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黔东南地区矿产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钻石激光码是什么颜色 2025-05-24 15:36:44
碟刹换油工具怎么用 2025-05-24 15:30:03
碳素工具多少钱一米 2025-05-24 15:19:35

黔东南地区矿产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27 17:46:14

① 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讲,贵州矿产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从开发利用来看,贵州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好、潜力大、前景好;有许多伴生矿物;资源不平衡和某些矿物短缺。
拓展资料:
1.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发源于四川盆地与广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间的高原和山区。在10多亿年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齐全、矿产众多的优势格局,已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经过长期的地质勘探和研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到2002年,已发现110多种矿物(包括次矿物)和3000多个矿床和矿点,发现的矿产有76种,包括能源、黑色金、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分散元素、非金属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水、气等9类矿产,储量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探明。
2.在探明储量中,贵州按保留储量统一比较,在全国十大矿产中排名41位,其中28位排在第一至第五位,第一位有8种,第二位有8种,第三位有5种。特别是煤、磷、铝土矿、汞、锑、锰、金、重晶石、黄铁矿、稀土、镓、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各种用途的石灰石、白云石、砂岩等矿物,在全国最具优势,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人均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和单位土地面积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相邻省区市。
3.随着贵州矿产资源的大量发现和资源储量的开发,为矿产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已开发矿产50余种,其中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正规矿山20余个。该省已开发探明储量的1/3以上,贵州矿业是在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优势矿产的开发利用,使贵州成为中国十大有色金属省份之一,建成了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和磷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锰铁合金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多年来,生产加工的各类矿产品已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多年来占全省总量的1/3。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富民兴黔”目标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② 贵州有哪些矿产资源

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贵州界于北纬24°37′-29°13′ ,东经103°36′-109°35′,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贵州省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

(2)黔东南地区矿产资源有哪些扩展阅读:

贵州的主要自然资源

1、水资源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

2、土地资源

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3、生物资源

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贵州

③ 简述贵州的矿产资源特点

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系隆起于四川盆地与广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间的高原山区。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演变历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造就了当今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的优势格局。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通过长期地质勘查与研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的大量工作,至2002年已发现矿产110种以上(含亚矿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在发现的矿产中,有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水气等九大类矿产在内的76种,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在已探明的储量矿产中,依据保有储量统一对比排位,贵州名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41种,其中排第一至第五的有28种。居首位的达8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为8种与5种。尤以煤、磷、铝土矿、汞、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稀土、镓、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多种用途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等矿产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人均与国土单位面积占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邻近省区市占有水平。 从开发利用角度论,贵州矿产资源具有资源比较丰富,优势矿产显着;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较好,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大,远景好;共伴生矿产较多;资源丰歉不均,部份矿产短缺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随着贵州矿产的众多发现和资源储量的探明,为矿产的广泛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已有50多种矿产被开发,其中建有正规矿山,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多种。 全省已探明储量的产地中,有1/3以上的被开发。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贵州矿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产值多年占工业总值的30%以上。优势矿产的开发利用,使贵州成为我国十大有色金属省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和磷化工基地,并建成全国重要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而生产加工的各种矿产品成为历年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创汇多年占全省总额的1/3。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富民兴黔"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类矿产 根据工业用途及金属元素性质的不同,金属矿产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等。根据工业用途不同,非金属矿产也可分为化工原料非金属、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金属与非金属七大类矿产在贵州都有产出分布和开发利用。 黑色金属矿产 也称铁合金金属矿产,是金属矿产中的一个类别。贵州已发现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锰、铁、钒和钛4种。其中以锰最重要,保有资源储量7181万吨,是全省黑色金属矿产中资源最为丰富、开展勘查较多、开发利用较盛的矿种,已成为贵州着名的优势矿产之一。铁矿虽然分布广泛,在66个县市有所发现,其中45个探明一定资源储量,产地多达128

