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给我搜点 四川简阳这个城市的介绍 把文字复制起 不要网站连接
我给你网络吧
基本概况
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素有“天府雄州”、“蜀都东来第一州”、“蜀都东大门”之美誉。全市幅员2215平方公里,辖55个乡镇,总人口143万,市政府驻地简城镇。东邻乐至县,南接雁江区,西连双流县和仁寿县,北倚成都市龙泉驿区和金堂县,距省会成都市区仅48公里,是接受成都向东向南扩展辐射的第一县(市),也是成都平原经济圈极富发展前景的县(市),境内辟有“两湖一山”省级旅游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成都资阳现代工业集中发展区),2007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市)。2007年,简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4亿元,同比增长15.9%。【电话区号】0832(国际+86)
【汽车牌照】川M
【方言】四川话(接近成都话)
【面积耕地】全市幅员面积2210.3平方公里,折合3315450亩,其中耕地1570010亩。龙泉山区在境内面积25.4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76%,其余山地多为块状分布;丘陵区面积289.56万亩,占总面积的88.13%;沱江河坝坝区面积13.49万亩,占总面积的4.11%。
【人口民族】2004年,全市总人口1424532人,其中农业人口1228129人,占总人口的86.2%;非农业人口196403人,占总人口的13.8%。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44人。
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9.9%,余为少数民族,分别是:回、满、藏、壮、苗、朝鲜、蒙古、彝、白、羌、畲、锡伯、布衣、瑶、土家、普米、侗、纳西族等。
【自然地理】简阳市地貌以浅丘为主,其次为低丘和河坝冲积平原,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13%。
【气候条件】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7℃,年均降雨量882.9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250.9小时,年均无霜期300天。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行政区划:全市辖55个镇乡, 其中:镇26个,乡29个;有797个村,辖6925个村民小组;有居民委员会 77个,辖居民小组285个。乡镇名录如下:
镇: 简阳市涌泉镇 | 简城镇 | 石桥镇 | 新市镇 | 石盘镇 | 东溪镇 | 平泉镇 | 禾丰镇 | 云龙镇 | 三星镇
养马镇 | 贾家镇 | 青龙镇 | 三岔镇 | 镇金镇 | 石钟镇 | 施家镇 | 三合镇 | 平武镇
金马镇 | 踏水镇 | 江源镇 | 芦葭镇 | 草池镇 | 太平桥镇 | 石板凳镇
乡: 五合乡 | 福田乡 | 宏缘乡 | 周家乡 | 平窝乡 | 武庙乡 | 高明乡 | 玉成乡 | 丹景乡
望水乡 | 清风乡 | 永宁乡 | 五星乡 | 飞龙乡 | 灵仙乡 | 五指乡 | 新民乡 | 新星乡
同合乡 | 老龙乡 | 壮溪乡 | 海螺乡 | 坛罐乡 | 雷家乡 | 安乐乡 | 普安乡 | 平息乡
老君井乡 | 董家埂乡
[编辑本段]交通优势
简阳离四川省会成都市区仅48公里,距重庆28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321(广州—成都)、319(厦门—成都)、318(上海—拉萨)国道穿境而过。成简快速通道在建,2011年建成通车;成安渝高速,规划中的成都第二国际机场在成都市金堂县与简阳市交界处,各占一半;与第二机场配套的机场高速、机场轻轨都将经过简阳。
[编辑本段]经济实力
简阳工业基础好,后劲十足。2007年,简阳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达到130.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6.8%;实现工业增加值46.48亿元,同比增长36.3%,超额完成全市内控45亿元的目标任务,增加值率高达35.9%,创历史新高。
2007年,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成功促成了法派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禧鑫机床、真明丽等一批重点企业的落地。工业投资较大增长,完成工业投资13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完成10亿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全年26户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2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53.9%。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全年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26.16亿元,同比增长76.4%。“国光” 牌产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若男”牌挂面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实现我市创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132户,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28户。工业园区已拓展到6平方公里,三期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10平方公里面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园区企业达92户,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3.04%。
