繁衍的话,珍惜水吧!水没了,连人都变异了,变成蜥蜴那样的生物,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