处,但资源较少,保有储量仅
4.5亿吨,不足全国总量的1%,排居第19位,而且存在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坑采储量多露采储量少、难采选矿石所占比重大等不足。全省除水城观音山、赫章铁矿山及菜园子和清镇与修文铝土矿共生的铁矿等少数产地,探明储量较多,规模可达中型,矿石较富,具较大开采利用价值外,其余产出大多分散零星,规模小,开发利用价值有限。 钒矿尽管分布较广,已在10多个县市有所发现,但规模小,除1处达中型,其余皆为小型规模。特别是钒主要与其它矿产伴生或共生,含量低,开发利用困难。钛矿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发现,但仅有矿点的存在,至今未探明储量,不具工业价值。 有色金属矿产 是贵州金属矿产中最重要的一类矿产。其发现与利用历史悠久,矿产种类多,资源储量丰富,开发价值大。 自两千年前开始发现汞矿以来,尤其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地质勘查与研究,有色金属类的矿产在贵州多有发现。至今,发现的有汞、铝土矿、锑、铅、锌、铜、钨、锡、钼、镍、镁(炼镁白云岩)及钴等12种。其中汞、铝土矿、锑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是贵州着名的优势矿产。铅锌、铜发现与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资源储量有限,其中铅锌虽在全省50余个县(市)有所发现,矿床、矿点多达300余处,然而历年探明储量的铅加锌总量仅157万吨,经长期开采消耗,保有储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锌、铅分别排居19与21位,除集中产区的水城、赫章、普安、睛隆与都匀等地探明有少数达中型规模的储量产地外,其余产出分布零星,规模小,开发利用价值大多有限。 而铜矿资源储量更少,至今仅探明2.4万吨,且分布产出甚为零星,最大产地仅万余吨,从而成为全国铜矿资源贫乏的省区。钨、锡、钼、镍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通过勘查虽探明储量,但由于成矿地质条件的限制,可供开发利用资源储量与产地甚少,其中钨锡储量局限在梵净山地区,两者合计不到2万吨;钼矿产地4处,资源储量仅0.7万吨;镍只有1处,探明储量28吨。钨、锡、钼、镍不仅资源储量少,且都为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价值小。 贵州可供炼镁的白云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已逾3200万吨,排名全国第三位,随着科技的进步,采冶经济效益的提高,炼镁白云岩将会成为贵州颇具潜力的开采利用矿产。 贵州至今尚未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钴矿产地,仅有矿点的发现,没有正式探明储量。 贵金属矿产 长期以来,贵州是贵金属矿产资源贫乏的省区。自1978年始,贵州率先在全国发现了新型具有工业价值的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之后,并随着20多年来对该新型金矿的勘查,探明了丰富可供利用的资源储量,现保有资源储量达148吨以上,使贵州步入全国黄金资源基地的行列,这不仅改变了贵金属资源短缺的面貌,更使金矿成为贵州新兴的优势矿产。 除金矿外,尚有银的发现与储量探明。全省银矿以伴生银为主,多随铅锌、铜等矿产一起产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赫章、威宁、水城和黔东南的从江等地,尽管现探明资源储量仅300余吨,但找矿前景尚好,有望探明更多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