简阳综合实力雄厚,特色优势明显。农业物产丰富,是四川粮经作物主要产区,为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山羊板皮等10大商品基地;139万亩肥田沃土,有70万亩引都江堰之水,实现了自流灌溉,以生猪、山羊、番鸭为主的养殖业迅速发展,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渐成规模。工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形成了以机械、药业药械、纺织、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发达,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备。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百万勤劳智慧的简阳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培育城郊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中等城市”的发展思路,以“构建工业支柱、发展绿色产业、经营城镇资源”为重点,市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4年,全市实现GDP比上年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5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3.2%。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境内有包括长江的一级支流——沱江在内的20多条河流,纵横交叉,遍布全市,为灌溉、发电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85处,蓄水面较广。沱江、绛溪、环溪、索溪、三岔水库、石盘水库均为通航水域。
生物资源
境内有各种生物上千种,其中动物约300种,植物600多种。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玉米、豆类、红苕和小杂粮;经济作物大春以棉花为主,小春以油菜为主。经济林有上百个品种。鱼类资源丰富,有6目16科97种。家养动物以猪为主,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羊主要有大耳麻羊(被省政府命名为优质地方山羊品种)和无角黑羊,山羊板皮质量上乘。
[编辑本段]科技教育
科技成就
简阳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共同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盆地单季籼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简阳示范区2008年实施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现场再次传出了覆膜水稻获丰收的喜迅。
“十五”期间,简阳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厅级项目6项,资阳市科技计划项目40项,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争取到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资金9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以上。期间共获得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得资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资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全面实施了“863”项目《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国家星火计划“DLY瘦肉型猪产业化示范》,《简阳大耳羊规范饲养与产业化示范》等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空分工业,橡胶工业,制造工业,医药化工业,医疗器械等产业方面的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显着,科技创新突出。
教育现状
简阳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远近闻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为各大专院校和简阳建设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简阳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76所,在校学生24.18万人。全市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职业中学、重点普通中专各一所,分别是:简阳中学、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和四川省卫生学校;有省级重点职业中学一所——平泉职业中学;有市(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所,分别是:阳安中学、石桥中学、贾家中学、三岔中学;有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一所——简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简阳有教职工10688人,全市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960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6.8%、80.6%、44.2%。全市获高级职称的教师214人,中级职称的2784人,初级职称的6104人。全市幼儿入园率、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4.3%、100%和97.6%;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9.87%和97.35%。成功培养出30名知名教师和24名知名校长,高考上线总数在兄弟县市区中多年保持第一。