④ 贵州黔东南地区有多少个县市人口有多少各个县的经济状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市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首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总人口446.91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自然条件:黔东南州国土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其中,耕地379.13万亩,占8.3%;林地2232万亩,占49.1%;荒草坡地1286.83万亩,占28.27%。
黔东南州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 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资源优势:黔东南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特别是重晶石冠甲中华,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 金矿和石灰岩等矿产也极具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全州农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6.32万千瓦, 凯里火电厂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小时,2006年全州年发电量41.36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互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78%,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属24属,占全国特有属的11.7%,有秃杉、篱子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重点保护树种37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5%,占省保护树种的90.2%;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盛产太子参、松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草鹗、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鱼、中华鲟等1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三宝侗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遮天避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早在1992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就巳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黎平肇兴堂安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为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舞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
民族风情: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着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民族舞蹈多姿多彩,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建州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东南州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乡侗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是黔东南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先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考验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全州生产总值达2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12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了持续发展,以从江椪柑、榕江西瓜、脐橙、台江、雷山金秋梨、从江、榕江、剑河香猪、香羊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工业规模逐步扩大,拥有凯里电厂、施秉恒盛冶炼厂、镇远青酒集团、全江化工公司、凯里铁路铅锌厂、凯晟铝业公司、岑巩国恒锰业公司、凯里中密度纤维板厂、凯里瑞安水泥厂和阳光铝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秀美的山水、众多的名胜古迹,充满厚重原生文化色彩的民族风情,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留连忘返。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亿元,刺激第三产业经济的连带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2.8亿元,增长12.8%。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抓住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加大投入,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优化黔东南的区域位置。继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黔东南段、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竣工后,玉—凯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昆明经贵阳过黔东南至长沙快速铁路专线拟于10月份动工新建。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7184.1公里,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湘黔铁路、黔桂铁路过境232.5公里,湘黔铁路复线建设已全线竣工通车;民用航空建设载入史册,黎平机场已正式通航;能源、邮电通讯等事业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全州16个县市拉通了国家电网,全部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乡乡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州,畅通八方的交通通讯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黔东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16元和2450元。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5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1.38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有消费品不断增加,不少家庭生活开始迈向小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⑤ 谁有关于黔东南的地区介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州辖1个市、15个县和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5.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6%,其中苗族人口占42.01%,侗族人口占31.72%,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黔东南州地处黔、湘、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贵州东南大门”之称,黔桂铁路,湘黔铁路、320国道、321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在建的贵广快速铁路和长昆客运专线、沪昆高速铁路从境内经过,州府凯里与省会贵阳、湖南、广西均有高速路连接。凯里到贵阳2个小时车程,长昆客运专线开通后从凯里到贵阳半个小时,从凯里到长沙一个半小时。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后,从凯里到广州分别只需4个小时、6个小时。黎平机场新开通广州航线,即将开通上海航线,凯里黄平机场开工建设,将大大缩短黔东南与珠三角、长三角的时空距离。2013年,全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黔东南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和长江流域各经济区域共同影响的地带,并较省内其他地区更多地受到珠江流域经济力量的影响。近年来,东盟“10+3”和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机制进程的不断加快,黔东南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将发生更快、更便捷的联系,黔东南作为贵州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将更为凸显。
·人力资源。全州现有440万余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57万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月最低工资标准:凯里市830元/月、施秉县和镇远县均为730元/月、其它各县650元/月。
·土地资源。全州土地总面积为300万公顷,除耕地、林地和居民、工矿、水域用地外,尚有未被利用地73839.68公顷。凯里市及凯里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基准价为8万元/亩,施秉县、镇远县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为6万元/亩,其它各县为4万元/亩。
·电力资源。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建成黔东火电厂,正筹建清江火电厂,正开发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电力资源的组合优势比较突出。居民用电不超过0.5元/度,商业用电不超过l元/度,非工业、普通工业用电不超过0.61元/度,大工业用电不超过0.46元/度,农业生产用电不超过0.4元/度。
·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重晶石、石灰岩、黄金、汞、煤、铁、锰、锑等47种,在全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居全国第一。

⑥ 贵州凯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风景名胜

凯里市位于贵州东部,凯里市原为炉山县,是一个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为国家乙类对外开放地区。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英砂岩、石油和天然气等。旅游资源凯里除有内容丰富、格调古朴、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外,自然风光主要有香炉山、金泉湖和一批景观独特的溶洞。还有各种大小民族节日集会点136个,有“百节之乡”之称。自1985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凯里属典型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俗和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级的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之一。境内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景色奇秀的镰刀湾,鬼斧神工的渔洞溶洞,如诗如画的清水江以及大阁公园、金泉湖公园等自然景观。民族民间文化蔚为大观。。凯里市容名特产品凯里市地方名特产品可分为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两类,农业名特产品主要有:香炉山雾茶、平良香米、凯里柿花、万潮蓝靛、龙场蚕茧、凯里酸汤鱼、凯里鲤鱼(田养)、龙场西瓜、旁海生姜、炉山葡萄等以及凯里市供销社三辣合作社生产的“三辣”系列产品。工业名特产品主要有:舟溪芦笙、凯里香醋、凯棠银饰、湾水镰刀、米薅马尾斗笠、旁海擂钵、挂丁刺绣围腰、龙场革家腊染、挂丁织锦背带、舟溪刺秀荷包等。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可供广大旅游者前来观看购买及投资商前来参加生产投资,促进了凯里市的经济发展。饮食特点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黔东南的风味食品还有侗乡腌鱼、镇远道菜、凯里酸汤鱼、下司狗肉、下司酸汤鱼、香茅草烧鱼、重安江酸汤鱼、侗家油茶、社饭、从江香猪、三穗麻鸭、榕江香羊、侗果、侗家胯肉、侗家羊瘪、牛瘪、侗家老鼠肉。 贵阳到凯里长途汽车相关参数 详情 始发站 贵阳发车汽车站 体育馆长途汽车站 经过 凯里终点站 凯里发车时间 7:30-19:30/时间段内均有车 汽车类型 豪华空调大巴 票价 35

⑦ 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差距具体体现在哪里

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都是我国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个聚集地。这两个地方的主要居住人民都是苗族和侗族。如果非要把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进行比较的话主要的差距还是体现在它们人口和土地方面的差距,还有两地如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如果非要去辨别两个地方,哪个地方旅游景区更加的具有吸引力。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就太多了。毕竟两个地方都非常的具有民族特色,而且都拥有自己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旅游景点,所以每年所吸引的游客数量都是非常大的。

⑧ 贵州有什么矿产资源

  • 1、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等;

    2、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

    3、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⑨ 简述贵州的矿产资源

最主要的就是,
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
列居全国第二,
富磷矿甲冠中华,
全国第一,
还有就是重晶石是第一,
占全国3分之一,
为建立亚洲最大的钡盐基地做准备,
还有黄金是全国第十,
这个是贵州导游基础知识上面的介绍矿产资源,
至于煤是位于全国第五,
是西南十二个省的全部总量。
属于能源资源,
不属于矿产资源。

⑩ 黔东南有几种民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河池市,西连本省黔南州,北抵本省遵义市和铜仁地区。国土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人口431.29万,苗、侗、布依、水、瑶、壮等3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0.6%,其中苗族人口占41.4%,侗族人口占31.5%,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苗族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黔东南州历史悠久,今黔东南州辖地在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汉代属武陵郡和牂牁郡,清代分属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和黄平州。1956年7月23日建州。现辖1个县级市、15个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首府为凯里市。

黔东南州地跨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以雷公山为分水岭,是这两江支流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这里峰峦连绵,河流纵横,是省内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地貌奇异杂,景色万千。全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18.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达49.37%,为全省之冠,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有“杉乡”、“林海”之誉。在国家自然保护区雷公山中,有秃杉、红腹锦鸡、雷山髭蟾等珍稀动植物,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黔东南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储藏量26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72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开发条件优越。已形成水火并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黔东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40余种,在贵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黔东南州盛产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雷山银球茶、丹寨硒米、从江椪桔、榕江西瓜、台江大板栗、从江香猪、榕江香羊、黎平小黄牛等都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着名农产品。

黔东南州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和十大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其苗族风情旅游区以凯里、麻江、台江、雷山为中心,侗族风情旅游区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自然生态旅游区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云台山风景为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全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世界之最”黎平天生桥、中共黎平会议会址、中挪(威)两国共建的堂安侗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等,是其中的亮点。黔东南州民族民间节日160多个,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的美誉。被誉为“天簌之音”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粗犷激情的台江反排木鼓舞,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艺术,早已蜚声海内外。