高等教育(3所)
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简阳分院
简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平泉高级职中基础上筹建中)
简阳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筹建中)
成人教育
四川省简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及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校,正县级事业单位。)
中等教育
简阳中学(百年名校、国家重点中学)
阳安中学(资阳市重点中学、资阳市首批示范性中学)
石桥中学(资阳市首批示范性中学)
贾家中学
三星中学
三岔中学
禾丰中学
养马中学
镇金中学
实验中学
简阳高级职业中学(国家重点职业中专)
简阳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石板凳镇)
简阳市草池职业中学
简阳市云龙职业中学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简阳人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山水景观、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
简阳市境内的“两湖一山”旅游区确定为 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新五大”精品旅游区之一。“两湖一山”旅游区位于成都市区东南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交汇地带,距成都中心城区最近仅20千米,以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脉(核心景区为丹景山、天成山、长松山和张家岩)为主体,总体简称“两湖一山”,涉及面积500多平方千米。依托山水生态、川西民居民俗、蜀文化、洛带客家文化、龙泉桃花节等。
三岔湖被誉为“天府明珠”,北距成都50公里,东距简阳市区32公里,湖岸线周长240公里,大小岛屿114个,1993年被香港列入《世界名湖名库》。
龙泉湖有“人间瑶池”之美称,湖形奇特,状如蝌蚪,距成都市区仅38公里,湖岸线周长54公里,14座形态各异的岛屿和湖尾“十里长峡”,使龙泉湖自成幽绝风韵,令游人叹为观止,留连忘返。
丹景山自古便是蜀中胜地,有独特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有“五龙朝丹景”、“阿斗读书台”、一树三身的古柏(忠烈柏),附近还有三国虎将屯兵地“张飞营”。五凤山森林公园有珍奇的鸳鸯藤和古刹黑水寺,是理想的度假、旅游景点。 樱桃沟、葫芦坝的旅游资源也在开发中。
人文景观
简州八景
久负盛名的“简州八景”至今犹存:建于宋代的圣德寺白塔,历经八百年沧桑仍巍然矗立于城南,名为“一塔凌云”;沱江东岸的印、鳌二山,两山对峙,似捧托壁星,形成“印鳌拱壁”的胜景;“金绛流虹”是指入夏时金水(沱江)清、绛水(绛溪)浊,二水相汇,如长虹贯入江中;“四崖泛月”,指东崖、西崖、南崖、北崖环列城郊,面临江水,月印江中的美景;“朝阳曙阁”,是城北沱江边朝阳洞及洞前旧有朝阳阁古迹;城西绛溪西岸有宋代状元许奕读书处的龙门洞,又因溪水似锦,故名“龙门锦浪”;旧时每遇科考之年有中试者,简城公园内古学宫前池中即有荷花开放,因此得名“应第莲池”;简城金、绛二水会合处,常有渔舟聚集,朝出暮归,入夜则渔火似星辰闪烁,故称“渔村暮艇”。
简阳自古人文鼎盛,名贤辈出。古有“简州四状元”,今有着名现代作家罗淑、周克芹;出土的恐龙化石、东汉石棺精美画像、逍遥洞汉碑倍受海内外学者专家的重视和推崇。
奎星阁摩岩造像:
奎星阁位于东溪镇,傍沱江东岸,建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阁有五层,每层高约2丈余。1964年奎星阁被毁。奎星阁摩崖造像分布奎星阁下长15米、高7.5米的岩壁上。现存1927年重建庙宇,有宋、明摩崖造像34龛108尊,题记3处。
简阳圣德寺塔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阳圣德寺塔
简阳圣德寺白塔位于简阳城南一公里处,始建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夏,竣工于嘉泰二年(1202年)秋。塔高37.9米,属砖石仿木结构、四周攒尖顶、十三级密檐式佛塔。外部建筑特色:其方形平面及位于寺院中轴线上的特点仍具唐代遗风;高达五米的基座国内罕见;塔身虽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楼阁式;第三级四面精巧秀丽的八座抱厦和第七级的两座舍利塔造型,国内仅见。内部结构特点:塔内共四层,塔身剖面为双层结构,里层为塔心室,外层为厚壁,中间夹以回廊,石质楼梯置于回廊中,梯级安排为“壁内折上结构”。各层均有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的壁龛,斗拱、藻井等,叠涩拱顶错落有致。回廊两壁尚存百余幅宋人佛像壁画,绘制技法娴熟,色彩艳丽,立体感强,无论线描勾勒,还是敷色晕染,均具唐代风韵。《图书集成》称该塔为“州之文笔”,素有“一塔凌云”美誉而名列简阳八景之首。
题 名 塔
位于石盘镇白塔村。始建于清光绪壬寅年。该塔座南向北,方形石结构十一级密檐式塔,层层上收。塔顶为攒尖顶,正北下三层,各层均开有拱顶门,以上每层四面均开有拱卷形窗,第四级正面开双园窗。正北面第十一级到第九级阴镌楷书“题名塔”。第八级到第五级镂空“福、禄、寿、喜”四字。塔内为空心,塔基为石砌素面,垂带式踏道5级。塔身通高26.4米。
Ⅱ 四川省简阳市明星水库在哪
首先我得问你,你是那里人士?你要到四川省简阳市明星水库的话.你可以先乘车到简阳三星,到了那里打个摩托5元钱就可以到了.
Ⅲ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一区域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70%分布在西南地区。
Ⅳ 乐至毗河工程一共几个水库, 地理位置分别在哪些地方
乐至毗河工程成都市金堂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等3市7县(市、区)。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乐至段总干渠从金顺镇桐木沟村入境,在县城规划区内经过童家镇黄岭铺村、徐家桥村、群乐村、打鼓庙村、天池镇棉花湾村、大林寺村、石庙村,在双河乡进入安岳县朝阳水库,共经过乐至县18个乡镇。
Ⅳ 简阳沱江河的历史 注:一定要是历史
沱江的历史和地理
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又名茶坪山。这座山里的东、中、西三处分别流出许多溪流,逐渐汇成三条较大的支流:西边一条湔江,长139公里;中间一条石亭江,长141公里,东边一条绵远河,长180公里;它们汇合在金堂赵镇附近,才正式成为沱江干流。因为绵远河最长,所以现在把它定为沱江的正源,另外两条上源支流就算旁支。
沱江上源的三支,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目。中国正史中最古老而又系统的地志——《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它们的情况。当时湔江称为湔水,出自绵县玉垒山;石亭江称为雒水,出自雒县章山;绵远河称为绵水,出自绵竹县紫岩山。这三条河从深山走出的地方,都形成比较大的冲积扇,我们的祖先们就模仿岷江都江堰那样,让水流象一把折扇似的分成许多股,化为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湔江山出口处名堂叫堋口,在历史上水流曾被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最多时竟一分为九;清末民初就建有湔江堰;石亭江出山口处名叫高景关,清代就将水流引作三股,建成朱家堰、李家堰、火烧堰,民国时合称朱李火堰,绵远河出山口处名叫汉旺场,清代形成绵江堰,以后发展为官渠堰、宋家堰、硼砂堰,民国时合称官宋硼堰。这些引水渠,与平原上的河道差别不大,经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变化多端,与现代引水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本来,一条江河总有它自己的流域。所谓流域,是指这个区域里的水流,全都汇集到这条河里去,因而流域的周边,总是被连绵不断的分水岭所包围着。沱江西北的九顶山,分水岭很分明,东北有绵竹与安县分界线上的山冈一直延伸到德阳罗江,与龙泉山脊相连,再向南伸往乐至、安岳、大足、荣昌,把沱江与涪江水系隔开,分水岭也很清楚;但西南方的成都平原上,由于地势平坦,分水岭不够分明,留下一个大缺口。两千多年前兴修都江堰引水干渠时,自西向东开了几条人工河道,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蒲阳河的下段青白江和柏条河的下段毗河,它们在金堂赵镇汇入沱江;于是就把岷江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沱江里来,使沱江成为混血儿。而沱江流域的北部西缘,这张大口,使“流域”这个概念受到了大大的冲击。
四川许多树枝状的河流,上源经常是三股,好象三叉戟一般。本来沱江上源也是一把三叉戟,但西边又从岷江射来两股箭,使它变成五大股。它们从东到西是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毗河,其中前三条是纯种,后两条是异族,最后汇合到一个大家庭里,江名也就定为沱江。这时,它遇到了横梗在面前的龙泉山,就一穿而过,形成一道名叫金堂峡的知名峡谷。有些地理书,怕读者弄昏了头脑,在讲到沱江时往往只从金堂峡谈起,避开了水源杂交的上一段。
古往今年,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许多不同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桥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后江,绵远河又叫绵阳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不少传说。毗河流域里的新都繁阳山,据说是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修炼的地方,上面还有浴丹池、通仙井和麻枯洞;石亭江南边七里,有着东汉孝子姜诗的家。姜诗的老母爱喝石亭江的水,因为那水甘洌可口;爱吃石亭江的鱼,因为那鱼鲜美无比。姜诗夫妇每天总让小儿去挑水捕鱼,供奉老母。有一天,这可怜的孩子失足落水,淹死在石亭江中,姜诗夫妇忍住悲痛,瞒着母亲,亲自挑水供水供鱼的重担,只说儿子到成都求学去了。到了冬天,还假装缝制棉衣,送往成都,实际上是把棉衣和泪水一齐抛向江里。姜诗夫妇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帝,他家门口忽然涌出一股清泉,味道和石亭江一样的甘甜,每天早晨,泉水里还蹦出一对鲤鱼,让姜诗维持母孝之道。至今,这个孝泉还在,但鲤鱼早已没有,泉池周围形成了一个大集镇,名叫孝泉镇。
沱江在金堂峡河段:古代称为金堂江,以下又称中江。过了金堂峡,进入汉代叫做牛县的简阳,所以江名又称牛水或牛江,唐代那里又称雁水或雁江。接着,江流通过资阳、资中县境,古代又有资江之名。资中县东南江边有个唐明渡,相传安禄山造反时,是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亡摆渡的地方,这段江流又称珠江。接着,沱江又流过内江,包围城市绕了半圈,留下李白的着名诗句。接着流过富顺县,那里的江名又称金川,宋代方志上称力釜川,釜就是锅,说江流环绕县城,很象一口锅。沱江两岸崩落的大石留在江心里,叫作“三台七曜石”,实际上那是七块巨石分为两层,也算是古代的一处名胜。接着,江流到达泸州,汇入长江,在泸州那里,晋代《华阳国志》提到江中有“大阙、小阙”,那可能呈十分巨大的礁石。相传沱江汇入长江之处,江面十分宽阔,夏天涨起了洪水,“两江环合,弥漫浩渺”,好象大海一般,泸州人把这种景色称为“海观”,而且曾在江边盖起了一座海观楼。据说《封神榜》里的周朝大官尹吉甫就生在那里。尹吉甫的儿子尹伯奇,因为忍受不了后母的虐待,曾在山腰一块大石上作曲弹琴,抒发心中的悲愤,最后跳进江中自尽。那块石头后来称为抚琴台。由于诸葛亮《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这句话,于是后人在泸州江边上修起了一座渡泸亭。东面的堡子山,又称得功山,相传是诸葛亮渡江前扎营的地方,山下有条小溪,名叫马谡溪,相传马谡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不过,从宋代起,考古家们研究过孔明渡泸的地方,大家都认为他渡的是金沙江,而不是这条沱江。
现在再从沱江干流转到它的支流。
沱江最大的几条支流:发源于简阳东境龙泉山的绛溪河,古称绛水、赤水,长75公里,在简阳县城处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金堂东南龙泉山的资水河,又名阳化河,古称资溪,长114公里,在资阳县北昆仑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仁寿县北境龙泉山的球队溪河,古称珠溪,长140公里,在资中县球溪口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西境山丘的蒙溪河,古称大蒙溪水,长120公里,在资中县东南蒙溪口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县南山丘的大清流河,古称清流溪、玉带溪,长122公里,在江内县郭北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荣县北境尖山子的釜溪河,上游称荣溪河、旭水河,到自贡又称盐井河,古称荣溪、荣川,长146公里,在富顺邓井关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大足县北境山丘的濑溪河,过荣昌县后称胡市河。古称耶水、龙溪、岳阳溪,思晏江,长238公里。是沱江最大支流。在泸县胡市从左岸汇入沱江。
分析一下沱江支流的古今河名,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内涵。绛溪河之所以称“绛”,因为水色带红,特别在洪水期间更是如此;资水河居然借用了古代干流资江之名;球溪河的名字好象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找不到什么依据,很可能是古名“珠溪”的误写,釜溪河显然是借用了古代干流名称“釜川”,据说在这条河的发源地,古代曾有个荣隐先生在山中修道,并留下一个石洞,而濑溪河是因为它古代有条支流叫作濑波溪。
最后,让我们小结一下沱江的地理数据:它从绵元河的头算起,总长634公里:计算下来的流域面积是2.78万平方公里;干流平均比降是3.35‰;天然落差有23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是455立方米每秒。汇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60条。
沱江是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九顶山南麓,全长70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43‰。大的支流有60条,千支百脉,展布成一个不封闭的流域,这是因为西北端有来自岷江的连通水道存在。
沱江流域形状瘦长,四边与岷江流域相邻,东边与涪江流域相接,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有19个市、县、区全部在流域中,另有17个市县部分在流域内。流域南北长约380公里,东西平均宽只有73公里。自贡、内江、大足一线是流域最宽的地方,大约有150公里;龙泉山一带最窄,只有49公里。流域里除北端出露古生代岩层以外,其余地区都是三迭、侏罗、白垩纪的砂岩、砂质粘上岩,粘土岩互层,地震烈度不高。
沱江流域北部上游是山区,出山就是平原,然后进入丘陵。地势自西北的东南倾斜,地质构造简单,溪流水系发育,流域内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地集中,人烟稠密,名城接踵,重镇连绵。整个流域中生活着1740万人,有着1694万亩耕地。在利用天然资源方面,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全;在农业种植方面,稻、薯、麦、棉、麻、菸、蔗、玉米、花生种类俱备。金堂的柑桔、简阳的棉花,什邡的烤烟,资阳的花生,内江的甘蔗,安顺的红麻,乐至的蚕桑,无论是品质和产量都十分引人注目。置身于平原区,一望平畴,春来菜花金黄,新秧翠绿,田园境色,美不胜收。放眼中下游丘陵区,梯田层迭,塘池交错,除了裸露的红色岩坡几乎找不到一块荒废的土地,由于燃料缺乏,繁茂的草木已经采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但勤劳的人民年年冬闲都要挑沙面土,把坡上冲到坡下的泥土,一担一担地挑到原处,每年总要把坡上田地重新塑造一遍。
岷江起源于阿坝州的松藩县弓杠岭南麓隆板沟,自北向南流经松藩、茂县、汶川三县,折东入都江堰,通过鱼咀过安澜桥分流外江、内江,再各按二分法继续分流奔腾直下。外江主流叫江安河,经玉石,穿温江,流过双流。温江至双流一段,叫金马河。因河中曾挖出金马而得名。据档案记载和历史考察,清以前这里的主流不是金马河,是杨柳河。1998年,双流县城北白河龙江村段一个白亩砂石场开挖,揭开了岷江万年洪江古河道的神秘面纱。证明杨柳河前的岷江主流又是洪江。再进一步考察,历史上的这条古河洪江,从北向南穿越成都平原西部。先从都江堰出水后,经流崇州,穿越温江,流过双流,在新津与都江堰外江分流下来的西河、羊马河、石鱼河等五河汇合,再经彭山江口,入乐山注入长江。内江穿宝瓶口后,沿途分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东风渠等滚滚东南去。清水河经郫县入成都,成都府河、南河两江环绕,穿九眼桥,过双流华阳镇,再经古镇黄龙溪与借田下来的鹿溪河汇合人彭山江口,从而形成岷江一个庞大的水利自然浇灌体系。
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 流域面积 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 3560米,水力资源 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古蜀人饲养桑蚕并以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穿上布衣的人群。
岷江流至都江堰,地势由高山峡谷突变为平原,河床陡然开阔,水势趋缓,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此处位于呈扇形伸展的成都平原的顶部,海拔739米,是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制高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刚出峡谷的岷江水势,使其不能直泻成都平原,又可因地势高而控灌整个都江堰灌区,是设置渠首枢纽的最佳位置。
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人字堤、外江闸、工业引水拦水闸等附属工程组成。其中,三大主体工程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地形环境和岷江河床弯道环流的水流规律,相辅相成,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协调运行,在整个渠首工程中起主导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引水、泄洪、排沙等任务,使都江堰成为世界上着名的无坝引水枢纽。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 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入良”,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落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都江堰渠道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距成都55公里,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
都江堰这一复杂、巨大而又巧妙、绿色的工程,使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在此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换而言之,它是符合今天全球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思潮的楷模。
岁月悠悠,江水悠悠,都江堰经历了无数王朝的更迭,却依然是源头活水涌流不绝。伴着国运的兴衰,他像一位历史老人,饱经忧患,蹒跚而行。特别是近代以来。国运不昌,堰务不振,到本世纪40年代末,都江堰灌区面积由历史上的 300余万亩,萎缩到 282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的改造与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国家先后投资75亿元对古老的都江堰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和建设。
从 50年代初至 60年代末,扩灌成都平原及周边高地,灌溉面积达678万亩。80年代初,由南北中三路打通横亘于成都平原东部的龙泉山,建成黑龙滩、三岔、鲁班等大中小型水库300多座,把都江堰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到“十年九旱”的广大丘陵区囤蓄灌溉,使灌区面积扩大到了858万亩。
目前,都江堰灌区已形成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塘堰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灌区工程规模庞大,现有干渠55条,长2437公里,支渠536条,长5472公里,斗渠5460条,长12037公里,斗渠以上建筑物5万余座。其中干渠工程有水闸 998座,隧洞 334座,渡槽 415座,涵管 965座,倒虹管91座。蓄水设施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326座,塘堰4.8万处,总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灌区特色,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使滔滔岷江,任凭调遣。“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历史在这里跨越了2250个春秋。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都江堰的汩汩银流,奔腾不息,从李冰的时代一直流淌到今天。为了继承李冰开创的业绩,历代治蜀者均把堰务作为安邦定国、保土安民的大计。川西人民更是前仆后继,百折不回,与岷江凶猛无比的夏潦秋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拼搏。
历汉、晋、唐、宋,都江堰的灌溉面积由初期的 70万亩扩大到 200万亩;至明、清又增至300万亩。长期受到都江堰孕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早在汉代就成为全国着名的五大都城之一;到了隋代,已经是“水陆所辏,货殖所萃”的大都会;唐时更发展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第二)。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对成都发达的水上商运写到:“河中船舶舟楫如蚊,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足见成都经济之繁荣
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 103029’-105024’、北纬 290 24’-31029’之间,地跨岷、涪、沱三江,东临清江。总体规划面积为2.86万平方公里,现灌区幅员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受益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遂宁、资阳7市37个县(市、区),总体规划灌溉面积1500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1007万亩。都江堰灌区主要由成都平原区、岷江、涪江、沦江流域部分丘陵区及龙泉山低山区组成。成都平原区:面积约0.67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23.4%,海拔450-730米。岷涪沱三江丘陵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对71.7%,海拔400-500米。龙泉山低山区:位于平原区与丘陵区之间,面积约0.14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4.9%,最高海拔1050米。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5.l℃-17 3℃;多年平均降雨量880-125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875.1-1222.1毫米。
毗河、中河、北河于县城赵镇的三江半岛汇流成沱江。沱江从三江半岛之梅林公园东下1O公里许,切开龙泉山,形成险峻的沱江小三峡——鳖灵峡、明月峡、九龙峡。鳖灵峡为沱江第一峡;全长 0.8公里,相传此峡为古蜀王望帝相鳖灵所凿,山崖上现还有“三皇庙”供奉鳖灵;明月峡长 6.5公里,因江流逶迤前行,弯状似月,故叫明月峡;九龙峡长 1公里,从明月峡进入九龙峡,只见右岸有九条凸出地面的山脊,沿山而下,穿江而过,又顺左岸的山势窜上山巅,如九条蛟龙戏于山水之间,人称“九龙过江”,故此峡名日九龙峡。
洪雅旅游十八景 炳灵严王峡--瓦屋山镇北端,观赏千米长峡碧波如镜、索桥凌空的壮观景色,瞻仰灵祠遗址,追怀鳖灵治水业绩,体味浓郁的羌风楚韵。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近郊,原为古蜀三都之一的新都属地,距西南中。心城市成都25公里,与闻名世界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相邻,因境内有清白江大河流过而名。水路以毗河通向川东,故开发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古蜀鳖叉开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迹。
Ⅵ 四川有那几条河
四川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以长江水系为主,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四川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
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约200余条,在川西北和川西南还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计约35亿立方米。
(6)简阳市水资源分布在哪里扩展阅读
雅砻江
雅砻(lóng)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经青海流入四川,于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石渠以上为石渠河,流经丘状高原地区,河床宽浅,水流漫散。
石渠以下称雅砻江,由于山原地貌逐渐进入高山峡谷地带,为横断山区北南向的主要河系之一。全长1 571千米,四川境内1 357千米,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860立方米每秒。
岷江(长江上游支流)
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
大渡河(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正源或最大支流)
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泸水、泸河、阳、阳山江、 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但从河源学上应为岷江正源。
理塘河
理塘河,发源于沙鲁里山,一名无量河,又有勒曲、木里河之称。理塘河在理塘县境内河段称勒曲;在木里县境内河段又称木里河、小金河。
沱江(长江上游四川段支流)
沱江,长江上游支流。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
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上游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自贡市、富顺县等至泸州市汇入长江。
全长712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从源头至金堂赵镇为上游,长127公里,称绵远河。从赵镇起至河口称沱江,长522公里。
涪江
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
涪江南流经四川省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
全长700千米(一说670千米 ),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
嘉陵江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
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
全长1345千米 ,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 )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赤水河
赤水河,即赤水,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古有赤虺(hui毁)河、安乐水、大涉水等名称,在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区。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经贵州省的毕节市、金沙县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边界,进入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
全长444.5公里(一说524公里),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洪、枯流量变幅大,实测最大流量98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33.2立方米/秒。
年平均径流总量101亿立方米,最大年为173.8亿立方米,最小年为61.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白杨坪以下能长年和季节性通航5~165吨船级。
Ⅶ 关于简阳市灵仙乡的问题,请问那里的基本情况,和是否在成都资阳工业区的范围内呢
一、基本情况:灵仙乡位于龙泉山脉以东、简阳市以北沱江河两岸,距成都45公里,简城20公里。辖区内有八个行政村,八十个生产合作社,农业人口13320人,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98亩。铁路、公路横贯南北,交通十分方便,市场活跃,信息、通讯畅通,物产丰富,属丘陵乡镇。 二、小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灵仙乡是九五年新建的乡镇,场镇的规模还较小,但开发的潜力很大,场镇的规划蓝图已经设计好,等待开发。 三、农业产业结构情况:灵仙乡属典型的农业乡,主要以以展种养业为主。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经比例由原来的8:2调整为目前的6:4,主要扩大了水果、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目前已有上千亩的果园两个,尹家祠村的柑桔园、金渔池村的桃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带,逐步向观光农业发展,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四、资源分布情况:现有柑桔面积1200亩,常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当地平均价格每公斤在1.00元左右;现有桃子面积1000亩,常年产量达85万公斤,当地平均价格每公斤在0.80元左右。西瓜面积2500亩,常年产量150万公斤,当地平均价格为每公斤0.60元左右。培育有各种优质苗木300亩。沱江河河面宽阔平坦,水源丰富,中坝视野开阔,风景秀丽,是开发水上游乐的好地方。
二,灵仙乡在成都资阳工业区的规划范围内,属于成都资阳工业区的二期,2013年起步区建设完毕以后将向该区域扩展,另外该区域属于天府新区规划范围,内有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安渝高速,成建快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
Ⅷ 简阳在成都的哪一个区
简阳市是四川省辖的县级市,不属于其他区域内。
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 北倚龙泉驿区、金堂县,西连双流区、眉山市仁寿县,东南邻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自古被誉为“蜀都东大门”。
简阳市面积2213.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54个乡镇(其中12个乡镇由成都高新区托管 ),共853个村(社区),总人口148.6万。
是四川省第三人口大县(市)、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市、四川省工业强县示范市、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
简阳素有“天府雄州”之美誉,是四川天府新区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核心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8)简阳市水资源分布在哪里扩展阅读:
简阳古为蜀国地,秦时属蜀郡。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牛鞞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牛鞞县为武康郡、金渊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武康郡,所辖县归益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益州复置简州。
元朝时期简州属四川行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降简州为简县。洪武十年(1377年)撤资阳县并入简县,成化元年(1465年)复置。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资阳县划出简州。简州为散州,不辖县,属成都府辖,时成都府领三州十三县。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摘取简州和阳安之首字,命名简阳县,属西川道。北洋时期,县佐驻龙泉驿。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简阳县为一等县,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撤销川南行署区,简阳县属四川省内江行政专员公署。
1959年,简阳县龙泉驿区共18个乡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筹建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简阳县所辖的洛带区共9个公社划入龙泉驿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简阳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地级内江市代管。
1998年2月,简阳市改由资阳市(地区)代管。
2016年5月,经国务院及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Ⅸ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一区域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而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地区的分布如下:
(1) 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69.2%,而北方仅占30.8%。
(2)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大于其周围山丘区的地下资源模数。
(3)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8%;南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9%。南方山丘区地下水平均资源模数是北方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模数的4倍;南方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模数是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均年资源模数的2.5倍。
Ⅹ 简阳城区饮用水在哪里呢
摘要 水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就越大。而水资源在一定的地区内总是有限的。而简阳市的水资源分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